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提升消防工程特色专业多元化就业策略探讨

2020-07-04高仲亮李智龙腾腾崔飞王秋华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0年6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课程校企合作

高仲亮 李智 龙腾腾 崔飞 王秋华

摘  要 收集西南林业大学消防工程专业毕业生就职单位信息并归类比对,从就业趋势演变、社会需求人才变化,协同专业特点、就业弊端和优势展开探讨,提出培养方案修订、优化实践环节、校企合作培养、“一对一”帮扶、提高社会知名度、提升就业服务质量等多种具体举措和建议,提升就业质量,促进消防工程特色专业多元化就业。

关键词 消防工程专业;多元化就业;校企合作;就业指导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06-0065-04

1 前言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高层建筑的建设和大量新型易燃材料广泛应用,使火灾次数增多,加大扑救难度,伤亡人数增加,财产损失增大,逐步引起国家和人们对消防工作的思考与重视,国家不断推出和完善消防法规与相关政策规定,推动消防工程学科的发展。生产消防产品、制定技术法规、培养技术人才等方面发展较快,取得的大量科研成果在防火、灭火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消防工程学科的发展和学科理论体系日益成熟,为消防工程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完善的知识体系,创造了良好就业条件[1-2]。目前,消防工程专业开设院校较少,每年毕业人数相对不多,不能满足社会对消防专业人才的需求,就业形势较为乐观[3]。消防学科与科学相结合,也会使消防专业方向的高级人才走上消防器材装备设计、研发等方向的创业之路。消防工程专业毕业生通过社会资源、学校推荐、实习企事业选聘、各种招聘会、考研、考取公务员、参加事业单位与消防队招聘等,以及各种专业化就业网站和新闻媒体获取就业信息,渠道形式多元化,提升了消防工程专业的就业率。

2 调研结果分析

收集消防工程专业自开设以来,从初期毕业生2007届到2016届前十届毕业生与2017届、2018届、2019届近三届毕业生的就职单位的工作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将就业单位分为私企、国企、央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攻读研究生、消防队、其他(含自主创业)等八类[4]。

从图1~图4可看出,2007~2017届毕业生超半数就职于私营企业,2018届毕业生多选择其他(含自主创业)及就职于机关、央企,2019届毕业生多就职于机关;多年来,国企中的工程建筑类、公务员与事业单位就业明显下降。这是由于消防工程专业在改革前的事业单位考试分类为公安技术类,改革后的分类未明朗,其他部分男生及就业困难的女毕业生多考取省、市、地区公务员、事业单位,选择当村干部、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应征入伍、攻读硕士、自由职业等,或者自主创业但比例较小,就业取向多元化。从图2~图4对比看出,近三年毕业生考研人数明显下降,源于就业情形乐观。

3 消防工程专业特点和就业分析

消防工程专业特点  目前,消防工程专业宣传力度不够,社会人群认知不足和理解存在误区,不了解消防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的从业方向;地方院校在招生、培养和分配等方面都不如部队院校,差异很大;公安消防部队急需大量高水平技术人才,但在接收地方院校高学历优质毕业生方面缺乏政策支持[5]。

就业方面存在的弊端

1)专业性强。消防工程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分为森林消防和城市建筑消防。推免保研政策的实施,一方面能招收少部分外校优秀学生,但另一方面使考研录取名额减少,而能招收消防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校只有十所,提高了考研门槛,加大了考取难度。

城市建筑消防方向属于建设类工程专业一门下属专业,隶属于工程类学科,就业方向趋向于工程类。考取消防专业女生较少,这是因为工程类专业就业初期一般要求在一线工程项目上,导致就业时女生会被区别对待,难以找到工作,便形成女生就业难的现象。同时由于专业性和局限性,很大程度上局限了毕业生的自主创新创业,从事本专业的创业极少,多从其他方面创业或选择回家养殖或当村干部。

2)专业特色无法体现。从毕业生就业单位统计数据可知,毕业生签约国企、央企工作几年后,部分选择私营企业或其他行业,少部分选择攻读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在实际就业应聘过程中,大型企业、工程设计单位极少专门招聘消防工程专业毕业生;消防中介公司或机构招聘的消防专业毕业生,往往工作几年后跳槽,反映出现在消防工程专业在职场上没有体现出其专业特色及其自身职业素质和技能優势[6-7]。

