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壁人

2020-06-29苏惠卿

世界家苑 2020年6期
关键词:封建礼教自由

摘要:《家》于1931年发表,当时巴金年仅27岁。面对当时社会的激流,他做出了一位青年应该做的,活下去!去征服生活!他认为生活的激流是不会停止的,他要看看生活的激流要把他带到何处去。如此年轻气盛的巴金,用他的作品诉说的他心中的精神和理论,用他的作品唤醒腐朽的灵魂,用他的作品使世人成长。一个家经历春秋,却走向黑暗,三兄弟,三种性格,却是殊途同归,那个时代的青年,是挣扎中成长的一代。通过《家》的文字,读者听见力透纸背的呐喊,青年人的悲泣。

关键词:“作揖主义者”;封建礼教;自由

金丝笼中辗转泣,一朝破壁奔东西。落花流水千古去,今朝鸿鹄任谁欺。

三个兄弟,三类成长。

大哥觉新,觉新向来奉行“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他接触过新思想,信服新理论,可他又顺服着旧环境,他自欺欺人的把新思想和家庭的现实毫不冲突的结合起来。从另一个层面上讲,觉新本身的地位就是悲哀的,父亲临终前的托付使他不得不扛起一家人的饮食起居,作为这个封建家庭的大哥,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一方面矛盾地麻痹自己,维护家庭稳定,一方面又要遭受责难,为弟弟的任性买单,他是最不幸福的,他甚至不敢面对幸福这个词,宁愿委屈自己,牺牲自己,换取家庭和平的假象。他不敢为自己争取什么,更不敢反驳什么,默默承受安排在自己身上的一切,他是悲哀的。

他的不抵抗犧牲了自己也牺牲了他生命中两个最重要的女人。觉新是有过爱情的,他有过属于自己的情感,他曾是深爱着梅,梅也能够了解他,安慰他,却因为封建迷信,觉新就像是一个傀儡,放弃了爱情,梅也最终抑郁而终。梅去世的时候,觉新的内心是充满痛苦和歉意的,然而对旧家庭,旧社会毫无反抗而言。当他的妻子瑞珏也是因为“血光之灾”这个荒诞的封建迷信失去生命时,他才真正明白,夺取他妻子的是另外一个东西“整个制度,整个礼教,整个迷信”,大哥觉新在经历一系列变故后,从没有快乐,没有悲哀,没有思想,只做别人要他做的事,一个受礼教压迫的,枯木般的人,变得开始感到痛苦,开始想到反击,他不愿再为这个封建工具隐忍。因而在觉慧选择离开大家庭时,觉新开始帮助他,这个家要一个“叛徒”,要为自己出口气。

觉新的悲剧就在于他的“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退一步来看,觉新不是不去争,长子的身份,即使抛去两大主义,叛逆的机会也要留给弟弟们。觉新是进退两难的,想要用牺牲自己的方式去维护大局结果是徒劳,想要真正反抗脱离家庭,却也背负责任,他只能通过支持弟弟的方式,把希望寄托于自己弟弟和孩子的方式,希望有朝一日,他们能改变压抑的环境,他们能冲破黑暗的屏障,让曾经的悲剧不再发生。

从一开始觉民与觉慧都是充满抱负的新青年。可到后来觉民和琴之间的相处,觉民渐渐地选择了中庸。面对觉慧被祖父的囚禁,觉民缺少了对弟弟的支持。可最后面对祖父对自己婚姻的安排,觉民觉醒了,觉慧面对封建制度对自己的压迫,觉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出走。觉民不像大哥,只有经过一个又一个的悲剧后才选择疼痛下的成长。这其中少不了大哥旧例的警醒以及三弟的支持。然而最终让觉民成长的还是他最爱的琴。琴的鼓励和激励是让觉民成长的动力,是琴对新学堂的渴望,琴对自由的向往,琴对他的爱,让觉民明白,自己的幸福终将由自己追求和主宰。

