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源头和实践支撑1

2020-07-04牛翔李建伟胡凌燕王阳光王寿铭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健康教育一带一路

牛翔 李建伟 胡凌燕 王阳光 王寿铭

【摘 要】 本文介绍了浙江省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调研方案总体设计,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浙江省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认知现状、特征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浙江省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水平的对策。要加强组织引领,成立高校“防艾”工作领导机构;搞活校园宣传,构建“防艾”宣传教育阵地;重视学生组织,发挥学生在校园“防艾”中的基础性作用;利用新媒体平台,打造校园艾滋病教育网站及APP类平台;设立艾滋病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课程教育体系。

【关键词】 高校;思政教育;健康教育;艾滋病防控;现状;对策

一、浙江省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调研方案总体设计

根据美国预防医学、健康教育学家劳伦斯·格林首次提出的知识获得和行为变化发展的健康教育模式理论,即Green模式理论。该理论认为,健康教育工作首先必须进行系统的调研与评估,找出目标人群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原因,然后根据目标人群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健康教育的实施计划。[1]Green模式理论认为影响群体健康行为共有三个因素,分别是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2]结合该理论的三个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在校园“防艾”研究中,具体进行总结,“倾向因素”主要指大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预防等知识的基础性认知水平,“强化因素”指老师、同学对于“防艾”工作的理解与认识,学校对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以及学生对自身健康的认知与感受等,“促成因素”包含学生树立正确的“防艾”观念,相信艾滋病可防可控,纠正“谈艾色变”的惶恐心理和与我无关的错误认知,还有采取措施加强“防艾”工作建设等。在借鉴国外理论与本土实际的结合指导下,设计了本课题的研究方案以及总体部署。

本次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调研项目,以实证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采用问卷调查为主,个别访谈为辅的方法进行。调查问卷根据调研对象的不同,分别使用了学生版本、辅导员版本,增强了调查问卷的针对性,另外在调查中针对积极性较高的学生与辅导员老师,课题组成员进行了个别访谈,方便更加翔实的了解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系列现象与问题。

调研组选取了浙江省内20家本科、高职院校为调研单位,从20所高校(本科类院校10所,高职类院校10所)中随机抽取学生、辅导员老师为调研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研样本总容量达到1.1万。问卷调查采用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其中,发放学生问卷10000份,回收问卷9857份,有效问卷9750份;发放辅导员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993份,有效问卷990份。

二、浙江省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认知现状

对于艾滋病的危害性,绝大多数学生对其危害程度认识深刻,只有极少数学生对艾滋病的危害性认知不够。从调研反馈来看,浙江省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在关于艾滋病的基本性认识上存有很大的不足,学生对基本认知存有较多盲点。学生群体对艾滋病的基本认知,是“知艾”“防艾”“抗艾”工作的基础和关键,目前的“防艾”基础不牢固、不结实。

第一,在对艾滋病了解的途径上。据调查反馈,学生主要依靠电视上的公益广告或网站视频、学校举办的讲座或海报、自己上网查询、与身边其他人交流等方面。认识渠道还是偏窄,学校发挥的教育作用少,整体依靠于网络途径。

第二,在对待艾滋病的相关态度上。92.06%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了解艾滋病,说明学生对艾滋病持有的态度还是非常积极,渴望接触的。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关注艾滋病的原因是想要提高个人防护能力,还有小部分是因为在媒体中经常看到关于艾滋病的报导所以关注。

第三,在对艾滋病的防护与治疗的认知上。仍有不少学生还处于模糊认知状态,未有准确的了解,如在回答目前有无药物能治愈艾滋病一项时,有11.9%的学生认为“有且已有成功案例”,有42.06%的学生认为“有但未有成功案例”,有46.03%的学生认为“还没有”。在被问及“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去哪里检查?”,有35.71%的学生回答“不知道”。以上调查显示,暴露了浙江省高校学生群体在对待艾滋病的防护意识是非常薄弱的,展现了对其知之甚少,茫然无措的心理。

三、浙江省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特征

1、高校學生对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需求倾向多样化

主要体现为对艾滋病健康教育内容上的需求是多样的,包括对艾滋病的基本认知、艾滋病的致病机理、人身危害性、传播途径与实际具体方式、“防艾”的有关医学教育,如何去除艾滋病的污名化,艾滋病与性行为的关系处理,艾滋病的青春期教育以及大学生恋爱心理等。

2、当前高校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水平与学生的实际需要呈现相互矛盾的脱节化

脱节化主要体现为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形式上单一,不够丰富;内容上滞后,不够与时俱进、满足实际需要;整体上不能够引领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多样化需求。青年大学生的性生理成熟的提前与性健康教育的系统性滞后存有一定矛盾,忽视了大学生对性知识的渴望日益强烈的特征。[3]

