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几年我国棉花主要病虫害发生及防控情况分析

2020-07-04明坤闫硕

棉花科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棉花中国病虫害

明坤 闫硕

摘要:为了更系统性了解我国棉花产区病虫害发生及防控情况,笔者汇总分析了2014~2018年《全国植保专业统计资料》,重点分析了我国棉区的棉花黄萎病、铃病、枯萎病、蚜蟲、红蜘蛛、棉铃虫、盲蝽象等病虫害发生及防控情况。结果表明:我国棉花病虫危害是害虫较病害严重,2014~2018年虫害造成产量损失占比为71.01%~77.46%。主要虫害包括棉蚜、红蜘蛛、棉铃虫、盲蝽象、棉蓟马和烟粉虱,主要病害包括黄萎病、铃病、枯萎病和立枯病。棉花病害的损失挽回率比虫害低,尤其是铃病和黄萎病,5年平均损失挽回率只有57.15%和66.74%,而棉花主要虫害的损失挽回率均在77%以上。旨在为我国棉花病虫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各级农业部门及时调整植保工作重点,减少病虫发生,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目的。

关键词:中国;棉花;病虫害;发生情况;防控情况

中图分类号: S435.62. S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143(2020)03-0013-08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20.03.002

Analysis of the Occurrence and Control of Cotton Main Diseases and Pests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Ming Kun1, Yan Shuo2

(1. Management Station of the Fourth Administration Bureau of Reserve Assets, the Joint Logistics

Support Force of PLA.,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30, China;

2. 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idian, Beijing 100193,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occurrence and control of cotton diseases and pests in China, 2014~2018 National Plant Protection Statistics was summarized to analyze the occurrence and control of cotton verticillium wilt, cotton boll disease, cotton fusarium wilt, cotton aphid, spider mite, cotton bollworm, cotton mirid, etc in China.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damage caused by pests was more serious than diseases, and the loss proportions caused by pests ranged from 71.01% to 77.46%. The main cotton pests included cotton aphid, spider mite, cotton bollworm, cotton mirid, cotton thrips and bemisia tabaci, and the main cotton diseases included cotton verticillium wilt, cotton boll disease, cotton fusarium wilt and cotton blight. The loss recovery rates of cotton diseases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cotton pests, and the average loss recovery rates for five years of cotton boll disease and cotton verticillium wilt were 57.15% and 66.74%, respectively. Meanwhile, all loss recovery rates of cotton pests were more than 77%. Our study provides scientific evidences for controlling cotton diseases and pests, it is beneficial for adjusting the key emphasis in plant protection of agricultural departments to decrease the disease and pest damage and promote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farmers incomes.

Key words: China; Cotton; Diseases and pests; Occurrenc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0  引言

棉花是我国种植业生产中产业链最长的大田经济作物,涉及农业和纺织工业两大领域,我国在全球棉花生产、消费和贸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随着近几年棉花国际市场的持续低迷,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花种植面积缩水严重,同时转Cry1Ac/Ab的单价抗虫棉推广种植了20余年,棉田生态系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病虫害发生及防控形势也呈现出新的特点[1-3]。近些年,我国棉花铃病、枯萎病、黄萎病、蚜虫、红蜘蛛、棉铃虫等病虫害的发生给棉花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制约着我国棉花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棉花种植范围主要集中在西北内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摸清全国棉花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危害情况,作者汇总了2014~2018年《全国植保专业统计资料》,分析了全国棉花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控情况,以期为棉花病虫害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棉花主要病虫害发生面积、挽回损失和实际损失数据来自2014~2018年《全国植保专业统计资料》,棉花历年播种面积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

1.2  方法

1.2.1  病虫害发生面积调查

根据《植物保护统计技术与方法》[4],选取棉花代表性病虫害,如棉花立枯病、猝倒病、铃病、枯萎病、黄萎病、炭疽病、角斑病、轮纹斑病、蚜虫、棉铃虫、红铃虫、红蜘蛛、盲蝽象、小造桥虫、大造桥虫、象甲、象鼻虫、棉蓟马、玉米螟、烟粉虱、双斑萤叶甲为分析对象,其他病虫害并未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棉花铃病主要指疫病、红腐病、红粉病和黑果病,并不包括炭疽病和角斑病。该统计数据是根据影响病虫害发生的生态因素划分不同类型的抽样调查区,每个调查区选取20%有代表性的乡作为样点乡,每个样点再选取若干片,每片随机抽样调查不同类型田,在每一田块中根据病虫害空间分布格局,采用相应的调查方法,取样调查病虫害发生情况。根据抽样调查结果,首先计算各类型田块达到防治指标的地块数及占各类型调查地块的百分比,然后以各类型代表面积及达到防治指标地块所占比例,采用加权平均法求得某一单项病虫发生面积。

