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教学改革下体操课程德育功能研究

2020-07-04许庆

卷宗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教育功能思政教学德育

摘 要:从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背景出发,指出体操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其德育作用方面,结合体操项目特点及体操课程教学的实践,分析了体操课程在集体主义教育、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培养,吃苦耐劳、不断进取精神的培养,纪律观念意识的形成、审美情趣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德育作用。

关键词:思政教学;体操课程;德育;教育功能

基金项目:重庆三峡学院宣传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体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1 引言

作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体操课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挖掘思政教育资源,发挥体操课程的思政教育作用,体现体操课程的思政教育价值,为高校的全方位育人、全面育人助力,对体操课程所蕴涵的思政教育功能的认识和理解是前提。这也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体操课程中存在的思政教育,是由体操这一项目的特点,以及体操课程教学活动的内容与特点所决定,具体需从体操课程所具有的德育作用来窥探。

2 高校德育与体操课程教学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和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自身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从《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中,对高校德育目标的具体规格要求出发,根据体操项目所具有的特性,结合具体的体操教学活动,可以发现在体操教学活动中,存在许多对学生个人品德、道德、心理品质和行为修养等能力进行教育的内容及过程。并且这些内容和过程是依附于体操教学的特点,在体操教学活动中隐性存在的。

3 体操课程德育作用的具体体现

3.1 集体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

体操教学活动过程,就是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的一种集体活动。在整个课程教学上,通常是以班级或者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的,在教学过程组织上,由于体操动作的特殊性和器械的有限,体操教学中常分组进行技术动作学练、游戏或竞赛。这些教学组织形式,其实就是大大小小团队的划分和集体的形成,教学以这样集体或团队进行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语言、肢体交流,团队协作或配合等互动性的学练活动,潜在的对学生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进行了培养或强化。其次,由于许多体操动作是非常规体位的,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在动作的学练过程中,学生之间必须进行相互的保护与帮助,在这种特殊的教学环节中,学生之间相互的信任与责任,互帮、互爱、互助等团队协作精神得以形成和体现。

3.2 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

在体操课程教学活动中,对受教育者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主要表现在:第一,在各器械项目动作或难度较大的技巧动作学习过程中,由于器械的高度和障碍性,以及动作本身的危险性等原因,练习者在练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心理恐惧或心理障碍(如跳马、单杠回环、翻腾等动作),若要顺利的完成和掌握动作,就必须在动作的学练过程中克服这些心理障碍,勇敢、果断的去练习、提高和巩固。在这些心理障碍的克服过程中,练习者勇敢、果断等良好的心理品质被强化和塑造,伴随着个人心理调适能力也逐渐提高,练习和完成动作的心理稳定性逐渐增强。第二,在动作的学练过程中,特别是在动作学习的初期,由于不同项目动作结构的特点和对身体素质的特殊要求,练习者经常需要忍受来自器械与身体摩擦、碰撞产生的疼痛,以及非常规体位下,身体局部大负荷、大强度的运动所造成的各种疲劳和不适,这些对练习者不仅是身体的磨练,也是心理上的磨练。在这个磨炼中,练习者顽强、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得到了培养。第三,由于体操动作的渐进性、规范性、艺术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在学习动作的过程中都是从最基本、最简单的动作开始,并且在学练过程中根据动作的规格和艺术性要求,不断的对动作进行纠正、提高。特别在复杂、难度大的动作学练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分解练习或配合采用多种辅助性动作来练习,有时还需要配合专门的身体素质练习内容等,这些都决定了动作的掌握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而这一系列活动的进行和完成,都需要练习者有足够的耐心和埋头苦干的精神。第四,由于动作节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完成动作过程中,要准确的把握动作的方向、速度、幅度和动作变换的时机,以及肌肉用力的节奏顺序,就需要练习者有稳定的心理状态,控制好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而经过较长时间的动作学练,对受教育者沉着、稳重的心理品质形成,也产生了潜移默化式的影响,心理调适能力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得到提高。

3.3 不断追求的理想精神培养

首先,由于体操动作的高艺术性要求,在动作的学练过程中,要求练习者高质量、高标准的完成动作,对动作不断的加以纠正和提高,着重注意身体姿态的控制,力求达到动作的规格标准,展现人体的形态艺术,使动作表现出高度的力与美。这一学练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追求完美的过程。其次,由于动作的渐进性特点,动作的难度也是渐进性的增加,学生在学习时,在掌握了一个级别的动作后,尝试着下一个更高级别动作的学习,特别是在那些难度性较大的动作学习上,学生完成动作获得的巨大成就感,进一步促使他们往更高级别的动作学习。在这样一个动作一级级的提高,难度逐步增大的学练过程中,学生这种不断向上挑战,不断向上追求的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养,磨练了学生不懈追求、不断挑战的精神品质。

