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殡葬治理的法律路径优化

2020-06-29魏欣

法制与社会 2020年16期
关键词:治理

关键词 殡葬 治理 法律路径

基金项目:西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研究生项目“兰州市殡葬行政执法实证调查及法律对策”(项目号:Yxm2019039)。

作者简介:魏欣,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律。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6.082

2018年1月和6月国家先后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全国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文件中都明确指出要公平可及,群众受益。甘肃省在2018年7月份召开了关于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的电视电话会议。并在会议中明确查找和着力解决对殡葬管理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高的问题;着力解决火化率低、火化设施不配套的问题;着力解决群众办丧难、治丧贵的问题;着力解决公墓建设运营不规范的问题;着力解决殡葬监管不到位这五个方面的问题。[1]随着殡葬改革的不断加深,殡葬治理越来越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殡葬治理的主旨是革除陋习、改革土葬、文明殡葬。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兰州的殡葬治理工作呈现了一些令人借鉴的方法。

一、兰州市殡葬工作现状

兰州市现如今的殡葬工作是由民政部门主管,由民政局中的社会事务部门兼管。总体来说兰州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了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治理路径。

第一,明确对象。兰州市因地制宜的划分了火葬区和非火葬区,对于火葬区的死亡人员,除国家另有规定或少数民族群众有其他丧葬习俗外,一律实行火葬;在土葬改革区内死亡的人口允许土葬也允许火葬,但对于党员干部要求火葬或者带头生态安葬。兰州市全市为特殊困难群众提供基本的免费殡葬服务,并且明确了特殊困难群众的标准和基本殡葬服务的范围和程序。兰州市也有一部分少数民族,为此兰州市民政局尊重少数民族的习俗,明确了回族、裕固族等少数民族可以按照自己习俗不予火化。

第二,明确安葬的分类。对于火葬区的居民明确要求火化,并且在兰州市辖区内建设合法的经营性骨灰公墓,这些公墓都是经民政厅批准的,有兰州市龙凤园公墓、兰州长青园园林公墓、兰州市南山故园、兰州市天桥公墓、兰州松鹤园树葬公墓、兰州沈家岭福寿人文园、兰州市金西陵园等一共有16家公墓,完全可以接纳火葬区域人员的需求。而且对于少数民族的群众兰州市设有专门的穆斯林陵园,对于在非火葬区的群众,也有专门的土葬区域且土葬区域完全能够接纳所有非火葬区的人员。并且兰州市还像群众大力推广“树葬”“壁葬”“家庭成员合葬”等多样化的低碳环保的生态葬法。

第三,强化监督。在为民提供便利的同时,兰州市还加强对违法情况的监督和处罚。比如做出了“道路、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搭设灵棚、举行悼念仪式的由民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对当事人处以200元以下罚款;对提供设施、场地、服务的,处1000元以上5000元一下的罚款。”“未经批准,擅自兴建公墓等殡葬设施、扩大墓区面积的,由民政部门会同建设、土地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取缔,责令恢复原状,没收违法缩地,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对在公墓和农村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埋葬遗体、建造坟墓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还有为应火化遗体土葬提供运输、设施等服务的处罚规定、在火葬区域内制造、销售棺材等土葬用品的处罚等规定,通过政策法规的形式强化监管。

二、兰州市殡葬治理的困境

自殡葬改革以来,我国的殡葬工作情况在不同的省市和不同的地区有不一样的情况,更是受到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因素的影响呈现出许多的差异性。所以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治理方案。对于兰州市而言,现如今的殡葬工作困境为:

(一)执法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

当今地市都有自己的殡葬管理条例和管理办法,但殡葬治理过程中涉及多方利益,在执行过程中会出现职能定位不清监管不到位的问题,进而引发殡葬市场的失靈。对于兰州市而言,执法主体主要是民政部门下属的殡葬管理所这一家执法队伍,执法队伍单一会导致执法效率下降,并且殡葬工作数量多任务重,只靠民政部门是难以做到全面的,必须由多个部门联合进行。其次,对于违法现象执法部门也只能采取罚款的方式,这种处罚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或许达不到警示的作用,因为执法的依据力度达不到,执法队伍在实践中没有强大的法律作为保障,所以不能有效的保障殡葬的治理工作。

(二)传统习俗的根深蒂固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入土为安”的习俗。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习俗也渐渐走偏,成为了衡量一个人是否有孝心的一个标准,如果没有按照老人的要求,就会被人说成不孝。因此有些地区更是出现了“二次葬”的现象。这些观念根深蒂固更是为殡葬的治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这样做根本没有达到节约土地的要求,也不符合殡葬工作的规定。

(三)群众的配合度不高

有些地区的群众虽然表面接受了殡葬改革的政策,但在实际中没有很好的执行。同一个村的村民去世,他们大多是为了与朋友之间的感情装作没有看见,明知是违法违规的埋葬,但并没有像上级汇报。这样的作法会导致国家政策的公信力下降,如果长期以往会使其他想要这样做的民众更大胆的去知法犯法,违规操作会加大殡葬工作的难度。

