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舒适家居行业发展(之四)

2020-07-04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0年6期
关键词:门窗

五、 建筑用水系统

水是生命所必须的,人的生活离不开干净和清洁的生活用水、舒适的卫生热水,以及健康的饮用水。建筑和水的关系大概可以分为这么几个方面:(1)饮用水;(2)生活用水(洗涤、洗浴);(3)生活用热水;(4)卫生(冲厕)用水;(5)系统用水,如暖通系统介质等;(6)消防用水。其中第(5)、(6)项不在本节讨论范围之内。

1.饮用水系统

2015年11月25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文件, 在该文件的第三部分“消费升级重点领域和方向”之“绿色消费”描述时,明确把“净水器”作为绿色消费进行强调。这一政策体现出国家重视饮水安全,推动家庭饮水健康工程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众所周知,当代社会水污染无处不在,河流、地下水源、自来水厂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14亿国人深受其害。从城市到乡镇再到农村,全社会都正在对家庭用水提出更高要求,家庭用水和健康息息相关,必需引起重视。这是水污染国情所致,也是健康的家庭生活所必需。水的质量决定生活的质量,有好水才是好生活。随着经济发展、污染加剧,注重饮水安全和生活用水品质,打造舒适、健康、生态的家居空间已成为社会共识。

自来水是家用饮用水的原水,世界各国都有严格的饮用水水质标准,中国目前实行的是《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该标准目前含有106项,包括5部分内容:(1)微生物指标,对水中含有的各种传染病菌进行限制;(2)毒理指标,对人体有害的无机和有机物进行限制;(3)感官状态和一般化学指标,对色度、嗅味、浊度等感官指标,及硬度、耗氧量、常见溶解金属成分、氯化物、硫酸盐、合成洗涤剂等进行限制;(4)放射性指标,对含α、β射线进行限制;(5)消毒剂常用指标和要求,对水厂投药浓度、出场浓度和末端浓度进行限制。其中前3项内容含常规检查和非常规检查。大部分非常检查项目是环境激素类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水源极易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水厂未必可以去除所有污染物,而且从水厂到用水末端,经过很长的输送管道、容器、二次供水设备,这些部分都有可能产生二次污染。因此在用水末端对原水进行处理获得可以达到饮用水质标准的水是非常必要的。WHO(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常规要求中除了有害物质外,也对饮用水中含有的能引起用户不舒适的物质进行了规定。

现在建筑中多使用RO反渗透膜技术的水处理机提供供引用水。RO反渗透技术是利用渗透压力差为动力的膜分离过滤技术。RO反渗透膜孔径小至纳米级,在一定的压力下,水分子可以通过RO膜,而源水中的无机盐、重金属离子、有机物、胶体、细菌、病毒等杂质无法通过RO膜,从而使可以透过膜的纯水和无法透过膜的浓缩水区分开来。RO膜技术源于美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宇航科技的研究,后逐渐转化为民用,目前已广泛运用于科研、医药、食品、饮料、海水淡化等领域。RO膜过滤过后的水基本上可以称为纯水。使用过程中,存在需要更换过滤介质和膜组的情况,目前比较好的方法是在出水端安装在线探头实时监测水质情况并通过物联网方式传到服务商那里,并提供及时的服务。

2.生活用水系统

生活用水系统分为用水健康和用水舒适两部分。

城市供水(自来水)水质应符合下列要求:(1)水中不得含有致病微生物;(2)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和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3)水的感官性状良好。虽然中国有非常完备的《自来水水质标准》,但中国地域辽阔,自来水供水受限于老旧的城市管网系统和传统的水箱供水等基础设施的薄弱的影响,以及水源水质的频繁“偶发事故”,造成目前的用户端的实际水质不尽如人意。自来水水质的主要问题有:(1)自来水管道老化,供水中杂质偏多,包括泥沙、藻类、铁锈等;(2)屋顶水箱供水容易滋生微生物;(3)自来水采用氯消毒,水中残留余氯过多,异味较大;(4)采用地下水水源的普遍硬度过高;(5)水源污染的偶发事故越来越频繁。

国家目前对生活饮用水和生活杂用水(厕所便器冲洗、城市绿化、洗车、扫除)确定了标准指标值,而对一般生活用水(洗碗、洗浴、洗衣)没有明确要求,但是如果水质不佳,会对这些活动带来不利的结果(如水中有不良气味、细菌、杂质和产生水垢等),可能对身体皮肤产生过敏等不利影响,因此根据建筑入户水质情况,应进行合理的水质处理,避免出现不利问题。生活用水(含热水)的水质处理方式一般包括:前置过滤(去除粗大颗粒)、中央净水(去除细菌、不良成分)、中央软水(减少水硬度)等,单独或组合使用。水处理设备在使用中,需要定期检查维护(如前置过滤器)、及时更换滤芯、添加食盐(软水机),否则将无法达到使用效果。

舒适用水包括:避免和减少漏水事故、减少供水流量波动、减少热水温度波动等三项内容。据统计,在各类塑料管道系统的漏水事故中,管材管件连接处的问题占到了95%以上。由此可见,家庭供水管道的安全性,除了与管道产品本身性能有关外,与供水管的合理布置也有很大关联,管理安不安全,连接很关键。各类管道采用的连接方式各不相同,主要有金属接头机械式连接和热熔連接。由于市场上的金属接头质量参差不齐,导致金属接头式连接经常发生漏水事故。热熔连接快捷方便、连接牢固,在管道连接上占主要地位,但热熔连接的质量与操作者的操作经验有关系,热熔温度、热熔时间过长短、热熔深度都会影响热熔质量。事实上,不论是什么形式的接头,只要有接头,就会有漏水隐患,垫层下没有接头才是最安全的选择。

