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产业创新背景下社会体育服务人才培养探析

2020-07-06张英建刘玉祥张志新王勇敢王书彦陈星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20年6期
关键词:产业创新体育

张英建 刘玉祥 张志新 王勇敢 王书彦 陈星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幸福指数的不断提高,人民体育消费需求和健康生活理念也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发展,新型体育产业的不断涌出,对社会体育服务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应用型高级服务人才的培养路径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对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分析,总结出人才需求特征,针对性地提出高等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服务人才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体育;产业创新;体育服务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弘扬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做大做强体育产业。体育产业是建设体育强国的有效支撑,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颁布,体育产业迎来了新的快速发展的机遇。绿色、健康是体育产业的主旋律,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体育产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体育服务活动是体育产业中与人民美好生活直接对接形式最多的活动。体育服务活动在体育产业总量中的比重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体育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核心指标,目前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体育服务活动占体育产业总量的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我国的体育服务业通过多年的迅速发展,也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2014-2017年体育服务业增加值连续两年超过体育制造业,2017年达到4449亿元,是2014年的3.3倍。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有了许多新商业模式,体育活动有了许多新项目,体育消费有了许多新内容,人们观赏体育活动有了许多新载体。按照《意见》提出的“改革、创新、融合”理念和国务院46号文件要求催生出了符合人民需要的、创新发展的如体医融合、体旅融合、体育+互联网等模式的新型体育产业。

一、产业创新背景下社会体育服务人才的需求特征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的不断转型、产业结构迅速提升,体育产业的不断创新发展,就会带来新的改革和融合,也就会对体育服务人才提出新的要求,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体育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关系到能否为社会体育乃至整个体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1.知识全面性

知识的全面性是有效开展体育服务的基础。体育产业进程的加快,随着体医融合、体旅融合、体育+互联网等体育产业模式的提出,对社会体育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涉及的领域和知识范围也越来越广。社会体育人才是应用型人才,体育服务人才不仅要掌握学科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还要在体现文化水平方面掌握大量的知识,知识体系结构根据社会需求进行更新和充实并要具备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如外语、计算机等能力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体医融合上具备开具运动处方进行健康指导能力;在体旅融合上对徒步、登山、越野跑等运动项目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和安全防范知识;在体育+互联网上针对电子竞技、体育传媒、体育影视、体育动漫要具备美术设计、软件操作和赛事的经营推广能力。

2.沟通协调能力

沟通协调能力开展体育服务的有效方法,也是高效完成产业服务的重要手段。随着体育产业的不断创新和升级,体育产业活动内容越发的广泛而复杂,在体育服务实践过程中,作为体育服务人才,要运用自身的口头语言、身体语言、书面语言等沟通途径对服务对象进行高质量的服务,同时,任何一次体育服务实践活动,都是由各个参与因素集合而成的一个系统工作,只有各个参与因素协同联动,才能保证成功的举办一次体育服务实践活动。作为体育服务人才,要具有协调各参与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能力,保障服务过程能正常运转。因此,沟通协调能力是体育服务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

3.实践指导能力

实践能力是保证个体顺利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需具备的那些生理和心理特征。实践能力就是对个体解决问题的进程及方式上直接起稳定的调节控制作用的个体生理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体育服务是将掌握的体育知识和技能通过实践指导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进而解决人民群众体育需求的实际问题。现阶段大部分的青年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相对比较优越,社会活动空间相对比较固定,明显存在着社会阅历、经历欠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不足、心理承受力较差等实际问题。在体育服务过程中,体育服务人才将面对着纷繁复杂的服务对象和各种问题,那么实践指导能力水平的高低就显得尤为重要,决定着体育服务的有效性、实效性、高效性。

4.学习创新能力

学习创新能力是有效开展体育服务的动力。学习总结是基础,自主、广泛学习是主要途径,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性实践,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优胜劣汰是社会的自然法则,在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进程中就会出现不断的比拼和竞争,竞争是推动学习创新的动力。知识化与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和体育产业的更新要求体育服务人才要善于在实践中学习总结进而创新超越,以便能适应市场变化,提高自身社会竞争力。体育服务人才是应用型高级人才,只有学习创新能力的提升,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大众;才能更好地开展体育产业;才能更好实现自身价值。

