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对腹膜透析不充分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可行性研究

2020-07-02鲁乃宏李晓蕾

贵州医药 2020年5期
关键词:透析液终末期腹膜

鲁乃宏 李晓蕾

(汉中市中心医院肾病内科,陕西 汉中 723000)

终末期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该病是多种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疾病进展处于终末阶段,该病患者早期症状不显著,当疾病发展至终末期肾病时,随着病情发展会降低肾脏功能,患者会出现病毒素大量堆积和肾功能下降等表现,其症状表现为酸碱失衡、水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皮肤瘙痒、恶心呕吐、水肿等[1-3]。目前临床中主要采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以及肾移植对患者进行治疗,腹膜透析的治疗效果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常见的如腹膜功能、饮食状况、残余肾功能等,导致毒素的清除功能下降,透析效果也在逐渐变弱,当残余肾功能丧失时将无法保证充分透析,此时患者通常需要改行血液透析[4-5]。血液透析是目前临床中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本研究对腹膜透析不充分终末期肾病患者转行血液透析治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纳入的研究对象均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与患者知情同意,均为我院2018.2至2019.2所收治,80例腹膜透析不充分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男53例,女27例,年龄44~75岁,平均(54.82±5.29)岁,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时间(2.78±0.23)年,原发疾病:55例患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5例患者为糖尿病肾病。纳入标准:(1)患者转行血液透析前均没有出现腹膜炎。(2)透析龄≥3个月,周Kt/V<1.5。(3)膜透析液交换后临床表现为溶质清除不彻底,仍存在明显尿毒症症状及伴有严重水钠潴留。排除标准:(1)存在意识模糊、表达功能障碍、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2)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类疾病。(3)存在血液透析绝对禁忌证。(4)中途退出/转院者。

1.2方法 腹膜透析治疗,腹膜透析6 d/周,具体操作步骤为:为患者使用Tenchhoff直管,通过常规脐旁手术的方法置管,使用美国Y型透析装置和透析液,为患者进行非卧床腹膜透析,每天进行2~4次的交换透析液,每次2 L。血液透析1次/周,使用费森400BB透析机及F18透析器,透析液为碳酸氢盐、反渗水,透析流量为 500 mL/min,为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作为透析通道,血流量为 200~250 mL,透析时间4 h/次。同时给患者补充叶酸、活性维生素 D 以及钙剂等,观察其血压、血糖情况,如有异常及时给予处理。

1.3观察指标 (1)对比施行血液透析前、治疗后3个月后的营养状况,根据患者胃肠道症状、肌肉消耗程度、饮食变化、体重变化和皮下脂肪5个项目进行营养状况评价,评为营养良好、轻中度营养不良和重度营养不良,探讨治疗前后营养良好情况。(2)对比施行血液透析后研究对象生化指标,Kt/V=(血液透析每周Kt/V)±0.2+腹膜透析每周Kt/V[6]。采用贝克曼库尔特自动生化仪检测患者血红蛋白、血肌酐、血鳞、血细胞比容、甲状旁腺素、血钙及血白蛋白水平。(3)对比施行血液透析后研究对象一般情况变化。准确记录24h尿量,并测量研究对象全天3个时间段血压(早中晚),取其平均值。(4)对比施行血液透析治疗前后并发症(脑出血、心衰、左心功能不全、肺部感染)发生情况。

2 结 果

2.1对比施行血液透析前、治疗后3个月后的营养状况 研究对象在营养良好率上进行对比,治疗3个月后(63.75%)显著比治疗前(31.2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施行血液透析前、治疗后3个月后的营养状况[n=80,n(%)]

2.2对比施行血液透析后研究对象生化指标 研究对象在生化指标上进行对比,治疗3个月后的血肌酐、血磷、甲状旁腺素显著比治疗前低,而在血钙、Kt/V、血白蛋白水平上显著比治疗前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施行血液透析后研究对象生化指标(n=80)

2.3对比施行血液透析后研究对象后一般情况变化 在尿量上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的收缩压、舒张压、每周EPO用量显著比治疗前低,而在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上显著比治疗前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比施行血液透析后研究对象一般情况变化(n=80)

2.4对比施行血液透析治疗前后并发症情况 研究对象在并发症发生率上进行对比,治疗3个月后(2.50%)显著比治疗前(17.5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对比施行血液透析治疗前后并发症情况[n=80,n(%)]

3 讨 论

终末期肾病在临床上是肾脏病变的一个主要类型,属于慢性肾病发展为末期的一个阶段。该病早期症状较为隐匿,随着病情发展会降低肾脏功能以及肾脏过滤作用,使机体内积聚大量毒素,可导致尿毒症等疾病。若该病患者出现尿毒症会损伤其他器官功能,使其处于衰竭状态,威胁其生命健康[7-8]。

随着透析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膜透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性的应用,治疗中无需建立体外循环,是临床常用的肾脏替代疗法,其能够将水分、溶质有效清除,对患者的残余肾功能进行较好的保护[9-10]。虽然其早期可获良好的疗效,但因腹膜属于生物膜,非常容易受损,造成残余肾功能不断下降,甚至丢失,这样就会导致透析不充分,且使患者出现相关的透析不充分症状,如乏力、不宁腿综合征、皮肤瘙痒等[11-12]。因此,合理调节透析处方并选取合理的透析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腹膜透析不充分情况,临床一般停止腹膜透析改为血液透析,但多数患者不愿放弃腹膜透析,其原因在于腹膜透析具有方便、创伤性小及相对花费少等优势[13-14]。本研究在腹膜透析的基础上每周增加1次血液透析,结果表明,研究对象在营养良好率上进行对比,治疗3个月后显著比治疗前高(P<0.05),研究对象在生化指标上进行对比,治疗3个月后的血肌酐、血磷、甲状旁腺素显著比治疗前低(P<0.05),而在血钙、Kt/V、血白蛋白水平上显著比治疗前高(P<0.05),在尿量上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的收缩压、舒张压、每周EPO用量显著比治疗前低(P<0.05),而在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上显著比治疗前高(P<0.05),研究对象在并发症发生率上进行对比,治疗3个月后显著比治疗前低(P<0.05),分析原因: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是近年来临床上新兴的一种透析方式,行该透析的患者能够继续接受,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使日常生活保持正常,且配合血液透析提高对水分、溶质的清除[15]。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能使毒素在体内的蓄积得到减少,弥补了因腹膜本身功能不全所导致的溶质清除不足的缺点,有效改善单纯腹膜透析不充分患者临床症状,有机结合腹膜透析、血液透析优势。

综上所述,对腹膜透析不充分终末期肾病患者采取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后,可显著告诉症状相关指标,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营养状态,疗效显著,此方法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透析液终末期腹膜
不同品牌腹膜透析液变更对透析充分性的短期影响
透析及非透析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管钙化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
探讨心理干预在终末期肿瘤患者康复中的临床作用
腹膜透析在有腹部手术史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含糖透析液对非糖尿病维持性 血液透析患者血糖血压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活血化瘀药对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结局的影响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姑息护理在终末期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血透患者使用低钙透析液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