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质》:生存困境与价值追寻

2020-07-06□陈

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 2020年3期
关键词:鞋匠靴子格斯

□陈 莉

作者简介:英国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1867年诞生于一个富裕的律师家庭,牛津大学毕业后开始周游世界,28岁受堂嫂鼓励开始创作。1932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写道:“在《福尔赛世家》一书中,他那精湛的叙述方式让人叹为观止,所以我们将这个奖项颁发给他。”他的短篇小说如《品质》,也正是通过“精湛的叙述方式”表现出作者的敏感、内省,从而引起读者的感动、思考。本文节选的是课文开头部分。

我很年轻时就认识他了,因为他承做我父亲的靴子。(文章第一句话,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展开。“我”跟读者聊天,回忆“我”的亲身经历,从现在回忆很久以前——“我很年轻时就认识他了”——这个“认识”是过去式,鞋匠与“我”家渊源已久。)他和他哥哥合开一家店,店房有两间打通的铺面,开设在一条横街上——这条街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在那时,它却是坐落在伦敦西区的一条新式街道。(鞋铺原先坐落于市中心闹市区“伦敦西区的一条新式街道”上,如今却连这街道“已经不存在了”。文章一开始就给读者带来快节奏,时间过得太快,社会发展更是日新月异。)

相较于有的小说为全知视角,《品质》第一人称“我”的叙述角度会给小说思想艺术带来什么影响?如果用主角鞋匠为第一人称来写,小说将呈现如何的效果?另外,从时间维度来看,“讲述事件的时间”与“事件开始的时间”之间有多长?简短的段落,已然时间跨度很长:现在——过去——现在。

那座店房有某种朴素安静的特色,门面上没有注明任何为王室服务的标记,只有包含他自己日耳曼姓氏的“格斯拉兄弟”的招牌;(用自己姓氏作“招牌”,本身就是追求品质,做得不好,“砸了”招牌,是丢自己的脸。店铺“朴素安静”,“为王室服务”这样可大作广告的事情,居然不注明;格斯拉兄弟真是低调、严肃,甚至固执。)橱窗里陈列着几双靴子。我还记得,要想说明橱窗里那些靴子为什么老不更换,我总觉得很为难,因为他只承做定货,并不出售现成靴子;要说那些都是他做得不合脚而被退出来的靴子,那似乎是不可想象的。是不是他买了那些靴子来做摆设的呢?这好像也不可思议。把那些不是亲手做的皮靴陈列在自己的店里,他是决不能容忍的。(“不可想象”“不可思议”“决不能容忍”,一而再,再而三强调格斯拉兄弟对靴子品质的追求,对工作质量的严苛。)而且,那几双靴子太美观了——有一双轻跳舞靴,细长到非言语所能形容的地步;那双带布口的漆皮靴,叫人看了舍不得离开;还有那双褐色长筒马靴,闪着怪异的黑而亮的光辉,虽然是簇新的,看来好像已经穿过一百年了。(各式靴子的造型、色泽、皮质,一一道来,读者随着“我”的视线停留,也细细端详展品。但是这些靴子“老不更换”似乎也暗示格斯拉兄弟不是追求新颖、灵活办事、注重宣传的手艺人。)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确实是模范品。我当然在后来才有这种想法,不过,在我大约十四那年,我够格跟他定做成年人靴子的时候,对他们两兄弟的品格就有了模糊的印象。因为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我总觉得,做靴子,特别是做像他所做的靴子,简直是神妙的工艺。

小说家通过“我”的眼睛,带着读者细细端详橱窗里的局部,细部,读者阅读密致的言语表达,跟“我”一起细致体会格斯拉兄弟手艺“神妙”。后面写格斯拉的两间店面盘给年轻鞋匠一间,只剩一间;再后来年轻鞋匠告诉“我”,格斯拉死了,“饿死”,前后对比,令人唏嘘、叹惋、反思。

当时工业革命兴起,市场竞争激烈,商业则因追求利润而产生诚信危机,小说《品质》捕捉到鞋匠格斯拉不被世俗所容的精神状态,通过“我”的追忆讲述,使我们对恪守原则、节操者表示理解、敬重。

……

他本人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脸庞黄皱皱的,头发和胡子是微红和鬈曲的,双颊和嘴角间斜挂着一些整齐的皱纹,话音很单调,喉音很重;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僵硬和迟钝。这正是他的面孔的特征,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皮革物品“死板板”,格斯拉“朴实严肃”,他与他的事业融为一体。)他哥哥虽然由于勤苦在各方面都显得更瘦弱、更苍白,但是他们两兄弟却很相像,所以我在早年有时候要等到跟他们定好靴子的时候,才能确定他们到底谁是谁。后来我搞清楚了:如果没有说“我要问问我的兄弟”,那就是他本人;如果说了这句话,那就是他哥哥了。

……

人们不可能时常到他那里去,因为他所做的靴子非常经穿,一时穿不坏的——他好像把靴子的本质缝到靴子里去了。(顾客们经常来,店家才可赚钱营生。格斯拉先生却只追求“靴子的本质”——结实美观,制作精良,合脚舒适——用最好的皮革,花很长的时间,为顾客量脚定做。对于格斯拉兄弟来说,诚实敬业的价值观根植于心,靴子的品质是他们生活的一切,价值所在,信仰所在。)

这正是文学作品所带来的张力:思考人性的问题和人的根本性生存问题。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加,我们会发现,人的生存状态往往不尽如人意,快乐是片段的;一个人的精神空间、生存空间和社会空间几重交叠,生存空间日渐逼仄,个人操守有时束手无策。优秀的小说家不仅仅关注强者,往往还在笔下表达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对弱者的同情,对社会的思考。

猜你喜欢

鞋匠靴子格斯
易格斯(上海)拖链系统有限公司
易格斯(上海)拖链系统有限公司
怎样的鞋匠算是一个好鞋匠
四颗补鞋钉
小斑马买靴子
圣诞老人靴子
平安夜的擦鞋匠
福格斯公园逃生记
鞋匠阿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