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 年上海建筑发展高峰论坛暨《上海市建筑业行业发展报告(2020年)》发布盛典圆满落幕

2020-06-29

建筑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城市更新研究院上海市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习总书记对于建筑从业者的寄语,也是城市发展想要实现的目标。聚焦解决群众最期盼、最迫切的“老、小、旧、远”等民生问题,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是建设有温度的城市发展策略之一。

基于此背景,在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上海建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楷林楼宇科技研究院、青岛科瑞新型环保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建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承办,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东方雨虹建筑修缮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合作的2020 年上海建筑发展高峰论坛暨《上海市建筑业行业发展报告(2020年)》发布盛典顺利召开。

为探索中国城市发展最佳实践路径,进一步促进中国城市有机更新进程,特邀政府主管部门及建筑行业内相关企业、知名院校、科研单位汇聚一堂,就“城市有机更新”“后疫情时代建筑发展”“健康社区”等相关话题展开了专题演讲活动,共吸引了近400位嘉宾的参与。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裴晓、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政策研究室主任徐存福等嘉宾出席此次论坛。

上海建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朱雷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了感谢。他在开幕致辞中讲道,上海建科自觉践行市委提出的“建设人民城市”号召,积极参与人民城市的建设工作,贡献上海建科解决方案,努力做到“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

此次大会特邀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利学与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赵晨主持,带领大家共享此次有关国内外城市更新与建筑发展相关新理念、新发展与新实践的饕餮盛宴。

以结构安全助力城市更新以绿色发展促进行业腾飞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吕西林首先对可恢复性、韧性的概念进行了追溯与剖析,指出,要在当前建筑体量背景下开发新型可恢复性防震建筑,提升现有建筑的可恢复能力,打造低损伤及可恢复功能结构。吕西林强调,地震后建筑修复工作应更关注低损伤、高修复,而非简单的推倒重建。最后,基于可恢复功能结构的实践工程应用,吕西林强调,单体建筑是其中最重要的基本元素,只有单体建筑在地震后具有可恢复性功能,才有可能实现抗震韧性城市的最终目标。

《报告》发布会仪式

论坛同期,《上海市建筑业行业发展报告(2020年)》新书发布会圆满举行。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裴晓对报告进行了解读。裴晓指出,2020年,上海市建筑行业总体发展态势稳中向好,对本市经济平稳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支撑作用,且建筑工业化、信息化、绿色化继续稳步发展,装配式建筑的规模保持稳步增长。因受新冠疫情影响,上海市建筑行业发展出现过严重受挫阶段,但随着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成效持续显现,上海市建筑业的发展环境将进一步改善,建筑业也将得到全面恢复发展。裴晓认为,在后疫情时代,又恰逢“十三五”收官之年,上海市建筑市场管理和建筑业应继续以优化建设领域营商环境为重点,进一步细化“放管服”改革和“一网通办”,全面提升行业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水平,加快推动绿色节能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发展。

活动现场

上海建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向民立足当下既有建筑更新改造总体态势及实际情况提出,既有建筑更新改造是上海市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重要途径。当前即有建筑更新改造存在着技术标准制订明显落后于新建建筑的困境,尽快编制充分体现上海特色的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标准是一项迫切的重要任务。同时,基于由上海建科集团主编的《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技术标准》,李向民强调,即有建筑绿色改造应秉承着“因地制宜、追求实效、合理提升”的工作方针。

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赵晨结合自身从业经验与实际感受,以上海体育馆的更新变迁之路为例讲述了上海体育建筑的建设发展历程。在赵晨看来,虽然城市在一直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着,但是城市记忆、历史成留存于城市的每一栋建筑中。从上海体育建筑的建设变迁来看,赵晨认为,更新之践之后,除了不断升级的建筑功能与场所体验感,还有历史记忆与时代痕迹。风雨砥砺,岁月如歌,凤物长宜放眼量,这是赵晨对城市更新的美好展望。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赵荣欣梳理了智慧城市的概念与发展变化,指出,中国正在进入新型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正在助力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通过对基础设施运维管养现状痛点的陈述,赵荣欣提出了相关数据与决策建议,强调智慧化转型的核心在于管理流程的重塑,为传统产业的转型提供了一点思考与建议。

香港置地助理总经理李琰指出,迈向2035是上海重要的产业机遇,上海正加快建设与中国经济实力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而成功的CBD应当是宜居的社区。通过对上海徐汇滨江新金融城集群建筑实践经验的各类要素进行概括,李琰表示,绿色健康建筑形成的社区将会给人们提供一个全新的工作方式。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青岛科瑞新型环保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翟传伟表示,随着多个防火保温标准的颁发,传统外墙外保温系统逐渐被淘汰,尤其在夏热冬冷地区间接式供暖条件下,内保温优于外保温。经过对科瑞-STP外墙内保温系统的概念及实践介绍,翟传伟表示真空绝热板将在建筑节能领域大放异彩。

清华同衡设计规划设计研究院生态所所长邹涛以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为切入点,指出,理论上生物多样性应成为评价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基础性指标,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亦是海绵城市成为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的策略。邹涛强调, 城市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城市更新历程中需尽量保留和“传承”原有自然要素,以更新促修复,以修复促更新。

以实践技术勾勒有机更新以城市价值展望建筑未来

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谷志旺从社会需求、技术特点、关键技术、实践案例、发展展望等方面阐述了城市更新的技术与实践。谷志旺指出,城市更新是当前中国城市发展的热点与城市建设管理的重点,存在着对象的特殊性、目标的多样性、环境的复杂性等特点,其发展趋向于绿色化、数字化、安全化。

上海楷林楼宇科技研究院执行院长盛锴为大家介绍了楷林在全过程管理中的实践,以无边界办公的实际案例讲解了全过程管理在写字楼资管中的应用。据盛锴介绍,通过与华为合作大型智慧商务综合体,楷林正从单场景智能化迈向整体智能化。

上海绿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朱志华以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这一百年工业遗产为出发点,指出工业遗产的更新改造要与延续城市个性化文脉特色相融合,要与带动城市经济和民生发展相结合,其最终将由工业记忆转换为文化创意。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绿色建筑与低碳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李芳以上海新天地健康社区为分析案例,具体描绘了健康社区建筑的实施挑战与得分项所在。李芳强调,健康社区可将健康舒适延续至整个社区,并提升社区使用者的舒适度、便利度和健康度,最终实现人居环境的健康更新。

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规划师助理范文莉指出,上海作为中国城市开发由增量式快速建设往存量式精致开发转型的样本,其问题解决方案具有一定的创新探索性,基于精细化城市设计与城市重点地区更新的十二条策略或可提供一定参考。

上海同建强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曾朝杰以五角场创智汇等典型项目案例分析为着力点,阐述了无梁楼盖关键技术、地下结构隔排水主动抗浮技术这两个新课题研究。

上海川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小海强调在城市更新的实践过程中,从业人员的作用不容忽视。一位位相关从业者为城市更新贡献了自己的一份份心力,也为建筑的发展增添了一处处色彩。

最后,感谢各位嘉宾的到来。我们明年再见!

猜你喜欢

城市更新研究院上海市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不是我!是他捣乱!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TOD/城市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