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人工智能+教育”的升级变革

2020-07-06于婧雯

新教师 2020年5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融合教育

于婧雯

目前人工智能与诸多产业已有融合发展,而与教育界的融合成为人们的关注热点。现如今,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被大家所关注,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有着深远的发展意义,同时也面临着种种挑战。

一、“人工智能+教育”升级2?郾0

关于人工智能与教育的研究日趋增多,相应的研究主题也日渐丰富,从技术方面的讨论到未来教育的探索均有涉及,研究重心由以前的技术导向转向教育导向。人工智能不断拓展着教育教学的边界,教育格局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教育信息化已经从1.0升级至2.0,加之VR、AR技术的升级,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研发出世,以及区块链在教育上的广泛应用,使得教育信息化将从“互联网+教育”转变到“智能+教育”。

二、“人工智能+教育”的新挑战

1.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首要原则就是以人为本,以学习者为中心。正如《北京共识》中提到的,要重申教育人工智能方面的技术突破,它可以改善最弱势群体接受教育的机会。保证人工智能促进优质教育的普及,不分性别、残疾情况,不分社会地位,不分贫富,不分民族或文化背景、地理位置,提供全民学习机会。开发和使用教育人工智能不可以加深数字鸿沟,也不能对任何少数群体或弱势群体产生偏见。当然,这也是一个涉及公平性的问题。以学习者为中心,这一教学理念不会因教育手段的更新而改变,而应该是更具公平性和人文性,这是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2. 合乎伦理的教育手段。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要应对道德和法律的挑战。人工智能在教育界的运用上,比如信息采集,可能会涉及隐私保护问题。例如,杭州某中学引进“智慧教学课堂学习行为进行管理信息系统”,这个系统能实时且如实获取学生的面部表情和行为并加以分析,能够识别出学生的7种表情,比如高兴、反感、难过、害怕、惊讶、愤怒和中性,也能够分析出6种行为,阅读、书写、听讲、起立、举手和趴桌子。其实这算是一种电子“监视”,这种做法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事实上,人工智能进校园,这个出发点是好的,本想用来评定学生学习状态和教学成果,但涉及学生的隐私,就需要开发者或者实施者认识到人工智能只是一种技术手段,要保护好学习者的隐私等相关数据,这可能需要一定的制度监管或法律保护。

3. 教师与人工智能的协作共存。人工智能介入教育将是对教师的一个极大挑战。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愈加有深度有效果,便会有人担心它由此取代教师。就目前来看,人工智能对教育教学体系不会引发实质上的影响。如若有了其他大数据的支持,从长远上看,它肯定会与传统教学方式产生冲突。可以确定的一点是,人工智能取代不了教师,但不会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师将会被取代。人工智能能较为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各项发展数据信息,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学生全面而又不失个性的发展。人工智能的身份是教师的得力助手,协助教师完成日常工作,比如批改作业,减轻教师的部分工作負担。我们要明确的一点是,教师是承担育人角色的,德育是永远无法用技术代替的。再者,师生互动才能保证教育的核心。因此,如何与人工智能进行有效协作是对教师的一大挑战。

三、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意义

1. 推动教育公平。目前我国的教育资源分布极其不均衡,存在着区域差异与城乡差距。不仅师资力量悬殊,一些教育硬件设施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同时,一些贫困家庭难以承受高质量学习的费用。显然,人工智能的普及可以为学生打造低成本、标准可靠的网络课堂(这一环节的开展前提是网络的全面覆盖,相信这在可预见的未来可以实现),可以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对于师资力量不足的地区来说可是一个利好消息,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这对实现教育公平具有一定贡献。

2. 在全面发展中塑造个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教育是教育的追求。就传统教育模式上看,在根据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上还有所欠缺,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被充分激发出来。但是,如果运用人工智能,比如通过语音或图像识别,甚至更深层次的数据统计分析,可以很明确地接收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后练习的参与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更为科学地为学生规划辅导,优化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

3. 改善学校管理。一体化的智慧校园文化建设是人工智能的一大应用,它能够整合不同维度的校园资源,创设智能开放的教学生活环境。除此之外,人工智能可以创建校园优化系统,比如课程设置、教学质量、校园管理、教师培训、招生企划等可以进行智能刷新。另外还可以加强学校与家长、与社区的及时沟通,建立起良性的家校合作关系。人工智能能够构建出精准、规范的学校管理体系,同时,校际之间也可以建立起连接网,推动地区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四、当下一线教师的体验与思考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介入与发展相较于其他领域来说,是具有滞后性的,这种滞后性的根本原因是掌握技术的人员较少。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一定不能离开教师。这也要求教师对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方面的应用要有深刻的理解。

1. 自我调整,转换角色。教师在面对新技术、新事物时,应该做好自我调整,积极参加信息化的技术培训,努力解决角色冲突,克服角色转换的障碍。事实上,技术归根结底是要服务于人类的,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时刻加强与人工智能系统的高效合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与人工智能的协助优势,为学生提供更个性有效的学习体验。

2. 改变传统“教”与“学”。人工智能与教学的结合简单来说表现在批改作业、实时解惑、智能测试和个性化学习四个方向。智能教学助手的应用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学习环境,还能极大地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与此同时,教师更能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以及建构起隐性知识。这样改变传统课堂“教”与“学”的方式,变革原有的“教”与“学”的系统,能更好地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3. 为思维而教、为创造而教。人工智能的引入要求教育要对知识进行重新建构,高速输入的同时也要创新输出。教育要为思维而教、为创造而教,要将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真正落实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理念和目标。

人机共存时代已经到来。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仅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素养和教学能力,还要塑造自己的信息化修养,完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学会灵活高效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处理教学事务,成为创新型的信息化教师。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清市大辛庄办事处中心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林彦 刘贞辉)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融合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人工智能与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