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高校法学教育创新路径探索

2020-07-06蒋雅宁

法制博览 2020年5期
关键词:法学专业法学法律

【内容摘要】现在因为科技发展得很快,新型技术综合了云计算、大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等,帮助我们培养了诸多法律人才,且提升了法律教学水平。同时,融合信息化和法律教学,还创新了高校的法学教育形式,对于创新需要有效结合信息化和实践。因此,本文分析了高校法律教学的目前发展,并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给出对应的有效措施,有利于提升我国高校法律教学质量,加快法治中国的建设。

【关 键 词】高校;法学教育;创新路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20)14-0218-02

作 者 简 介:蒋雅宁(1985-),女,山东淄博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法学教育。

一、前言

由于我国社会发展得很快,法学行业开始备受关注,而现阶段,法学专业的教学水平还是不够合格,因此需要非常重视这一问题,并基于国家出台的各项有利政策,创新高校法学教学模式,并结合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需求,才可切实提升法学专业学生的综合水平。

二、我国高校法学专业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培养目标不明

我国高校法学专业在教学时没有深刻反思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导致学生学不到真正的法学知识。学生在学习时总有考试压力,学习缺乏热情与动力,同时,法学老师也是根据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专门为了应对考试。那如此一来,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散,他们不能真正学习到感兴趣的法律知识[1]。但是现在讲究教学改革,已经明确要求需要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水平,意思是学生需要能在现实生活中知道如何应用所学知识,显出自己作为一名法学生的专业优势。可是现在法学专业教学时还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也不了解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式,所以,这方面的努力还任重而道远。

(二)培养的体系不足

由于我国法律领域正不断充实,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法学人才,就国家层面而言也需要优质的法学学生。所以培养学生时应注意更加专业化,意思是教学应融入学生职业的素养教学。总结我国法学学生在毕业后通常多选择律师、老师、企业法务与公务员等,那么要求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水平。不过现在我国高校的法学专业尚未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教学方式很单一,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法学水平,而且在真正工作时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那么应届生也就需要面临就业难的问题了。现在高校的法学专业中安排了不少附属课程,有些尽管听起来很没特色,可学习后却真的能帮助到学生的就业与工作,可是不少学生缺乏主观认知,所以不重视选修课程,这都是不利于自身全面成长与发展的。

(三)法学教育模式固化

目前的法学教育目的是为自身法律制度服务,但是自从二零零一年,我国开设了司法考试,就开始固化了法学教育模式,因为其是一种应试教育,很多人会觉得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只有到了大四才能参与这个考试,那么有的学生在刚入学就开始复习,并且参加各种辅导班,却忽略了自己本职专业的学习。而且许多老师因为有教学评估的负担,总是在教学方案中加入考试指导内容,就导致了教育目标不统一的问题[2]。司法考试的本质是考核法律素养、职业道德与能力,可高校的法学教育应着眼于理论教学,需要结合理论和职业发展。所以,我们应重视衔接理论教育和职业教育。

(四)法学教育不符合社会需求

现在法学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教育领域开始出现泡沫化趋势,这导致了一个现象,法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十分有难度,可是却只有很少的人能通过司法考试,导致律师不够用、公检人员严重缺乏等现象。总结来说,就是因为社会职业需求愈发多元,因此就更需要统筹规划法学人才的培养目标,才好真正向社会输送需要的法学人才。同时,现在不少高校安排法学课程十分广泛,没有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

(五)法学教育信息化支撑不够

现在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处理法律事务也有了改变,出现了不少专业的服务软件,极大提高了法律业务的处理水平,而且还出现了不少免费课程,这样,学生可以排除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确保自己的学习时间,只是无法很好地把握教学效果[3]。现在,大数据技术确实给了我们很大的惊喜,冲击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可现在智能教学设施并没有均衡分布在各大高校,许多法学生还是没有应用大数据处理法律业务的能力。

三、目前高校法学教育的创新措施分析

(一)科学制定教育目标

在法学教育中必须先明确教学目标,才能结合目标,完善学课程,并在此培养下,取得真正的教学效果。就像有的法学生选择一直读书,那么在就业时,将直接选择司法机构,帮助法治社会与國家的建设。或者在结束本科的学习后就直接进入法律顾问领域,帮助更多的人解决现实问题。尽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就职想法,可都需要将法学专业职业化,并要在学习时持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并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等。

(二)完善法学专业的教育系统

培养法学专业时需要注意学生的综合能力,为避免学生有学习短板,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如此一来,才可保证学生能够获取专业的法律知识,同时充实自己的法学眼界,积累一定的案例知识。同时,要注意培养法言法语的表述水平、整理案例信息水平、法律文书的写作水平等等。同时,老师要注意对学生实施双轨制教学,具体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时不但要跟着老师来把握课程内容,还应在此过程中不断积累法律知识,结合自身已定的就业目标,达到有效的学习效果。就像之前提过法学生在毕业时,能够通过自身学到的知识,离自己的梦想更进一步。

(三)建立信息化教学发展机制

我国高校在招聘法学老师时通常关注科研水平、教学能力等,却不重视考察老师的信息化水平。因为大多数老师是没有这方面教学能力的,所以课堂经常是死气沉沉的,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老师应注重培养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并与高校一起完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机制[4]。对此,高校也应多为老师组织信息化教学的培训活动,为法学老师制定出一系列的培养计划;积极采用公开课、沟通等活动,推动普及信息化教学机制。

(四)提高法学老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教学应与时俱进,这点是毋庸置疑的,所以需要高校的领导支持,帮助法学生拥有科学合理的信息化教学计划,学会怎样通过智能设备随时掌握社会热点与法律市场数据等,可以多组织模拟法庭,引导学生积极地报名参与。而选择公开课形式时,需要坚持统一授课目标和职业发展,将法学课程紧紧嵌入课程体系,确保教学效果,并带领学生了解法学专业将来的就业趋势,帮助学生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与工作岗位。

(五)完善校园信息化教学环境

信息化的发展不再需要考虑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以,完善校园信息化环境能够有效推动教学资源的智能化发展方向。在混合式学习观的基础上,需完善校园法学知识库,还需要对应的软件,其中的具体内容包含考试素材、课件、法规与现实案例等,还需要可以支持全天二十四小时的服务功能,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时间需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先是分析了我国目前法律教学的授课形式,觉得现在的法学教育模式有所固化,急需和社会接上轨,以及满足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求,对此,法学老师应注意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授课水平,帮助学生一同完善信息化教学环境。以后的法学信息化教育还需要技术、体制与政策的多方面支持,也离不开完备的教学资源,并通过大数据技术完成法律专业的个性化授课。

参考文献:

[1]郭杰.协同创新视角下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2):100-102.

[2]刘晓海,李文赫.我国法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优化[J].时代金融,2018(18):286-287.

[3]“校所合作”模式破解司法所人员短缺难题[J].人民调解,2018(01):42-43.

[4]曹文泽.司法体制改革背景下高校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J].法学,2017(07):13-16.

猜你喜欢

法学专业法学法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高校书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构建
论法学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第三节 法学专业培养方案
法学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