在分水器与各用水终端之间通过塑料管材一一对应连接,无需暗埋任何管件,因此在使用和维护上能达到各用水点之间的零干扰。各自独立的供水管路,能保证在同时使用各用水设备时,冷热水供应依然稳定,避免了一处用水设备使用,影响其它设备供水的问题。由于该系统在分水器各支路与塑料管材连接处增加了球阀,可以实现每条管路的单独控制,在任意一条管路出故障时,其它管路的使用均不受影响,避免了一处检修,整体停水的尴尬。这种设计的系统没有任何暗埋接头,安装方便快捷,并且杜绝了施工环节人为因素造成的渗漏隐患,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无后顾之忧。

热水循环系统适用于大户型住宅、复式楼、别墅、会所、洗浴中心、洗衣店、美容美发中心、健身中心、医院、养老院、学校、工厂、体育馆、旅馆、餐馆、星级酒店、宾馆等场合使用,开水笼头即热,减少不舒适和浪费用水。热水循环系统可实现压力(水流开关)、温度和时间三种控制方式并存,且可在三种功能间互相转换的功能;同时具有水泵保护和上电保护功能。

3.同层排水系统

目前,老式卫生间排水系统存在渗漏、噪音等,节水型马桶应用后产生的排水量不足等问题。卫生间排水系统在入住以后,使用中存在以下几个的问题:夏天排水横支管道外壁结露,冷凝水下滴;管道接头渗漏;目前排水系统的组成安装方式,不安装在本层套内,安装于楼下套内空间,维修难度大;目前排水系统的安装模式,温度变化引起PVC管变形、缝处混凝土及水泥砂浆的干缩、装修施工震动等因素,在管道周圈与楼板相接触处,产生细小裂缝,引起楼板渗水;卫生间排水横支管内水流噪音大,楼上住户用水排水,对下层住户产生严重的噪音干扰;水资源浪费严重。

同层排水是指卫生间内卫生器具排水管(排污横管和水支管)均不穿越楼板进入他户。一是同层排水是卫生间排水系统中的一项新技术,排水管道在本层内敷设,采用共用同层排水系统的水封管配件代替诸多的P弯、S弯,整体结构合理,不易发生堵塞,易清理、疏通,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意愿,个性化的布置卫生间洁具的位置;二是同层排水横管在本层套内敷设,而传统的下排水横管包括它的P弯与S弯是穿过楼板在下层敷设,占用了下层套内空间;三是若发生堵塞,同层排水方式在本层套内就可以清理疏通(揭开多功能地漏或接入器的盖子),而传统下排水方式需要到下层套内去清理疏通;四是在使用传统的排水方式时,楼下可以听到明显的噪音,而同层排水方式下几乎听不到。当前所倡导的同层排水方案选择隐蔽式安装是关键。

同层排水系统采用HDPE管道水阻小、不结垢、连接可靠,隐藏式水箱水阀节水效果好,排水系统不采用传统存水弯减少系统水阻,器具冲洗效果更高,隐藏式水箱相对于传统落地式坐便器而言,它彻底颠覆坐便器必须自带水箱的传统思维,将水箱作为给排水系统的组成部分隐蔽在墙内,令外露的洁具彻底“瘦身”,由此带来更佳的冲水效果、更小的冲水噪音、更灵活的设计可能,势能较高,冲洗效果更好。使得用户每次冲洗得更加干净,节约水量,避免二次冲水造成水源的浪费;座便器悬空安放,使得座便器下面无卫生死角,大大地降低了细菌滋生的可能,更加的干净卫生;隐蔽式水箱机架经过特殊双层防锈防腐蚀处理,镀环保锌的支撑脚及不锈钢材质,安装简单且经久耐用,中性盐雾测试200小时以上。高强度的钢结构机架,可承重400Kg以上,确保安全可靠。安装机架高度高低可调节,安装灵活方便,满足不同的安装需求。

六、绿色建材体系

绿色建材概念在1988年第一届国际材料科学研究会上首次提出,1992年国际上为“绿色建材”制定的定义是“在原料获取、产品制造、应用过程和使用后再循环过程中,对地球环境负荷最小,对人类身体健康无害的材料”。绿色建材产品可适用于各项指标,如“室内环境指标”对于室内建材装修的计算指标与标准的意义如下:一是减少整体室内装修量节省地球资源;二是鼓励多使用绿色建材以减少甲醛及TVOC等室内空气污染源以维护室内人员健康。建筑材料不仅取自地球资源,与世界环境变化密切相关,而且还直接影响在建筑内的使用者的健康。可持续建筑、绿色建筑及健康建筑无不寻求与外在环境共生共荣及促进人类健康。绿色建材就是基于“生态”、“健康”、“再生”、與“高性能”四个方面的内容的材料评价体系。绿色建材分为以下四类:

(1)生态绿色建材:在资源获取和产品制造阶段秉承取之自然用之于自然的原则,考核材料天然性与低人工处理量,以无匮乏天然材料经尽量少的人工处理方式制造,以求对环境无害、对人体无毒作用。

(2)健康绿色建材:在应用过程中,针对室内装修材料的成分,以及涂装、粘合等过程中可能含有或添加过多的甲醛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直接影响人体健康与室内空气质量,因此对此类材料的健康危险程度进行管控。

(3)高性能绿色建材:对建筑常用材料的主要性能,如隔声、保温、光反射等问题,采用技术手段提高建材性能,提升建筑品质与生活环境质量水平,降低能耗,节省资源。

(4)再生绿色建材:为减少建筑材料消耗量,在确保材料的基本安全性与功能性的基础上提高材料再利用率,实现可持续社会的要求。

国际上通常使用的绿色建材体系介绍见表5。

1.低污染建材评价体系

在中国,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大量装饰装修材料、电子产品等不断涌入室内,造成室内空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境保护关注度日益提高,对室内空气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有效防治空气污染,营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已刻不容缓。

2002年,中国第一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出台,与国家标准委2001 年发布的《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系列标准(GB18580-GB18588,GB6566)共同构成中国比较完整的室内环境污染控制和评价体系。标准主要对甲醛、苯、TVOC等化学污染物质在室内空气中的污染水平和建筑装饰装修材料中的“含量”进行了限制。