3)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力度和质量有待提高。

①毕业生没有正确认知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工作,多依赖亲人、朋友介绍,或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介等查找就业信息,在就业创业方面遇到问题不会向指导人员咨询或寻求帮助,不信任就业指导工作人员

②学校缺乏专业、经验丰富全面的就业指导教师和服务团队,提供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有限,不能有效解决求职者、创业者的咨询。同时,就业工作方法欠缺创新,指导方式传统单一,如等待毕业生咨询、举办小型招聘会、发布招聘信息等[8]。

就业方面存在的优势

1)毕业生数量少。开设消防工程专业的院校较少,毕业生数量较少,在消防工程类职场竞争较小。消防工程是一个新兴职业,再加上现在国家对消防的重视,每个公司都必须有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还有工程施工中的消防设施技术安装、安全管理等,为该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大量岗位。

2)就业岗位多。消防工程毕业生大多从事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及消防工程设计、施工和安装等工作,受聘于消防技术、消防产品开发和生产企事业单位,还可以从事消防安全评估与咨询工作,参加地方消防行政管理部门和消防检测机构、专职消防队,以及从事消防设施设备检测、维保、产品检验等工作,主要岗位为消防工程师、消防监督管理员、消防工程项目经理、消防工程技术员、消防施工员、消防安全评估管理员、消防工程预算员、消防设施检测员和维保员、消防设施资料员、消防教育培训人员等。

3)缺乏专业的社会化消防技术服务和人才,毕业生就业选择面较广。消防工程专业教育已经与建筑、电气、管道工程等多种学科相结合,新知识、新技术运用于消防工程领域,使专业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完整。目前,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的消防管理制度和规范,职业素质良莠不齐,缺乏对从业人员的正确认知与有效评价方法等,极大制约了社会消防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消防行业急需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消防专业技术人才,市场上还缺乏具有消防专业知识的人才,因此,毕业生就业选择面较广,可以选择大型国企、消防检测机构等就业。

4 提升消防工程專业多元化就业的新思路

为确保消防工程专业“稳定高就业率、提高就业质量、优化就业结构”,必须依据市场需求,通过不断调整培养方案、强化实践环节、开展校企合作模式、组织“一对一”帮扶、提高社会知名度、提升就业指导服务质量等多种举措,实时掌握就业状态,找准就业目标,提高就业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保障就业质量,促进消防工程特色专业多元化就业。

调整培养方案  根据毕业生就业形势变化和定期向用人单位、招聘单位与企业进行调查咨询以及毕业生回访,累积调查意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就业为导向,依据市场需求情况调整和优化专业布局与结构调整机制,主动开设企事业用人单位需要的专业课程,实现培养方案能实时满足社会需求,确保消防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

强化实践环节  消防工程专业开设时间短,基础薄弱,但学校对特色专业非常支持,多次划拨中央与地方共建资金购买仪器设备,相比其他开设消防工程专业的院校,仪器设备较完备,可以通过实践环节充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校注重实习基地建设,与多家检测维保公司、消防器材安装公司、工程建筑公司签订教学实习合作战略协议,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提升用人单位满意度和社会认同度。

校企合作模式  消防工程院系与多家公司、培训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创建消防工程教育服务型专业是经济社会发展急需消防人才提出的迫切要求,在专业建设、企业文化进校园、暑期社会实践、学生就业等多领域深化合作,充分利用消防工程专业知识帮助当地工业企业完成初级、中级消防构(建)筑物消防员与一级消防工程师等的配备提供相应的培训服务。消防专业学生可通过参与工程实地实习、授课等方式,提升自身修养和素质,巩固所学专业知识。课程实习可到这些公司开展,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同时积累丰富工作经验,奠定就业坚实基础,提高就业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对一”帮扶  消防工程专业极少部分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存在学分不足或挂科严重的情况,或其他条件不满足,无法按国家或学校标准获得“双证”(毕业证、学位证)。从大三开始实施“一对一”帮扶,一个教师负责一个或多个后进学生,监督他们学习,直到完成拿“双证”所需要的前提,提升毕业率;对找工作不上心、患有面试恐惧症的学生进行监督和辅导,提升信心,有合适的招聘会督促其参加。同时,任命就业委员,专门辅助转发搜索招聘会信息。

