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1+N”联片教研模式的研究

2020-07-02周玮炜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联片课题教研

周玮炜

(三元区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三明 365000)

幼儿园片区管理是教育部提出的教育均衡战略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利用示范园区的榜样力量,带动农村、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水平,提升师资力量,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幼儿园“1+N”联片教研模式,能够有效把各类幼儿园联系起来,打破各类幼儿园之间的“围墙”,实现共同成长;平台的搭建,让公办幼儿园将自身发展中的优势和经验,通过教学研讨的方式及时、有效的传递给兄弟幼儿园;创设新氛围,为片区内各类幼儿园的发展提供助力,积极探索片区管理的长效发展机制,切实提升幼儿园办学质量。幼儿园“1+N”联片教研模式,从实际需求出发,扎实开展好各项研训活动,关注幼儿园规范办园。努力提升“1+N”联片教研模式的质量,让教师专业水平获得系统化的提升,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当然,就当前幼儿园“1+N”联片教研模式来说,在实践过程中,仍旧需要各幼儿园从自身办园特色出发,创办有质量、有特色的幼儿园,这是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的。

一、实施幼儿园“1+N”联片教研模式的依据

“1+N”联片教研是一定区域内以一个优质公办园为龙头,加入若干个农村、民办幼儿园结盟,形成公民办幼儿园结合体,开展协作共研、帮带提高的教研活动模式。它易于发挥公办优质园师训优势,可快速带动教研共同体内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民办园师资水平,促进区域幼儿教育均衡发展。

(一)相关研究的理论依据

1.《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年第9期高英也提出了“参与式”园本教研方法。现代知识观认为,知识是在合作与分享中不断产生和发展的,因此教师的成长需要在一种开放、对话的团队中实现。

2.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教体局编撰的《联片互动 区域性推进》指出:联片教研作为一种新的教研形式,是为整合学科资源、学校研究资源、教师资源,满足学校、教师需求,促进区域学校、教师之间交流分享的一个切入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联片教研实际上是一种空间延伸,放大的校本研修,也是一种广义概念的“同伴互动”。

3.《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通过区域教研、联片教研、结对教研、网络教研等多种形式,为一线教师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不断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创新校本教研的组织形式,增强校本教研的针对性、有效性,不断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和水平,实现校本教研工作的科学化和长效化”。

(二)是提升幼儿园办学质量的现实要求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进行素质教育,依赖于教学科研力量。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从当前幼儿园发展中遭遇的问题出发,进行相应策略研究,进而推广到整个片区,切实解决当前幼儿园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教学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核心,而教学科研活动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近些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针对幼儿园间的区域合作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合作机制,而这些合作机制的提出,为我区开展“1+N”联片教研模式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利用幼儿园“1+N”联片教研模式,能够为幼儿园的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一带多”的帮扶教育,能够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策略迅速执行,减少由培训到落实的时间,提升办园质量。另外,近些年的发展,社会以及家长开始重视幼儿在幼儿园阶段的成长,希望能够获得更为全面、科学、系统的教育,这样的培养模式下对幼儿园的办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开展幼儿园“1+N”联片教研模式,是提升幼儿园办学质量的现实要求。

二、幼儿园“1+N”联片教研模式的价值

幼儿园片区管理,能够最大程度发挥龙头幼儿园的模范带头作用,将龙头幼儿园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迅速地推广到片区范围内的幼儿园,形成片区管理效应,提升片区幼儿园办学质量和水平。幼儿园“1+N”联片教研模式,关注各级幼儿园办学规范,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调整领衔园所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推动教师健康系统的成长。简言之,幼儿园“1+N”联片教研模式,对均衡片区内幼儿园教学资源,促进教师的专业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联片教研

在幼儿园“1+N”联片教研模式下,最大程度整合片区内的教学资源,达到多所园所之间的相互沟通,挖掘每个园所的骨干教师的潜能,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在联片教研氛围下,针对同一课题进行探讨,教师之间形成思想的碰撞,讨论活动开展的最佳形式。教研,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促进各级幼儿园的相互交流。当然,在课题研究成果上的共享,能够最大程度利用研究成果,促进各校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联片教研,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价值,进而实现多所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园本教研、园本培训、课题研究的交流和共享。