在标识体系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国内建筑材料认证标识,如国家“十环”中国环境标志、绿色建材“GBM”、无毒害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等。标识中大多类建材采用“含量”测试结果为依据进行标识。标准及标识体系的推广应用对中国室内空气污染的控制及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大量调查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室内空气污染依然超标严重,尤其是有机化学污染。2014年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公布了装修后室内空气质量状况:甲醛超标率为70%-80%,TVOC超标率为75%。分析其根本原因是各种主要建材散发率现状、装饰装修材料用量以及各种污染源叠加后室内空气状态不清楚。

中国现有建材标准及标识体系中限值要求多针对建材中污染物“含量”,而非“可散发量”,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含量不等于其释放量,也不能反映其释放量,此限量方式并不能真实反应建材在使用过程中污染物释放量的多少。建材与建筑等各行业标准之间相互矛盾,导致即便使用合格装饰装修材料产品,室内空气质量仍然不能满足卫生标准。

在欧美国家,对建材污染物的测试方法标准多采用环境舱法测其散发量。如美国现行的测试舱标准有:小尺寸测试舱法研究材料有害物质释放(ASTM D5116-2010);全尺寸测试舱法研究材料有害物质的释放(ASTM D6670-2001);大气候箱法测试木制品甲醛释放量(ASTM E1333);办公家具系统、部件和座椅中散发的挥发性化合物测试方法(BIFMA M7.1)。欧洲各发达国家、亚洲的日本和韩国等也先后在自己环境体系内建立了测试舱标准,如英国的木基板甲醛释放量的测定-第1部分:用室内法测定甲醛释放量(ENV 717-1-1998)、建筑制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物的测定-第2部分:释放试验箱法(ENV 13419-2-1999),韩国的建筑内部制品甲醛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速率的标准测定方法(KSM-1998),等等。

在标识体系方面,基于环境舱散发测试,欧美各个国家相关部门和行业组织建立了多个旨在控制室内材料物品散发的标识体系,如德国AgBB、德国蓝天使、丹麦Indoor Climate Label、美国CRI Green Label、芬兰“建筑材料散发分级”等,为满足质量要求的产品发放标识,通过市场的手段引导消费者购买优质产品,进而促使生产企业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污染物释放标识体系在欧美运行30余年,效果明显,产品污染物释放水平显著下降。但欧美标识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如目标污染物种类过多、阈值制定方法科学性还待商榷、测试时间过长等。

因此,为了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如何结合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实际情况,建立针对装饰装修材料污染物散发的检测方法,制定各类装饰装修建材产品的散发限值成为重大任务。目前国内低污染建材测评技术有一些最新进展:

(1)环境测试舱技术要求及标准化

采用环境测试舱法来测试建材中甲醛、VOCs等污染物的“释放量”,并用“释放量”评价建材的环保性能是国际标准体系的共识。其原理是通过一个模拟实际环境条件的环境测试舱来测试建材有害物质的散发,通过观察建材污染物的散发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更为准确地评估实际建筑室内的空气质量。

环境测试舱能够模拟真实室内环境条件,其温湿度、换气率、洁净度、混合度等参数都可控,是检测人造板、粘结剂、涂料等装饰装修材料在最接近其实际使用环境条件下的污染物散发的理想设备,被广泛应用于测评和控制建材中有机污染物散发的实验测试、模型研究、标准规范中。为保证材料测试的准确性和性能评价的统一性,减少不确定性,测试系统的温湿度、背景浓度、换气率、混合度、气密性、回收率等性能参数必须加以规定。

目前在国外,针对VOCs等有机污染物散发测试设备的性能要求,已建立ISO 16000:9、ASTM D5116、ASTM D6670等国际及国外先进标准。国内各大研究机构和高校近年来对环境测试舱性能指标及性能检定方法的研究也给予高度关注和科研投入。同时,为满足建材测试市场需求,规范测试舱行业市场,测试舱技术要求的相关标准制定工作也快速开展。

2017年1月20日,由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的地方标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散发率测试系统技术要求》(DB31/T 1027-2017)正式发布。标准对测试系统技术要求的术语和定义、测试系统、性能要求及检验方法给出明确规定。根据建筑材料中污染物散发率测试舱的具体使用要求,测试舱的系统构成主要考虑结构参数、技术参数和技术要求。结构参数,包括部件和容积;技术参数和技术要求,包括温度与相对湿度、换气次数、背景浓度、气密性、回收率及混合均匀度。

DB31/T 1027-2017的发布规范了环境测试舱评价方法,解决了目前由于测试舱缺乏性能鉴定检验方法而导致样品测试结果可靠性不确定、实验室之间比对难执行等问题,从而提高了实验室测试能力,规范和促进了建筑材料散发性能的测试舱测试方法的普及。

(2)装饰装修材料有机污染物散发率评价

基于中国室内空气有机污染现状和建材产品测试评价需求,国内许多研究机构、企业及高校对装饰装修建材产品散发率的测试和评价方法的研究给予高度关注和科研投入。以散发率为基准的相关国家、行业测试评价标准正在制定中。

“十二五”期间,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等单位进行了“建筑材料、家具典型污染物散发标识及控制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的攻关。期间利用环境测试舱对装饰装修建材目标污染物散发进行大量实测并进行统计分析,完成了人造板、地板、木器漆、内墙涂料、壁纸及地毯六大类装饰装修材料散发率分级及相关标准的编制。相比国内其他标准,该标准对建筑材料通过性能分级,测试方法大大缩短了材料测试周期,降低了成本。

低污染散发绿色环保建材是保证室内空气质量达标的有效手段,势必成为未来建材市场主要发展方向。

以散发为主导的建材标识体系的建立,一方面可切实解决材料合格而室内空气不合格的难题,提高室内空气品质;另一方面,从根本上促进中国建材、家具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新兴产业的培育,提升建材、家具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降低国际技术壁垒等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

