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美退役军人”谢彬蓉:支教大凉山的军中绿花

2020-06-30三月河

青春期健康·青少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大凉山彝族支教

三月河

在2015年中共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中,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如今,脱贫攻坚战已经进入决战决胜之年,承载着亿万人民期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梦想。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行动部署,以坚决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为目标,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其他部委制定的《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为指导,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积极响应,其主管主办的《青春期健康》杂志将继续关注贫困地区卫生健康发展现状,树立扶贫先进典型,坚持精准健康扶贫基本方略,统一思想、精准发力,坚决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

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

谢彬蓉1971年10月出生于重庆市忠县的一个村庄,她从小有两个梦想:一个是成为父亲那样保家卫国的军人;另一个是成为母亲那样教书育人的教师。1993年7月,谢彬蓉以优异的成绩从四川师范学院毕业。当一名军人还是做一名教师,就在谢彬蓉陷入两难时,恰好空军某部基地来学校特招,凭借过硬的计算机技术,她被招到内蒙古额济纳旗空军基地。从军戍边20年,谢彬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部队的培养,最终成为一名技术七级、大校军衔的高级工程师。

2013年,谢彬蓉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她放弃地方军转办安置的工作,自主择业当了一名支教志愿者。2014年初,谢彬蓉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团委网站上了解到,那里长期缺乏能吃苦、有爱心、负责任的支教志愿者,于是她决定去凉山彝族地区支教。“到边远的彝族山寨支教,是我退役后报效国家、回报人民的最好方式!”谢彬蓉对家人说道。家人都表示非常支持和理解。同年2月22日,谢彬蓉离开重庆的亲人,只身前往海拔3000多米的大凉山,开启了她的支教之路。

尽管谢彬蓉心里早有准备,但当踏上大凉山后,贫苦的环境还是让她大吃一惊。她所支教的古拖村小学只有两间破旧的土坯房,一间是教室,一间是老师的宿舍、办公室兼厨房。村里经常停电,一停就是数天。学校环境卫生极差,各种病菌滋生传播,学生们经常拉肚子。谢彬蓉决定整治学校环境卫生,自掏腰包买来消毒粉、消毒液进行喷洒。数周后,学校卫生状况彻底改观,学生们再也没有拉过肚子。之后,谢彬蓉又出资帮助学校修缮了教室,购置了一批教学器材,使学校的教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2015年8月,谢彬蓉结束了古拖村小学的支教服务,又来到更加偏远的扎甘洛村支教。扎甘洛村小学当时只有一个六年级,共有10个学生。由于长期缺乏老师,学生们只断断续续上过几天课,10个学生当中竟没有一人能讲出一句完整的普通话。那一刻,谢彬蓉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責任与压力。经过1年孜孜不倦的教学,10名学生在小升初考试中,有7名顺利升入到乡初中继续学习。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

2016年9月,谢彬蓉送走了六年级10名毕业生后,又迎来了26名一年级新生。令谢彬蓉头疼的是,这些新来的学生从小自由随性惯了,没有学校的纪律意识。怎样才能让他们遵守纪律呢?谢彬蓉想到了军训,她决定对26名彝族学生进行一星期的“军训”。除此之外,她还教学生们见面鞠躬问好、临行挥手道别……渐渐地,再也没有学生逃课了。

学生逃课的问题解决了,可家长对自家孩子的教育态度问题又接踵而至——经常有家长来到学校把正在上课的学生带回家,让他们去喂猪或干农活。所以那段日子,谢彬蓉常在晚上一家一家地进行家访,给学生们的父母讲学习的重要性。在谢彬蓉一次又一次的家访后,村民们的思想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学生们终于可以不受干扰地在学校读书了。

谢彬蓉不仅在教学上费尽心思,对他们的生活更是关怀备至。看到学生们每天用铝饭盒吃凉饭,她自掏腰包从山下商店买了26个保温饭盒。学生们对谢彬蓉越来越依赖,每年放寒暑假时,都依依不舍地看着她:“谢阿莫(彝语:妈妈),您下学期还来吗?”每次,谢彬蓉总是坚定地回答:“来!大凉山是我的第三故乡,你们都是我的学生,我怎能不来?”

甘为孺子育英才,克勤尽力细心裁

2020年1月,学校放寒假,谢彬蓉回到家中。1月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谢彬蓉最牵挂的还是远在大凉山的学生们,她虽然身在重庆,心却早已飞到了千里之外的扎甘洛村。开始,谢彬蓉担心学生有没有做好正确的防范措施。后来,她又担心学生在家中有没有好好学习。她希望这场疫情快点过去,能早一点回到他们身边。

然而,疫情逐渐席卷全国,谢彬蓉意识到学校可能无法如期开学。怎样让学生们在家中也能上课学习呢?谢彬蓉想到了网络,她决定要为扎甘洛村的学生寻找优质教育平台的课程,搭建“空中课堂”。2月12日,谢彬蓉的“空中课堂”正式开课了。由于考虑到平台上的老师讲课节奏太快,谢彬蓉决定自己“先替学生上课,然后再教他们”,她一边观看视频学习,一边结合课本做笔记,备好一堂课至少花费两天时间。

从2月12日到现在,这个专属于谢彬蓉和大凉山26个彝族学生的“空中课堂”一天也没有中断过。

谢彬蓉在大凉山支教的故事流传开来以后,许多媒体前去采访。不过,鲜花和掌声过后,她依旧回到大凉山,为山里的孩子播洒着明天的希望。如今,一条条水泥路通向各个村寨,一栋栋彝家新寨拔地而起,大凉山每天都在发生新变化,这一切,更加坚定了谢彬蓉退役人生的支教步伐。(编辑 鲍琦)

猜你喜欢

大凉山彝族支教
警惕功利性支教
彝族民歌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
彝族传统服饰与现代创新设计
大学生短期支教的现状及困境归因分析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江河之水是我故乡的血液”
丹江口市教育局 对盐池河支教教师进行考核
当代大凉山彝族诗人群诗境探析
大凉山的精准脱贫:困境和出路
别了,亲爱的大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