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犯罪问题之研究

2020-06-29唐兴兴

世界家苑 2020年6期
关键词:预防对策数据分析成因

摘要:我国女性犯罪数量均呈现上升趋势,犯罪种类也呈现出多元性与新型性的特点。女性作为社會生活的重要成员,其犯罪的后果不仅会直接影响社会安定,甚至还会间接影响下一代的犯罪问题。因此,研究女性犯罪成因,分析女性特殊犯罪动机及针对性提出预防对策,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女性犯罪;数据分析;成因;预防对策

自从1972年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24届会议上将1975年定为国际妇女节之后,全球各地莫不以妇女问题为当务之急。以妇女问题为主的国际性会议也日渐增多。可见,女性问题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界日受重视,我国亦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日渐繁荣社会结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此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危机。家庭与社会结构面临解组,价值体系产生混乱,男女在社会化过程中角色期望的差异渐趋模糊。当今中国的女性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渐增,在加上西方女权运动与女性解放的观念在我国蓬勃发展,我国女性逐渐摆脱了传统观念的家庭束缚,就业机会也大大提升,当然女性犯罪也就渐增了。当今女性犯罪行为日益严重,并日趋多样化、复杂化,除直接影响其家庭与子女的幸福外,更易造成其他社会问题的衍生,因此必须十分关注。尽管如此,在当今犯罪学领域中,女性犯罪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犯罪学理论及研究发展多以男性犯罪为研究主体,女性犯罪常被排除在外,以至于犯罪学无法对人类行为一窥全貌做更完整更深入的了解。另外,女性犯罪数量远远少于男性犯罪,所接触之罪名又多属非暴力性质,故而大众传播媒体更倾向于对男性犯罪活动进行渲染报道,导致女性犯罪问题并未受到社会应有之重视。基于以上原因,笔者先分析近年来我国及国外各地区女性犯罪之现状,以犯罪学理论为基础,阐述女性犯罪特点并解释女性从事犯罪的原因,最后则是对女性犯罪趋势的变化提出防治对策。

1 我国某省女性犯罪现状与分析

我国的女性犯罪率一直低于男性犯罪率,在犯罪总数中所占的比率也非常低,基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泛,本文采取的数据是连春亮学者对我国某省在押女性罪犯总数的调查数据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女性犯罪的趋势。通过观察图表一二和相对应之折线图我们不难发现,近年来,我国女性犯罪数量呈现逐步递增的趋势,十年间在押女性罪犯的数量从1997年的1721人增长到2006年的3528人,增长了一倍之多。在图二折线图二报告中也曾现增长趋势,但相较1997-2006年增长速度相对缓慢,这或许与我国的经济水平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有很大关联。

表三是连春亮学者2017对某省女子监狱604名女性犯罪人进行的问卷调查统计,有578份调查问卷被认定有效。在上述统计调查中,我们发现,该省的女性暴力犯罪所占的比率高于经济犯罪,故意杀人罪,拐卖儿童罪排名靠前,一些随着时代发展而出现的新型犯罪在女性犯罪中也都有体现,诸如职务犯罪,涉毒犯罪,涉性犯罪,网络犯罪等,因此我们认为在今后的犯罪中,犯罪类型和犯罪手段的多样化将成为女性犯罪的常态。

2 犯罪学理论与女性犯罪

女性犯罪之成因在以往学界之偏见下 ,大多由传统之男性犯罪理论加以诠释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理论以男性犯为导向之见解,并未充分考虑女性犯罪独特之生理、心理、教养与社会化过程因素 ,也因此依赖这些传统理论观点诠释女性犯罪并无法窥其堂奥,所幸近年逐渐增加之女性为犯罪研究提供了许多珍贵讯息,综合各家之观点女性犯之成因可摘要如下:

2.1 发展的理论

此派理论观点认为女性犯罪之成因乃其独特生理 、心理状况与环境互动之结果 。早期研究之观点认为由于早期女性犯罪甚为罕见 ,因此早期之研究大致认为女性犯罪行为乃天生的或生理不良适应之结果。 例如意大利精神科医师Lombroso发表女性犯罪人即指出,女性犯罪人乃在生理上较为低劣之人种,其演化比男性落后 ,更趋于原始动物的特性 。女性犯罪人之生理表征包括后头骨不规则,狭窄的前额,突出的额骨及男性的脸部 。其心智及生理方面拥有许多男性之特质 。此外 ,女性犯罪人善于嫉妒、缺乏同情心 、母爱 。

而后发展出适应不良少女之观点,1925 年社会心理者Thomas发表《适应不良之少女》一书中指出人类行为系以愿望实现为基础,愿望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追求新经验、安全感、求反应、求赞扬Thomas认为就女性罪犯而言,其常为追求其新经验 、刺激与生活享受而从事非法行为 。其关键在于部分女性缺乏道德教养且对于爱之施予与接受的需求甚大,因极易以性为诱饵诱惑男性为其利益而犯罪或沦为娼妓以获取物质上的满足和享受 。

