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鹊华秋色图

2020-06-30程蕾蕾

世界家苑 2020年4期
关键词:赵孟頫艺术表现

摘要:元代是中国古代山水画发展的高峰时期,虽然元代较为短暂但也是一个名家辈出的时代,赵孟頫(1254—1322)就是这一时代的关键人物,他不仅是元代画风的开创者更是显赫的书法家,在艺术上追求“古意”,提倡“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鹊华秋色图》从古至今都在画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此画是对济南郊外鹊、华不注两山的秋天景色进行描绘的,同时也是为解好友周密思乡之情所做的一幅画。元代许多画家都受赵孟頫艺术风格的影响,借此开创了画坛的新风,也对我国绘画艺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选择了《鹊华秋色图》的艺术表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作者、画卷内容、创作背景、形象的刻画进行分析,并加以自己的理解,来研究《鹊华秋色图》中出现的技法和独特的艺术表现。

关键词:赵孟頫;鹊华秋色;艺术表现

1 作品简介

1.1 作者简介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官道人,公元1254年生人,卒于公元1322年,元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赵孟頫乃宋宗室其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人,宋亡时,归隐田园不问世事。元二十三年(1286年),元世祖忽必烈搜访“遗逸”于江南,赵孟頫等人,此时科举制已经被废除多年(《近代文化史》208页,赵孟頫亦曾参与修正考试制度事宜),被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因忽必烈非常欣赏他的才能和书法上的造诣。初至京城,赵孟頫立即受到元世祖的接见,元世祖赞赏其才貌,两年后任从四品的集贤直学士。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

赵孟頫博学多才,精通音乐,书法绘画,成就最高的则是(书法绘画)。他的山水画效仿董源、李成;人物、师法李公麟和唐人;其画鸟,树石,墨竹绘画特点,以笔墨圆润苍秀见长,以飞白法画石,以书法用笔写竹。力主变革南宋院体格调,自谓“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开创元代新画风,被董其昌称为“元人冠冕”。传世画作有《鹊华秋色图》、《幼舆邱壑图》等。

1.2 内容简介

秋日的济南,山高气爽,湖清泉旺,风光迷人,漫圆的鹊山,高耸的华山,树木繁盛,秋高气爽,景色宜人,而这等美景早在七百多年前就被元代文人画家赵孟頫形象的表达于《鹊华秋色图》之中。

说起鹊华秋色还有一段小故事,鹊华秋色虽然是描绘山东济南风光,但是并非在济南创作,而是赵孟頫在1295年返回故乡吴兴为好友周密南宋词人刘辰翁在《辛弃疾词序》中称:“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关于周密的生平、艺术风格,我们将放在“评价”部分介绍(字公谨1232~1298)所作。周密祖籍山东,但是从未到过山东,出生于浙江吴兴的周密在赵孟頫返乡时听他说起济南风光之美,很是向往赵孟頫就把所看所感用画画的方式为周密表现出来。

《鹊华秋色图》卷纸本设色画,纵:28.4公分,横:90.2公分,描绘的是秋日的济南秀美的风光,漫圆的鹊山,高耸的华山,树木繁盛,秋高气爽,景色宜人。纵观整幅画面,是一片辽阔的的沼泽地一直延伸到地平线,而最终要的则是,画卷中相对的两座山峰,一边是高耸入云的华山,一边是沉浸在云海的鹊山,华山呈现三角形状十分陡峭,而鹊山则是像水牛脊背一样,自此得名《鹊华秋色图》,画中表现的则是宁静的秋天,画中树木虽然繁多,但是树叶多以飘落,画的左方几件简陋的房子,四五只山羊在吃草,水边几艘轻舟,渔民正在安静的劳作,此情此景与这秋意正浓。而画中可以看出赵孟頫所想表达的情感,如此美不胜收的景色,置身于其中的埋头于生计的村民却并没有被这景色打扰,作者感慨!渺小的人类竟感觉不到这雄伟壮阔的自然景色,进而体现出一种“愁”滋味。

2 艺术表现形式

2.1 三段构图

现实中的鹊山华山并非像画面中所呈现的那样,作者以强大的控制能力避免了画面中的呆板,整幅画虽然细节颇多,但是基本上呈现出一种简单的构图结构,《鹊华秋色图》可以从三部分展开。

第一段画面左侧是高耸的华山(华不注山),山体呈现青蓝色,树木呈现深绿,树木的挺拔体现了华山(华不注山)的陡峭高耸,而由山转到树上近景处是由三十颗松树,深绿色的树与青色的上于遥相呼应,枯草与突黄的树叶与沼泽上的芦苇相互衬托,则呈现出一片孤寂的样子。

第二段整幅画的中心点由远景到近景上来,此画刻意将树木安放在低矮的地势上,且树也很低与沼泽的空间感更加明显,显得沼泽更加开阔,增添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而远处的鹊山并没有像华山(华不注山)那样有特点,但是作者为了使其画面显得更完整。

第三段加入了人文元素,山羊、渔网、轻舟、茅舍,茅屋半隐于树后,轻舟上收网的渔民,吃草的山羊,一片和谐的景象油然而生。三部分遥相呼应,又单独成画,作者极力将画中元素紧密联系起来,由华不注山起笔,山与山的呼应,树木与沼泽的联系,再加上正值秋日树木的枯萎与村民的劳作形成对比,再到画尾的几颗松树,首尾呼应紧密衔接,形成一种强烈的统一感。