为了满足室内健康环境控制目标,高品质精装修地产项目需要建立全供应链管理的装饰装修材料污染控制体系,包括装饰装修材料化学物质管理标准,以及人造板、涂料在内的7大类19种装修材料(乳胶漆、内墙腻子、水性木器涂料、双组分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白乳胶、硅酮密封膠、万能胶、PVC壁纸、无纺布壁纸、纯纸壁纸、壁纸基膜、壁纸胶、壁纸油墨、人造板及其制品、强化复合地板、实木复合地板、实木复合门、橱柜等)的污染物限值标准。这个标准要比目前的祥光国家标准高,以此保证装修后的室内环境空气水平。表6和表7是某企业提出的橱柜的有害无知限量标准和其它环保性能要求。

2.环境功能材料

环境功能材料的发展理念是“用建材改善环境”。赋予传统建筑材料一些新的材料物理化学特征,使其具有控制和改善建筑居住环境的物理污染、化学污染和微生物污染的性能。目前,比较成熟的环境功能建筑材料有:

(1)无机涂装材料

无机涂装材料,是以优质无机胶凝材料(白水泥、石膏、石灰等)为主要粘接材料,矿物材料为填料,再辅以其他填料制备而成的粉体状材料。现场加水搅拌分散均匀,形成浆体利用喷涂、刷涂、批刮涂装形成的墙面装饰材料。成熟的产品有:

① 硅藻泥装饰壁材,执行标准《硅藻泥装饰壁材》JC/T 2177-2013,硅藻泥具有很好的呼吸透气性,主要功能包括透气调湿、抗菌防霉、防结露等等。

② 贝壳粉壁材,以贝壳粉体生物质碳酸钙为主要填料,制备的墙面涂装材料。是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相关工信部行业标准正在制定过程中。其装饰效果类似于硅藻泥,具有呼吸透气、防结露等功能。

(2)相变蓄热调温地板与吊顶材料技术

① 相变地面铺装材料与技术:将地面超平,铺设轻钢薄壁龙骨,在龙骨间铺装相变材料封装袋,在龙骨上干铺木地板、复合木地板或陶瓷板的材料技术。材料相变温度在24-28℃之间。当需要谷期电蓄热时可以在地面铺设自限温加热带或电热膜,即可实现夜间加热白天用热的作用。

② 相变吊顶铺装:在铺装吊顶材料时,加强荷载承重(需依据材料质量进行计算),在吊顶构件中放置相变材料袋或板材,即可形成相变蓄热蓄冷吊顶。相变材料温度一般在24-28℃。

(3)电磁波吸收砂浆或板材

① 吸波砂浆:在内、外墙涂装时,如果把普通砂浆替换为吸波砂浆即可实现建筑物吸收电磁波功能,降低电磁环境污染。吸波材料参数:频率1-40GHz,电磁波反射率-5到-25dB。

② 电磁波吸收木质板材(细木工板和层合板):家居木装修或制作家具时可以使用该板材。吸波材料参数:频率1-40GHz,电磁波反射率-5到-25dB。

③ 抗菌厨卫台面

厨房卫生间的台面应具有抗菌和防霉功能,这种材料的抗菌性能,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率应达到99%,防霉性能达到0级。

3.管道材料体系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家居环境的舒适化进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原有的家居水电材料市场比较混乱无章法,水管、排水管、电线管、地暖管、新风管等管道产品虽然品种繁多,但是产品不够全面、不够专业,没有一个集成化的系统可以将装修过程中所使用的水、电、暖、风等隐蔽工程用的管道产品全部囊括,且能有符合舒适化要求的创新工艺。管道材料也在向体系化方向发展,创新产品和创新工艺如下:

(1)供水管道创新工艺

水管的选材种类繁多,但时至今日在装饰装修领域使用占有率最高的是PPR水管。PPR以其优异的耐热、耐压、绿色环保、节能(比金属管道)、卫生性能优异而得以普及,但从产品选材、产品品质、施工工艺、消费者需求等差异来看,现有产品已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因此,需要对产品和工艺进行升级。

① 产品加工工艺升级

采用独特热处理后序工艺,使分子重新结晶,分布更加均匀,减少应力集中,从而使产品品质更高,焊接手感更均匀,低温脆性改善明显。

② 产品检测要求提高

普通产品热稳定试验检测要求为8760小时,但随着家居用水要求的提高,以及热水器使用温度和使用频率的提高,普通的热稳定试验检测要求无法保障管道产品在高温下使用的安全性,创新水管对检测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世界权威检测机构10008小时热稳定试验,以保证高温下的使用安全性。

③ 焊接工艺突破行业难题

普通PPR产品焊接经常会因为施工环境和安装工人手法的差异导致内部过焊、内部缩口、焊接偏离、假焊漏水等隐患,创新水管采用独创的行业领先工艺,管件焊接部位加长预留焊料溢流槽,可以保证焊接模量化、焊接可视化,完全突破原来焊接工艺靠工人操作水平影响的难题,可从管材和管件结合部位的溢流槽来判断是否焊接到位,即焊料填满溢流槽则焊接到位。另外,溢流槽还可以增加管材管件焊接的有效面积,从而保证焊接质量。

④ 从水管环节到整体工艺考虑

家装的施工常常是几个工种和工序的搭配施工,传统水管材料只考虑水管这个环节的工艺,比如带螺纹的配件只考虑安装完毕试压不漏水,没考虑后期角阀通配性、贴瓷砖是否方便、生料带缠绕多了容易破裂等问题。

⑤ 预制工艺引领产业化发展

传统家装水管的安装工艺,无法实现预制,工人操作工序多,易存在失误等隐患,越来越多的局部预制配件,可提高施工效率、避免焊接隐患,从而使工艺标准化、生产规模化。

(2)电线护套管创新工艺

随着人们对家居生活智能化要求的提高,装饰装修里使用的强弱电线路越来越多,插座开关面板数量也比以前更多,电线管路的护套也呈现出向专业性、安全性、隐蔽性、功能性提升的创新方向。创新安全家居电路护套系统能够满足日常照明、中央智能、家庭影院、安防监控等线路安全防护的功能。

