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俗文化在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中的体现探析

2020-06-29何梅芳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7期
关键词:文学创作民俗文化

摘  要:步入20世纪后,随着社会的剧烈变迁,家国民俗等传统文化又重新回到了民众的视线中,其中中国当代文学作为民俗文化“复兴之路”的主战场也同样备受关注。在各种思潮交互之中,越来越多的中国作家试图将中国的民俗文化融入到文学创作当中去,进而借以弘扬民族精神,鼓舞国人。于此,本文拟将以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以及民俗文化的简要介绍为基础,简要探析民俗文化在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中的体现,以期能够使更多的人感受到民俗之美、文学之美。

关键词:民俗文化;中国当代文学;文学创作

作者简介:何梅芳(1968-),女,汉族,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文学。

一、民俗文化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含义浅析

中国当代文学与中国古代、民国及现代时期的文学最主要是以时间概念相区分,中国当代文学是以1949年北平召开的第一次文代会为起点,一直发展至今的文学阶段总称,是“五四”以后的新文学“一体化”趋向的全面实现,到这种“一体化”的解体的文学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中国文学界涌现出一大批受到独立、自主思想影响的优秀作家,自此,中国文学界进入了又一个春秋鼎盛的大发展、大变革时代。

民俗文化,顾名思义,也就是指普罗大众在日复一日繁荣社会生活中所积累的风俗文化,是普通人民群众在日常的生产与生活的各种活动中自然而然沉淀出来的非物质文化,这其中包含有各地区、各民族的不同民俗以及民众的日常生活,民俗生长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对人们的举止、行为以及仪礼等各个方面都有重要的规束作用。

步入20世纪的中叶,世界正经历着新一轮的信息技术革命,科学发展之迅速,令人叹为观止。“自然”与“现代”、“科学”逐步衍生为一体三面,随着这样的时代潮流,中国的文学进入一个新的全盛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具有独立思想的中国自由作家,这些创作者将审视的目光聚焦到了最寻常、却也最能体现社会百态的民俗生活之上,并以其先进的目光去挖掘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并开始将民俗文化融入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创作中,其后,随着这些创作者的不懈努力,民俗文化与中国当代文学的融合之路上可谓是佳作频出。

二、民俗文化在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中的体现探析

(一)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的礼仪民俗文化体现——以《白鹿原》为例

各地民俗中的仪礼,是指那些本地居民在特定的环境风貌下所形成的日常生活行为规范,通常是以风俗习惯的形式而得以传递和承袭。礼仪作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中在包含有民众个体的言谈举止、脾性品貌以外,还包括有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往来等多个方面。我国当代文学在创作初始之时,为其相关作品能够切实的起到揭示社会风貌,贴合现实实际,并引后人以此为鉴的目的,不得不对其文章所蕴含的价值观体系进行缜密的思量,而这种至关重要的价值观精神的传递又恰恰是要建立在民宿礼仪文化的基础上的。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一书,以其其中涉及的陕北地区的礼制、礼节、礼貌等,而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与礼仪民俗文化相融合的经典之作,并以其不俗的文笔与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斩获茅盾文学将,一度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白鹿原》一书中蕴藏着丰富的民俗礼仪因素,表现出不同仪礼民俗中的差异。这从《白鹿原》中对于白家长子及长女诞生礼的阐述中便可见一斑,其中特别是在长子白孝文满月时,白嘉轩一改以往的作风,不仅邀请自己的近亲朋友前来相贺,更是给众多已断绝来往多年的亲朋也纷纷传递了消息,并且为显示其重视,还特地杀了一头猪来款待这些亲朋好友;再如:其中对于白嘉轩母亲等众多角色丧葬之礼的描写,文章中白嘉轩念及自己的母亲辛勤一生,相夫教子,劳苦功高,因而出于孝心想要将自己的母亲厚葬,但无奈正逢乱世之年,白嘉轩只好将自己的小心暂时“封存”起来,这也便有了此后白嘉轩伏在母亲的灵前所言及的“过三年时世太平了,儿再给你唱戏”。此外,《白鹿原》一书中,还对白嘉轩的父亲和妻子等数人的葬礼都有着着墨程度不同的叙写,其中即便由于受到角色个人地位和死亡缘由等的约束,对每个人葬礼的描述或许总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别,但不容置疑的是,在每个人的葬礼上,丧葬之事的基本仪式都不曾缺席,这样的描写也恰恰将中国的“厚葬”习俗体现得淋漓尽致。陈忠实先生以用诞生礼和葬礼这样贯穿每个人生命终始的民俗场合,平实地诠释了每个个体的生命中尤为重要的礼仪文化,礼贯穿在《白鹿原》整个作品中。中国自古便被是受人交口称颂的礼仪之邦,民俗中的礼仪早已深入每个中国人的骨血,作为民俗礼仪与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交融的标杆,《白鹿原》在广受国人赞叹的同时,也被国外文学界和文学爱好者推崇为“最具中国味道的作品”。