3、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呈片段化

目前高校的“防艾”教育自成一派,与中小学艾滋病健康教育未能实现紧密衔接,不成体系,是断裂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小学不关注“防艾”教育,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仅仅停留于形式上、走过场。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接受的“防艾”教育是残缺的,因而在大学阶段给中小学阶段遗漏的“防艾”知识重新补学造成一定困难,造成目前高校的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是一个碎片化、片段化的不完整、参差不齐的状态。[4]

四、浙江省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校园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形式老旧

浙江省内20所被调研高校都开展了艾滋病健康教育,在形式上基本有定期专题讲座或座谈会、开设宣传栏、校内广播、课堂教育、主题班会、团日活动、组建相关社团或专门机构进行相关活动等。整体上采用传统性教育形式,未有独特创新教育方式,在调研中学生普遍反映形式单一、脱离实际、不能满足需要、没有兴趣。

2、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频次偏少

据调查反馈,每学年开展1~2次的占86.51%,每学年3~5次的仅占1.59%,每学年5次以上的统计数据是0,在20所高校调查的万余名师生中,竟然如此出奇一致,可见浙江省内高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频次之少。只有通过对大学生健康教育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态度、行为,才能评估健康教育的效果。[5]从该数据也足以看出高校对艾滋病工作的不够重视,“知艾”、“防艾”、“控艾”工作未能发挥校园教育的主体作用,也难以对当下艾滋病健康教育进行评估。

3、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专业性不够

参与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一般是辅导员、班主任、教辅人员、机关干部、校医院人员,除此之外基本没有其他主体参与教育,以上参与的人员在实际教育中难以跳出传统说教式的模式限制,必然存有较大的局限性。没有医学院和疾病防控机构的专家教授参与,显然缺少专业性、科学性,也没有心理老师、大学生情感老师等参与,也缺少系统性、综合性教育。学生反映宣传教育的内容过于理论化、讲授艾滋病预防知识的人员非专业出身,内容不可信。

4、校园艾滋病健康教育取得的实际效果明显不足

在艾滋病教育宣传的效果上,接近70%的学生反馈“内容老套,略看”“枯燥乏味,不想看”,认为“形式新颖,能记住相关知识”的学生仅占28.57%。在艾滋病教育的指导效果上,只有一半多的学生表示会用学校开展的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会严格采用防护措施,还有接近一半的学生表示“不一定,要看情况”,“无所谓”。在宣传指导理念上,反歧视、防治政策等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从而使得远期效果不理想,健康教育评价的内容与指标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6]在针对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有效性进行调查时,大多数学生认为效果一般、基本无效,只有16.35%学生认为比较有效、非常有效。学生普遍认为缺乏长期的稳定的防治模式,可及性差。

五、提升浙江省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水平的对策

根据知识-态度-行为(Knowledge-attitude-behavior,KAB)理论模型,行为改变是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为了达到目标,必须进行专门性知识作为认知基础,然后要有积极的态度作为行动动力。[7]首先应当加强学生的艾滋病基本认识的普及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知艾”“防艾”“控艾”的积极良好态度,进而以充实、准确的知识认知,主动宣传与防护的态度去指导学生“防艾”的行为,有条不紊地,科学的步骤,有层次渐进地推动校园“防艾”工作的全面开展,取得良好实效。健康信念模式(HBM)是目前干预健康相关行为的重要理论,主要是基于信念可以改变行为的逻辑推理,即对象个体对自己有能力执行某一健康行为并达到预期目标的自信心,通常通过自身的实践、他人的经验或劝告才能激发出内在的个人动机。[8]高校要通过一系列的实际工作与活动,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实践活动去引导学生激发出学生积极参与“防艾”工作的积极性,树立主动去关注“防艾”教育的观念,以高度的信念与责任心去指导自己的人身健康。根据理论模型的科学指引,结合浙江省高校“防艾”工作需求的实际,总结出了浙江省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总体方案与措施。

1、加强组织引领,成立高校“防艾”工作领导机构

高校建立艾滋病防控工作办公室或领导工作组,负责统一协调与指导全校“防艾”工作,进行制定学校艾滋病总体防控工作实施方案,明确部门的工作任务,指导各部门制定年度“防艾”工作计划,要对各负责的教职工进行宣传引导,提高其对“防艾”工作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要对各部门负责的工作进行督导与考核,推动其实施有效的、灵活的、贴近学生实际的防艾工作方案。高校“防艾”工作领导机构是校园“防艾”工作的关键,是“执牛耳者”,其切实履职得力、科学引导、部署得当,必然会在高校“防艾”的工作中发挥其应有作用。

