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作文教学策略有效性研究

2020-07-04吕高耸

小学生作文辅导·中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小学作文有效性教学策略

吕高耸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也进行了更深入的改革。其中,习作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与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息息相关。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小学生心理认知规律及其生活实际出发,积极改进习作训练策略,努力提升学生习作能力和水平,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基于此,文中重点分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有效性;研究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习作训练非常重要,它与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息息相关。在开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小学生心理认知规律及其生活实际出发,积极改进习作训练策略,努力提升学生习作能力和水平,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提升训练情趣,激发表达热情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单纯地向学生讲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不仅形成了一种单调无趣的课堂学习氛围,还打消了学生们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为此,在开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气氛。比方说,在学习如何对“影视片段的观后感”进行写作时,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部影片,然后,要求他们结合影片的内容改编故事情节。另外,基于趣味性改编,还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加以巩固,从而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

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文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进而产生写作灵感,自主改编或扩写文章。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身的想象力,从而形成自己的习作风格。除此之外,采用此种训练形式,既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实践证明,从某种程度上来看,采用趣味性习作训练方法,既能够真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写作积极性,同时还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

二、拓宽阅读,丰富知识积累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阅读各种类型的文章,让他们真正感受语文阅读的魅力。另外,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既能够帮助他们构建清晰的习作思路,同时还能够做到对名人名言的熟练引用。除此之外,还有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写作和阅读能力。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这篇课文为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校园中种植的各种花的特点进行观察,接着,再让他们在课后阅读一些关于描写植物的文章,在扩大其阅读面的基础上,感受作者的习作思路和习作风格。例如:丰子恺的《杨柳》,此篇文章的题材为散文,文章的写景细腻而又有层次感,意脉流畅,结构严密,给人一种韵致天成的感觉。文章的描写语言,不仅做到了形象、生动,逼真,而且带着独特而含蓄的抒情韵味。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摘抄一些好词佳句,然后让他们以“柳树”为题写一篇作文,从而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习作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训练观察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和思维还没有完全发展到成熟阶段,因此,心理学研究指出:直观形象占小学生思维的主导地位。他们更加倾向于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然而,在以往开展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却仅仅把教材的内容写在黑板上,并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讲解。此种教学方法既浪费了课堂学习时间,还降低了教学效率。目前,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时,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以此来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化。另外,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巩固,而且还能够增强他们对事物的记忆。

以部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小小“动物园”》的习作为例,课前,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同文章内容有关的视频或图片,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每当讲到一个动物就播放相应的图片。这样学生就能够直观地了解各种动物的萌态,从而既创建了一种良好的习作课堂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增强了他们对动物的记忆。

最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一篇以“我最喜欢的动物”为题的作文,以此来培养他们的观察和习作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查找一些与动物有关的精彩视频,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并且在播放的过程中配置相关动物的音乐,从而让学生详细了解动物的种类。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除了能够激发学生的习作积极性,还能够从整体上提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质量。

四、联系生活实际,鼓励积累素材

语文同人们的日常生活存在着紧密联系,缺乏习作素材积累是导致小学生的作文不够新颖的主要原因。在以往开展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常常结合课本题目来展开习作训练,从而不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应该善于将课本内容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以此來提升其习作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意识到习作学习的意义,并充分利用将实际生活同素材进行有机结合的机会。基于此,在开展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各个年龄段的学生特点,开展主题式的习作教学,引导他们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从而积累更多的习作素材。比方说,以“家人”“朋友”“同学”为主题的人物观察;以“雨天”“晴天”“雪天”为主题的天气观察;以“上学”“放学”“旅行”为主题的事件观察等。以部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习作《“漫画”老师》为例,在习作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外貌、衣着、性格、爱好等方面选取一位有突出特点的老师,另外,还要选择一两件能突出其特点的具体事情来写,写出老师的可爱又有趣以及对其爱戴之情。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习作能力与习作兴趣的重要阶段。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充分重视习作教学,要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要提高学生的习作积极性,要实现对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进而更好地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水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郭芳蕊.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新课程导学,2018(16):16.

猜你喜欢

小学作文有效性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