加大消防工程专业宣传力度  消防工程专业开设初期,从学生的就业面来看,存在宣传不足的问题,众多用人的企事业单位不知道有这个专业或哪个学校开设了该专业。目前,院系针对此情况采取诸多宣传措施,加大宣传力度。

1)成立消防知识服务咨询服务窗口。向社会建立专业消防安全知识咨询服务窗口,建设院系消防安全知识网站,开发消防知识文创产品。

2)消防专业教师宣传。消防专业教师专业水平与专业知识过硬,在与企业、地方合作项目的同时带动学校专业的宣传,扩大学校专业的影响力,让企业了解消防工程专业,从而吸引入学校招聘。还创立专业的教师宣传团队,制作历届毕业生就业去向、专业课程内容、软硬件介绍等宣传册。

3)消防专业在校学生宣传。消防专业学生通过假期、平时与专业相关的兼职,以及企事业单位实习的机会,展现自我,正面积极地宣传消防工程专业。

4)消防专业已毕业学生宣传。在专业教师的培养下,已毕业学生进入企业后,用实际行动在企业树立踏实、勤劳、能干的形象,实现对专业的正面宣传,有效带动消防工程的招生,引进优秀人才。

5)消防专业学生家长宣传。就读消防工程专业的学生向家长宣传消防工程专业的培养、实践、就业情况,鼓励家长向亲戚、朋友、同事、同学以及社会、单位等进行宣传,提升专业和学院在社会上的知名度。

6)参加相关展会。院系组织消防工程专业学生参加消防类、安全类、应急救援类相关会议、讲座,让更多学生提前接触当前消防工程领域的先进知识、先进设备以及企业、研究院,在此过程中积极向参会人员发放消防工程专业宣传册等,以此提升专业和院系在行业内的知名度,为就业开创新局面。

7)投寄宣传册。向全省公安部队、建筑类企业、消防类企业、消防重点单位及省市内高中、单位寄发学院宣传册,提高专业和学校知名度,第一志愿录取率、录取分数明显提高,生源质量不断改善。邀请优秀校友回校开展经验分享、就业技能指导、创新创业教育等专题讲座,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提升就业指导服务质量

1)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新生入学时通过开展讲座、企业宣讲会,邀请已成为行业优秀人才和业务骨干的毕业生回校宣讲,以及模拟招聘等多种形式,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培养、深化学生职业意识,并协助制定职业倾向和奋斗目标,完善职业设计,实现职业规划教育、就业指导服务贯穿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活全过程,实现四年职业规划不断线的全程化[9],奠定就业基础和实现良好衔接。

2)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就业指导课程兼具就业政策、简历制作、面试技巧、模拟招聘等共性与学生自我发展的个性,提高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就业指导课程内容,设计实践环节以及职业规划大赛[16],增加就业心理指导等内容。

5 结语

经济和城市的高速发展以及各类高层建筑、新材料的应用,对消防工作提出新挑战,也相应要求学校培养须具备广泛知识、高水准技能的消防专业人才。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校的一个系统工程,开展多元化就业指导,完善和丰富就业工作理念、方法、内容,因材施教,适时引领,紧随新形势下工作多变性、复杂性,不断开拓领域、细化内容,做到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学校满意、社会满意。学校要积极应对社会对消防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通过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及时调整和增设社会企事业用人单位需要的课程,优化实践环节,开展校企合作模式,组织“一对一”帮扶,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就业指导服务等多项措施,使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符合社会对消防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满意度和社会认同度,促进消防工程特色专业多元化就业,保障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发明.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7,26(4):450-453.

[2]郑爽英,汪鹏,张玉春.消防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结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9):60-66.

[3]朱书敏,李东颖,吴波.某高校消防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3,20(9):206-207.

[4]仝艳民,何德福,崔巍.某高校消防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3):83-84.

[5]姜学鹏,徐志胜,李耀庄,等.我国消防工程专业学历教育前景和亟待解决的问题[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6(4):36-41,146.

[6]潘荣锟,陈雷.就业导向下的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7(51):151-152.

[7]刘盛.消防工程公司经营模式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调查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1(33):33-35.

[8]夏延峰,严先锋.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前置与毕业生出路的承接性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4(30):97-98.

[9]李广華.基于高校“双一流”战略下的大学生全程化就业创业指导体系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8(2):50-54.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课程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体验式教学探析
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创新途径探索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高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浅谈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现状
简析高职院校基于创业教育视角下的就业指导课程改革
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