3.4 文明行为和纪律意识的培养

由于体操教学过程的规范性,以及动作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學习过程中学生的行动要听从教师的统一指挥,有序的进行动作的练习,遵循集体的活动原则,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动作。在规范、严谨的课堂组织下进行集体性的活动,增强了学生规范自己行为,遵从集体纪律的意识。特别在难度性动作学练时,须进行保护与帮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的互帮、互保,对学生尊重他人,关心、关爱他人的意识形成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3.5 审美情趣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

3.5.1 体操中美的存在

根据体育美学理论以及体操项目的特点,体操运动项目主要存在以下三种类型的美:

1)身体美。是健康的身体所呈现出的美,也可以称为健康美。是通过人体的体型、肌肉、骨骼、形态、精神面貌等内容得以体现的一种融合性的美。作为难美性项目的竞技体操,身体美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如体操男运动员身体表现出来的“倒三角”体型,女运动员腰细、臀薄肢长等,都属于身体美的内容。

2)动作美。即在完成体操动作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美。这些美是依附于体操动作的技术、规格、艺术性、运动方式和动作结构特点等因素存在的,在兼具有一般体育运动美的特征外,也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如体操动作的技术与规范美、姿态和造型美、新颖与幅度美、编排美等。

3)行动体美。即在体操教学性活动中,受教育者在参与体操学习活动时,在道德、情感、意志品质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美。主要存在于受教育者进行动作练习,以及受教育者相互之间的交流活动之中,如保护帮助、分组练习等活动。

3.5.2 体操课程对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的具体体现

1)体操教学活动中包含有进行审美感知,形成审美感受的活动。在体操动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动作示范,播放录像,展示图片,动作技术规范、姿态优美的学生进行表演等活动中,学生需要对这一系列活动中的信息内容进行感知,然而在感知这些信息的过程中,必定会对其中身体美、动作美等不同形式美的内容进行感知,并在感知的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的心理活动,从而产生审美感受。当审美感受达到极致时,还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当学生看到新颖、优美、惊险的高难体操动作时,表现出的惊喜和赞叹。其次,在进行动作练习和保护帮助时,学生个体之间也会产生一些观察活动,在这些有意或无意的观察活动当中也包含有一些对动作美、身体美感知的内容。如观察到他人动作完成时的姿态美、技术美、身体形态美等内容,这些都是受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能够获得的审美感受。而在整个体操课程中,由于是以体操动作学练为主要目的,因此,受教育者在这一过程中对动作美内容的感知是最多的,也是最具主观能动性的。

2)体操教学活动中包含有对美的鉴赏,发展审美判断能力的活动。体操教学活动对受教育者审美判断能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纠正错误动作、提高动作质量的活动过程中。错误动作的纠正,以及提高动作质量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第一种,对比自身动作与标准动作的差别,纠正自身动作的错误,改正自身动作的不足;第二种,通过教师的指导认识到自身动作的错误与不足,进行改正和提高;第三种,在同学的提示或帮助下,改正自身动作的错误,提高动作的完成质量。但凡无论哪种方式,其本质都是对现有动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错误进行改正与提高,也就是改正动作中的“丑”,不断向更“美”的方向发展。通过不断的练习与提高,反复的再认识,在头脑中形成了科学的、理性的认知,并且较为全面的认识到体操中的动作美,积累一定的审美知识和审美经验,使学生对体操动作美的认识和鉴赏能力逐渐提高。其次,学习体操裁判知识,观看体操比赛录像等的教学活动环节,对学生审美判断能力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作用。

3)体操教学活动中包含有对美的创造,发展创造美的能力的活动。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对体操中身体美、动作美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并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活动使自身身体看起来更具美感,肌肉看起来更有轮廓,动作更符合规格要求、更具艺术性,不断的提高身体力量、速度、柔韧等素质,这种有目的性的改變身体美、动作美的活动,就是一种创造美的活动。其次,在积累了一定数量动作技术基础上,基于自身对体操动作美的认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创编动作及动作套路,也是发展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的活动。再次,由于学生集体意识、团队精神、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在练习和保护帮助等活动中,表现出的行动体美,也是学生主体创造的美。这种美,在学生的学练过程中交互影响,并可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和融洽的集体意志。

4 结语

体操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主要是在体操课程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的德育。其主要体现在对学生集体主义教育、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培养,吃苦耐劳、不断进取精神的培养,纪律观念意识的形成、审美情趣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等方面。其德育的途径、方法、内容依托于体操这一运动项目教学活动的特性。而要发挥出体操在这些方面的思政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其德育作用,除在理论上要认识到体操课程所蕴涵的德育功能外,还需要一线体操课程教师在教学活动实施中,科学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组织。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330.

[2]《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J].中国高等教育,1996(2):4-5.

[3]胡小明主编.体育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8-59.

[4]李文记.论竞技体操美的特征[D].山东师范大学,2001:22-26.

作者简介

许庆,男,汉族,助教,重庆三峡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研究方向:体操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教育功能思政教学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时事政策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探讨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现状及其对思政教学促进作用分析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浅谈中国电视媒介教育功能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