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球物理勘探项目绩效审计模式初探

2020-07-04赵士会

科学与财富 2020年15期
关键词:绩效审计模式勘探

赵士会

摘 要:针对目前地球物理勘探行业面临的严峻形势,本文着重论述了审计实务中如何构建勘探项目绩效审计模式,解决当前和今后各种主要的矛盾和问题,以推动内部审计部门在提高企业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

关键词:绩效审计;勘探;模式;发展

绩效审计是现代审计的核心内容,也是内部审计谋求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的标准,绩效审计包括:(l)审计被审单位管理活动的经济性;(2)审计被审单位的人力、财务及其它资源的利用效率;(3)審计其业绩效益,并根据预期影响,审计其活动的真实影响。目前国内物探公司持续进行整合重组,在制度、流程、机制、组织架构等方面仍不完善,勘探队伍作业能力和创效能力亟待提高。在现阶段,探索出一条符合当前物探行业实际的绩效审计模式,内部审计参与企业的改革,实现审计成果向企业价值的转化,使内部审计与企业管理更加融为一体,是目前内部审计的重要课题,也是内部审计部门在实现企业内涵式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

一、开展勘探项目绩效审计的必然性

(一)现阶段地球物理行业现状

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地球物理勘探行业投资呈下降趋势,传统巨头纷纷退出采集业务,国际国内物探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持续的油价低谷,使物探行业加速洗牌,物探公司经营更加困难。为适应行业持续低迷,国内物探公司纷纷调整战略、整合重组、低价竞争、开发新业务。目前地球物理勘探开发面对的地表地质条件更趋复杂,各大油田对物探技术降低作业成本、提高勘探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价格竞争会更加激烈,新技术新装备成为竞争关键因素,低成本高质量将是未来发展方向。勘探业务作为地球物理公司的主营业务,管理分散,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升,成本压力显著增加,整体盈利难度进一步加大,是物探经营主要矛盾。

(二)绩效审计是解决物探经营主要矛盾的重要辅助手段

地球物理公司要做强做优,就要全面转变以往重规模、重速度的粗放式、低水平的发展模式。要结合行业特点,在加大投入高端装备和深化关键技术的同时,探索高效施工模式,最大程度降低成本,强化运营质量。绩效审计正是在解决项目经营管理的真实性、合法性问题的同时,能较为全面解决降低成本,提高运营质量的重要辅助手段。通过有效的绩效审计,有利于理顺体制、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组织效率、作业效率,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形成特色成本管理机制。

(三)绩效审计是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勘探项目内部审计从审计模式看,仍然没有跳出传统的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性的模式。内审部门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用在完成审计项目计划数量和查处违纪违规问题上,只关注资金是否被“真实”、“合法”地花掉了,而较少涉及经营目标,评价其效果、效率和效益,对审计成果的利用等问题重视不够,更缺少从体制、机制的角度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办法和建议。长此以往必将严重影响其健康发展。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内部审计必须在理念和模式上实现重大突破,当前的审计实践也充分表明,构建勘探项目绩效审计模式正是弥补财务收支审计在审计成果运用方面缺陷的有效途径。

二、探索符合国内物探实际的绩效审计模式

(一)构建绩效审计模式要从揭露问题入手,坚持把握全局、突出重点的方针。当前,地球物理勘探项目资源配置失当、成本高、效能低。深层次原因是体制性缺陷和管理不到位。开展绩效审计要坚持围绕公司的战略目标和工作重心,以服务大局,揭露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完善体制、提高效益为目标。必须深入分析、充分揭露,向管理高层提出深层次建议,才有可能从根本上促进深化改革、提高效益。

(二)构建绩效审计模式必须坚持真实性与合法性相统一,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绩效审计仍会关注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问题,在审计内容和方法上也要借助于财务收支审计,而绩效审计会更侧重于从体制、机制和管理上去解决问题。

(三)学习运用国际先进的内部审计理念和方式方法

目前,西方国家内部审计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内容相当深入。在美国,内审部门已广泛开展了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决策审计、投资效益审计、市场景气状况审计、后勤服务系统效率审计。在日本,企业强调雇主与雇员结成利益或命运共同体,注重维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领带与和谐关系,内审部门很少开展诸如财务收支审计、雇员欺诈行为调查之类的制约性审计,而是将工作重点致力于改进管理效率,增加企业利润等建设性审计上。地球物理勘探项目的绩效审计也应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内部审计理念和方式方法,形成适应国内物探企业的勘探项目绩效审计。

三、地球物理勘探项目绩效审计模式的基本框架

(一)绩效审计的目标

现阶段,地球物理勘探项目绩效审计的主要目标是揭露反映整合重组时期影响勘探项目效益、效果和效率的体制性、机制性和管理性问题,一是在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方面,要促进问责机制的建立,重点揭露和反映由于管理不力或不作为、乱作为造成的资源配置不当、管理不善、利用率低下等问题;二是在效能方面,重点披露由于体制不顺、职责不清造成的勘探成本高、资源浪费大、生产效率低的问题;三是在科学发展方面,分析和评价由于体制缺陷、管理缺损所导致的影响社会效益的深层次问题。通过深入分析其产生发展的根本原因,从体制、机制和管理的层面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引起管理高层的重视和关注,从根本上达到促进项目管理,实现核心竞争力和效益的提升。

(二)绩效审计的突破口

勘探项目绩效审计要立足现有条件,整合现有资源,找准突破口,选好试点项目,大胆探索,逐步推进。应以管理层关注、资金占比高、社会影响大为方向,分别选取国际、国内市场中的山地、丛林、水网沼泽、沙漠戈壁、黄土塬、山前带、滩浅海、海洋、高精度、多波多分量、非常规等具有代表性的勘探项目,探索高效施工模式。