① 强弱电分离,提升视觉辨识度

早期的家装线路比较少,一般以强电线路为主,所以施工工艺相对简单,但现在的家装过程中,家装线路是一个盘大复杂的工程,不仅有照明、电器、空调等强电线路,还有光纤、有线电视、安防监控等弱电线路,这就对施工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② 簡化布线排管工艺,简化施工工艺

随着家装中消费者对插座数量要求增多,更加关注线管铺设与泥瓦工序关联性,传统产品和工艺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如施工效率低、人工放线多、水泥回填不密实等,而安全家居电路防护布管更平整,后序工种易操作,组合线盒满足多插座等要求。

(3)排水下水管路创新工艺

排水下水管路是家庭污水收集排放的通道,而卫生器具的布置、移位、安装效果等功能的实现也需要作为基础的管道做支撑。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对居室排水无异味、卫生器具布局自由、空间合理、维护清扫方便等方面有了新的需求,创新排水工艺针对这些问题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① 全密封排水工艺

传统排水系统和排水节点密封不够,很多台盆下水软管和直管连接处不密封,或者地漏设置位置及水封高度不合理,从而造成使用过程中产生虫臭返溢,影响居室清新环境。全密封排水工艺每个排水节点末端实现全密封,同时具有高水封的排水组件,解决返溢问题,真正实现排水通畅清新。

② 根据中国人习惯可清扫维护排水工艺

国人的使用习惯常常是注重排水安装却很少考虑维修,经常因为使用不当或设计施工时考虑不周导致后期堵塞、毛发杂物难清理等问题而影响家居环境。可清扫维护工艺针对使用频率高的盥洗设备独创设计的可清扫防臭瓶型存水弯工艺,可末端防臭、地面不留管、美观、大水封易清扫、维修可拆卸等功能。

③ 排水移位自由布局工艺

出于空间、效果等考虑,消费者常常会要求改变坐便器、地漏、洗水盆等卫生器具的位置,但传统工艺移位会导致地面抬高、施工麻烦等问题。创新工艺采用独创移位产品:如坐便器移位、地漏移位,排水通畅、无需抬高地面、360度自由布局、简化移位难度、施工便捷。

④ 排水噪声降低,改善居室声环境

排水管道产生的噪声会影响居室环境的质量,传统装修会认为这是上游房地产开发商该考虑的事情,但其实家居装饰装修应该提供改善性的解决方案。创新工艺对于管路系统设置补气装置,保证管路内气水合流的压力平衡,排水通畅降低倒虹吸产生的噪声;对于立管采用特殊消声材料包覆,外加PVC卷材美化的工艺,同时可以防止管道裸露结露导致吊顶损坏的情况发生。

(4)暖通管道创新工艺

① 家装地暖专用管道

地暖在北方是比较普遍的采暖系统,因为北方有集中供暖设施,但仍然存在很多后期家装单独安装地暖系统的情况,家庭单独设置热源或辅助热源,单户采暖独立安装的要求不同于集中供热,对管道的要求也不同。地暖行业的升级产品,满足家庭独立地暖系统温度环境更高、施工环境更严格、铺设安装要求更高的需求。

② 扁形新风管,节约家装垂直空间

新风系统是舒适化家居环境的未来发展方向,能够更彻底地实现室内换风,有效保持空气质量。传统新风系统的管路都采用圆形管道,会占用较多层高,如果室内同时敷设地板采暖系统,垂直空间就显得捉襟见肘,会影响灯具、家具、配饰等效果。创新工艺采用扁形新风管,可以有效节约垂直空间,安装施工更加方便,同时可节约吊顶石膏板等后期工序材料。

③ 下供上回提高新风效果

传统新风系统进出风口都在吊顶上敷设,新风交换不够彻底,吊顶材料施工布线等都有一定浪费。扁形送风管道可以实现清洁风管走地下、回风口走吊顶的下供上回式全新新风工艺,提高新风效果。

4. 高性能门窗

高性能门窗是指安全性、适用性、节能性、耐久性等性能有保证的系统门窗,对应传统门窗则是采用建筑工程的方法,直接使用材料进行简单的门窗工程设计后,制造、安装而成的,没有经过试制、测试阶段。

门窗是一个影响建筑能耗、影响采光、影响视野景观、影响声环境、影响通风及影响透过性的一个重要部品,其性能的选择要通过各项设计步骤,每个不同的步骤都有可能对先前的结果进行调整修改,需要重新再做一遍设计程序,以便同时满足先前和现在的要求。图12是门窗设计步骤。

(1)建筑门窗分类及性能

① 门窗的分类

建筑用窗可按以下方式分类:按用途分类,可分为外窗、内窗、风雨窗、亮窗、固定亮窗、换气窗、落地窗、逃生窗、观察窗、橱窗等。按开启分类,可分为平开窗、滑轴平开窗、推拉窗、上下推拉窗、提升推拉窗、外开上悬窗、内开上悬窗、[外开]滑轴上悬窗、立转窗、水平旋转窗、推拉下悬窗、内开平下悬窗、折叠推拉窗等。按构造分类,可分为单层窗、双层扇窗、双重窗、固定玻璃窗、百叶窗、组合窗、凸窗、弓形窗、凸肚窗、隐框窗等。按框架材质分类,可分为:塑料窗、铝合金窗、钢窗、木窗、复合窗等。按开启驱动方式分类,可分为:手动窗、自动窗。

建筑用门可按以下方式分类:按用途分类,可分为外门、阳台门、风雨门、内门、安全门等;按开启分类,可分为平开门、推拉门、提升推拉门、推拉下悬门、内平开下悬门、转门、折叠门、卷门等;按构造分类,可分为夹板门、镶板门、镶玻璃门、全玻璃门、固定玻璃(镶板)门、格栅门、百叶门、带纱窗门、连窗门、雙重门等。按框架材质分类,可分为:钢门、木门、铝合金门、塑料门、复合门等。按开启驱动方式分类,可分为:手动门、自动门。