2、搞活校园宣传,构建“防艾”宣传教育阵地

构建“防艾”宣传阵地,使之真正宣传进入学生头脑。要对特定活动日的宣传与平时的日常宣传并重,形成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的长久动态宣传模式。每年的6月26日的“国际禁毒日”,12月1日的“世界艾滋病日”都是针对“禁毒防艾”的主题性宣传活动日,是短期特大宣传教育的黄金时日,过后则是要巩固特定宣传日的持续性日常工作。在搞活校园宣传方式上,学校职能部门每年定期开展多次专题性教育讲座,邀请医学院或疾病研究中心的研究艾滋病领域的专家作报告,相对于其他宣传人员,学生对该领域的专家具有一定的认可度,会积极参与其中。开辟丰富多彩的新形式,制作校园“防艾”微电影,既方便学生线上观看,也可方便学生在社交媒体上转发来扩大宣传,增强影响力。推广“知艾防艾”主题的学生辩论赛,在辩论赛中无论是对参与者还是旁听者都会是一种有声有色的宣传教育。

3、重视学生组织,发挥学生在校园“防艾”中的基础性作用

应该鼓励校、院系学生组织和社团积极举办有关防艾的活动,例如前文所述的校园“防艾”微电影、“知艾防艾”主题的辩论赛,还有“知艾防艾”主题性志愿者活动等,以此带动学生对艾滋病正确认识,主动学习,从而积极宣传。在班级干部的职责分配中,赋予卫生委员或其他班委负责“防艾”工作,其配合学生组织、社团的“防艾”活动的开展以及其它学校的“防艾”工作,如此在学生组织中则建立了学校、院系、班级的三级联动机制,使学生組织有序的参加到“防艾”工作中。

4、利用新媒体平台,打造校园艾滋病教育网站及APP类平台

高校创建专门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公众号,吸引学生关注,时常更新内容,日常推送图文,发布艾滋病最新进展研究、高校艾滋病情况、艾滋病相关人物事迹、学校艾滋病活动宣传等;运营公众号功能菜单,设置子栏目,如学校的“防艾”课程教育栏目、疾病防控栏目、性健康与安全栏目、大学生恋爱教育栏目等。微信公众号不仅局限于阅读,还可以点赞、分享、评论等,阅读行为只是一个过程,微信推文的信息分享行为则达到了沟通群体内部与外部的目的,通过分享,可以突破微信公众平台的边界,延伸传播的广度、拓展传播的长度,达到让更多学生知晓的效果。[9]

5、设立艾滋病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课程教育体系

艾滋病健康教育课程教育应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育课程成为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的一个系统的教育体系。在每年的新生入学教育中,在军事课程、心理测试之余,将“防艾”教育也列入新生教育内容之中。由学校的校医院负责实施,具备条件的可以在学校进行教育,暂时条件不具备的,可以联系校外的医学院、疾病防控机构、艾滋病教育基地等进行委托培训,新生培训之后,要组织测试与考查,合格之后方可通过入学教育。如此使初入大学的新生就对“防艾”问题有基本的理性认识,驱散内心里“谈艾色变”、“与我无关”的懵懂无知。除此之外,在学校的课程教育体系中,把大学生艾滋病防护教育设为选修课,要求学生选修到一定学分,方可获得毕业学分要求。该课程选聘心理教师、医学专家、疾病防控人员、其他相关人员综合为该课堂讲课,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大学生恋爱观、正确的性行为知识、科学的“防艾”知识,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得到教育。有了“防艾”的新生教育与选修课的“双管齐下”,学生头脑中的“知艾”、“防艾”、“抗艾”观念会予以强化,使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课程的作用得以发挥。

【参考文献】

[1] 陈燕,葛炜,林辉印. 健康促进格林模式在教师职业心理健康干预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创新,2015(21)75-77.

[2] DEBECK K,WOOD E,ZHANG R,et al.Police and public health partnerships: Evidence from the evaluation of Vancouver's supervised injection facility[J].Substance Abuse Treatment Prevention & Policy,2008,3(7)1-3.

[3] 江劍平,方华. 教育干预对女大学生性知识的影响[J].中国性科学,2005(10)3-5.

[4] 王继承,许天娇,朱玉霞 等. 美国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 学理论,2015(5)154-155.

[5] 崔爱武,李建敏. 天津大学开展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4(4)59-61.

[6] 谈学灵,陈彬. 我国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13(1)91-93.

[7] 金鹏.知信行模式在免疫规划中的应用简析[J].黑龙江医学,2011(12)943-945.

[8] GREEN L J,KREUTER M W. Health promotion planning: an educ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approach[M].3rd ed.America: McGraw-Hill,1999.621.

[9] 赵辰玮,刘韬. 高校微信公众号图文消息阅读行为研究——以河北大学青年微信平台为例[J]. 新闻知识,2015(5)86-88.

【作者简介】

牛 翔(1979—)男,浙江杭州人,硕士,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李建伟(1979—)男,浙江工商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胡凌燕(1982—)女,浙江工商大学财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王阳光(1988—)男,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王寿铭(1989—)男,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健康教育一带一路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