二、产业创新背景下社会体育服务人才培养路径

我国对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始于1993年,天津体育学院首先开办社会体育专业。2012年更名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实力不断提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强烈,身体健康成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愿景的自然体现,以科学、有效的健身方法和手段促进身体健康的需求不斷提升,对专业的社会体育服务人才的需求也相应加大。经过近30年的发展,现有我国100多所院校开设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面对新形势下,人民健康需求不断加快,体育产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对高等院校社会体育人才的培养提出来新的要求。

1.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强化人文素养

高等体育院校是培养应用型高级社会体育服务人才的摇篮,人文素养是高素质人才的基础。习总书记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各个学校培养目标都把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放在了首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提高人文素质课程的要求,给学生人文水平设定标准,从而加大深度;同时,要深挖体育课程特点和育人优势,积极建设课程思政,并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社会实践,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做到全方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2.优化课程设置和内容,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强调,要鼓励多方投入,开展各类体育教育培训,多渠道培养既懂经济又懂体育的复合型体育产业管理人才。时代的进步,社会的需求,产业的发展要求体育服务人才的知识水平要更高,知识结构要全面。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体育人才出现刚需。高等院校要积极推进教育改革,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使课程与培养目标对标,为学生达到毕业要求提供支撑。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开发翻转课堂、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新模式,及时把新兴体育项目引入课堂,拓宽体育课堂教学资源,拓宽学生专业知识,提升学生技能层次,培养适应体育产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

3.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職业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识和技能的生理传授和自身、服务对象心理的控制只靠教师的言传身教是不够的,实践是检验学生知识学习的试金石,只有通过校内外有效的实验、实训、实习等大量的实践锻炼,才能使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职业技能,因此要加大实践教学时数,构建在形式上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课上课下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在内容上注重专业理论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生理技能和心理发展相结合、专业技能与行业证书相结合的实践体系;遵循“产—学—研—训”全方位育人理念,积极探索与企业、行业、科研机构、社区等合作建立联合育人机制,使学生在专业技能上要有飞跃,在理论水平上要有提升,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达到“首岗胜任”要求的高质量社会体育服务人才。

4.结合实际整合资源,培育创新型人才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具有应用型和创新型特征,社会体育服务人才在应用实践中发现问题开展创新研究,通过创新研究,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所以培育创新型体育应用型人才是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做强的重要途径。高等院校体育院系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产—学—研—训”相结合多方整合资源,让学生深入群众、深入团体、深入企业,多维社会联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制定支持政策,鼓励学生在校期间结合创新、创业实践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打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将企业名师引入课堂,将企业项目带进教学,进而引发学生创新创业动力,重点建设长期合作的实践训练基地,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科研能力。

面对国家经济高质量、迅猛发展和到2035年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要求,全面发展是人才的内在需求,也是产业发展的需要。高校体育院系作为培养社会体育人才的摇篮,要紧跟时代要求,把人才道德素养培养的目标化、知识技能掌握的全面化、心理发展培育的健康化、创新意识引导的超前化作为高质量培养的目标,以“绿色健康”为主旋律,以就业为导向开拓进取、深挖资源、多元并举、创新发展,积极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社会体育人才,努力完成在体育产业的升级、创新和发展中赋予的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刘扶民.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J].体育科学,2019,(10) :3.

[2]江小涓.体育产业发展:新的机遇与挑战[J].体育科学,2019,(7):3.

[3]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新中国体育产业工作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9,(10) :8.

[4]杨越.我国体育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重点分析——基于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调查研究[J].体育科学,2015,(11) :24.

[5]唐吉平,杨斌.社会体育人才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及发展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4,(6) :670.

课题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HB17TY013)。

猜你喜欢

产业创新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我为体育狂
产业创新战略联盟伙伴竞争与合作关系研究
论清末体育热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
江苏电容器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规模驱动的智能硬件产业创新模式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