② 性能分类

建筑门窗的性能分类可分为安全性、节能性、适用性和耐久性,针对不同功能、不同使用位置进行选用。建筑门窗的性能分类及选用应符合表8的规定。

(2)建筑门窗设计要求

① 建筑门窗设计标准

建筑门窗的性能指标设计,应由建筑设计确定。铝合金门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铝合金门窗》GB/T 8478的规定,PVC门窗应符合现行标准《建筑用塑料门》GB/T 28886和《建筑用塑料窗》GB/T 28887的规定,钢门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门窗》GB/T 20909的规定,木门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门窗》GB/T 29498的规定,自动门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自动门》JG/T 177的规定。

居住建筑外窗(包括阳台门)气密性能指标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和《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的有关规定。公共建筑外窗气密性能设计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有关规定。

不同地区居住建筑的外窗节能性能指标设计,应符合国家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有关规定,严寒和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以及夏热冬暖地区应分别符合《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和《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的有关规定。公共建筑中外窗节能性能指标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中的有关规定。同时应满足各地颁布的地方节能设计标准。

建筑外窗的保温性能指标和气密性能指标还应符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的规定。建筑外窗隔声性能指标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的规定。如对隔声性能有更高要求,应按照建筑物各种用房的允许噪声级标准,外门窗的室外噪声环境或内门窗的相邻房间噪声环境情况,以及外门窗所在外围护墙体或内门窗所在隔墙的隔声性能确定。建筑外窗采光性能指标设计,即外窗透光折减系数Tr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的规定。采光窗的面积应满足《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 0033窗地面积比的规定。

② 保温性能

建筑门窗的节能性设计包括保温和隔热两个方面,主要体现在门窗的传热性能指标、抗结露因子指标、以及太阳得热系数指标方面。建筑门窗传热系数应按照《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 151-2008的有关规定,建筑外门窗的太阳得热系数应按照《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 151-2008的有关规定。外门窗面板应采用中空玻璃,其气体层厚度不宜小于9mm。严寒地区宜使用中空Low-E镀膜玻璃或单框三玻中空玻璃。当采用附框法与外墙墙体连接时,附框应采取隔热措施。在墙体采取保温措施时,窗框与保温层构造应协调,不得形成热桥。有遮阳要求的外窗可采用遮阳系数较低的玻璃或设计适当的外遮阳装置。外遮阳装置应与建筑的整体外观相协调,且其开关操作应易于在室内进行。根据当地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外窗传热系数的要求详细计算后,方可选用相应的玻璃及型材配置。Low-E中空玻璃,膜面位于第2面或第3面,应根据设计需要选择。如果设计的中空玻璃必须为大小片形式,则膜面必须置于第3面。不同地区配合不同型材材料的中空玻璃保温性能参数,可参考表9。

③ 水密性能

建筑外门窗的水密性能不达标时,门窗出现漏水现象,甚至可能导致室内窗台发霉现象,继而影响门窗的舒适性。建筑门窗水密性能设计指标,即门窗不发生雨水渗漏的最高风压力差值ΔP,应根据《塑料门窗工程技术规程》JGJ 103或者《铝合金门窗工程技术规范》JGJ 214的规定。门窗框与洞口墙体的安装间隙进行防守密封处理,窗下框与洞口墙体之间设置披水板;在门窗水平缝隙上方设置一定宽度的披水条;下框室内侧翼缘设计有足够高度的挡水边;对门窗型材构件的连接缝隙、配件附件装配缝隙、螺栓、螺钉孔等采取合理的密封措施;提高门窗杆件的刚度,采取连续的密封条和多点锁闭装置,加强门窗可开启部分密封防水性能。另外,建筑外门窗排水构造设计采用等压原理及压力平衡设计外窗的排水系统,确保玻璃镶嵌槽以及框与扇配合空间形成等压腔;对于不采用等压原理及压力平衡设计的外窗结构,应采取有效的多层密封防水措施和结构防水措施,实现水密性能设计要求。

④ 气密性能

建筑门窗的气密性能不达标时,门窗出现漏气现象,会影响门窗的节能效果,影响室内居住环境的舒适性。门窗气密构造设计应符合《塑料门窗工程技术规程》JGJ 103和《铝合金门窗工程技术规范》JGJ 214的规定。在满足自然通风要求的前提下,适当控制外窗可开启扇与固定扇部分的比例。合理设计外窗缝隙断面尺寸与几何形状,提高外窗缝隙空气渗透阻力;采用耐久性好的硅酮密封胶或橡胶条进行玻璃镶嵌密封和框扇之间的密封;推拉外窗框扇采用摩擦式密封时,应使用密度较高的硅化密封毛条或采用中间加胶片的硅化密封毛条,确保密封效果。推拉轨道上部及下部两扇重叠处应设有密封桥,杜绝推拉扇重叠处与上下轨道之间的气流通道。平开外窗框扇密封胶条应采用三元乙丙橡胶条或硅橡胶条;密封胶条和密封毛条应保证在外窗四周的连续性,形成封闭的密封结构。

⑤ 采光性能

建筑外门窗的采光性能不达标,会造成室内照明能耗的增加,影响门窗的观景、采光等舒适性。建筑外门窗采光构造设计应符合《铝合金门窗工程技术规范》JGJ 214和《塑料门窗工程技术规程》JGJ 103的规定,且符合下列原则:合理设计外窗的窗框比和玻璃,窗的立面设计尽可能减少窗的框架与整窗的面积比;在夏热冬暖等需要兼顾采光和遮阳的地区,宜选用良好遮阳性能和透光性能的遮阳型Low-E中空玻璃;在北方寒冷地区宜采用隔热型Low-E中空玻璃。

⑥ 隔声性能

建筑外门窗的隔声性能不达标,会对室内安静的居住、办公环境造成影响。建筑外门窗隔声構造设计应符合《塑料门窗工程技术规程》JGJ 103和《铝合金门窗工程技术规范》JGJ 214的规定,且符合下列原则:宜采用中空玻璃、夹层玻璃或单层厚玻璃;增加中空玻璃间隔层厚度及数量;外窗玻璃镶嵌缝隙,以及框扇开启缝隙,采用具有柔性和弹性的密封材料密封;门窗框与洞口墙体之间的安装缝隙进行密封处理。

