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戏剧影视创作中对受众心理的把握

2020-07-04马欣

戏剧之家 2020年19期
关键词:受众心理人物塑造

马欣

【摘 要】本文主要从受众心理出发,探究创作者在进行戏剧影视创作时,如何塑造符合受众观赏期待、满足受众情感依托的人物形象,创作出具有较高共鸣度与认可度的戏剧影视作品。

【关键词】戏剧影视创作;受众心理;人物塑造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9-0032-01

一、当代受众的乌托邦情结

在原始社会,人们通过物物交换来获取所需,随着货币的出现,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极大改变。随着货币的广泛使用,现代人越来越难以满足于单纯用货币交换所需要的物品,转而对用途广泛的货币产生兴趣。西美尔认为,货币作为手段对目的的僭越,隔离了人与物的自然联系,使人丧失生命体验的能力,造成了人们之间的疏离,都市人的感官退化[1],使人们陷入自我与人生意义迷失的漩涡中,仿佛一架高速运转的机器,飞快转动却不知要去往何处。这无比形象地揭示了现代社会大众的生存状态,也反映出当代受众的内心需求。

被货币主导和支配的现代化社会,产生这样一种异象,人们明明衣食无忧,却整日焦头烂额、疲惫不堪。为此,人们不得不将情感寄托于一个理想世界,在其中寻找安抚和宽慰。这个理想世界拥有现代社会各种繁琐的社会关系,能在极大程度上引起大众共鸣,而理想世界中的主人公善良正直、勇敢无畏,无论处境如何,都能带领人们杀出重围,让善人有善报,给恶人以教训。

这便是当代受众对于理想化人物的乌托邦情结,而戏剧影视作品则在极大程度上为他们提供了这种精神依托。受众在现实社会中遭受的挫折,对于自我的迷失、人生的困顿,在戏剧影视作品中得到了补偿。

二、当代主流影视作品的人物塑造

人物是所有戏剧冲突的核心,创作者的艺术构思需要通过人物进行表达,戏剧冲突需要通过恰当的人物形象得以呈现。可以说,成功的人物塑造是戏剧影视创作成功的核心。当代主流影视作品,尤其是其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很大程度上给予受众心理上的补偿,即乌托邦情结。放眼近年收视率较高的电视剧,主人公无一不是性格鲜明出挑,贴着各式理想主义的标签。如《延禧宫略》中天生脾气暴不好惹的魏璎珞;《庆余年》中为小人物抱不平的范闲;《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忍辱负重、逆风翻盘的盛明兰。这些人物形象既有着小人物的辛酸与无奈,又带着乌托邦的理想化色彩。

以电视剧《延禧宫略》为例,女主角魏璎珞身世凄惨,从小不受父亲疼爱。因为爱憎分明、仗义直言的性格,常常受人排挤和构陷,可她凭着一腔孤勇,一路逆袭,最终成为集宠爱与权势于一身的女子。剧作开篇,女主角凄惨的身世与艰险的处境,使受众对她产生同情。随着剧情推进,我们看到她身上诸多当代人缺失的闪光点。她目标坚定,与当代受众的信念缺失形成对比;她做事情干脆利落,与当代受众在生活中顾虑重重、瞻前顾后的表现形成对比;她敢怒敢言,与当代受众在职场受到欺压时忍一时风平浪静的选择形成对比;她拎得清、放得下,面对可争取的事积极争取,面对不可挽回之事坦然接受,与当代受众在生活中面对取舍时迷茫焦虑的心态形成对比。

以低姿态取得受众的同理心,再以针对性补偿受众心理的理想化人物性格作加持,使得整个人物形象丰满立体,一步步走入受众内心,赢得受众喜爱。这种人物塑造方式,是当代主流影视作品中惯用的。

三、把握受众心理的重要性

关于戏剧的起源,有俳优说、傀儡说、百戏说、宗教说,等等。而戏剧真正脱离其前身,演化为戏剧,正是由于固定的观演关系的形成。在中国古典戏剧史上,直到宋朝勾栏瓦舍的出现,才形成了大规模固定的观演场地,这为固定观演关系的形成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也为中国戏剧的成熟奠定了基础。南戏便诞生于这一时期。可以说,戏剧与影视是观演关系下形成的艺术。因此,在谈及戏剧影视创作时,就不可避免地谈到创作与受众的关系。

戏剧影视作品若要满足大众审美,便要在艺术表达的同时,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及精神寄托。主流创作必须考虑到其所构建的世界观、人物形象、剧情是否能够让受众产生共鸣,这也是一部作品被认可的关键。正因如此,一部作品对于受众心理的把握便显得尤为重要。是否了解受众的观赏需求,是否了解受众的情感缺口与依托,创作者能否在创作过程中与受众步调一致、审美统一,直接影响其所创作出来的作品与受众的观赏需求的契合程度,也直接决定了受众对这一作品的接受度和认可程度。

以近年来收视率较高的电视剧为例,不论是现实题材的《都挺好》《小欢喜》,偶像剧《亲爱的,热爱的》《全職高手》,还是权谋、玄幻题材的《庆余年》《陈情令》,都从某一角度极大满足了当下时代受众的心理需求。可以说,创作离不开它所处的时代背景,只有恰当地把握受众的观赏心理,才能塑造出符合受众观赏期待、满足受众情感依托的人物形象,创作出具有较高共鸣度与认可度的戏剧影视作品。而只有受众接受并认可,戏剧影视作品才能得以更好传达。

四、结语

作为戏剧影视创作者,想要创作出优秀的主流作品,必须熟知社会现状,充分把握受众心理。值得提醒的是,创作者虽应了解受众的心理需求,但不应一味附和受众,在创作中缺少自身的思考和艺术表达。创作者在让观众于作品中得到安抚与满足的同时,更应该引导他们进行思考。

参考文献:

[1]西美尔.货币哲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受众心理人物塑造
从受众心理略论提高我国科普读物质量的策略
广告中陌生化手法的使用效果
移动媒体背景下城市电视台发展研究
微信公众平台信息推送中图像的运用
论受众心理对微电影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