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好”育人新格局:实现高校思政“三全育人”的有效路径

2020-06-29赵赋聪万远英

文教资料 2020年11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路径三全育人

赵赋聪 万远英

摘    要: 本文采取构建“三全育人”协同育人机制的视角,论说育人队伍好、育人环境好、育人出新好、育人保障好、育人成果好的高校育人工作“五好”新格局,认为这是实现高校思政“三全育人”目标的有效路径,更能有效促进人才培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 “三全育人”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实现路径

2017年12月4日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1]“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1]。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由此可见,高校在坚持正确政治导向的前提下,遵循思想政治工作、教书育人和学生成长“三大”规律,以“立德”为根,以“树人”为本,推动形成高校育人“五好”新格局,整合各方面资源协同推进覆盖全员、纵贯学生成长全程、全方位涵盖各类载体的“三全育人”体系构建,是做好做深做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高等教育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的必然举措。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管理,做到“育人队伍好”。

高校思政工作“三全育人”体系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严把政治标准和师德师风关,选好管好用好育人队伍,构建高校各支队伍协同育人机制,特别是发挥好“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与心理咨询教师”[3]“四支专门力量”的协同育人作用。一,党政共青团干部要担负起对学生的管理职责,提升育人本领,将管理育人“责任田”种好,要主动承担起在学校管理和学生思想引领中的责任,避免因过于注重学校党团行政工作,忽视肩负的思想引导责任,发挥好育人体系建设和思政工作开展的“专门力量”作用;二,加强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对“立德树人”目标实际效果呈现和发挥好学生成长道路上热心人、知心人、引路人作用有着直接影响,是构建高校各支队伍协同育人机制的关键举措。根据2017年和2020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中的相关内容要求,高校可通过将思政课教师担任一定期限辅导员、辅导员开展课题科研和基础思政课讲授等事项纳入两支队伍在职称职级评定、晋升考核机制中的必要条件,改善思政课教师在课堂外与学生接触时间少和辅导员忙于行政事务而开展思政工作理论性不足的局面。通过采取思政课教师特聘、兼职制度,邀请两院院士、地方党政领导、企事业专家、社科界专家、课程骨干教师等人士讲授思政课,加强校际合作和区域内思政课教师柔性流动和协同机制建设,多措并举配齐建强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和哲社课教师队伍。通过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进一步明确其职责定位,增强其对学生的真情关心和真切关怀,强化工作本领和责任心,实现“思政课堂”学理优势和“日常思政”实践优势的巧妙结合,形成和发挥二者育人合力,有效增强育人工作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三,选拔建立一支担当意识强、积极性高、主动关心帮助学生的心理咨询教师队伍,“砍掉”心理课程的“形式教学”,关注回应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增强心理预防干预的实际功效,强化心理育人。同时,充分引导高校师生在教育与自我教育中形成内生动力,明确自身既是教育主体又是客体,成为广泛参与和协同做好思政工作队伍中的一员。通过定期举行育人经验分享会、座谈会,依托网络新媒体平台搭建“育人论坛”平台等形式,构建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等育人队伍信息共享和沟通交流的长效机制,及时将学生出现的各类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多种渠道沟通交流,更好地了解新时代大学生较以往更复杂的特质特征,提升“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育人功能与实效。四,坚持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加强对宣传、学工等各部门,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各支育人队伍的统筹协调,強化食堂、宿管等后勤服务人员在内的全校所有教职员工的育人导向,“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2]。最终实现上至校领导,下至广大基层教师职工、学生本人均在育人工作中主动参与担当的人人有责、人人担责、人人尽责的协同育人机制构建。

二、以服务好培育好学生为目标,做到“育人环境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4]“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5]。以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统筹协调家庭、政府、社会一体化参与到育人工作中,推动形成全员参与、全员齐力的协同育人环境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首先,以培养人才为中心推动家校政社同向发力的“共育”机制建设,以提升育人理念方法、共享育人信息深化家校育人,以推进资源整合、出台育人政策增强政校育人,以精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参加社会实践的全程化深入化推进社校育人,实现家校政社在相互衔接的基础上对各方面显性和隐性育人资源进行整合,营造育人有责、育人尽责的协同育人环境。同时,以实践育人为主线深化“共育”机制,探索构建价值认同、理念一致、协同信任、综合提升的“教学+X”育人模式,将学校的理论教学与政府培育的实践育人基地、企校协同育人实习实训平台、高校产学研实践平台等相结合,让学生到社会中去实践,去深化理想信念和社会认识,去锤炼过硬本领,了解社会对人才的真实需求和要求,更高效有针对性地完善和提升自己。

其次,校园是师生长期生活学习的场所,是立德树人的第一环境,对学生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熔铸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围绕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要求,精心组织“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复兴重任”等革命文化教育活动和“我的中国梦”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活动,强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效果,营造内涵丰富、导向正确、特色凸显、品牌亮丽的高品位真善美校园文化环境,促进“三全育人”体系效能的发挥。同时,根据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要,完善更新学校相关硬件设施和平台设备,搭建各类竞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活学习环境。再次,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运用微信、微博、易班、学习强国等网络新媒体平台强化学生在网上的思想价值引领,加强对大学生在网络安全、健康、文明等方面意识的培养,营造风清气正、干净高雅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探索网络思政育人。

最后,增强全校教职工的服务本领与意识,建立全员参与的服务育人体系,发挥教职工为人师表长辈对学生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实际言行举止在教育人中服务人,在服务人中启迪引导人,让学生领悟感恩、奉献、团结、服务、担当等价值理念,营造校园“服务文化”氛围,将服务育人践行到实处。