(二)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的乡土民俗文化体现——以《红高粱》为例

乡土乡情作为一种特色的民俗文化,相较之于礼仪,具有更加强烈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更加能够展现出中华广袤大地上的习俗差异。这样颇具特色的乡土乡情民俗文化,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其中以莫言的作品对乡土乡情的描写最是细致入微、引人入胜,其笔下的《红高粱》、《生死疲劳》、《酒国》等军士乡土乡情在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中得以尽善尽美彰显的佳作,其中以《红高粱》最广为流传。《红高粱》的“人气”一方面来源于莫言的工笔得当,另一方面,更是离不开其对于乡土乡情的真情流露,以及随着喷薄而出的东方意蕴。

《红高粱》一书在描写中充斥着浓厚的乡土乡情气息,这从许多细节处均有所体现。例如:姑娘在出嫁时需要乘花轿,花轿是在我国民俗中专为男女结为婚姻而特有的媒介,意欲传递喜庆祥和之气。《红高粱》一书特以轿夫余占鳌杀掉了一伙试图劫花轿的土匪,并在其后将女主人公劫走作为开头,便是此一乡土风情的体现;再如《红高粱》中借助“酒文化”所傳递出来的乡土乡情,酒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是一种很特别的存在,所谓“酒壮怂人胆”,酒始终被用作畏缩时的壮胆之物,似在酒后我们便可以勇敢地面对困难。但是中国幅员辽阔,对于酒文化的态度也往往会因地域和民族等因素而有差异。北方人粗犷而不拘小节,讲究“大口吃肉、大碗吃酒”,江南水乡漾漾,更崇尚怡情“小酌”,从这样的地域差异进行描写,更加能够展现中国各地不同的“酒文化”。花轿与酒等特定的乡土乡情展示品赋予了这部作品以更加淳朴但又悠远的绵长意境,使得本书更容易勾起读者的共鸣之情,可谓是乡土乡情在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中得以体现的绝顶佳作。

三、结语

综上文所述,在中国当代的文学创作素材中,民俗文化以及其中蕴含的重重情愫、浓浓民风、悠悠内涵,无疑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二者相辅相成,借由众多优秀作者的笔尖,将民俗融入文学创作,这样的“强强联合”不仅能够对文学作品的意境与意旨进行整体升华,更可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化内涵代代承袭下去。因而,我辈必得坚守前人的创作阵地,继其心愿,兴中国民俗,兴中国创作。

参考文献:

[1]白银.民俗文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中的体现[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3):90-93.

[2]张白桦,孙晓宇.解读民俗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以《呼兰河传》英译本为例[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4):121-125.

[3]朱恬骅.民俗学史视角下沈从文的创作与研究:1926-1949[J].文艺评论,2016,(10):1-8.

[4]白睿文,王晨.在文学和电影中寻根[J].南方文坛,2019,(5):70-71.

[5]郭玉成.武侠文化的历史传承与新时代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9,53(6):50-58.

[6]王玲.论中国民俗传统文化在鲁迅文学作品中的传承[J].青年文学家,2019,(35):51.

猜你喜欢

文学创作民俗文化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梅卓文学创作论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热贡地区民俗文化中的洁净观与实践研究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读友“读友杯”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大赛之短篇文学创作比赛征文启事
读友“读友杯”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大赛之短篇文学创作比赛征文启事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皇天后土——山西民俗文化的生成
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