1.2.2  产量危害损失计算

由于危害损失计算复杂,涉及公式较多,具体计算详见《植物保护统计技术与方法》[4]。如:自然损失是在不防治情况下或在自然情况下,作物受有害生物危害后产生的损失;实际损失量是通过防治后因残存有害生物危害造成的损失;挽回损失指通过防治后挽回有害生物造成的损失,即自然损失减去防治后损失。在植保统计数据的基础上,作者计算了每种病虫害损失占比和病虫害挽回损失率,公式如下。

单项病虫害损失占比=单项病虫害造成的年平均实际损失/病虫害年均造成总损失×100%;

病虫害挽回损失率=病虫害挽回损失/(病虫害挽回损失+病虫害实际损失)×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棉花主要病虫害发生面积

总体上来说,我国棉花虫害发生面积较大,病害发生面积相对较小,病害和虫害的发生面积逐年减少。虫害发生面积从2014年的1301.63万hm2次降到2018年的728.43万hm2次;病害发生面积从2014年的286.66万hm2次降到2018年的143.57万hm2次(图1、表1和表2)。棉花种植面积缩水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病蟲害发生面积。在病害中,棉花铃病、枯萎病、黄萎病和立枯病发病面积较大,该四种病害2014~2018年的5年平均发病面积分别为43.79万、36.42万、36.41万和29.51万hm2次,且统计的8种病害在2018年的发生面积均小于5年平均值,说明病害发生均呈下降趋势(表1)。棉花虫害发生面积普遍高于病害,蚜虫、棉铃虫、盲蝽象、红蜘蛛是棉花上主要害虫,该四种虫害2014~2018年的5年平均发生面积分别达234.74万、224.30万、145.05万和138.79万hm2次,其中蚜虫、棉铃虫和红蜘蛛的发生面积有逐年下降趋势,而盲蝽象2018年发生面积高于2016年和2017年,有进一步扩大危害态势;棉蓟马和烟粉虱发生面积较大,5年平均发生面积分别达到67.31万hm2次和53.30万hm2次,其他次要害虫发生面积较小(表2)。

2.2  棉花病虫害造成产量损失情况

如图2所示,棉花虫害造成产量损失占比较高,对棉花生产影响较大,历年虫害造成损失占病虫总损失的比较稳定(71.01%~77.46%)。在病害中,棉花黄萎病、铃病、枯萎病和立枯病造成产量损失占比较大,分别为32.31%、30.81%、19.70%和14.05%,其他次要病害造成损失占比均小于2%。在虫害中,蚜虫、棉铃虫和红蜘蛛造成产量损失占比较高,均大于20%;盲蝽象、棉蓟马和烟粉虱的危害也较重,造成产量损失占比分别为9.49%、7.12%和6.26%,其他次要害虫危害较轻,造成产量损失占比均在1%以下。

2.3  棉花病虫害产量损失挽回分析

我国历年棉花产量损失挽回率相对平稳,总体病虫害造成产量损失挽回率为77.63%~79.89%(图3)。历年虫害损失挽回率均高于病害,病害和虫害2014~2018年的5年平均损失挽回率分别为69.82%和80.46%。在病害中,立枯病、猝倒病和角斑病损失挽回率较高,5年平均损失挽回率分别达到80.41%、82.52%和81.00%,铃病和黄萎病的损失挽回率最低,5年平均损失挽回率只有57.15%和66.74%(表3)。各种虫害的损失挽回率均较高,5年平均损失挽回率为74.56%~87.85%,几种重要的棉花害虫,如蚜虫、棉铃虫和盲蝽象的损失挽回率均在81%以上,而红蜘蛛、棉蓟马和烟粉虱的损失挽回率相对较低(表4)。

3  讨论

《全国植保专业统计资料》是全国农技推广人员通过田间普查得到的植保权威数据,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但该统计资料并不对外公开,所以很多植保从业人员并不能掌握病虫害发生的第一手数据。目前,利用该统计资料已经完成了马铃薯、水稻、小麦、花生等作物的病虫害分析工作,对实践生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5-9]。由于近些年棉花种植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转基因抗虫棉的大面积推广种植也对棉田病虫害发生产生了较大影响,为更好地了解棉田实际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指导生产实践,本文借助《全国植保专业统计资料》,重点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棉花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控情况。

从棉花病虫害发生面积及实际造成损失来看,我国棉花虫害威胁较病害更大。近几年,我国棉花主要虫害包括棉蚜、红蜘蛛、棉铃虫、盲蝽象、棉蓟马和烟粉虱,几种主要害虫发生面积均较大,造成损失占比超过98%,对棉花生产威胁巨大。其中,红蜘蛛的发生面积较棉铃虫发生面积小,但造成产量损失比棉铃虫大。红蜘蛛主要包括朱砂叶螨、截形叶螨、二斑叶螨等,以若螨和成螨群集于叶背吸取汁液,使叶片呈灰白色或枯黄色细斑,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干枯脱落,严重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10-11]。棉花主要病害包括黄萎病、铃病、枯萎病和立枯病,这几种主要病害造成损失占比达96.87%。其中,铃病的发生面积最大,但其造成损失比黄萎病稍低,可见黄萎病的危害最重。黄萎病是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引起的土传性真菌病害,黄萎病菌侵染棉株会导致导管堵塞、叶绿素合成受阻、光合系统受损等,造成棉花叶面积减小,叶绿素含量降低[12-14]。

