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情感学习对学生欺凌行为的预防机制研究

2020-07-04颜培晓

新智慧·上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学生

颜培晓

【摘 要】对于校园学生欺凌行为,通过建立相应的预防机制是有效的手段之一。而开展社会情感学习(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简称SEL)能够从溯源层面预防学生欺凌行为,这已经成为广大研究学者关注的热点。本文研究重点在于分析社会情感学习对学生欺凌行为的预防作用,希望能够为学校开展相应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会情感学习;学生;欺凌行为;预防机制研究

一、相关背景介绍

有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校园涉嫌欺凌和暴力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1114人;2017年前11个月,全国检察机关就批准逮捕有关犯罪嫌疑人3788人[1]。近年来,媒体报道的校园欺凌事件后果很严重,受欺凌者遍体鳞伤,内心更会长期蒙上阴影,甚至做出一些极端行为。面对这种情况,我国相继出台各种防治学生欺凌的措施。例如,教育部等9部门出台《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一些地方还在中小学设立校园欺凌监督员等[2]。但是从总体来看,防治校园霸凌的效果并不明显。现有研究发现,关注社会情感学习过程对预防校园欺凌有一定作用。

二、简介SEL

SEL最早在1994年由CASEL机构在美国提出。200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向全球140个国家的教育部发布了实施社会情感能力学习(SEL)计划,从五个方面指导青少年和成人培养情绪智力。SEL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情感技能,改变自己和他人的态度,有效减少问题行为和情绪困扰,甚至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也有重要帮助。

三、SEL与学生欺凌行为的相关性

已有研究发现,学生情感能力与学生欺凌行为之间有紧密相关性。虽然在校园中发生的欺凌行为并非是某一个因素导致,但是与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是有明显关系的。部分社会情感能力较弱的儿童,在同龄人群体中更加容易被边缘化,继而受到霸凌。因这类学生缺乏一定的交往技巧,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焦虑、敏感等问题,进而更加容易与人出现矛盾,导致出现人际关系紧张。面对该种局面,这类学生多以回避等方式去应对,这种方式反而助长了欺凌行为的发生。

对于频发的校园欺凌事件,从SEL角度实现对学生欺凌行为的预防,重视对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培养,是能够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

四、推行SEL的具体措施及要求

(一)开展社会情感能力课程教学

针对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教学,可以开设社会情感能力课程,或者直接针对学生开展社会情感技能训练,以培养学生的情绪察觉和情绪管理能力,让学生能够以平静、放松的心情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会正确、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感受[3]。随着学生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关系意识的增长,教师在开展社会情感能力课程教学中可以灵活采取多种方式。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能够增强其合作意识,能够有接纳和容忍的意识,以更加谦虚、配合的态度与其他同学融洽相处。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玩宾果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找到有共同兴趣和生活经验的人。教师还可以通过“软技能”培训和正念练习,帮助学生在复杂的校园生活中取得成功并蓬勃发展。利用正念这种方式的意义具体体现如下:可有效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注意力的增加会带来更好的学习成绩,并能提高情感和社交智商。正念练习还可以帮助学生关注他们自己的呼吸、身体、思想、感觉和周围的世界。当学生能够观察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时,就有了选择如何说话和行动的自由,这对于创建一个快乐、和谐的课堂有重要意义。

(二)注重校园良好氛围的创建,注重法制知识的渗透

在校园环境的建设上,需要重视物理环境的安全性,注重将各种标识和标语粘贴在校园内,确保学生在校园内能够有足够的场所从事各种体育活动、游戏活动。学校还要有足够的资源和空间去展示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相关作用,并鼓励全校师生参与到学校的制度和机制建设工作。另外,学校需要重视关于校园欺凌的法制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工作。

例如,河源市新城初级中学积极开展防治中小学生校园欺凌和暴力道德讲座。在讲座中,副校长结合一些典型校园欺凌案例,向同学们讲述了“什么是校园欺凌”“校园欺凌的具体表现”“怎样预防校园欺凌”和“敢于向校园欺凌说‘不”等方面内容,引导学生要学会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遇到欺凌时要学会保护自己,及时报告老师和家长,妥善处理矛盾,让同学们进一步认识了校园欺凌的危害性和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副校长带领全体师生进行校园防欺凌宣誓,预防和制止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拒绝校园暴力,做健康向上的学生。

与此同时,新城初级中学积极开展各班同学之间的矛盾纠纷排查,及时发现、调查处置校园欺凌事件;共同构建家校互动教育,形成家庭、社会、学校相结合的教育平台;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定期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治理,全方位营造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

(三)教师需充分发挥出自身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驾驭自己的感受。研究表明,适应性强的学生在学习上更容易取得成功。适应力强的学生受挫后能更快地恢复,他们会留意自己的想法,理解自己的信念。更重要的是,他们还能挑战自己的信念和想法,创造更积极的结果。教师需告诉学生,无论做什么事情获得的任何感觉都得自己来消化,没有人可以把这种感觉剥夺。

当教师面对一个学生表达沮丧、愤怒和其他负面情绪时,要聆听学生情感,抓住机会,帮助学生挑战自己的思维。社会情感学习的一部分是理解积极关系的重要性。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倾听他人讲话,让他们用心关注别人的倾诉,并试着去理解他人的感受。但是,如何让学生能够找到有效的互助互帮的方法,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上的时间,向学生提出问题,并且鼓励学生回答问题。

例如,当一个学生对另一个学生说:“你为什么不这样去做呢?”教师在这时应该鼓励提出的学生换一种问话方式,如“我们可以一起按照说明来完成这件事吗?”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和睦。

(四)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

学校与家庭的紧密联系,能够让学校的教育工作更加充满情感力量。通过家长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成长。例如,学校在开展社会情感学习课堂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比如采用戏剧、话剧、小品、相声等形式,鼓励让家长参与其中。另外,学校可以通过创办畅谈会的方式,让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其中,有效解决学生的问题,将原本单一的学校教育变成家校协同教育的新模式。学校可以灵活利用多种家校联系方式,充分发挥出家校合作的优势。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学校在开展家校合作的过程中要注重方式方法,虽然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也非常大,但是社会情感学习的主体仍然是在学校内部,这一点也提示学校需要在做好社会情感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家校联系,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出社会情感学习的作用。

五、结语

通过在学校开展社会情感学习,能够提高学生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对改善学生与学校的关系有良好帮助。社会情感学习还能够减少学生的不良行为和攻击行为,降低其焦虑和压力。面对校园欺凌事件,需要教师、学校、社会共同参与,重视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培养。重视社会情感学习,在校园内部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让学生能够以更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不仅仅是学生个人,连整个班级、整个校园都能够营造出一种更浓郁的学习氛围,学生与学生之间实现友好、互帮、互助,这对于学生学习进步、个人身心发展、校园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馬嘉琪,蔡果恬,魏可儿,等.孤独感对大学生网络欺凌行为的影响——自尊与社会支持感的中介作用[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19(1):28~34.

[2]胡春霞,李梦霞.不同学段学生校园欺凌经历与应对方式透视——基于浙江省湖州市四个学段861名学生的调查分析[J].中小学管理,2019(5):40~43.

[3]任晓玲,于敏.义务教育阶段校园欺凌事件的特点、原因与解决对策研究——基于2014年1月—2017年4月媒体文本的统计分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9,40(3):58~65.

猜你喜欢

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小猴学生车
赶不走的学生
像什么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促进学生自主创新
学生写话
学生写话
长城
特意和故意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