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如何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

2020-06-29陈平东

世界家苑 2020年6期
关键词:学风建设教育

陈平东

摘要:学风建设是高校教学基本建设和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优良的学风是保证提高教学质量、建立良好校风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学风能够帮助学校树立并形成好的精神文明风貌,给学校的发展形成指引作用。其不仅仅能够督促学生不断管理自己的学习生活的行为,而且能够为教师的师德培养奠定基础。因此,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树立符合高校建设的良好学风,具有实际性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学风;学生;建设;教育

1 学风建设的现状

虽然高校学风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当前学风建设工作仍旧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学风建设工作忽略对师生需求以及利益的关注,导致师生在学风建设中的积极性难以得到有效调动。与此同时,考勤制度、课堂纪律以及考核机制等都呈现出了较大的完善空间,高校领导以及教学工作者需要在此方面做出更多的探索。另外,教师教学能力与职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也制约着教师在学风建设工作中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在学风建设优化策略的探索中,高校既需要肯定学风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又需要认识到学风建设工作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提升学风建设工作的针对性。

2 学风建设思路

切实加强学风建设,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质量为生命的学风建设思路,通过学校党委行政、各专业教研室、学校办、学工办四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开展丰富多彩的学风建设活动,形成“知识、能力、品格”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3 学风建设目标

学风建设长期目标:使学生达到“乐学、勤学、会学”,形成学校良好学风,养成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乐学,就是要能做到:目标明确、动力巨大、兴趣浓厚;勤学,就是要能做到:意志坚强、勤奋钻研、孜孜以求;会学,就是要能做到:方法正确、习惯良好、效果显著,培养出具有宽厚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具有开拓视野、创新意识和实践应用技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的复合型、应用型、涉外型和自主学习型的高素质人才。

学风建设的近期目标:使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积极的学习态度,由“要我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自觉遵守校规校纪、考风考纪、一日学习、生活规范化,即晨练晨读、课堂面貌、早晚自习等状况良好;学好专业理论,掌握应用技巧,逐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用技能、全面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品德修养;与社会需求相接轨,学生就业率保持高水平。

4 学风建设内容

学风建设的内容包括学生个体、学生集体学风建设和教师力量建设三方面,在学风建设中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辩证统一,共同发挥作用,形成良好风气。建设良好学风的具体内容如下:

4.1 对学生个体的要求

学风建设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积极性的发挥,是影响学习成效的关键因素。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勤奋学习,勤于思考,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自觉遵守校风校纪、考风考纪,一日学习、生活规范化;掌握学习规律,提高学习效果,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与素质培训,锻炼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有标志性的成绩和典型事迹。

4.2 对学生集体的要求

学生每个个体必须融入学生学习集体。学习集体是指学生宿舍、学生班级、学生所在学院,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小环境。学风建设对于这些集体的要求是:集体成员勤奋好学,学习上互相帮助,你追我赶,见贤思齐;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觉学习,勤于思考、积极实践、认真钻研;学科成绩优良;全国统测的外语、计算机过级率高;专业社团活动活跃;在各项学习检查评比中成绩好、进步快、获奖面广;集体中的学生干部素质好、有感召力、在学习上起模范带头作用;违纪现象少;涌现一些先进个体和集体典型。

4.3 对老师的要求

建立任课老师、班主任、年级辅导员与学生的和谐关系,在课堂上形成重点关注对象学生必点名、学生长期点名制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及时和那些后进学生、生活特困和重点注意对象的学生及其家长及时联系,沟通信息,形成合力,有条件或者有必要时见面交流。及时发现课堂考勤问题,保障到课率,及时了解学生的第一手材料。

5 学风建设保障机制

5.1 领导机制

建立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具体制定有效措施抓好本学院的学风建设工作,成员包括任课老师、教研室老师、班主任、学工办。班主任与辅导员是班集体学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每位专业教师都要亲自参与学风建设。通过明确分工、理顺关系,层层实行责任制,建立起学风建设的有效领导机制。

5.2 管理机制

学工办作为学校学风建设的主要职能部门之一,在日常工作中既要分清职责,加强管理与落实,又要齐抓共管,加强沟通与协调,形成更加规范的管理体系。按照学校要求,共同协调有关方面的力量,提出加强学风建设的总体规划和阶段计划,切实落实加强学风建设的各项措施。每学年上报学风建设工作计划,定期研究分析现状,结合本单位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并相关负责人的工作进行指导和考评。

5.3 教育机制

在教育内容上,要围绕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弘扬先进,以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为生命线,坚持正面教育,形成创优争先学先进的良好氛围。在教育方法上,要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為动力,以严谨的第一课堂教学为主导,以丰富的第二课堂教育为补充,寓教于理,寓教于情,寓教于乐,形成教育机制的全员化、全程化。

6 学风建设具体措施和路径

6.1 认真开展学风建设系列活动

在全校范围内,班主任和辅导员负责开展 “学风建设”主题班会。利用板报、主题班会等途径,营造学风建设的浓重氛围,以提高每一位学生对加强学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并使他们可以自觉地投入到相应活动中来,在广大学生中继续开展学校学生手册学习活动,学习不是一次两次的事,而要作为长久一贯的工作来抓,必须做到每位学生对学校学生手册上的各条规定熟记于心。

6.2 将教风建设与学风建设相结合,发挥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是直接面对学生的群体,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将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在要求学生认真听讲的同时必须做到为人师表,自觉遵守教师规范,如将通讯工具打至静音或关机,以免打断上课,不将个人情绪带至课堂,以最饱满的精神最佳的状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等等。

