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常态管控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途径选择机制

2020-07-04彭青霞

科学与财富 2020年15期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疫情

彭青霞

摘 要:2020年初突发的新冠病毒肺炎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带来一场严峻的考验,而今年毕业的高校学生就业问题格外让人揪心。本文从现实出发,分析目前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继而找寻破解就业难的方法,力争对现阶段大学生就业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疫情;常态管控;高校毕业生;就业途径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874万人,比上一年增加40万人,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就业形势似乎雪上加霜。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自2003年开始,每两年开展一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抽样调查”。本文梳理了2003年和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分析此次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积极应对和解决就业难的可行方法和措施。认为:疫情的影响是短期的,社会各界只要携手努力、积极应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定能有效解决。

一、疫情影响下的劳动力市场现状

(一)短期内劳动力市场需求将相应减少

经济发展速度对就业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显著。疫情终将过去,但是在短期内疫情会对经济发展和稳定就业产生不利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065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8%。今年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比2月份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25-59岁群体人口调查失业率为5.4%,低于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0.5个百分点,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劳动力市场需求将相应地“减少”。

(二)本土和海归高校毕业生规模都在逐年增加

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显著增多。202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约874万人,不仅规模最大,而且相比上一年增加14万人,增幅为1.62%。在国内高校毕业生规模大幅度增加的同时,留学回国的毕业生规模也在逐年增加。受全球疫情影响,特殊的2020年应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从而加剧了国内毕业生就业的难度,2020年的规模保守估计在60万人左右。国内高校毕业生与留学回国毕业生之间存在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在就业中彼此竞争。

(三)和2003年“非典”状态下大学生就业状况对比分析

2003年是我国1999年高校扩招后入学的本科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第一年,也是发生“非典”疫情的一年。数据显示,这一年,高校毕业生待就业的占比为35.8%,也就是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毕业生在离校时尚未找到工作。此次疫情与“非典”的开始时间一致,都是上一年的12月,都对上半年的经济产生负面影响,而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市场需求“减少”造成的,规模效应显著。

以2003年为例,许多应届毕业生在上半年由于被封闭在校园内耽误了求职,在疫情结束后的下半年纷纷找到了工作。因此,就业难的问题是短期现象。

二、2019年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一)2019年教育首次成高校毕业生占比最大行业

201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分布非均衡程度显著。调查显示,教育,信息传输、金融业,建筑业等前5个行业的占比合计为57.2%,对毕业生就业的吸纳作用最强。特别是教育行业,2019年首次成为占比最大的行业,预计未来将保持这一势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559元,其中教育文化娱乐为2513元(占比为11.7%),按14亿人口推算,全国教育文化娱乐的总消费支出为3.52万亿元,是规模庞大的消费市场。

(二)四分之三以上的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

从工作单位性质来看,企业一直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最主要单位,2003年以来超过一半的高校毕业生在企业就业。特别是2011年之后,企业占比都在75%以上,即四分之三以上的毕业生在企业就业。

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三资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能力减弱。2019年三资企业的就业占比仅为5.1%,是2003年以来的最低值。

(三)网络招聘是两成以上毕业生的求职渠道

高校毕业生求职与用人单位聘用毕业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毕业生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就业信息,并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向有关单位发出求职信息。调查显示,2019年的网络招聘信息占20.1%。

三、大学生就业途径选择机制

(一)职场胜任力取决于学生学习力

在高校毕业生群体内部,影响就业结果的因素是什么?为什么有些毕业生能够找到高收入、高满意度的工作,而其他毕业生却无业可就或者有业不就呢?除了在求职方法、求职意愿和求职努力程度等求职方面有所差异之外,人力资本质量是核心的影响因素。

按照“就业胜任力指数”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依次为:出国出境、自主创业、国内升学、已确定单位、其他灵活就业、自由职业、其他暂不就业、待就业、不就业拟升学。令人惊讶的是,就业胜任力最强的高校毕业生并未选择就业,而是选择了出国出境、自主创业、国内升学。在选择就业的群体中,已确定单位的毕业生比待就业的毕业生的就业胜任力更强。

可见,职场胜任力取决于学生学习力。为此,笔者建议,在疫情防控期间,高校畢业生应该充分利用在家时间,一方面努力通过网络找寻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坚持学习、提升能力,还应该在线学习一些有关职业规划和求职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二)面向未来就业的教育变革

劳动力市场的能力需求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软能力”的作用将更加凸显。澳大利亚青年基金会(FYA)基于大数据的分析报告显示,劳动力能力结构的需求在改变,对数据素养的需求增长在各项能力中遥遥领先。此次疫情,很多单位都采取在家上班的工作模式,预计未来对一些人来说在家上班将成为新常态。能够在家上班的工作性质很多需要数据素养,因此疫情防控期间的高校学生除了适应在家学习和在线求职外,也要为未来在家上班做准备,培养相关的知识、能力和观念。

(三)高校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措施

从2019年高校毕业生求职渠道的统计描述中可以看到,学校(包括院系)就业指导机构发布的需求信息占47.4%。这说明我国高校更加重视就业指导工作,校园招聘会是供需双方交流的重要平台。发生疫情后,各个高校纷纷将线下活动及时改为线上活动,预计对毕业生求职会起到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四)政府相关部门促进就业的措施

根据上一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分布状况,企业是吸纳毕业生的关键部门。对于排在首位的民营企业而言,受疫情的影响更大。政府为了鼓励民营企业早日开工、扩大就业,制定了一些减费降税、提供贷款等政策,这些措施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但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产品需求。笔者建议,政府应该积极采取更多的政策措施搭建和完善线上商品交易平台、为企业扩大产品市场、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及时提供国内外市场需求信息。

在全社会共同抗击疫情、努力发展经济期间,国有企业应该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实习机会。同时,党政机关、各级各类学校、其他事业单位等也应积极拓展就业空间,为“稳就业”作出贡献。

从2019年的毕业生去向看,国内升学的比例高达25.3%。教育部已宣布将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和专升本规模,缓解就业压力。

总之,此次疫情只会在短期内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大趋势不会改变。疫情过后,一些行业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职业还会不断出现。高校毕业生既是今天的求职者,也将是未来的生产者、创业者和工作提供者。高校毕业生应该对未来充满信心,关注企业的招聘信息和政府颁布的就业政策,保持与学校及院系就业指导老师的联系和沟通,积极应对当前就业的不利局面,相信终究会战胜困难、找到工作。

猜你喜欢

高校毕业生疫情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当前 警察不退
待疫情散去 春暖花开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就业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指导工作探索
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的几点体会
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抓好学生就业
浅谈高校毕业班管理工作中的细节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