从损失挽回情况来看,棉花病害的损失挽回率较虫害低,从侧面说明棉花病害防控较虫害难。特别铃病和黄萎病的损失挽回率较低。本文棉花铃病主要指疫病、红腐病、红粉病、黑果病等,受害棉铃表现为烂铃,烂铃越重,铃重越轻,黄花僵瓣增多,损失越重,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是棉花中后期的重要病害,可以通过抗性品种栽培、通风透光、化学防治手段进行控制[15]。黄萎病的防治难度较大,目前主要通过种子检疫、抗病品种和健康株栽培、合理轮作、生防菌防治、化学防治等手段进行防控[16-17]。对红蜘蛛、棉蓟马和烟粉虱损失挽回率相对较低,其防控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4  结论

我国棉花虫害发生面积及造成产量损失均高于病害,虫害造成产量损失占病虫总损失的比为71.01%~77.46%。棉花的主要虫害包括蚜虫、红蜘蛛、棉铃虫、盲蝽象、棉蓟马和烟粉虱,主要病害包括黄萎病、铃病、枯萎病和立枯病。棉花病害的损失挽回率比虫害低,尤其是铃病和黄萎病,5年平均损失挽回率只有57.15%和66.74%,而棉花主要虫害的损失挽回率均在77%以上。

参考文献

[1] S. Yan, J. Yu, M. Han, et al. Intercrops can mitigate pollen-mediated gene flow from transgenic cotton while simultaneously reducing pest densitie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20,711:134855.

[2] S. Yan, J. Zhu, W. Zhu, et al. Pollen-mediated gene flow from transgenic cotton under greenhouse conditions is dependent on different pollinators. Scientific Reports,2015,5:15917.

[3] S. Yan, W. Zhu, B. Zhang, et al. Pollen-mediated gene flow from transgenic cotton is constrained by physical isolation measures. Scientific Reports,2018,8:2862.

[4] 李春广,汤金仪. 植物保护统计技术与方法[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96-114.

[5] 马中正,任彬元,李天娇,等. 近年北方一作主产区马铃薯病虫害发生及防控情况分析[J]. 中国植保导刊,2019,39(1):48-51.

[6] 任彬元,马中正,李天娇,等. 西南混作区马铃薯病虫害发生动态及防控工作建议[J]. 中国植保导刊,2019,39(5):78-83.

[7] 王璐,洪素娣,吴玉平,等. 丹阳市水稻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控实践与思考[J]. 中国植保导刊,2019,39(1):75-80.

[8] 王璐,洪素娣,闫硕. 丹阳市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控工作现状和思考[J]. 中国植保导刊,2018,38(12):86-91.

[9] 闫硕,孔德生,赵艳丽,等. 花生病虫害全覆盖式绿色防控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植保导刊,2018,38(1):73-77.

[10] 邱峰,李巧丝. 棉花上朱砂叶螨的生物学和发生规律研究[J]. 昆虫知识,1988,26(6):334-338.

[11] 吴孔明. 朱砂叶螨为害棉花的叶面积损失[J]. 生态学杂志,1991,10(4):1-3.

[12] 张希鹤,李岩,郁凯,等. 黄萎病胁迫影响棉花幼苗光合及葉绿素荧光特性的机理[J]. 棉花学报,2018,30(2):136-144.

[13] 郭海军,董志强,林永增,等. 黄萎病对棉花叶片SOD、POD 酶活性和光合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1995,28(6):40-45.

[14] 陈兵,王克如,李少昆,等. 病害胁迫对棉叶光谱反射率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2011,27(9):86-93.

[15] 诸凤丹, 唐赛文. 棉花铃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J]. 南方农业,2012,6(5):19-20.

[16] 徐娅,谢成建,杨星勇. 棉花黄萎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2):18-22.

[17] 马宗斌,严根土,刘桂珍,等. 棉花黄萎病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 河南农业科学,2012,41(2):12-17.

收稿日期:2020-5-24

作者简介:

明坤(1985-),男,辽宁葫芦岛人,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syau-mingkun@163.com。

通信作者:闫硕,yanshuo2011@foxmail.com。

猜你喜欢

棉花中国病虫害
棉花是花吗?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林业的病虫害及生态防治研究
雪白的棉花堡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上)
心中的“棉花糖”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