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红色基因传承的路径探究

2020-07-04谢坤秀

新智慧·上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红色基因高中思想政治

谢坤秀

【摘 要】红色基因是红色文化的核心,更是中国精神的精髓;红色基因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百宝箱”。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作为红色基因的主要传播者,应解码红色基因:依托红色资源,渗透课堂教学;巧用媒体技术,创设历史情境;构建第二课堂,开展社会实践。让红色基因融入青年一代学生的血脉,这对于青年一代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对于青年学生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红色基因;高中思想政治;路径

红色基因是党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凝练出的红色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青年人坚定信仰的时代密码。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学校是培养红色传人的摇篮,青年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作为红色基因的主要传播者,应积极探索高中思想政治课红色基因的传承路径。只有将红色基因融入思想政治课这项工作做扎实,才能确保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革命薪火生生不息。从课程实施载体来看,红色资源、媒体技术、第二课堂都是可高效利用的资源,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可以此为切入口,让学生自觉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一、依托红色资源,渗透课堂教学

红色资源是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实践产物与精神文化的有机统一,既有物质层面的要素,又有非物质层面的要素,具体包括:人、物、事、魂。其中的“人”是指战火纷飞的革命时期做出卓越贡献的仁人志士;“物”则是上述志士或烈士居住过、工作过或是战斗过的旧址、遗址以及他们的所用之物;“事”是推进革命事业向前发展的重大革命活动或历史事件;“魂”則体现为包括井冈山精神、红船精神、延安精神等在内的革命精神。通过加强红色资源的整合及其有效利用,让青年一代学生了解和铭记革命历史,从而进一步传承好红色基因。

(一)甄选革命先烈,理想信念不灭

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夺取红色政权的道路上,涌现出一批批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英雄。中华民族不屈的个性在一个个爱国的仁人志士身上迸发,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探索救国救民之路,谱写了一首首不朽的壮歌。宁死不屈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面对敌人的铡刀也不肯屈服的刘胡兰,严刑拷打也不改变信仰的江姐,牺牲自己保护战友的黄继光等一大批英雄形象跃然纸上,而他们的事迹及所体现的具体精神也成为思政教师可利用的有效资源。

面对形形色色、数不胜数的革命人物,该如何选择呢?首先,人物的选择要契合讲授内容主题,唯有如此,教师才能行云流水般连贯地教授内容,不让学生觉得突兀。其次,可根据地区恰当地进行人物的选择,如针对兴国县地区的高中生,在讲授《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可选择兴国县经典人物李美群“马前托孤”的故事,用一个动人心魄、催人泪下的赣南苏区红色人物形象让红色文化直抵人心。在教学过程中,以当地的经典红色故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最后,革命人物要具典型性。所谓典型性人物是指具有独特的个性,又集中表现某些共性的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辩证统一。如李大钊、董存瑞、焦裕禄等典型人物虽形成于一定的典型环境即具体的现实关系中,但他们的精神往往超越时代的局限而具有某种永恒的性质。

(二)挖掘文物内涵,厚植爱国情怀

革命文物是我国文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深厚滋养,是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辅助课堂教学,让学生不仅感受到文物所承载的历史,更能洞悉文物背后感人至深的故事,增强文物的感染力,增进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和爱戴之情,从而厚植学生爱国情怀。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当地历史文物收藏馆或是在课堂上展示文物图片,不只是让学生看到躺在馆中被珍藏起来带有历史辙印的文物,还要带头通过搜集资料、走访先辈、请教馆长等多种方式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通过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让学生用心感受到文物所散发的温度、所传递的精神、所凝聚的心血,让一件件陈列品成为青年一代学生的精神补品。如在进行《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这一课讲授时,可呈现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的馆藏文物中的一件厚重而破旧的羊皮袄;接着为学生讲述羊皮袄主人曾广华的平凡而又辉煌的一生,让学生认识到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同时让他们明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虽有不同的具体内含,却有共同的要求。

每件文物的存在都有其价值,每一件文物流传至今都历经多年风霜,所以必然拥有属于自己的故事,也必然蕴涵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作为教师,应当做一位勤恳、踏实的挖宝人,将文物“前世”演绎给学生观看,由此拉近学生与文物的距离,让红色基因融入学生血脉。

(三)讲好红色故事,砥砺初心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中国故事是时代命题,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使命,思想政治课以立德树人铸教育之魂,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承担着特殊使命。红色故事作为中国故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那在新时代的今天,该如何用红色故事来演绎精彩课堂呢?首先,把握故事的温度和高度,选材时应选择契合主题的故事,对故事的讲述做到声情并茂、绘声绘色,语气要抑扬顿挫,手势要恰如其分,让学生自然而然、不由自主地走进故事里,实现“同磁共振”的育人效果。其次,建构故事的结构和逻辑。不过度地解读或过度拔高红色故事,但需对其进行深加工,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对情境的描述、对情节的构造、对人物的塑造以及对问题的设置都需要根据所授内容进行调整、创新,而不是一味地照搬,硬塞入学生脑海里。最后,演绎故事的真情和实意。在课堂上所讲述的故事必须是真实发生的,而不是胡编乱造。唯有真情演绎真实,方能打动人心。如在讲授《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时,教师可讲述“彭德怀不吃鸡”的故事。彭德怀的革命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拥护群众、严守纪律的高大形象,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精神震撼。