后又发展出邪恶之女性犯观点学者Otto Pollak 出版女性之犯罪性一书,特别指出女性之犯罪率与男性相当 ,但女性犯罪因其社会角色而具有隐密特性,较不易被发现、起诉与判刑,其与一般社会人士含(刑事司法执法人员)对女性抱持关怀同情之社会期待密切相关。而女性文化期许及生理之特性 ,因而具有撒谎倾向,擅于掩饰其罪行 ,在社会对男女的双重标准下,更助长了其偏差与犯罪行为 。

而后又发展出心理动力之观点Klein (1 979) 认为,女性在儿童期成长期间,因恋父情结想成为男性而产生阳具嫉妒心理,倘不能克服而走向极端的路,极可能在日后发展成同性恋或朝男性化发展。因此就心理学派分析而言女性或少女犯罪乃被压抑性欲 、性别冲突及不良社会化之结果。

发展理论最后一个观点当代生物社会学之观点,当代生物社会学者Dalton(1978)则指出,女性内分泌腺控制之月经前及月经期间影响其攻击行为之发生。其研究指出,在校女学生于月经期间之学业与行为陷入较差之表现 ,而一般女性在此期间亦较容易发生意外事故与心理疾病 。Dalton之研究突显了女性独特生理因素与犯罪行为之关联性,但该研究忽略了女性在月经前及月经期间产生之症状 ,较易引起发怒、兴奋、紧张、 焦虑之情绪,而此等象为导致其偏差与犯罪行为之重要因素。

2.2 社会化理论

此派理论认为女性犯罪之社会心理倘受负面家庭 、朋友或社会不当之影响,将促其产生违法纪之行为。 Hargrave Adam 学者之观点其认为如其自我控制和道德责任发展不健全,当他们犯罪时将更可怕 ,因此他认为社会环境与女性犯罪息息相关,而社会变项才是形成女性犯罪性的主要力量。

Vedder 及Somerville 学者 (1970) 在犯罪少女之研究中指出 ,少女犯罪通常是家庭与社会压力适应不良之结果 。根据他们之推估 ,大约百分之七十五接受感化教育之少女有严重家庭问题,此外,其另发现在男性主导之文化体系中,女性亦面临许多适应之问题 。

Glueck 夫妇之研究,1935 Glueck 夫妇发表500个女性犯罪人为美国早期女性犯罪研究之代表分析 500个女性犯罪人之家庭背景 、教育纪录和际遇等,结果发现许多女性犯罪人心智不健全或来自低收入家庭 ,或因非法性行为而有被逮捕的纪录 。

2.3 女性解放理论

此派理论女性犯罪之发生妇女解放 获取经济 、教育、社会地位后,效法采取男性化行为活动之结果 。 Adler (1975)学者在其研究中指出,随着女性解放运动之来临 ,女性同胞不再沉迷于厨房与照顾婴儿 ,相对的 ,其投入先前完全以男性为主之就业市场 ,在此竞争情况 ,女性因而与男性面临相同平等的机会参与犯罪活动 ,其并已不再是柔弱且守法之个体。因此,女性犯罪即为女性效法采取男性化行为活动之结果。

Simon 之研究:其亦对女权连动之发展与犯罪之关联性进行调查 。其在《当代女性与犯罪》(Contemporary Woman and Cri me)一书中,以妇女在劳动市场之地位、婚姻状况、生育情形、收入及接受教育概况,调查了二十年来( 一九五三、一九六三至一九七二年)其与女性犯罪 、类型及接受处遇之关联性。研究结果显示,其支持女权运动之观点并指出随着女性角色、社会地位及生活形态之改变,女性参与白领犯罪财产 与财产性犯罪均将增加 。

2.4 激进派女性主义之观点

前述观点大致己对男女在犯罪原因上之性别差异及妇女解放运动对犯罪之影响扼要说明,惟80年代后,另一派馬克斯女性义观点之学者却指出 ,女性犯罪系社会结构下之被害者,其受到政治、经济、法律各方面之剥削与压迫 ,因而缺乏参与成功向上之机会 ,而形成偏差与犯罪行为之无奈事实。此外 ,激进学者另指出,女性犯罪亦源自于男性至上之父权社会体系女性其后之从属关系、男性之侵略攻击及男性以性控制女性之作为。