三、以创新思维引领,做到“育人出新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6]高校育人工作要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要以创新思维引领发展方向,推动育人工作育人成果不断出新。一,高校要以加强科研创新为主线,支持和鼓励全体师生开展课题申报、项目研究特别是国家社会亟须的科研创新,鼓励各学科学生开展多种创新活动。并通过制订多样化激励方案,及时对广大师生的创新成果进行奖励表彰,调动师生参与创新创造的积极性。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整个科研创新过程,发挥科研育人作用,使师生在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坚定理想信念。二,高校思政工作要通过积极吸收和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5G等信息化新工具进行创新,组织各支育人队伍对新事物进行学习和培训,提升育人本领。同时,通过设置“高校育人模式创新研究”等课题,引导广大教师积极申报,探索以网络思政、精准思政、用户思政为代表的育人新模式新方法,推动育人工作因势而“新”,更加精准化、数据化、创新化。同时,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和意识培养,调动学生群体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建设高校产学研和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组织“挑战杯”等创新创业活动和竞赛,提高创新能力、发展创新意识。三,通过在全校范围内大力弘扬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创新创造成就,并选树一批本校师生主持、参与的优秀项目和成果,在师生中大力宣传,营造人人皆愿创新、人人皆可创新、人人努力创新的创新育人氛围,增进广大师生科技创新的热情。

四、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做到“育人保障好”。

高校要实现“三全育人”体系下思想政治工作实际效能的发挥,提升育人成效,如何保障好各支育人队伍协同育人机制功效的发挥?建立健全协同育人保障机制是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党委要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3]学校党委要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通过健全育人工作领导机制,强化组织育人。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由校领导亲自挂帅成立“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育人工作的领导部署,充分发挥基层党委党总支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自觉担负起育人职责使命,当好育人保障的“力行者”。其次,建立和完善育人队伍考核评价机制,实施育人工作责任制,明确全校教职工都有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与义务,在教学、科研、职称等评价体系中把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育人成效作为首要标准,设置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指标,引导和要求全体教职工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育人全过程。再次,面向全校师生建立奖惩监督机制,做到奖惩分明,监督有力,责权明晰,对取得出色育人成效的及时表彰奖励,对开展育人工作懈怠的依照考核指标评定处罚,以奖惩促进步,以监督保执行,调动各支队伍的育人积极性,强化管理育人实效。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后备人才队伍建设,选拔和建设一支优秀的储备人才队伍,保障以“四支专门力量”为代表的育人队伍充满生机与活力,后继有人。高校还要积极争取政府关于“三全育人”的专项资金、以协同育人建设引进社会企业资金、划拨高校专项育人资金和争取校友捐赠等方式设立育人工作专项资金,推进育人的资金保障机制建设,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提供资金物质保障,当好育人保障的“摆渡者”“服务员”“后勤员”。根据“三全育人”体系建设要求,积极协调搭建各类具备育人功效的校内外实践平台,为各支育人队伍开展工作和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平台保障。最后,制定学生管理资助及帮扶制度,严格上课考试检查、作业完成情况等考核,加强学风建设;根据差异性原则因人而异的实施灵活帮扶,在学习困难、生活困难、实践困难等多方面建立帮扶机制,构建政校家社四位一体的资助体系,不让任何学生因为经济问题而放弃学业,让学生暖心安心放心,发挥资助育人的实际功效。

五、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做到“育人成果好”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体系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必须坚持课程导向、目标导向和成果导向,以育人成果作为检验育人成效的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3]首先,要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思政课教师要以用好国家统编教材,讲好思政课为主要职责,加强对学生在理想信念、品德修为、本领担当等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高校要统筹协调开设的全部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推动构建“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的“大思政”课程体系。结合高校实际和院系设置,积极建立一批“课程思政研究中心”。以培育“学科育人示范课程”为目标开展“教学大比武”等授课比赛,引导鼓励教师提高讲课质量和热情,积极参与“金课”等学科育人示范课程建设,多管齐下发挥课程育人功效。其次,高校要积极响应并组织专家加入各级政府主管教育部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中,推进各层次学校为实现一致的育人目标而不懈努力,避免出现不同阶段学校思政课内容、步调及期望育人目标的不一致等情况。最后,以实际参与者的反馈为依据,建立育人成果反馈评价考核机制,对实际育人成效进行“看得见”和“看不见”的考核,进行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多元评价。第一,学校对全校各个领域在育人工作上取得的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不足总结经验;第二,从师生和第三方对建设成效通过填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进行反馈评价,根据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第三方的反馈评价完成“看得见”的量化考核;第三,通过观察校园文化、学习氛围、师生精神面貌、创新活动竞赛等参与情况的变化完成“看不见”的考核;第四,综合各项考核评价结果对“三全育人”体系和育人工作进行改進和完善,努力使“看得见”和“看不见”的考核结果不断优化提升,切实提高育人成果质量。

參考文献:

[1]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EB/OL].http://www.moe.gov.cn.2017-12-05.

[2]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N].人民日报,2019-03-19(01).

[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01).

[4]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0-22(02).

[5]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8-09/10/c_ 1123408400.htm.2018-09-10.

[6]习近平.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lh/2018-03/07/c_1122502719.htm.2018-03-07.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布《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EB/OL].http://www.moe.gov.cn.2020-01-16.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布《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EB/OL].http://www.moe.gov.cn.2017-09-29.

[9]王素萍.强化协同育人  提升思政教育实效[J].中国高等教育,2019(Z1):55-57.

[10]许庆红,任怀艺.高校党组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策略研究——以清华大学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8(09):86-90.

[11]王涛.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学风建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5):76-78.

[12]张文风.对高校“三全育人”的若干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4):60-61,68.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华大学2019年度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课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协同育人机制研究”(项目编号:SZY2019007)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路径三全育人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微博舆情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影响分析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政工作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