(二)带头作用

幼儿园“1+N”联片教研模式下,促进各级幼儿园教研常态化,充分发挥教研对日常教学活动的开展作用,特别是在一些民办、农村幼儿园。对于处于发展中的幼儿园教育来说,其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还是处于不断探索之中,而幼儿园“1+N”联片教研模式下,能够将发展成功幼儿园的模式迅速搬到自身的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之中,有力的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带头作用的发挥,能够帮助一些民办幼儿园解决由于经费限制带来的发展问题,缩小园际差距,促进区域内教育共同发展。因此,带头作用的发挥,不单是体现在发展模式、科研模式的复制上,还体现在科研力量的引导上,充分发挥各级幼儿园教育中骨干教师的作用,帮助他们进行科研,不断提升该片区科研实力,促进教师以及幼儿教育的协调发展。

三、幼儿园“1+N”联片教研模式的原则

(一)示范性

在幼儿园“1+N”联片教研模式中,便是充分发挥中间“1”的示范作用,通过骨干教师的引导,探讨相应的科研主题,进行教学方式和策略上的完善,是课题研究成果的一种的示范,为园区内其他幼儿园开展类似的活动提供了相应的示范。在“1+N”联片教研模式中,龙头幼儿园具有办园历史长、师资水平高、教育教学质量好等优势,利用示范性幼儿园的优质教学资源引领片区内幼儿园的发展,以便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另外,这是对示范幼儿园加强自身建设的一种无意识的监督,同时已经成功的经验也是对片区内其他幼儿园开展此种模式的激励,能够进一步消除由此带来的疑虑。

(二)指导性

在龙头园所发挥示范作用的时候,各级幼儿园进行经验的引入,需要的便是指导,促进教研结果更好的落实。围绕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以及每所园区甚至是班级出现的个性化问题,进行处理,集思广益,聚众家之长。在课程实践过程中,让课题参与者交流思考寻求问题的解决,从协作中得到启发,从“普遍”中探索出“独个”的途径和方法。充分利用龙头园所的经验,指导这些园所解决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指导,是高层次对低层次的指导,这是在“1+N”联片教研模式下,发挥龙头园所示范性的深入发展,从示范到 指导,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园所进步、发展。

(三)合作性

在幼儿园“1+N”联片教研模式中,教师对同一课题的模式各抒己见,是一种教学理念上、思想观念上的合作互动。这样的教研模式需要一个开放、合作的平台,教师能够根据自身的经验以及能力发光放热,促进整个片区幼儿教师质量的提升。为此,要求教师和园所间能够打破个人学术壁垒和园所经验封闭,将自身的教学经验在平台上共同探讨和交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合作是开展联片教研活动的基础所在。只有这样的联片教研活动,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四、幼儿园“1+N”联片教研模式的开展策略

(一)提高认识,转变两支队伍的研修观念

幼儿园“1+N”联片教研模式的开展,思想的转变,让课题参与者能够认识到幼儿园“1+N”联片教研模式的价值,从根本上重视、投入到“1+N”联片教研模式中来,对开展的课题研究深入剖析,建言献策,为提升该课题的科研水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提高认识,主要是转变两支队伍的研修观念。首先是各片区公民办园长及中层业务骨干学习新教育理念工作,让他们能够认识到幼儿园“1+N”联片教研模式的意义和价值,解放思想,进而认识到教研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源泉,是确保新教材有效落实的重要保障。思想的转变,才能为科研项目的推进以及新教材的落实提供土壤,为落实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其次,便是一线教师的教育理念,了解在联片教研活动中本园活动参与的意义以及对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价值。联片教研活动,是将片区内优秀骨干教师集中在一起对统一课题进行思想的碰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次思想探讨交流活动。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所获得的思考是不一样的,同一课题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也会存在不同的组织方式,了解其他教师对此课题的看法,防止闭门造车,推动教学理念的优化升级,对幼儿教师今后的职业生涯来说,是相当有益的。

(二)探索方式,开辟多种教研模式

探索有效的联片教研方式是落实园际互动的关键环节,方式合理将关系到落实的有效性与否,不同教研模式能够为幼儿园“1+N”联片教研模式落地提供不同的助力,如图一所示。首先是充分挖掘骨干教师的作用,以市区学科带头人为主起到专业引领作用,整合片区资源,推广园际教研经典案例,帮助教研成果落实到位。其次,改变了过去接受式的教研模式,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热情。将参与教师通过信息互联网技术连接起来,集体备课(片段教学)展示研讨活动、新教师艺术领域“诊断”课研讨活动等等,开展的教研活动能够从实际教学活动出发,引发教师的思维碰撞。在发挥教师主动性的教研活动中,充分发挥其主人翁地位,在活动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最后是,课题组引导的方式。对于不一样的课题,根据片区内幼儿园的办学优势安排负责人,从研究主题出发,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进而推广到片区内的幼儿园。在“1+N”联片教研中交流、沟通、探讨,互相借鉴、互相启发、互为补充,让教师的思维碰撞出新的火花、新的亮点。