2.4.1 Chesney-Lind ( 1973;1989)之研究

学者对于少女在刑事司法体系中之被害情形曾做深入之探讨,她发现在夏威夷之警察人员对少女之性行为活动较可能予以逮捕,在其调查之对象中,百分之七十四之少女以从事性行为及行为放荡不拘名义遭逮捕而男性少年仅占百分之二十。更进一步的法院对百分 之七十以上之少女个案强制体检,而仅约百分之十五之男性个案须接受此项甚为尴尬之检查。同样的,女性少年较男性个案容易遭受监禁且其停留于矫治机构之时间亦较长 。根据 Chesney-Lind之见解,女性少年在合乎社会规范行为之认定上较男性少年为狭隘,在性别差异不平等之双重标准下,其极易遭受不必要且过当之迫害。

2.4.2 Hagan等(1985 ; 1987 )之研究

学者Hagar 等人近年提出权力控制理论( Power Control Theory )强调男女性别角色差异,而衍生不同之偏差与犯罪行为数量,与其家庭结构受社会阶层及经济情况影响密切相关 。他们指出以父权为主之家庭,父亲负责生计,母亲照顾子女之安排下,将促使母亲对于女孩之管教趋于严格,对男孩之管教则趋于放任,并允许更多之自由,在此情况下,女性由于受到诸多限制与管制,因此,其犯罪之可能性降低,男性则升高犯罪之可能性 。相反的,在平权之家庭,即母亲与父亲无论在工作或家庭中均享有平等之地位 ,女孩即可能减少受父母之约束与管 ,而可能衍生与男孩相同之犯罪行为 。此外 ,女性少年犯罪更容易发生在破碎家庭 ,尤其是缺乏父亲之单亲家庭中。Hagan等人之研究突显出少女偏差与犯罪行为之发生 ,与其家庭结构 ,尤其父母之社会阶层与经济地位密切相关。

3 女性犯罪的特点

笔者以犯罪学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环境总结出我国的女性犯罪由于生理心理之独特性而具有如下特点,这些特质会因犯罪类型不同而呈现差异。

3.1 生理部分

有研究表明,女性处于月经期,怀孕期,产期,哺乳期和更年期五期之时,常伴随着心理上的障碍,而这些心理障碍可能扰乱个人身心平衡以至于减弱内在的抑制力,因而产生违法乱纪的行为。另外,处于这五期之内的部分女性呈智力不足的情况,明辨是非能力较差,无法与他人竞争,在遭到责难取笑的情况下,衍生偏差与犯罪行为。

3.2 心理部分

女性有爱与被爱和被重视的强烈需要,如果这些需要无法得到满足,或者得到之后又失去,就更易产生行为偏差甚至实施犯罪行为,亲密的两性关系常与女性犯罪有关。另外女性情绪状态不稳定,易焦虑,更容易抑郁,欠缺理性,情绪疏导能力差,更有甚者部分女性患有人格障碍的情况即可能在认知功能,情感表现,人际功能,冲动控制等方面发生失衡,以至于出现行为偏差及犯罪行为。

3.3 社会文化因素

3.3.1 婚姻关系

婚姻关系是否圆满及正常化,对于女性犯罪亦为重大影响因素。已婚妇女中,离婚女性之犯罪率高于未婚及未离婚的女性。

3.3.2 物质引诱

女性由于虚荣心作祟,购物逛街的次数又较男性更为频繁,在商品的诱惑及虚荣心里的支配下,即使是其经济能力无法负担的情况下仍具有强烈的购买欲望,欲望与赚钱能力的不相匹配,及易产生行为偏差及犯罪行为。如盗窃首饰,卖淫等。

3.3.3 传统规范与现代规范的冲突

传统社会要求女性相夫教子,现代社会要求女性独立自主,由此产生的后果是现代女性较之以往承受着更大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在双重压力下女性极有可能以各种方法来对抗此种压力,其中不乏犯罪行为。如亲母杀婴案等

3.3.4 就业机会增多

社会变迁,经济结构改变,为女性创造了更多从事活动的机会,当然犯罪率也就提升

3.3.5 女权运动因素

女性解放运动的兴起,社会对女性的约束力逐渐式微,父母的管束力越来越薄弱,使得现代女性较传统更容易从事犯罪行为

3.3.6 法律意识淡薄

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还相当薄弱。不仅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就是相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来说,也是属于滞后状态,不少女性犯罪人在实施犯罪活动时甚至不知道其在犯罪。

4 女性犯罪之预防对策

从以上犯罪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国外女性犯罪与我国女性犯罪相同,从历史上看在全部的犯罪总数中所占比例一直较小,女性犯罪率远远低于男性犯罪率,但是当代中国和国外女性犯罪问题却日益严重,犯罪的绝对数增长幅度增加,犯罪率急剧上升,犯罪种类越来越广泛,犯罪类型越来越丰富,故而女性的犯罪问题不容忽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女性犯罪已经成为全球热点之一。