二、巧用媒体技术,创设历史情境

红色基因的传承离不开学生所处的大背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微媒体”的兴起,带来了红色基因传承的新载体、新手段、新平台,红色基因的传承离不开传播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创新。思想政治教师应转变传统“自话”的单一教学模式,把握和感知自媒体时代青年一代学生知识观和学习观的转变,充分利用媒体技术,营造多元、开放、动态的课堂教学情境,实现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启发式、辨析式的教学模式。

(一)有效利用耳目一新的叙事手法

传统的红色文化讲授主要通过理论化的表达、单一的静态图片呈现来实现,这一直观的叙事表达,受时空限制大,难以生动传达其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深刻思想,拉大现代人与历史人的距离,甚至让青年一代学生产生抗拒心理。在“互联网+”时代和微媒体传播视域下,思政教师应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新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借助微媒体,有效利用微故事、微视频、微情境,用别具一格的方式将“高大上”的理论转变为“接地气”的微画面,将“大道理”变成“微语言”,“大理念”变成“小故事”,将红色基因嵌入微视频中。其内容丰富、形象丰满,既具有历史底蕴,又彰显时代特色,这就使得学生不仅只是用耳朵在聆听老师所讲的故事,与此同时,还能用眼看见画面,于一场场视听盛宴中产生情感共鸣,让红色文化留存记忆深处。此外,思想政治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可选取有关红色文化的微博热点话题或是引发热议的微信推文作为切入口,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做网络信息浪潮中的掌舵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灵活创造震撼心灵的表现视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激活传统文化资源的生命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目前,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已经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尝试,例如,把案例教学、情境教学与计算机模拟技术相结合,借助专门研发的软件系统(软件系统会提供包括情境创设及变换、角色动画、角色扮演、情境构造粒子系统、天气等自然现象模拟及动态渲染、水波等自然运动模拟、交互式教学功能组件设计、网络通信等核心功能模块)进行案例情景模拟。在不同的实验主题中,引导学生以主动思考的方式锻炼思维、提升能力和形成理性的认知态度和认知方式。”[4]思想政治教师作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而学生作为认同主体,亦可考虑这种实验型方法,设定与“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主题相应的虚拟历史现实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身”经历战火纷飞的革命征程,感悟先辈们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下作出的行为选择,不由自主地燃起对先辈们的崇敬之情,从而更为深刻地理解红色基因;同时这一体验对个人价值观也起到了很好的榜样示范作用,由此引发学生对个人理想信念的思考,对祖国建设的思考。这一情境体验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知、情、意、信、行,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三、构建第二课堂,开展社会实践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构建第二课堂,开展社会实践正是这一新时代要求下的应有之举。实践教学让学生成为活动的参与者、体验者,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政治觉悟,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开展红色专题活动

基于对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的关注,思政教师除了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并进行有效课堂教学,还应注重第二课堂的构建,促使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上,弘扬爱国主义,传承红色基因。如开展“与红色人物面对面”专题讲座活动,邀请老一辈革命家或先烈的后辈来进行讲座,通过讲述自身或者家属的生活经历、革命故事,拉近学生与革命人物的距离,听见遥远的声音。在交流互动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思想碰撞中传承红色基因。教师还可组织开展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红色专题实践活动,如开展“我为家乡红色景点代言”主题演讲活动。通过搜集资料、走访革命先辈、探寻红色印迹等方式自主、独立地撰写代言稿,并以演讲的形式呈现,于一次次的谈话、纪录、行走中感悟红色文化的力量。當然还可以开展“我与红色精神密码的故事”讲故事比赛或者组织“红色文化知多少”知识竞赛等系列寓教于乐的主题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成为红色基因自觉的传承者和忠实的发展者。

(二)组织红色研学活动

研学作为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研学作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八一起义纪念馆、秋收起义广场等带有红色基因的景点或者革命遗址去学习。教师既可利用自身丰富的红色资源库进行现场教学,也可邀请解说员带学生进行一场“革命之旅”,让学生在倾听中了解革命历史史实,在见证中领悟红色力量。从一件件文物到一具具雕像,从绿树荫蔽下的共和国摇篮瑞金到具有历史意义的革命圣地西柏坡,从严以修身的李大钊到一心为民的杨善洲,从留存的文字和资料中听见先辈们谆谆的历史叮咛,从代代相传的文物中透视革命战争年代人们的生活、学习等状况,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感化和心灵上的洗涤。研学活动一方面让青年学生在缅怀先烈的过程中体会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增强其爱国情怀;另一方面让青年学生身临其境地感悟战争的残酷与先辈的勇敢,通过情景的感染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通过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坚持让红色基因融入学生的血脉,才能让青年学生切实肩负起新时代的使命与责任,做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李东坡,郭佳琪.红色文化基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意蕴[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9,36(5):138~146.

[2]孙喆,邵奇,于春梅.“红色基因”: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策略探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7):171~173.

[3]李慧琳.理解、认同与传承:发掘红色文化时代价值的三个环节[J].思想教育研究,2019(2):106~109.

[4]罗丽琳,蒲清平.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基因及其时代价值[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6):45~52.

猜你喜欢

红色基因高中思想政治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成为红色基因传承者中的作用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成为红色基因传承者中的作用
高中思想政治课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研究
红色基因融入精准扶贫工作的价值研究
浅论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导入策略研究
激活红色基因在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中的生命力
高中思想政治课走进学生心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