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影像技术在心脑血管疾病诊断和预防中的应用研究

2020-06-29张宇

大众科学·中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诊断

摘要: 目的:通过回顾性调查研究探索医学影像技术在心脑血管疾病诊断和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今年来临床心脑血管疾病诊断治疗中医影像技术的应用作总结分析,总结现阶段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意义、面临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结果:在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灵活应用医学影像技术,可以显著提升心脑血管疾病的治愈效果。結论:在此次研究当中,以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医学实践中的应用情况作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该技术现阶段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据此得出了其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对在心脑血管疾病的诊疗以及预防工作中应用该项技术的情况获得更为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心脑血管疾病;诊断

引言

基于我国的人口发展特点和经济发展情况,近些年人们的生活节奏呈现出明显加快的趋势,且人口老龄化特点也越发明显,暴露出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从临床医学的角度来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正在逐年升高,其中老年人口所占的比例最高,这主要是因为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和年老后各项功能的衰退所致。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及早诊断,准确的判断出患者的疾病发展情况,并且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避免患者的病症向更为严重的方向发展。在此次研究当中,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例,对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医学实践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要的阐述,从中分析得出该技术现阶段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据此展望了其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医学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从病理学表现上来说,动脉粥样硬化之后,患者的动脉管壁会出现变厚,质地也会丧失柔软性和弹性,管腔逐渐向狭窄方向发展,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直接闭合。临床医学实践中针对心脑血管疾病检查普及度最高的两种的医学影像技术分为有创和无创两类,都可以在成像中展现出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斑块的具体情况,包括内部结构、成分以及其在人体内的发展变化过程。MRI技术和CT技术在不同的方面分别具有优势性特点,前者在脂质、显微组织、钙化等颈动脉和主动脉进行检查时速度最快、效率最高,可以展示出动脉粥样硬化的具体负担情况,当前的研究进展速率较高,未来可以应用到非冠状动脉斑块检查中,后者则可以应用到一些细节的检查中,比如说斑块的具体成分,钙化程度的检查、患者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等,CT检查的发展方向是低剂量、绿色化,近年来已经取得重大突破,在检查速率的提高和安全性的增加上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临床中所出现的新型分子影像学技术是建立在MRI、CT、超声为代表的多种平台上的一种技术,其可以利用患者体内的生物标记物来对斑块进行更为精准的定位,从而对患者疾病的状态产生了解,不需要再行检查整个心脏的情况,举个例子来说,18氟-脱氧葡萄糖PET-CT已经被应用到了机体内斑块炎症情况的检查中,无论是从检查的效率上来看,还是从最终为准确诊断所提供的助力上来看,都是非常高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单分子医学影像检测技术已经引起了学界和相关领域的关注,未来将会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到此项技术的研究中。

二、医学影像技术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

医学影像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临床医学实践中来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一种辅助手段,医生可以根据成像情况来对患者的疾病发生部位、病情的具体发展情况产生了解,并据此来展开后续的诊疗工作,科学性和准确性程度都比较高。当然,医学影像技术在应用中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下文中将对有创和无创这类医学影像技术的问题做出说明:

有创医学影像技术:在应用时会对患者进行一些侵入性操作,并因此而造成程度不一的创伤,所以说,虽然这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和在细节上的展示程度比较高,但若是患者的病情并没有非常严重或者是在临床上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医生不会建议其在检查中采取这种方式。

无创医学影像技术:此项技术通常会被应用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筛选检查中,虽然安全性比较高,且不会对患者造成额外的创伤,但是其在敏感性方面却存在着一定的缺失,具体展开来说,在空间分辨率、检查穿透深度上都要明显低于有创检查,检查的效率也比较低,消耗时长过多,若患者体内的斑块易损程度比较高,此类检查方式进行实时检查的局限性程度比较大,最终的成像效果差,检查质量低。除此之外,无创检查所使用的各种器械价格较高,容易损耗,检测成本较高,对部分患者来说可能是他们所承担不起的,MRI、多排CT等都是典型代表,在应用CT技术来进行检查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X射线辐射,对患者来说,这就是一种潜在的风险,可能会对其身体产生不利的影响,这一点给CT检查的应用所造成的限制是比较大的。

三、医学影像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为了突破医学影像技术的局限性,使其在心脑血管病症的诊断中发挥更大的效果,实时显示易损斑块的成分以及变化情况,现阶段学界联合了相关领域人士不断进行技术上的突破。结合上文中提及的医学影像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来看,目前医学影像技术应该以提高敏感度和分辨率作为挑战,以此来实现质量更高的成像,让医生可以对患者体内的易损斑块具体情况和带有病理特征的生物标记物进行识别,并评估患者的疾病部位、性质以及病情的发展情况。

光声断层影像技术是技术研究中的一个新突破,其属于有创技术的一种,采用了混和成像的模式,实现了传统光学成像和超声成像的结合,同时也弥补了此两项技术的不足之处,根据其投入到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来看,解决了许多检查操作中的重大难题,具体展开来看,此项技术的检测激发源为光声效应和脉冲激光,信息载体为超声,最终的成像可以展示出患者体内的血管组织解剖图像,使医生对其血管组织的内部构成、状态以及病变情况产生了解,光声断层影像技术的成像对比度和分辨率都比较高,穿透深度远远超过其他种类的检查技术,对易损斑块进行检查时速率和质量都比较高,可以对其展开准确评估,对医生来说,这可以为其诊断工作的进行提供重大助力。

无创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相对有创技术来说更大,结合现阶段的主要问题来看,其需要解决分辨率和安全性问题,目前在研究的项目主要包括多通道线圈设计、部分可分离函数、图像处理单元技术等,非傅里叶编码成像也是被作为重点的一种,这些技术层面的升级可以有效提高MRI检查所成图像的分辨率,使其可以将检查结果更为清晰的展示在医生面前,CT检查中则应用了双源CT系统,目前已经在部分医院进行普及,其成像速度较快,可以缩短扫描操作的时间,同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检查中所释出的X线辐射量明显减少,安全性程度大大提高,不会对患者造成额外的伤害。

结语

医学影像技术在心脑血管疾病检查中的应用具有重大的价值,在未来的发展中,也要不断解决分辨率、穿透率和安全性等问题,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阳.医学影像技术在疾病影像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J].信息记录材料,2017(02).

[2]何春花,陈静,苏春善,温萍.核磁共振(MRI)的影像干扰的研究和探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15).

作者简介: 张宇(2000.02.02-),男,汉族,大学本科,山东协和学院,在校学生,医学影像技术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疾病诊断
略谈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超敏C反应蛋白在心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高尿酸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