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就业心理理由的表现调适

2020-06-29仲新国杨延山

世界家苑 2020年6期
关键词:调适表现

仲新国?杨延山

摘要:本文从大学生就业的目前状况、社會环境、家庭环境等方面对大学生就业理由产生的理由进行分析,指出大学存活在的就业心理理由的各种表现,从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等方面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心理理由进行调适。

关键词:心理理由;表现;调适

1 大学生就业心理理由产生理由分析

1.1 大学生就业目前状况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17%,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走向了“大众教育”阶段。2003年是我国高校首次扩招后毕业生步入社会的第一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达212万,2006年达到413万,2007年达到495万,2008达到559万人,2009年达到611万,2010年达到630万人,2011年将达到650万人,2013年更是高达699万人,达到历史峰值。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以较快的速度年年在增长,但每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却平均为70%左右。而且现在出现了中职、高职等技能型毕业生比本科等理论型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更为乐观的现象。近年来,高校扩招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对于提高国民素质、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却并未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和走向社会的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没有同比增长,特别是2012年全球经济退后陷入低迷的影响,许多企业特别是外向型订单式的中小企业遇到了发展的困难,只能维持目前状况,甚至是破产,无法继续经营下去,从而导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1.2 大学生就业的社会环境

随着我国国有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国有企业改革和市场化,国企减员增效,下岗失业人员增加,给社会带来新的就业压力。另外,大批农民进城务工,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尤其是高职生就业产生冲击。此外,日益增加的“海归”人员,也导致了不同程度的就业竞争。就业市场出现了“三峰重叠”的局面。而且,大学毕业生相对企业下岗人员和农村进城人员而言,具有社会经验不足、技能不够熟练、不够吃苦等劣势。这一切都对在校大学生的就业产生重大的冲击。

1.3 大学生就业的家庭环境

八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出生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呵护使其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心理素质整体较差,特别是在生活和心理上都有较强的依赖性。一旦遭受挫败,不能及时地分析理由,重新振作精神,而是一味地沉浸在失败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这也是现代大学生在面对就业时总是表现出心理压力过大,瞻前顾后、不知道如何选择的重要理由。震惊全国的“富士康”员工“十七跳”就是新一代“八零后”甚至“九零后”劳动力面对就业的压力做出的不理智的反应。

2 大学存活在的主要就业心理理由

2.1 盲目型

大学生受传统就业意识的影响,还未完成从“天之骄子”到普通劳动者的思想转变。对现代社会劳动力结构的学历需求和调整缺乏充分的了解,缺乏恰当的自我职业定位,择业期望,目标高于自己的实际状况,表现为眼高手低、挑三拣四,一味地求高、求大。这类大学生往往把“工作条件好、经济收入高、社会地位高”作为择业目标,一心只想进大城市、大机关,去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到挣钱多、待遇好的单位,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认为读四年大学却到基层单位就业实在不值得。于是,宁可待业在城市做闲人也不屈就。

2.2 不自信型

现代大学生大多依赖心理重,尽管到了生理成熟的年龄,但往往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幼稚心理,反映在毕业生身上就是心理上不就业,总感觉自己仍未长大(如“校漂族”和“啃老族”),不接受自己已经面对就业的现实,在行为上表现出不自信,遇到理由往往缺乏勇气,不敢面对竞争。另外,大学生在毕业时虽已意识到要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必须把自己放入人才市场与别人进行激烈的竞争,然而,一些学生在面对竞争时往往又顾虑重重,焦虑和恐惧心理并存,害怕遭到拒绝。由于不自信,对自己形成了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老是想着自己不如别人,从而面对用人的招聘和激烈的竞争不能应付自如,最终导致错失机会。

2.3 自负型

这类毕业生以学生干部或自身能力强、个体条件好或家庭条件优越者居多。他们社会活动多,见多识广,无形之中产生了自负高傲的浮躁心理。“皇帝女儿不愁嫁”,择业期望值过高,既渴望自身价值的实现,又对职业、薪金、发展前途、地区环境等过多挑剔,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3 如何调适现代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心理理由

3.1 充分发挥专门就业指导机构的职能,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首先,加强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与引导,培养大学生深厚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其次,加强有关就业政策的教育和引导。引导、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把优秀的社会劳动资源引导到农村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特别是福建省人事厅组织的高校毕业生支农、支教、支医“三支一扶”计划、高校毕业生“选调生计划”、“青年志愿者支援西部计划”、“一村一社区一大学生”计划等等都为大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天地。再次,加强毕业生择业观的教育和引导,鼓励大学生创业。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提高他们适应激烈竞争的能力。

3.2 因势利导,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方面,要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心理,另一方面,要帮助大学生了解职业对个性心理的要求。既要有普适的心理培训,又要有个性化、专门化的个性心理辅导,缓解部分毕业生因就业压力而产生的焦虑情绪,要特别关心低学历层次、家庭经济困难和女大学生等重点人群。具体做法包括:积极开展就业心理辅导,帮助学生纠正认知偏差,转变不良心态,消除心理理由,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加强个性塑造,克服自负、自卑、焦虑和依赖心理。(指导老师:杨延山)

参考文献:

[1] 王微音.论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心理指导策略[J].理论月刊,2010(12).

[2] 叶娴.心理辅导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分析[J].China's Foreign Trade,2010(16).

(作者单位:山东协和学院)

猜你喜欢

调适表现
浅析女研究生就业压力成因及调适
浅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
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教育对策研究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明代容像的绘制表现及技法浅析
美术审美特征论
摄影艺术中的美学探讨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年轻教师课堂不良情绪与自我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