从这三段到整幅画面的颜色入手,华山(华不注山),鹊山为深蓝小鸟则是淡蓝,树叶有些许蓝色点缀,形成统一的蓝色调,其余则为黄、红和褐色等暖色调。暖色以屋顶为中心向四周散发,逐渐转散播到树叶与树枝,与西方化相反此画运用大量的花青与深褐色融为一体。赵孟頫采用披麻皴勾勒山形,两山和汀渚坡脚全部采用皴法处理,柔软的线条使画面更加灵动有节奏,笔墨富有变化,而且穿插有序,不在是一團死墨,加强了画面的韵律。画中丛生的树木,从形状、大小和排列来看都有所不同。通过画者的精心刻画让我们有幸欣赏到了一幅平静安详的乡间秋景,从画中丝丝的乡愁中,也流露出赵孟頫渴望远离世俗的烦嚣喧闹,还有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作为文人的他借此抒发出内心的痛楚,而又为无法逃避现实的生活感到矛盾。

2.2 技法

从笔法上《鹊华秋色图》中画平原,正式运用这种表现形式,运用坡岸大师董源的长披麻皴(《辍耕录》第八卷第一页后来则称此种皴法之一种为“荷叶皴”),结合少许解索皴法,不同的笔法表现出不同而层次来,这就是赵孟頫全能方面,以干墨为主、淡墨层层破之,于董源画法更为细致,刻画树木时则是用一只中锋笔用重叠往复的线条表现大量的树木,与董源较为相似,既能突显轻而灵活,又完美的诠释出细微的东西。枯枝、疏叶,又与董氏的厚密有所不同,正如赵孟頫所云:“吾所作画,似乎简率故以为佳。”所以画中垂柳枝叶更加疏朗,笔法上细秀婉约,不同于董源的苍。赵孟頫运用中锋用笔,力透纸背,在皴法上笔笔到位,线条的轻重、缓急、疏密,落墨的深浅、干湿、浓淡,都力求自然,在生命的节奏中无处不体现生机。

3 影响

3.1 受前代作品的影响

《鹊华秋色图》融合了王维、董源的风格,形成一种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的风格来表达对济南山水的感受,南宋山水开山祖王维与正统代表董源,正好在此画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而纸上干笔淡漠的技法深深影响后代文人山水画,而赵孟頫就是文人山水画的集大成者,但是影响赵孟頫作品最深的人则是董源。

董其昌就《鹊华秋色图》作画风格的来源指出赵孟頫继承了晚唐与北宋的画风,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赵孟頫是以唐代为准,而非宋代。可是在“水村图”中有人指出赵孟頫绘画的根源师从王维,后世对其画风师从于何人展开了长达数十年之久的讨论,直到明代才有人把赵孟頫于五代至北宋的董源联系在一起,这种说法也一直被流传至今。

从整体上来看,《鹊华秋色图》运用的是画家董源的技法,比如说画中的水草与董源的《潇湘图》中的水草画法极其相似,中间的河岸景色芦苇蓬生又与董源的《寒林重汀图》相符,但是并非与董源一致。而是在画中运用了赵孟頫擅长的书法,以书入画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而在构图中也与《潇湘图》如出一辙,都是以远山为背景,中段则集中于树木,散部的芦苇与沙洲柳树,两画都有诸多相似之处,由此可见董源对赵孟頫产生了巨大影响,并影响了其作画风格。

3.2 分析赵孟頫影响了哪些后代人

赵孟頫不仅影响了许多后代人,甚至连其家人,妻子、儿子、外孙都是元代著名画家,赵孟頫一生中好友众多,且栽培了不少学子,王渊、陈琳、朱德润等,为中国书画的流传做出了重要贡献。

陈琳就是受到赵孟頫的指点师法古人,改变了陈琳的观念与绘画方针。他也曾引导王若水唐代以及北宋名家,让他在绘画方向有一个新的方向,从而有意想不到的结果,除了这两位画家,还有大部分人也受到趙孟頫的《鹊华秋色图》及其他作品的影响。赵孟頫在艺术上的成就很难用一两个词来准确概括成就之高,涉猎之广、构图之严谨、画风之独创、风格之丰富、而赵孟頫在诸多成就中我认为,以书入画成就最高他的画中体现最多的就是“二王”的淳朴自然,相合而独创成一体,以及赵孟頫钻研佛学,以平和为至境,浑然天成,自然无为,而这一点无不体现于《鹊华秋色图》中,一片澄明的世界,体现自然又源于自然。

参考文献:

[1] 张昭军,孙燕京.中国近代文化史[M].中华书局,2012.

[2] 齐鲁书社.辛弃疾词鉴赏[M].齐鲁书社,1986.

[3] 陶宗仪,武克忠,尹贵友.南村辍耕录[M].齐鲁书社,2007.

作者简介:程蕾蕾(1994—),女,河北石家庄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国画。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赵孟頫艺术表现
杭州六品书院作品展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上篇 笔走龙蛇 冠绝古今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赵孟頫的棱角
去故宫,看无所不能的赵孟頫
探讨琵琶演奏中的音乐感觉与艺术表现
论艺术设计与绘画的关系
论合唱指挥中的肢体语言艺术表现
浅谈二胡表演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