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古人遗嘱中见为官之品

2020-07-04士心

领导文萃 2020年10期
关键词:名臣遗言官德

士心

古代官员非常注意官德的塑造。一方面,他们对自己要求很高。另一方面,他们能够在自己的政治生涯中做出很大的政绩。官德与政绩相得益彰,互相映衬。他们等到自己年老身弱时,在临终前遗嘱遗言遗书中总结自己的为官之道、为官之品、为官之清、为官之得,旨在告诫后辈如何做一个好官员。

北魏名臣裴佗出身仕宦之家,自幼喜好读书,擅于研究。他走上仕途后,对自己要求很高,十分注重官德塑造和培养。在地方为官的时候,“所得俸禄,分恤贫穷”“郡民恋仰”。裴佗俭朴自持,“宅不过三十步”,而且能够做到“暑不张盖,寒不衣裘”。他每到一个地方为官,总是想方设法做出政绩。在他临终之前,裴佗给家中后辈留下遗嘱,“遗令不听请赠,不受赙禭(送给丧家钱财衣物)”。他的几个儿子都遵照这个遗嘱执行。

再如南朝名臣孙谦历仕宋、齐、梁三朝,在不同岗位上,颇有政声。他博闻强记,“出为句容令”后,条分缕析地解决百姓难题,当地百姓“号为神明”;担任巴东建平二郡太守后,“布恩惠之化”,当地百姓被感怀,“郡境翕然”,他由此“威信大著”。孙谦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居身俭素”。在他92岁高龄的时候,自知身体不健,给孩子们写下了遗嘱,遗嘱中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以感恩的心态对待自己应有的职位和官声,告诫后代子孙一定要从俭下葬,棺材可以藏身,墓穴能够置柩就可以了。在他死后,他的后代遵照他的遗嘱俭朴地办理了丧事,实现了他生前廉洁、死后节俭的意愿。

又如唐代名臣卢怀慎历仕中宗、睿宗、玄宗三朝,生活俭素,清廉自守,“不营产业”,穿衣非常朴实,“所得俸禄,皆随时分散,而家无余蓄,妻子匮乏”。卢怀慎患病期间,友人去看望他,发现他较为寒酸的处境:“日晏设食,蒸豆两器、菜数杯而已。”卢怀慎病逝后,治丧时家徒四壁,丧事简陋,四门博士张星实在看不下去了,便上奏皇上。唐玄宗于是下诏赐他家属若干之物、米粟。他的夫人崔氏评价卢怀慎:“清廉节俭,缓进而谦退,四方贿遗,毫发不留。”卢怀慎为官宽厚,谦逊待人,连司马光都发出了赞叹的声音。卢怀慎在临终前给唐玄宗留下遗书,向皇帝大力举荐宋璟等人。他告诫唐玄宗“望垂矜录,减加进用”。唐玄宗“深嘉纳之”。宋璟等人不负众望,促成了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

还如北宋名臣包拯,在考中进士后,辞官回家孝顺父母。“后数年,亲继亡”,包拯才选择出来做官。他在朝中“立朝刚毅”,惩贪除弊,颇有政名。临终前,他在遗嘱中强调:“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包拯要求将这条遗训刻在石头上,砌在堂屋东壁,“以昭后世”。

明朝有一个官员叫魏骥,做事认真、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在他担任松江训导一职的時候,“常夜分携茗粥劳诸生”,“诸生感奋,多成就者”。随后被召入朝廷,修撰《永乐大典》,认真参与撰写工作,顺利完成工作任务。退休后,他回到家乡,“戴笠行田间”,与乡亲们打成一片,教导子孙以孝悌之义和农耕之术。当他在乡间的美德被朝廷得知时,朝廷派人前去慰问,使者和诏令还没有到达乡间时,魏骥正好去世了。朝廷按照礼仪要求,对他要进行厚葬。但是,魏骥临终前留下遗言,希望能够俭葬。他的儿子魏完“以骥(魏骥)遗言诣阙辞葬,乞以其金赈饥民”。皇帝感慨地说:“骥(魏骥)临终遗命,犹恐劳民,可谓纯臣矣。”

(摘自《学习时报》)

肉体的遗迹

◇ 李修文

在我读过的绝命诗里,恰是两个无名氏留下的句子最让人不忍再读。一个是过去时代的死囚,在断头前的一瞬,他既知无力回天,便只得喃喃自语:“黄泉路上无驿站,今夜投宿在何方?”另一个,是古罗马时代的妓女,闭目之前,她捧出呼告,并且嘱咐姐妹们将这呼告刻在自己的墓碑上:“生前已遭蹂躏,行旅至此的人啊,勿要再践踏我。”

果然是——你是什么人,你便有什么样的命;你是什么命,你便被埋葬在什么样的句子里。

(摘自《山河袈裟》)

猜你喜欢

名臣遗言官德
孟子的官德思想及当代启示
熊亨瀚烈士的绝命遗言
广州出土五代南汉国名臣李纾墓志铭考略
大唐宰相狄仁杰的官德
全面从严治党需加强官德建设
《周易》中的官德修养思想探析
浅析贾探春与史湘云自卑和中性性格异同
江湖大佬的遗言
北宋名臣寇准与邯郸
遗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