(三)搭建合作平台,规范实施联片教研

在片区教研活动中,从课题的选择到探讨最终到落地实施,都是每一位教师辛苦参与的结果。无论是从课题初期的选择一直到成果的展示,都是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尽心规范的。因此,搭建合作平台,规范实施联片教研,充分发挥“1+N”联片教研的优势作用。首先,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规范,从科研计划的制定到过程的开展,需要进行定期研讨、成果汇报、探讨交流等等,都是对科研中联片教研方式的一种规范,确保科研计划能够顺利的开展。其次,对任务的规定。将幼儿教师集中起来进行研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免会出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根据对任务的规定,能够有效解决由此出现的矛盾,将大家的智慧集中起来。最后是科研成果的稳固,对于科研成果的落地实施来说,教师专业素质会影响到最终实施成果。而通过合作平台的搭建,在落地执行时,提供相应的帮助,一方面是规范实施联片教研活动,另一方面也是巩固科研成果。合作平台的构建,能够为“1+N”联片教研模式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将大家的力量集中在一起,不断提升片区内办学质量。

表1 各类教研模式优势对照表

(四)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为教师提供专业支持

在开展“1+N”联片教研模式中,为保证其有效性,就需要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与专业引领,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毕竟,教研模式的落实,最终还是要靠这些一线教师的。首先,幼儿园管理者,应以倾听、挖掘、置疑、梳理和建议为主要方法,参与和引导教研活动过程,关注教师教研过程中出现的困惑、遇到的难题。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行适当的政策方案的支持,做好经验支撑、行动支撑,保障其良性的运作,满足教师的不同需求,促进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为教师创设外出观摩学习机会,定期开展园本教研活动等手段,为教师提供理论学习的机会,通过同伴互助、交流切磋使教师在学习活动中获取新信息,扩大新经验,共同进步、共同发展,让教师在思想上重视教研活动,并积极参与到教研活动中。其次,片区内的幼儿园发展应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为教师创设外出观摩学习机会,定期开展课题研究、园本教研活动等手段,为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创设平台。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进行双向的信息获取,远比单向的信息获取有效的多。同时,从片区内出发的教研活动,对推动教师成长具有现实意义。

(五)立足实际,打造有特色的幼儿园

每一所幼儿园都是有着自身特色的,也就意味着在开展教研活动中,应该尽可能的保留其原有特色,打造有特色的幼儿园。提升科研水平,并非千篇一律的复制原有的教学模式。幼儿园“1+N”联片教研模式,是从课题出发,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不一样的可能,让片区内相对较差的幼儿园了解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实现共同成长。以科研带动教研,以教研促进教学,在实践过程中,应该立足本园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吸收和借鉴,更好地为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提供教学服务。特色幼儿园的构建,是在发展本园优势的基础上,对其他幼儿园成功的发展经验的吸收,从而为幼儿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因此,在教研活动中,应该充分发挥幼儿园的特色,例如富文幼儿园智慧课堂的构建,贝乐幼儿园范式教学,还有一些带有自身园所特色的传经送宝、园刊、小课题等等形式。将片区内幼儿园特色教育放在一起探讨,也是对特色教育的一种丰富和完善。

五、总结

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对教学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前教育又是幼儿启蒙教育的关键期,更是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在幼儿园 “1+N”联片教研模式中,发挥公办优质园师训优势,快速带动教研共同体内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民办园师资水平,促进区域幼儿教育均衡发展。发挥联片教研对教学质量的推动作用,遵循以教研促成长的发展理念,从而推动教师专业化的持续发展和进步,将龙头幼儿园的作用最大化,迅速推广成功经验,不断提升片区内幼儿园办学质量和水平。“1+N”联片教研模式,最大程度利用骨干教师的经验,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平台,为其职业生涯的发展助力。

猜你喜欢

联片课题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农村地区学校开展联片校本研修活动的实践思考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城乡联片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