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探析

2020-07-06黄雁红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77期
关键词:实施策略情感教育小学语文

黄雁红

【摘要】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素质教育中是重中之重,學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会受到心灵的洗涤,情感认知也在不断地完善。作为人格教育的核心,情感教育应在学生的认字、写字、阅读等基础教育教学中无缝渗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小学阶段的学生充满着探索精神,爱问为什么,对一切都好奇,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处于学习和情感的懵懂期,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还不是很完善,基本上是空白的,正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好时机。而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不缺文本素材,缺的只是教师有没一双慧眼去发掘,引领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一、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预则立,不预则废”,好的习惯与理念在小学阶段没有奠定良好基础的话,未来的路不太好走。对是非缺乏判断力的小学生,主观意识比较强,自己喜欢的就觉得是对的,不喜欢的就认为是错的。学生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新鲜的事物,他们对这些也充满了好奇,但是他们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不能够真正地理解文章的内涵,有可能会曲解了文章的意思,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认知,此时需要教师予以学生正确的引导,才能够使教材中的知识被学生所吸收。

在语文知识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讲解字词、语句之外,更多的还要跟学生分析作者在写文章时候的情感,是悲是喜?是痛是怜?从作者的语言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引发学生的共鸣,从悲处相逢,喜中欢喜,通过联想与己相关连的事件触发情感点。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改善了语文教学的模式,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教育,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融合,将别人的经验与自身的感受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和情感教育。

二、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利用课文,引导学生把握文章情感

综合考虑到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层面,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内容通常比较简短,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也比较容易懂,但是,毕竟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凭借现有的知识水平还不能够独立地准确把握文章的真是情感。此时,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慢慢地引导学生去把握文章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引起思想的共鸣。教师想要做到这一点,自身必须要做好备课工作,准确地找出文章的思想情感,做好教学计划,在教学的过程中一点一点地渗透,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而是要让学生能够去感悟和认知,这样才能够实现情感教育。

例如,三年级下册的《我变成了一棵树》,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叫英英的小女孩因为贪玩不想吃饭,希望自己能够变成一棵树,最后她真的变成一棵树了,当妈妈没有“认出”她的时候,她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这时,学生们肯定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当妈妈没有发现她的时候她会有些失望呢?当妈妈拿出食物时,英英的肚子咕咕叫,难过地流下了泪水,但是却没人发现,最后是妈妈对英英说:“小馋猫,肚子饿了,对吧?英英!”读完了文章,学生们还是没能解决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那个问题,这时,教师就要去引导学生:英英感到失望是因为觉得自己最亲爱的妈妈没有认出自己,但是在文章最后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妈妈都是最了解我们的人,同学们可以想一想,当自己犯错时,妈妈会批评自己、指责自己,但是我们生病时,是妈妈时刻陪伴在我们身边,为我们测体温、喂药、煲粥等忙前忙后,最紧张最关心我们的还是妈妈。这就是母爱,母爱是最无私、最伟大的,母亲或许严厉,或许慈祥,我们也会经常埋怨母亲的啰嗦,但是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都能够感受到母亲对我们满满的关怀和深深的爱。所以,我们在和母亲相处的过程中,也要多一些理解。

(二)利用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的注意力是需要培养和激发的,而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比起空洞乏味的教学课堂显然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情境不是容易的事,首先教师得先了解生情、备好课,结合实际和学生的心理,针对性地设计具备独创性、情趣性、知识性相结合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小学生的年纪还比较小,生活经验比较缺乏,有的场景他们不能够想象出来,对事物容易产生一些片面的理解,如何创设一些让学生感兴趣,自发地走进学习主体场景中去,需要教师的智慧和情商。

例如,笔者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考虑到文本阅读只会让学生乏味,于是,通过多媒体设备创设了美现的西沙群岛的情境,先让学生通过视频观看西沙群岛的美丽丰饶,让学生带着一种向往之情去学习文章。当然,有的学生因为曾与父母去过一些海底世界,对于像珊瑚、海龟等海底生物似曾相识,这时就会引发学生的共情。但是,他们会发现西沙群岛与他们见过的海岛仍然不一样,而且大部分学生都是没有去过海岛,尤其是西沙群岛。因此,教师应充分做做好备课,了解海底的哪些生物会使学生感兴趣?并通过一些小卡片展示像海参啊珊瑚啊大龙啊等生物,认识它们、了解它们,再通过动的影像去感知,进而普及相关的知识。从海底到海滩,从生物到植物再到守卫在那里的英雄儿女,一步步将情感教育渗透其中,引发学生的共情。

(三)通过朗读文章的形式实施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课文通常都比较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有意境。教学时,教师应让学生通过朗读文章来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并在朗读中注意把握语气、声调与内容的关系,怎样的情感适合怎样的语调,边读边领悟,去体会作者的感情。朗读并不是简单地将书本上的字一个个地念出来,而是加入自己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将没有生气的文字变成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的声音,进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中的情感。

例如,三年级上册《我家的小狗》,作者在文章中将小狗——“王子”的形象刻画得很可爱,跑得快得我都追不上,喜欢上课但是却什么也没学会,喜欢和火车赛跑但是每次都输,表现出了作者与动物之间的相处很愉快,是一种快乐、和谐的情感。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可以将自己当成作者,用自己的理解将作者说话时的情感表达出来,有利于学生去体会作者写文章时的那种愉悦心情。

(四)通过古诗词教育开展情感教育

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占有不小的比例,唯美的诗词韵律是形成学生对美的欣赏、美的感悟的最佳情感教育方式。小学中的古诗词都比较通俗易懂,不似初高中那般仿佛读天书,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只能读懂古诗词字面上的意思。因此,需要教师在诵读与赏析中引导学生如何去体会和领受诗词中的丰富情感内涵。

例如,笔者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朗读中,即使是平淡的语气,学生也能够清楚地知道作者是在思念家人,但是学生却不了解作者除了思念家人,还有更深的身处异乡的孤独感。于是,笔者带着感情进行再次朗读,并引导学生进行第二次朗读后开始赏析。这时,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从字到面,从面及画、从画入情,让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同时,也可以通过一些平台的音频作品,从不同的人的朗诵中感受音乐美和诗词美,或者是自创一些“古诗新唱”的方式让小学生更感兴趣,更能体会其中的韵味。

三、结束语

若是缺失了情感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将是无根之草、无源之水,无论是记叙文还是古诗词,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教师应当充分把握好文章中的思想情感,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使情感教学符合学生现阶段的年龄和情感认知,激发学生的情感触觉,从而达到“学文”“悟道”。

参考文献:

[1]段青青.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8(2):22.

[2]杨小花.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C].教育理论研究(第六辑),2019.

[3]徐爱华.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C].教育理论研究(第五辑).

[4]谢曦.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中华少年,2018(13).

猜你喜欢

实施策略情感教育小学语文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