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篆书观

2020-07-04朱妙根

红豆 2020年6期
关键词:结体西泠印社小篆

朱妙根,浙江杭州人,一九四六年十月生,书法篆刻史论家,西泠印社现任理事,师从沙孟海、刘江。中文、书法篆刻专业双栖科班。历任西泠印社出版社常务副社长、总编辑,《西泠艺丛》主编。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诗的主题是“长恨”。该诗既对后世诸多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又是一篇“汉皇重色思倾国”的警世名作。我经过近一月的资料收集整理、起小稿、初稿,终于如愿以偿完成了这一篆书巨作。

篆书是西泠印社的品牌书法,尤以吴昌硕吴派篆书独占鳌头。长期以来篆书笔画一味均匀细润、结体工整少变,这不仅失去了书法的写意特征,也使得篆书逐渐趋于僵化导致了篆书的衰微。清邓石如、杨沂孙、吴大溦和赵之谦等,都试图变革当时篆书的衰微局面,如邓石如广泛涉猎,吸收金文、石鼓文和汉代篆书碑额的笔意,致力于小篆的革新,在他的笔下篆书写得很有气势,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又如赵之谦也能把汉代镜铭、瓦当等文字的风格潜移默化到小篆的创作中来。吴昌硕用石鼓、篆榴用笔的小篆彻底打破了篆书的衰微局面,把商周金文奇崛多变的结体、古朴雄浑的线型和跌宕多姿的布局,采用石鼓文用笔的方法把小篆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

这些前贤的筚路蓝缕之功,给我启示,也鼓舞着我在篆书的发展道路上继续开拓创新。自策划编辑了《吴昌硕西泠印社记及其笔法》一帖后,对吴派篆书的基本笔法有了充分的认识并努力实践之,得益匪浅。吴昌硕《西泠印社记》系小篆书体,因此在用笔上仍体现着秦篆用笔的一般特征,即逆锋起笔,裹锋运行,回锋收笔。但也看到吴昌硕所篆的《西泠印社记》在用笔上已打破传统小篆的纯中锋的笔力均平的笔法规范,中锋、侧锋、藏锋、露锋等多种笔法并用,把传统小篆均平圆润、整齐划一的笔画改写成奇崛多变、跌宕多姿的线条。以起伏自然、气韵酣畅、映带顾盼、节奏分明的笔法来组合成富有动感的结体,形成独有的吴派篆书。我在充分领悟、运用吴派篆书的同时,也吸纳百家之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得到了书界前辈和同行刘江、吕國璋、蒋北耿等的高度肯定和好评,有同行曾戏言“朱妙根凭这手吴派篆书,西泠印社理事位子足以坐稳”。

沙孟海先生一再鼓励学生要不惧突破前人,我牢记师训,立志勇攀篆书最高峰,不达顶端绝不罢休。创作完成白居易的《长恨歌》篆书作品后,突然感到再创作丈二、八尺大作甚至丈八已不再难了。为再攀高峰,先后创作多幅篆书巨作和篆书三大工程《中国名人诗文三十七篇》《篆书小品百幅》《唐诗百首》,为中国篆书史宝库新添武器。

猜你喜欢

结体西泠印社小篆
上海西泠印社社员暨上海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书画篆刻作品展举行
西泠的风骨
书法线条在字体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用笔之“易”与“不易”
“西泠印社”文物首次在香港展出105件珍藏亮相
篆书条幅《游金山寺》创作说明书
400万拍下徐悲鸿画作 买家付170万后神秘失踪被诉
小篆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