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实困难与破解途径

2020-06-29李万能

大众科学·上旬 2020年8期

李万能

摘 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不仅有利于社会治理方式创新,还有利于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升,为人民群众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不断完善和创新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现有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不仅存在民众认可度较低的问题,还存在地区发展差异大、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积极推动社会稳定和谐、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研究分析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实困难与破解途径。

关键词: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现实困难;破解途径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人们越来越注重心理健康,而近年来不同社会群体频繁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则令现行的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面临着巨大考验。有文献显示,健全完善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有赖于心理学最新理论,深厚的理论背景与权威的专业知识能够促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持续创新,从而服务于人民群众心理健康管理,减少不良心理问题的产生,提升人民群众的主观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最终降低社会矛盾发生率,促进社会健康、稳定、和谐发展。对此,本文作者梳理分析了建设和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过程中遇到的现实困难,并提出了相应的破解途径。

1现实困难

1.1民众广泛存在认识误区

首先,很多民众认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就是个体的“心理健康服務”,并没有意识到这是社会层面的问题;其次,不少民众认为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就是精神病患者,是非常危险的人,会不自觉鄙视或远离患有心理疾病的人。这些认识误区极大地阻碍了心理服务工作的开展,更不利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1.2地区差异较大导致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及发展不平衡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传统观念、人文素养不同,导致了人民群众的心理需求不同,产生的心理问题也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地区差异构建具有针对性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但实际构建过程中并没有充分考量地区差异,导致心理服务体系发展不平衡。

1.3缺乏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专业人才

相关数据显示,很多发达国家的社区心理服务中心规定“每1000~1500人就要配备1位心理健康服务专业人员”,按照这个标准我国需要至少100万名心理健康服务专业人员,但我国在2003年~2017年通过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的心理服务专业人员约为100万人,但只是获取了从业“资格”,是否真正实际参与了心理服务工作、是否能够提供符合标准的心理服务仍需考量,这些导致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专业人才稀缺[1]。

1.4社会心理服务机制不健全且缺乏经费投入

首先,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缺乏明确的心理服务标准,相应的机制及流程也不够完善;其次,很多地方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都是地方层面出资,尚未得到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导致社会心理服务项目较少。

2破解途径

2.1坚持民本思想,分层分类开展社会心理服务

首先是纵向心理服务,主要是在区县层级建立相应的社会心理服务中心,以开展对区县居民的心理服务,例如在镇街层级建设镇街综治中心、镇级心理服务中心和心理咨询室等,帮助群众进行心理干预疏导。其次是横向心理服务,主要是在教育、卫健、信访、公安部门和法院等地建设心理服务室或者心理服务中心,以实现对学生、信访、诉讼人等特殊人群的心理干预疏导。最后是线上心理服务,充分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技术,开设社会心理服务网站、组建线上交流群等,定期发布心理健康相关文字、图片、视频等,定期收集分析整理相关数据,在加大心理服务宣传力度的同时帮助人民群众全面、深入地了解心理学知识,从而提高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意识[2]。

2.2坚持“本土化”原则,创新和拓展心理服务项目

第一,在社区层面推广心理服务。不仅对社区群众开展心理疏导,例如对社区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残疾人、家暴受害者等弱势群体进行心理疏导等,还要对刑满释放缓刑人员等特殊群体进行心理健康评估,以尽早发现并解决这些群体可能出现的的心理健康问题,减少因此引发的各种极端事件。第二,在企事业单位层面推进心理服务。不仅帮助工作人员舒缓工作、生活压力,以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还需要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评估及疏导,以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促进企事业单位健康发展[3]。第三,在农村层面推进心理服务。不仅将心理服务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还要将心理服务融入到家规族训和村规民约中,以提高乡村的自治能力和法治水平。第四,在学校层面推进心理服务。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学习和广泛应用各种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强化自我调节能力,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第五,在医院层面推进心理服务。根据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求,探索制定“生命全程心理陪伴计划”,以帮助不同类型的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

2.3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队伍建设

2.3.1不断扩大社会心理服务基础队伍

首先,各心理服务中心可以加强与高校等科研院所的联建共建,与各类心理学专业人才开展广泛交流和深度合作;其次,除心理学专业外,还可以在精神医学等相关学科领域培养社会心理服务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心理服务基础队伍;最后,信访部门、教育部门、卫健部门和综治部门等要有计划地在全国公招考试中招录具有心理学知识基础的人才[4]。

2.3.2组建专门的社会心理健康咨询队伍

首先,可以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监狱心理咨询工作人员和精神科医师等专业人才,组建成专业素养高的社会心理健康咨询队伍;其次,可以成立社会心理服务协会,并整合各类心理服务资源,以完善心理咨询、干预、疏导工作规范监管体系,保证社会心理咨询工作的专业性。

2.3.3广泛培育社会志愿者服务队伍

除了向高校人才寻求合作外,还可以面向社会,鼓励社会上具有心理学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志愿者参与到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以壮大服务力量。

2.4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工作机制

2.4.1健全部门协作机制

首先,相关政府部门要积极牵头开展卫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建立完善相应的部门协作机制,以保证不同部门广泛参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构建;其次,综治、卫健等部门不仅要严格履职,还要与工会、妇联等组织联合构建检查评估、预测预警等机制,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2.4.2健全宣传推广机制

首先,充分利用流媒体传播心理健康知识,以加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其次,积极利用报刊、杂志等纸媒体向人民群众普及心理科学常识,并开设心理服务热线,及时响应解答人民群众的各类心理健康问题;最后,鼓励更多人加入志愿团队,让志愿者到人民群众中去宣传、讲解心理疾病方面的知识,以消除民众对心理疾病的偏见[5]。

2.4.3完善财政保障机制

首先,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资金投入,例如将相应的运行保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主要项目;其次,在医疗保险系统中要将治疗心理疾病产生的费用纳入主要保险内容,以减轻心理疾病患者的经济压力及心理压力;最后,建立保密、扶植和信用评价等机制,促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结语

总而言之,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不仅符合社会治理创新的需求,还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社会健康、稳定、和諧发展,不断完善和创新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理应得到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本文梳理分析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困难,并提出了相应的破解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健全完善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有利于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为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丁金胜. 疫情防控下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N]. 济南日报,2020-04-22(A06).

[2]王蕾. 构建完善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N]. 威海日报,2020-04-17(004).

[3]葛明贵,高函青.中国特色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分析[J].心理科学,2020,43(01):200-205.

[4]向红.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实障碍与破解路径[J].大连干部学刊,2020,36(01):43-46.

[5]张于.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冶金管理,2019(23):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