⑦ 耐久性

建筑外门窗的使用年限应与建筑物的使用年限相符合。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应按《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来确定,见表10。

计算最大许用面积、开启扇允许最大高、宽尺寸,并考虑玻璃原片的成材率等综合确定。另外,还要保证门窗加工与安装的质量及精度。为了提高门窗的启闭次数,可以适当的选择承载能力更强、质量更好的五金件。

七、 室内光环境控制

1.天然采光

(1)日光的意义

生物律是生物体随时间(昼夜、四季等)作周期性变化的生理现象,它们由环境作用于生物种族,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受中枢神经制约。人们被来自太阳的光包围,身体本能地与每日循环、变化的自然环境相互联系。暴露在白天高水平日光与夜间黑暗中,环境对人体生理系统有很强的影响,睡眠/唤醒周期、情绪、生产率、警觉性和幸福感受此激素调控影响。图13就是全天范围身体温度、褪黑素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阳光在许多方面对人体有益,经常晒太阳有利健康,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杀灭空气中的细菌,许多霉菌在阳光下无法成活。紫外线还能杀死皮肤上的细菌,增加皮肤的弹力、柔软性和抵御外来细菌的能力,多晒太阳使皮肤更加健康,不易生疮、痘和皮肤病,能刺激机体的造血功能,促进钙、磷代谢和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日光中的红外线可透过皮肤到皮下组织,对人体起到热刺激作用,加快血液流通,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并有消炎镇痛的作用。缺少阳光的日子大脑会产生一种忧激素,使人困乏,情绪低落,阳光是最好的兴奋剂,能调节人的情绪、振奋精神、减轻忧郁症状,提高生活情趣和工作效率,并可改善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虽然有些电光源可以构成与日光相当接近的频谱类型,但不可能模仿出日光在自然变化年中每天和每季光谱质量的自然变化,因此无法替代阳光的作用。

最新的医学研究显示,陽光可以停止一些癌细胞的生长,其中包括几种皮肤癌、淋巴腺癌、乳腺癌等。充分接受阳光可以增加你体内的维生素D,科学家认为这就是导致癌变率下降的原因。瑞典和丹麦的科学家发现多照射阳光,紫外线能够将患淋巴腺癌症的危险降低30%~40%。美国新墨西哥州大学的研究发现,接受阳光照射,降低了恶性黑色素癌病患者的死亡率。此外,生活在阳光明媚的环境里的人,患乳腺癌的几率也会大大降低。

调查表明,在阳光充足办公室工作的人员,心情舒畅,工作效率要高于无阳光房间的同类人员。这是因为阳光能刺激大脑释放出大量可以产生愉快感的化学物质,调节情绪,使精神振奋、心情舒畅,人的行为也变得积极而充满活力。阳光对人体激素的影响水平是显著的,甚至可被用来治疗更年期综合症。

健康的建筑房间内应该是有足够的阳光使上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另外在室内能看到自然风景,也会对人的幸福、主观健康、环境满意度、情绪、睡眠质量和其他作用有正面的影响。人们在视觉体验中看到自然景象,并在参与、改变环境的活动中体验自然景观美的感染力。景观从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环境、一种“场景”、一种美学理想。它表达了某种理念、思想,可以唤起某种情感、共鸣、愉悦以及联想与思考。

人类在自然界中的进化过程,决定了对自然的亲近。建筑房间内窗户要有良好的视野,从窗户向外欣赏外部环境风景,可以满足人们与大自然接触的需要,由此了解天气情况、一天中的时间、所处季节和朝向。有研究表明,人们倾向喜欢选择日光作为照明光源,倾向优先选择有可以看到外部自然风景的房间。

(2)采光的客观要求

天然光环境的光源是太阳,日光穿过大气层时被大气中的气体分子、云和尘埃扩散,使天空具有一定的亮度。天然光是一种丰富的光能资源,地球上接受的天然光是由直射日光和天空扩散光形成的。地面照度取决于太阳高度角、天空亮度和大气透明度。国际照明委员会(CIE)为了在世界范围内对昼光可用性作系统研究,使之既能精确预定建筑物内的日光照度,又能科学地验证各类天空的亮度分布模型,从而提出了昼光可用性的测量计划,并指定从1991年开始实施国际昼光测量计划。

人们长期在天然光条件下工作和生活,喜爱天然光,一天中光照强度的变化、一年中光线与黑暗的循环往复、气候条件和天空的变化甚至对人们的一些观念产生了影响,提供人们新的观察事物的方法;同时医学证明不充足的光线会导致一些亚健康的疾病,而且并不仅仅是心理上的,越来越多的慢性病治疗方法和重症后的康复疗程已经将光照疗养作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中国光气候从高到低分为5个区域(I-V类)。表11中展示了现行国标《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中对住宅的采光要求。

按标准要求,表中采光系数标准值的设定对应的是中国地理位置处于III类光气候分区的地区,即按15000lx室外照度提供设计,当室外自然光资源劣于III类(IV或V)时,为了保障室内照度的标准值要求,采光系数要求也将按比例提升,也就是要扩大窗户的尺寸。

(3)舒适住宅的采光技术

鉴于多层和高层住宅建筑设计中的采光多数以侧面采光形式呈现,而很难融合顶部采光,当前国内对于建筑的采光设计逐渐以不低于标准要求的窗地比设计配合软件模拟来对采光效果提供双重保障,国内绿色建筑标准的推行给予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对天然光的利用的渴望,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应用型技术开始在材料方面找寻突破口。光导技术发展之初仅是开发纤维类材料使之可以将自然光引入深邃的洞穴用于勘探和挖掘,在远离地表的地下这种无电的光源在加大便利性的同时还保障了安全性,而今天光导管技术也在建筑设计中大放异彩。这种直径一般仅为0.4~0.6m的管状产品,结构包括安装于建筑顶部集光罩、输送管和室内的漫射屏,目前最成熟产品的导光距离可以达到15~20m,足以应对在7层以下的多层住宅设计的应用。为了让置身于光导照明环境下的人获得更舒适的体验,一种新的自动调光器被集成到系统当中,配合既有的导光管使用时,它甚至可以自动地调节输出的光通量以应对外界持续变化的天气,以恒定的光照强度照亮室内空间,让人们更容易将它理解为同等发光强度的电光源。

