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观念的培养途径

2020-07-06甘志梅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审美观念培养途径小学语文

甘志梅

[摘 要] 在当前教育发展的新时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发生了新变化,新标准提出了培养学生审美观念的目标要求。此外,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在网络时代、经济全球化时代还具有抵御不良文化侵蚀的特殊含义。但目前受传统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的影响,小学审美观念培养环节还存在不足。基于此,教师应从分析培养小学生审美观念的重要性入手,讨论教学环节的不足之处,提出培养小学生审美观念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小学语文;审美观念;培养途径

小学语文因其逻辑性强、阅读量大、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與写作能力要求较高,导致学生觉得学习困难,从而缺乏学习兴趣。而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以应试为主要教学目标,导致学生无法形成独立的思维模式,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存在问题。加之小学生本就缺乏良好的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导致其更加无法发现语文中所蕴含的各种美,无法深入了解语文中美的含义。这些学生自身能力的不足与教师在教学上的不足为审美教育的开展带来了挑战。但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其人文性、生活性与实用性的特点又为审美教育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

一、培养小学生审美意识的重要性

首先,小学语文教育改革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是教师顺应改革潮流的必然选择。其次,在经济全球化视野下各国文化相互交融碰撞,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能够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帮助学生抵御外来不良文化的侵害。此外,在科技发展的新时期,网络文化良莠不齐且传播广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也有助于学生自觉抵御不良网络文化的侵害。

在教学方面,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及阅读分析能力相辅相成,学生能够通过良好的审美意识更加轻松地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而通过对名言佳句的解析、模仿与运用,学生又能自我形成审美意识。此外,通过感受语文人文性、趣味性的魅力,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有效激发,课上更加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审美意识的培养工作得以高效开展。例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许多适合学生阅读的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着大量的劳动人民智慧、人生哲理与丰富的情感,包括《三字经》等,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阅读古代经典名著,学生加深了对古代优秀文化的认识,收获了民族自豪感,形成文化自信,自觉抵御外来不良文化的侵害。同时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收获了分辨善恶美丑的情感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其日后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生审美意识的现状

受传统的应试与升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多为提高课堂效率而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学中以自我为中心,偏重理论知识的灌输与名言佳句的死记硬背,不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导致本应由学生在情境与实践中通过体验、思考、反思、解析所获得的语文知识与情感,被教师直接以理论灌输的形式直接告知并要求识记。这导致课堂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落后的教育理念与单一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的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得不到培养,其审美能力无法以此为基础有效形成。同时,学生在课堂上缺乏思考与反思的时间,学生对情感的体验与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其审美意识无法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与实践经验深化形成。[1]

三、培养小学生审美意识的重要途径

学生拥有审美意识的前提是能够发现诗词、文章中的美,并通过解析体会语言的精妙,通过具体的情境加深体验,最终理解美的含义并形成审美意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为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来提升小学生审美意识

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的培养能够使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能够发现语文中蕴含的美并深入理解美的含义。因此,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按照学生的爱好、认知特点选取适合各年级学生阅读的课外材料,如低年级学生更喜欢儿歌和寓言故事,高年级学生更适合阅读文史类书籍等。通过这些能够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书籍,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审美意识的培养工作得到有效开展。[2]

其次,小学语文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挖掘教材,逐字逐句分析名言佳句,使学生能够从作品中体会到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和对语言文字的巧妙运用,以及对色彩、意境等的描绘手法。通过这种挖掘与赏析,学生发现了文章中的美,并深刻地理解了美的来源及美所蕴藏的丰富含义,学生的审美意识因此得到了有效培养。同时朗读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通过语言基调的不断变换,语言的魅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现,学生在听觉的体验中收获到了情感,真正体验到了“美”,其审美意识因此得到有效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声情并茂地进行范读,或带领学生听朗诵家的阅读,调动学生的听觉与想象力,紧接着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并要求学生声情并茂地展开自读,在自读过程中其审美意识得到巩固与培养。[3]

(二)转变教育思想、创新教学方法,深化审美意识的培养工作

教师可采取情境教学法、游戏法等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学生在各类文章的不同情境下展开赏析,能够有效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直观立体地感受并收获语文的情境美、意境美、形象美。同时,教师也可通过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时,教师可为学生播放桂林山水的视频或图片,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情境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潜能。不仅如此,教师还要为学生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及轻松的学习环境。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与轻松的学习氛围影响下,学生会减轻学习的压力与思想上的顾虑,在课堂上勇敢说、勤思考、勤反馈,加之教师的积极引导,其天马行空的思维将有效转化为创新审美意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鼓励的话语与关爱的态度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其审美意识的形成。

(三)在实践中巩固小学语文审美意识教学的有效成果

学生通过课上教师的培养所内化形成的审美意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外化予以巩固,才能够使学生的审美意识发展更加全面。因此教师可围绕学生的审美意识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比如,教师为学生规定书目,学生在书目中自行选择书籍阅读并写出读后感;教师要求学生观察妈妈、描述妈妈,以此抒发对妈妈的爱。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审美意识、创新意识得到有效锻炼,审美意识教育的有效性得到良好的巩固。此外,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实力,为审美意识的培养工作保驾护航。小学语文教师作为培养审美意识的教学实践者和课堂的引导者,其自身素质与审美意识培育的有效性息息相关。因此,教师要通过阅读管理类书籍、语文类书籍、专家名著等不断提高自身语文素养与工作能力,持续学习以保持自身理论的更新,为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是经济发展新时期的现实需求,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转变自身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通过创新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同时,小学是学生的启蒙阶段,学生的审美意识从小就得到良好培养,能够使其从小分辨善恶美丑,自觉抵御不良文化的侵害,为其日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艳.思考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审美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8(33):72.

[2]李婷.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意识[J].当代教研论丛,2018(7).

[3]刘雪梅.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美育的必要性[J].教育现代化,2018,5(27):387-388.

猜你喜欢

审美观念培养途径小学语文
技术重构:从《窈窕淑女》重识音乐剧演唱风格与审美观念的“缝合”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论科技英语翻译中的“雅”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