教风、学风是相辅相成的。在一定程度上说,学风是学生认识活动的一种表征,要受到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但就教学本身来说,学风主要是受教风的影响。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学生是认识的客体,主要是受教师的学识、教师的人格和教师所安排的教学内容的影响;学生的认识途径,也主要是由教师所决定的。学生作为在特定环境中的学习者,接触最多、受影响最深的是在教学活动中占主要地位的教师。教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风的好坏,好的学风是由好的教风带出来的。

6.3 发挥团学组织和学生干部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学生会、班团干是面向广大学生的,是为学生服务的,在学风建设中必须发挥其重要作用。通过学生会开展各种有关学风建设的活动,学生会、各班班团干要继续配合做好每天、每周考勤工作的汇报,对到课率等其它考勤较好的班级给予通报表扬,反之给予通报批评,并作为学期末各项奖助学金评选的重要依据之一。

学生寝室是学生生活、休息、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创建良好学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文明寝室”评比活动,希望同学们在寝室中言行举止得体,不打架、骂人,不酗酒。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团结友爱,学习刻苦,端正学习态度,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无违纪行为。

6.4 嚴肃考试纪律,抓好考风考纪教育

欲正学风,先正考风,考风是对学风最终的检验。教师、学生、工作人员都要严格遵守《试场规则》、《考生守则》,对违反考试纪律的行为要立即严肃处理。每次大考前、补考前开展以考风考纪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辅导员、班主任一定要再三强调考试纪律,教育学生一定要凭自己的真本事参加考试,要尽最大可能消除学生的侥幸心理。考试前或考试时,辅导员要加强对所管学生考试情况的了解,尽最大可能避免考试违纪现象的发生或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6.5 树立典型,发挥典型的模范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在学生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好学生。我们必须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以各种类型的榜样带动其他学生将兴趣转移至学习上。榜样典型是多类型的,辅导员、班主任应随时总结发现各类苗子,例如全面发展型、单项突出型等,可以让他们与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结对子,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在注意好学生的同时,还应特别关注进步较快的学生,他们也是典型中的一类,在学生中更具有教育意义。对于这类学生应给予特别鼓励,除通报表扬外,还可以通过座谈会的形式来介绍自己的经验,以便于和其他同学共勉。重视抓好“评优评奖”工作,切实做到公正、公平、公开,把相关工作做细做实,使评选出来的各类优秀学生及优秀班级名符其实,并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6.6 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和学业规划。

大学阶段的学业规划是职业规划的前提和基础,而职业规划则是学业规划的指挥棒,职业规划和学业规划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的。引导大学生将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学业规划结合起来进行,从大一入学就开始进行职业规划探索,而不是等到毕业求职时“临时抱佛脚”。在特定集体边界下,个体的学习行为相互之间互为影响。当正面的个体学习行为成为主流时,其正面效应得到强化,负面效应得到纠正,从而构建成良好的学风。而当负面的个体学习行为成为主流时,则正好相反,推动了学风建设的恶性循环。我们通过对大一新生集体的学业规划教育实践研究表明,有效的学业规划在确定正面的个体学习目标、引导正面的学习行为成为主流行为、推进学风的持续性建设等方

面,有助于良性学风的形成。

作为从基础教育转化到高等教育的受教育者,大一新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有着与基础教育不同的学习目标需求特点,有着较强的建立新的学习目标需求。大一新生最重要的学习目标需求分别是心理素质、知识能力、自力和求职的需求,而不是高中阶段最主要的升学需求。而心理素质的需求则源自于对环境变化引起心理变化调整的需求。知识能力、自力和求职的目标需求则与大一新生学习目标定位紧密联系。由于高等教育是学生进入社会的衔接阶段,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式日严峻的背景下,学生非常关注未来的就业与职业定位。同时受到高年级学生就业情况的影响,大一新生更加关注其在大学阶段需要学习哪些在社会具有真实需求的知识和能力。但是,不同于高中阶段单一的升学目标,不同学生个体未来职业定位具有差异化且学生与社会之间具有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大一新生在进校期间对未来的知识能力获取的目标较为模糊,不能实现明定位。大学的创新性职能和受教育者年龄特征决定了大学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但大学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亦在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即大学生在缺少高强度监管环境下,普遍缺乏自力与自我约束,在具体学习时间的分配上表现非常明显。这种被动性时间安排源自于学生缺乏一定的自我学习目标管理能力。

因此,有效引导大一新生进行科学的学业目标定位和学业目标实现的自我管理,将极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特点,从而有助于集体学习的建设。尽管单个个体的学习行为是集体学风的有机构成,但并不能简单地累加形成集体学风的特征。个体的学习行为在集体中互相影响、抵消或促进,最终形成具有一定特性的学风。学生个体正面的学习行为在学风建设中得到强化,并影响到其他个体学习行为;而个体负面的学习行为则在学风建设中得到弱化和纠正。

综上所述,大学生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这项工作需要高校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需要各岗位的工作者辛勤指导。在高校学风建设工作中,有必要在学风建设工作中尊重师生需求,彰显以人为本理念,并通过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为学风建设工作提供制度支撑,与此同时,需要重视教师教学能力与职业素养的提升,从而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为学风建设工作成效的提升提供良好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涛.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学风建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5).

[2] 陈方青.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探究 [J].才智,2019(22).

[3] 赖军辉.大学生学风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 社会科学版 ),2016(08).

[4] 翟东波,揭财明.新形势下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新问题新举措[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5(01).

[5] 于江.加强学生管理促进学风建设[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2).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

猜你喜欢

学风建设教育
特殊时期居家线上学习学风建设路径探索
寒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炊事员的几宗事
试论高校学风建设的概念主体及特性
学风就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