2.人工照明

(1)舒适照明的需求

随着经济文化的飞跃发展,人们对室内光环境的需求,已从满足基本照明的需要发展到追求舒适和健康的阶段。健康舒适的室内光环境包含了选灯(光源)、布灯和用灯三个环节。

在选灯环节,光源的很多基本特性,包括频谱、照度、色温、显色性、频闪幅度等都需要被慎重考虑,这些参数决定了光环境的基本品质,影响视觉舒适度的同时也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例如频闪:在频闪严重的光环境下,人眼会在明视觉和暗视觉两种状态来回地切换,极易疲劳。长时间工作和学习于这样的环境,生理上,易引发近视及其它眼部疾病,而心理上则可能会引发过敏性癫痫症等症状。例如显色性:在不同的显色环境下,人的视觉感受也是完全不同的。显色性高的光源,色彩还原度高,给人的感受是色彩非常丰富,层次感很强。显色性低的光源,所照射的环境色彩黯淡无光,严重失真。对处于发育阶段的孩子们而言,长期处在由显色性低的光源所构成的光环境,视力的发育乃至智力的发育都会受到影响。又例如色温:照度和色温同时作用对人舒适度影响,如图14所示,人体感觉舒适的区域是在照度和色温值合理搭配的中间区域。偏离这个区域,人就会觉得不舒适。

布灯环节也称照明设计,通俗地说就是把灯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把灯和人的应用场景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住宅中,有限的空间里,设计要满足人“使用”的需求,而人的需求又是多元化的,既有生理方面的需求也有心理方面的需求。光环境设计需要在满足基本使用的前题下,对整体空间进行有效的分析。

以住宅中书房为例,《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对办公环境的要求简单表达为阅读台面照度不低于300lx,但光环境设计更需要了解主要使用者的基本情况,例如年龄、工作特点、爱好、使用习惯等等。如果主要使用者是成人,那么住宅里的书房不仅仅是家居生活的一部分也可能是办公室的延伸。这种学习空间和生活空间的结合体既有相同的功能要求,也有不同之处。住宅里的书房会有私密性、随意性等需求特征。如果有精细作业的要求,则应该考虑更高的设计照度,达到600~1000lx。如果主要使用者是老年人,考虑到老年人视力衰退等因素,对于基本照度的要求会比一般成年人高,桌面照度通常要达到600~1000lx,并且房间内需要考虑一般照明的照度等更多因素。如果书房的主要使用者是儿童,从成长发育的角度,除了达到成人所需的基础照度外,对于频闪、显色性、空间均匀度等指标有更为严格的要求。

光环境的构筑第三个环节是用灯,用灯是指对灯的控制,也是指使用者如何合理正确地使用灯光,它实质上包含了两个层面:一方面是和光环境设计相关的,也就是情景模式的设计和应用。另一方面是和用户操作体验相关的,就是所谓的人机交互。情景模式设计,是根据主人的行为模式特征和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对灯(光源)进行分组,进而实现对灯组的开/关、亮度调节、色温调节等操作构筑成良好的光环境。人机交互是通过智能化的手段不断提升良好的使用者体验。

随着传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智能光环境系统将步入到自适应、自动调节时代。在新一代的智能光环境系统中将引入越来越多的辅助判断人行为模式的传感器。通过各类传感器(溫度、湿度、照度、图像捕捉等等)来采集现场环境数据,传输到中央处理器或者云端数据平台进行分析处理,形成最合适的情景模式控制策略,然后传输到现场执行,达到最佳的光环境。这是住宅智能照明控制的发展方向,将向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2)高效照明技术

照明技术的发展主要分控制手段的创新和新型光源的开发两方面,前者更多的向智能家居和互联网的方向靠拢,而后者的发展在近十几年来真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

从20世纪80年代末白炽灯天下一统的局面,到90年代中叶低压气体放电灯(普通荧光灯)成为建筑装修的主流,又在随后不到10年的时间里因为建筑节能要求的推行,紧凑型荧光灯(节能灯)凭借其相对于白炽灯超过400%、相对于普通荧光灯超过80%的光效提升,迅速占领市场。

而就在节能灯刚刚获得市场成功之际,20世纪80年代后期成为研究热点的发光二极管(LED,也称固态光源)也在本世纪初在光效改良中获得突破性进展,少数色彩的光源的光效高达120lm/W,几乎比肩于市场主流节能灯具,而在其他关键性能,如寿命、色变、损耗、耐振动和响应速度上却处于绝对的优势,尤其是寿命,相较节能灯2000-15000小时不稳定的工作时长来说,LED理论上超过10万小时的使用寿命使人们对它的发展关注远远超出其他已知光源和灯具。从2010年到2015年,LED的应用已经从单纯的室外照明领域(工业仓储和路灯)迅速转入人居环境,成为各大照明公司业务产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然,因为技术发展的迅捷和国家对固态光源开发的鼓励,中小型企业也加入到这一制造行业的竞争当中,但相对低廉的硬件投入使得市场上流通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封装技术直接影响LED产品的寿命、稳定性和返修率。相信在市场对质量有了真正认识后,LED技术会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未完待续)

(转自:中国舒适家居行业发展白皮书)

猜你喜欢

门窗
门窗是外围护保温中的难点
基于AutoCAD的门窗节点图快速构建
伟昌铝材·门窗
轩尼斯门窗
大力推广节能玻璃在门窗中的应用
关于房建施工中门窗安装的技术要点
关于铝合金门窗窗型和系统选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