三弟觉慧一开始是幼稚的。他的幼稚首先就体现在觉慧与鸣凤的感情上,觉慧在看到大哥觉新和梅表姐的悲惨遭遇后,对于他和鸣凤的爱情,天真地认为倘若鸣凤是一个大家小姐,他们就可以一起的快乐的生活。难道真的是如此吗?巴金先生巧妙地以梦境的形式给读者呈现了一个大致的结果:鸣凤的父亲来接走了她,她也成为了一位大小姐,可最终的结果还是与觉慧分离。由此觉慧的天真则暴露无疑。觉慧的幼稚除了表现在觉慧稚嫩的反叛,还表现在觉慧对家庭长者的态度上。最初觉慧对于觉新则是抱有不尊重,不信任大哥的话语,并一直责备大哥的软弱。然而在面对高老太爷对自己的禁足惩罚时,觉慧虽不心甘情愿,但是却也呆在了家里。由此可见,觉慧在刚一开始的时候面对家庭长者的封建压迫,一开始的反抗还是幼稚和不坚定的。

使觉慧成长的,则是鸣凤的死。鸣凤的投湖自尽使觉慧感到十分的震惊。起初觉慧认为只要门当户对,男女双方就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爱情。面对对鸣凤的爱情,觉慧可以说一定程度上是对鸣凤的怜悯和同情。但是那个梦以及大哥与梅表姐的事实让觉慧清楚的认识到,阻碍他们的不是身份上的不平等,而是封建制度对于人的压迫。同时他也看清了封建制度腐朽的本质,他不能当殉葬者。他的反抗意识也由此达到了新的高度。在面对觉民的逃婚,觉慧选择了义无反顾地支持。在高老太爷的威逼之下,觉慧也坚决不说觉民的去向。在面对长辈们要求抓厉鬼时,觉慧勇敢地拒绝。这两次反抗的成功,让觉慧的思想也得以成长,从此之后他的决定中再也没有向封建制度的一点点妥协。

觉慧反抗意识的顶峰,则是选择彻底离开。面对大嫂瑞珏因为封建迷信“血光之灾”,生产时被赶出家门,大哥一如既往地选择顺从。觉慧对于这样的家彻底所失望,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开。这时他并不是简单幼稚的扬言,而是充满思想而勇敢地自主选择了自己命运。

满口仁义道德的人,却是真正残忍施加压迫的人,看似书香门第的高家,却是吃人不吐骨头的黑洞。当家变成吞噬的黑洞,当家泯灭了人的自由,当家已然成为压迫的工具,这个社会还有何处可以呼吸?家本应是雪夜路上行人心中的希冀,却变成一个望不见的黑洞,这里的高家大院就是金丝牢笼,约束一切新事物,扼杀一切美好,这个维护着封建压迫的家,不惜以牺牲青年人为代价。这样的家让青年人毫无幸福可言,他们深受其苦,争渡,争渡,四面的黑暗不断涌来,只会越来越艰难,只会越来越卑微。而更可悲的则是,诺大的高家仅是传统封建社会中的一角,封建社会仍还有许多的束缚者。冲破束缚的唯一办法就是打破荒唐而愚昧的囚笼,去追求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面对生活的激流,不要屈服,不要软弱,去征服它,去征服生活。

参考文献:

[1] 张瑞娜.浅析巴金代表作《家》中三个主要男性人物形象[J].电影评介,2014(17).

[2] 韩济阳.关于巴金小说《家》的赏析[J].文学教育(下),2017(05).

[3] 王继红.试论《家》中的高觉新[J].文学教育(上),2008(06).

作者简介:苏惠卿(1999—),男,河北石家庄人,本科,广播电视编导。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猜你喜欢

封建礼教自由
鲁迅笔下塑造的悲剧女性形象及社会反思
论封建礼教对《白鹿原》中女性的扼杀
《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
《西厢记》和《牡丹亭》之爱情比较
谁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
祥林嫂形象之悲剧性探幽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