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辨证护理对脑梗死急性期症状改善及耐受性分析

2020-07-01曾飞王月霞姚昌盛程玉玲江金萍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11期
关键词:耐受性急性期穴位

曾飞 王月霞 姚昌盛 程玉玲 江金萍

脑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的是急性脑梗死,导致发生该疾病的原因为脑动脉硬化从而形成血栓,最终引起血管中的管腔闭塞从而脑卒中缺血缺氧坏死[1]。临床中的症状主要有:运动障碍、头昏脑胀、吞咽困难、恶心呕吐、昏迷[2]。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神经功能都会受到影响。研究发现,进行有效并且科学的护理可以促使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有所恢复,改善预后[3]。中医辨证护理以中医症候类型作为依据,实行心理干预、饮食护理、穴位按摩、起居护理等[4]。本次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实行中医辨证护理可以改善其临床症状,增加耐受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6 月—2019 年6 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150 例,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分成两组,纳入标准:(1)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医诊断《中风病中医疗效、诊断评定标准》[5];(2)所有患者均知情本次研究,并签署相关同意书;(3)住院时间和初发病时间≤2 周;(4)所有患者经诊断,确诊为急性脑梗死;(5)格拉斯哥昏迷指数>8 分,患者没有昏迷,生命体征平稳。排除标准:(1)有代谢性以及精神类疾病;(2)有脑卒中病史;(3)脑实质出血或者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患有肾、肝、心功能障碍。对照组75 例,男42 例,女33 例,年龄52 ~77 岁,平均年龄(64.5±2.1)岁;研究组75 例,男46 例,女29 例,年龄53 ~75 岁,平均年龄(63.4±2.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一定的可比性(P >0.05),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健康宣教、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等常规护理[6]。

1.2.2 研究组 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中医辨证护理方案,根据患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以及辨证分型,针对患者的症候和症状进行护理,其中包含的有:(1)便秘腹胀患者:耳穴压豆、艾灸、穴位按摩等;(2)头痛、眩晕者:烫熨、穴位敷贴、穴位按摩、耳穴埋豆等。按照本院制定的脑梗死急性期中的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实施有效的中医护理技术,连续护理2 周,并记录护理实施的人次,并针对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其改善情况[7]。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耐受性。其中包含的有良好、中等、差。①差:对患者进行护理后患者不能忍受;②中等:积极配合护理;③良好:耐受性较高[8]。耐受性=良好/总例数×100%。

(2)比较脑梗死急性期症状改善情况。采用简式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表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下肢运动功能障碍进行评价,每部分均按3 个等级评分,0 分表示完全不能执行,1 分为部分执行,2 分为完全执行。总分100 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越好[9]。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 18.0 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进行t 检验,P <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耐受性对比

研究组患者耐受性高于对照组(P <0.0 5),具体见表1。

2.2 脑梗死急性期症状改善情况对比

研究组脑梗死急性期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脑梗死在临床中也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WHO(世界卫生组织)对其进行调查中,发现脑梗死的发病率处于榜首[10]。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发病人数不断的增加,这也会成为我国人口死亡、致残的原因[11]。研究显示,在患者发生脑梗死后,幸存者大部分已经失去劳动力,并且还有38%的患者为重度病残,一般表现为偏身麻木、半身不遂、言语障碍等[12]。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同时,还要进行合理的护理,帮助患者身体尽快恢复。

表1 两组患者耐受性对比

表2 脑梗死急性期症状改善情况对比(分, )

表2 脑梗死急性期症状改善情况对比(分, )

组别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t 值 P 值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t 值 P 值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75) 11.3±0.52 13.68±0.41 10.805 <0.05 9.24±0.42 14.64±0.13 53.381 <0.05研究组(n=75) 11.32±0.58 21.16±0.66 15.563 <0.05 9.26±0.61 23.28±0.36 85.709 <0.05 t 值 0.111 39.123 - - 0.234 97.745 - -P 值 >0.05 <0.05 - - >0.05 <0.05 - -

中医上认为,脑梗死的发展和身体中正气不足有一定的关系,阴阳失调、正气亏虚,导致疾病不能及时的消散,长期停留在身体中,久而久之形成疾病,所以正气不足是脑梗死的主要条件。使用补益正气的中药,具有扶正培本的作用,帮助患者提高耐受性。

在中医的理论中,发生脑梗死的原因就是气血逆乱、阴阳失调,同时受到外邪、痰、情志等因素导致病情加重[13]。在护理脑梗死急性期中,中医的技术更加的丰富化、多样化,在其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指导,并在中医辨证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的护理措施,例如:饮食调护、艾灸、穴位按摩、中药熏洗、耳穴压豆等,并根据患者的个人意愿以及临床症状表现,进行不同的护理方法[14-15]。在经过研究后,结果显示,研究组脑梗死急性期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使用中医辨证护理后,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的恢复。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中医辨证护理效果较好,可改善其临床症状,增加患者的耐受性。

猜你喜欢

耐受性急性期穴位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分析
早期护理干预对儿童急性白血病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儿化疗耐受性的影响
黄鳝对常用消毒药物的耐受性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