有关女性犯罪之预防,无论其属于何种犯罪类型,均应本着预防胜于诚挚的理念,以避免其进一步沉沦,付出更高的社会成本,故学生一女性特性犯罪之特点及成因分析结果提出如下预防对策。

4.1 健全家庭功能,充分发挥社区的功能

女性之反社会行为在青春期以前即已完成,如逃学、离家出走等次等反社会行为倾向,可能导致日后更严重的犯罪行为,毕竟家庭是个人出生后最初接触的地方,日后影响人格发展极为关键。因此,政府有关单位应透过邻里社区民间机构组织如妇联等协助解决家庭纷争与暴力,以健全家庭功能。

4.2 强化休闲教育

近年来,我国女性犯罪赌博人数居高不下,毒品犯罪和性犯罪亦有跃升之势,此虽然与大环境整个社会的贪图安逸,投机取巧相关,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国内女性生活苦闷,压力无法疏解等问题。因此,政府除透过媒体广告宣传赌博毒品之危害外,并应同时致力于休闲教育之宣导与实施,提倡文艺,美化心灵,更需加强妇女正常休闲活动之规划。(其具体做法如:小区在规划建设时可规划专门的跳舞基地,也可以设置类似于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大型建筑物,其间专为女性提供各式各样的娱乐设施,各楼层依女性之特殊需求,可规划为练歌房、练琴房、舞蹈馆、聊天室、音乐馆、写作阅读教室、杂志社、影音屋,露天咖啡屋等。

4.3 改革学校教育,增强法制观念

全国各地方学校应屏除开升学主义的病态现象,着重提升学子现代生活必备的技能,道德与法律常识,并针对学生才能兴趣编排不同的生涯辅导课程启发生涯决定之潜能,实施两性平权教育,奠定两性相互尊重之机制,对自我概念模糊的女性同学,尤其应当协助帮助其理清混淆之价值观,提升自我价值,增强自制力,强化自信心判断力以及挫折容忍力,以免陷入万劫不复的犯罪深渊。

4.4 消除性别歧视,落实男女平等

有研究指出,部分女性犯罪的发生,与其长期受到的性别歧视有关,因此,如何致力改善男女平等,提升女性社会经济地位刻不容缓,大家都知道,妇联是我国最具有影响力的妇女组织,落实男女平等妇联组织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由于妇联组织人员少,经费有限,加上乡镇街道村社区妇联干部,普遍一身兼多职,从而影响了职能作用的发挥,因此要贯彻男女平等,必须加强各级妇联组织建设在人员编制、活动经费、办公条件给予充分保障。

4.5 振興经济,强化媒体自律

自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的失业人数大大增加。国家统计局3月16日发布一月与二月的主要经济数据显示,全国二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高达6.2%,失业率与犯罪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值此特殊疫情期间,如何保障民生减少失业率是间接防止社会动荡犯罪率提升的重要措施,另外,当今社会拜金主义盛行,笑贫不不笑娼,投机取巧贪图享乐的社会风气与大众传播媒体息息相关,应净化报道内容,除了宣传法律常识与法制观念,让民众了解犯罪的代价之外,更应积极制作具有建设性与教育性的报道或节目,以发挥对社会大众正面教育的功能,方可强化女性抗拒诱惑的能力,而为抑制女性犯罪之枢纽。综上所述,女性犯罪的成因是多元性与复杂性的,除与其独特的生理,心理因素,家庭学校社会文化环境相关外,更与政治,经济问题密切相关,在社会风气日趋败坏,之于女性来说其将比以往面临更多的犯罪诱因。在此,笔者认为,唯有致力于健全家庭功能,充分发挥社区作用。强化休闲教育,改革学校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消除性别歧视,落实男女平等振兴经济强化媒体自律,方能有效舒减女性犯罪问题。

参考文献:

[1] 连春亮.论女性犯罪的新特点[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9(02).

[2] J COWIE,V COWIE,E SLATER. DELINQUENCY IN GIRLS[J]. bureau of justice statistics,1968.

[3] E B Leonard. Women,Crime,and Society - A Critique of Theoretical Criminology[J]. bureau of justice statistics,1982.

[4] Richmond,W. The adolescent girl.[J].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1925.

[5] KatherineM,Hayes. Modern criminology:Crime,criminal behavior,and its control :by John Hagan.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1221 Avenue of the Americas,New York,New York 10020),1985,372 pp. softcover—$16.95[J]. Journal of Criminal Justice,1986.

[6] 许永勤.犯罪心理学概论[M].对外贸易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唐兴兴(1995—),女,四川成都人,研究生硕士,研究方向:民商法。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猜你喜欢

预防对策数据分析成因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私设“小金库”引发的职务犯罪预防对策研究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浅析大数据时代对企业营销模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