(三)绩效审计的方式方法

目前,常规的财务收支审计方法同样适用于绩效审计。但由于审计目标和切入点的不同,绩效审计还要采用一些独特的方法。专项审计调查是当前开展勘探项目绩效审计重要的方式方法。原审计长李金华曾指出,专项审计调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当前审计工作一些突出问题的最有效的办法,也是效益审计的一种有效形式,具有程序简便、灵活机动、宏观目的性明确、工作时效性和针对性强、效果明显等特点,能够针对宏观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题,侧重于加强分析研究,提出审计建议,更有利于发挥审计监督的建设性功能。现阶段,专项审计调查更适用于地球物理公司勘探项目绩效审计的实际需要,今后的审计实践应不断加大专项审计调查比重,使之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四)绩效审计的程序

绩效审计在程序上与财务收支审计基本相同,但在具体细节上有较大差异。对于地球物理勘探项目绩效审计而言,主要表现在:

(1)项目选取的重要性原则:在实务工作中,应该尽量选择那些当前亟需解决的国际、国内勘探市场中在体制性、机制性和管理性问题方面具有一定的改进空间,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强被审计单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其提高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勘探项目。

(2)审计方案的制定

审计方案是整个绩效审计项目实施的根本指南,好的审计方案可以使审计工作事半功倍。应重点关注项目管理和成本费用控制情况,评价项目生产计划是否合理;资源配置是否适当;执行是否整体快速启动、无缝隙连接;优化生产方案及主要成本费用是否符合效益最大化原则。在查证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及是否存在挤占、虚列、多计或少计成本费用的同时,应对勘探项目中的主要成本费用进行重点查证,主要内容包括:

(1) 排列费:重点关注劳务用工是否根据生产进度分阶段合理分配、前期人员配置是否合理、报酬是否合理、排列滚动方式和设备配备是否与人员配置合理配比,配备人员数量对查通排列效率的影响等。(2) 打井费:重点关注打井队伍分配测线任务是否有利于提高打井效率、打井价格是否合理、打井队搬家方式的效率及对轧地赔偿的影响、废炮率、误工及影响等。(3) 设备租赁:重点关注设备配备与施工方式是否匹配,租赁价格是否合理、是否根据生产进度分批次租赁,是否存在出工不出力现象、设备用油是否与其运行配比。(4) 职工差旅补贴:重点关注职工配备人数是否合理、是否根据生产进度配备、职工利用效率等,探讨补助方式对提高施工效率的影响。(5) 材料费:重点关注物资采购计划是否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和库存情况合理制定;进货批量和次数是否经济,有无重复、超量购买形成超出积压造成损失浪费等问题;采购价格是否合理,质量指标是否符合生产需要,有无高于市场价格购买物资造成效益流失的问题,有无因购买的物资质量不合格给生产造成损失浪费或重大隐患等问题。(6) 施工赔偿费:重点关注施工赔偿人员配备对生产进度的影响,赔偿金额的合理性、评估工农员的业务素质等。

(3)审计证据的采集

审计证据是证实被审计单位经济效益状况的载体,绩效审计具体分析工作建立在评价所收集资料的基础之上。因此,证据采集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点关注项目管理中强调的“细化管理单元、量化考核指标、管理主体责权利相统一”的精细管理做法,并贯穿于证据采集的全过程,确保审计证据能满足充分性、有效性和相关性的要求;二是搜集到的审计证据应得到管理部门和被审计单位的确认;三是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与项目管理人员保持经常性的接触,以取得、讨论和证明审计证据和问题,确保双方在发现的问题上达成一致,形成共识,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纠纷。

(4)审计成果的形成

绩效审计报告应力求提升审计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强调最大限度地满足管理层的需要。在内容上,应突出对被审项目的效率效果的综合分析,揭露存在的效益滑坡、效率低下的问题,着力从体制、机制和管理的层面上深入挖掘问题成因,落实具体责任,提出整改措施建议,同时对项目中好的经验做法,应及时进行总结,及时向管理层反映情况,力争实现审计成果效益最大化。

(五)绩效审计的评价

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完善依赖于长期的绩效审计探索和实践,评价指标体系中应包括以下主要指标:一是总体评价类指标,包括有关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预期任务目标、内部控制评价等。通过判断被审项目是否实现预期目标,评价其总体绩效;二是效率类指标,包括生产组织、人力资源和设备协作等,通过判断项目工作效率的高低,评价项目管理的效率性;三是资金投入类指标,包括项目资金的预决算、资金投入率、资金节约率等,通过判断项目资金使用的有效性,是否存在严重损失浪费,评价资金投入的经济性;四是非财务类类指标,通过发展创新、风险控制、基础管理、行业影响、社会贡献等指标,评价勘探项目的价值创造能力。

四、结束语

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管理者对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更加迫切,是开展绩效审计源动力。特别是在地球物理勘探企业初步完成重组的关键阶段,在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的基础上,通过绩效审计为组织服务显得更为重要。内部审计应找准定位,通过深化、细化、落实科学审计理念,创新审计方法,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规范,把审计落脚点放在促进发展、促进管理、促进效益提高上,才能更好的为企业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内涵式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浙江省审计厅:《浙江绩效审计模式探索》,中国审计网,2008年。

[2]易仁萍:《内部审计-国外先进理念与中国实践》,中国内审协会,2007年。

猜你喜欢

绩效审计模式勘探
油气勘探开发三年滚动计划编制的思考
勘探石油
春晓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历史
论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之比较研究
基层外汇管理绩效审计探析
环保资金审计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煤层气勘探开发行动计划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