(四)宣传普及度不够

兰州市在祭祀节日前后进行宣传文明殡葬,但有些地方的群众受文化和习俗的影响,并没有认真听取,仅靠在祭祀节日前后宣传很难会让群众印象深刻。而且在有些地区进行宣讲时部分群众不想去听或者因为时间原因不能去,所以在某些宣讲中的受众群体没有得到真正的学习。现在大部分人都用网络来获得资源,但在有些地区还是老年人居多,更有一小部分人的文化程度较低,不能很好的利用网络资源,所以仅通过线上的宣传还不够也要重视线下的宣传,全方位的照顾广泛的受众群体。

三、完善殡葬治理的法律路径

(一)加强殡葬执法队伍建设

依法管理是依法行政和殡葬工作的要求。要整合执法资源,明确执法队伍,完善执法条件,在法律上保证执法队伍,建立一支专门的执法机构,对于执法人员要明确资质进行岗前培训,明确执法人员的编制,建设一支具有专业素养和法律素养的执法队伍。此外,还要加强殡葬治理的执法监督,规范执法标准防止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滥用职权,要达到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的模式。[2]

(二)循序渐进的改进习俗,导入柔性执法的理念

在法律执行时可以通过调节的方式来解决纠纷,这样做并不是法律对社会习俗的妥协,而是为了保证法律发挥自身的实质有效性进行的合理变通[3]。在实践中更要坚持柔性执法的理念文明执法。执法者在执法过程中要依据一般人所拥有的感情进行理性执法,考虑当时的执法环境做出合理的人性化的判断。比如在殡葬执法过程中更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在给予安慰的同时进行说教,通过柔性执法可以达到要求的采用柔性的方式而不采用刚性执行。

(三)完善殡葬治理法律法规

随着我国殡葬改革的不断发展,要尽快完善殡葬法律法规,细化关于殡葬的法律法规条款。要加大对于殡葬法律的立法,形成完善的殡葬法律体系;健全科学的工作机制,充分听取基层殡葬工作人员的意见,征求专家和群众的意见;立足我国的国情从实际出发,适应我国社会形式的发展。

(四)积极同群众联系合作

要积极同村(居)民委员会沟通,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组织的作用,结合实际情况吸纳该地区的骨干带头进行工作。比如可以设立红白理事会,并且由该地区的骨干或者由威望的老人一起工作,引导更多的群众积极参与殡葬治理工作;并且应该给予红包理事会一定的财政补贴,以此鼓励他们积极工作更好的发挥带头作用。此外,在各村(居)民小组设立丧葬信息,建立落实殡葬管理远、信息员追踪报告奖励机制,制定殡葬惠民政策,对没有享受国家规定丧葬抚恤政策的城乡居民死亡后按规定火化的和火化后自愿采取不留坟头或以树代碑等不占或少占土地生态安葬方式的,给予一定的安葬奖励金。[4]

(五)加大宣传方式,文明殡葬

除了在祭祀节日前后进行宣传外,在日常也要进行宣传并拓宽宣传范围,增加群众对殡葬工作的认同和支持。不僅通过线上宣传也要进行线下的宣传,比如在平时的公交车移动电视上,可以播放制作的宣传动画,生动形象的进行宣传;在农村地区可以通过发放宣传画册的方式;对于网络手机用户可以通过微博或者微信公众号的方式来进行推送。用新时代的先进文化取代老旧思想。同时还要组织各基层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种企业开展学习会,认真学习国家政策方针,对于老党员和退休干部可以进行组织活动或者入户宣传,使政策法规家喻户晓,让文明殡葬、绿色殡葬的观念深入人心。

四、结语

殡葬工作事关民生,抓殡葬就是抓民生。建立健全殡葬法律体系,完善殡葬治理队伍的建设,让文明殡葬、厚养薄葬的观念深入人心对于社会的文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更是顺应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优化殡葬治理首先要宏观上完善我国的殡葬立法,其次要因地制宜的探索适合兰州市实际情况的工作方法,让受众群体从心里认同。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和方式,推行绿色环保的丧葬方式,让文明殡葬深入人心。 殡葬工作并不是只要求民政部门一家的努力,还需要“以人为本”的法律、充满“人性关怀”的执法和公众的理解与支持。只有政府、公众和社会的共同发力才能让殡葬工作走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朱丹.甘肃省部署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 查找和着力解决五个方面的问题[EB/OL].2018-07-24.www.mca.gov.cn.

[2]刘恒.行政执法与政府管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蔡雨.法律何以失效[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8.

[4]刘婳,赵一环.边境地区殡葬治理路径优化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9(4):123-128.

猜你喜欢

治理
水电站机械设备隐患排查治理
实现“制度+科技+文化”的有机结合
中国各地区主要空气污染物结构的因子分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治理分析
治理视角下独立学院的章程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