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Ordered Logit模型的实证分析

2020-06-29何海燕曹华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年10期
关键词:军民协同因素

何海燕,曹华伟

(1.北京理工大学 军民融合战略研究中心;2.北京理工大学 国防科技创新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心;3.北京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4.北京理工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100081)

0 引言

军民融合国家战略有利于促进我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高效融合,突破长期军民分割导致的国防投入与国民经济发展此消彼长的困境,实现军民共赢[1]。基于更广泛的强化国防安全需求和掌握核心科技的诉求,国防科技创新作为军民融合的重要内容,将与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更加紧密联系在一起。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在巩固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促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实现富国和强军目标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即通过高效整合军民双方的项目、资金、设备和人才等资源,促进各个领域军民融合科研创新成果高效率高质量产出。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尚处于探索阶段,军民合作模式不够灵活、融合路径不够成熟、实施效果不够显著,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要求相差甚远,相关研究亟待加强。

1 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影响因素作了大量相关调查与研究。Kulve等[2]在分析社会技术网络演变的基础上,探究了军民合作亲密度对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的影响,特别是对军民两用技术创造与发展的影响;Yeong等[3]通过对中国军民融合项目的案例研究,发现行业间技术价值转移水平(科技成果转化水平)阻碍了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可持续长足发展;黄朝峰[4]认为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确立影响广泛,融合范围拓展到各个领域,会对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产生重要影响;于川信[5]认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需要构建起一个政策支持体系为其保驾护航,这个包含高校在内的体系必须系统完备、衔接配套,并且能够对军民各方进行有效激励;何海燕、单捷飞[6]在新时代背景下研究了高校加强新型军事科研人才培养对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徐辉、许嵩[7]的研究表明军民双方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比如研究立项的申请条件不同、价值评估标准不同、转化运用手段不同,这些差异导致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协同创新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许灵艳、许妍[8]的研究表明,落后的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模式严重阻碍了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发展,只有改善管理人员组成结构,对管理工作体制进行改革创新,加强军民各方沟通与协调,才能实现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的跨越式发展;旷毓君、纪建强[9]认为在我国军民协同创新活动中有各种因素在起作用,其中,知识产权归属问题是影响协同创新积极性的关键因素;曾立、戚刚[10]基于国防科技大学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经验与现状,指出高校进行军民融合科研创新需要创建标准化、规范化的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并对协同创新平台的内涵和功能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平台的组织架构及运行机制进行了详细梳理;田林涛、赵晶晶[11]则聚焦于军工科研设备设施开放共享程度对军民融合科研创新的影响,指出开放共享机制存在的问题导致创新动力不足,科研设备设施操作方法共享程度低、信息交流渠道平台尚不完善等严重阻碍了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发展。

综上,这些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问题进行了十分有价值的研究,主要通过梳理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典型案例和总结自身经验进行定性研究。本文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加入Ordered Logit模型进行定量分析,为相关建议的提出提供有力依据。本文选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与专家座谈、文献梳理及实地调研等资料相结合,运用Ordered Logit计量经济模型对我国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我国完善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顶层设计和相关制度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基于相关研究成果,首先,对项目组内外军民融合专家、高校科研管理专家进行深度访谈,收集了大量文本资料,并对清华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七所国防高校进行实地调研,进一步了解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初步确定调查问卷提纲。其次,通过整理访谈资料和调研结果,在项目组内与各位专家经过多轮讨论、修改后确定后期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先在小范围内试行发放,当各方反馈可行时赴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沈阳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15所高校发放调查问卷,重点放在相关学院、实验室及科研院所。在发放调查问卷的过程中先进行填写说明再进行问卷填写,确保对各个问题的含义都解释清楚,也确保在被调查者和调查者之间形成一致的认知。

2.1 因变量——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2.1.1 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宏观管理问题

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中存在不少矛盾,其中,宏观管理问题较为突出。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确立会极大地调动社会各方参与军民融合科研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一环也是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还没有完备的政策制度明确高校在军民融合国家战略中的地位、作用和权利。高校参与军民融合科研项目时涉及的项目申请、科研管理、项目评价、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等问题都需要完备的政策制度体系保障。相关政策制度不完备已严重影响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进展,国防科研项目管理政策、军民融合人才培养政策、军民融合科研成果转化政策等亟待完善。

2.1.2 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协同创新机制问题

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急需完善的协同创新机制。军民融合科研创新涉及军队和高校双方,其中,也需要众多管理部门的协调与配合,而目前缺少这种统筹协调各方的机制与机构从战略高度对军民融合科研项目进行综合管理,缺少连接军方、政府、高校和企业的桥梁,缺少为高校提供技术信息咨询服务、研发趋势分析报告、研发合同可行性报告以及相关政策标准的平台。

参与军民融合科研项目的高等院校种类多样,大多是双一流高校,有的是具有鲜明国防军工特色的工信部直属院校,有的是科研实力雄厚的教育部直属院校。由于各主管部门之间独立运行,没有形成互补互助、协同创新的机制,缺少必要的信息交流,现行的许多项目存在重复立项、资源浪费问题,有的军用科研项目与地方高校的民用科研项目相似,有的部门之间项目重复。各管理部门没有明确的职责划分,科研资源没有合理分配,信息资源没有高效共享。各个主体、各个部门间协同机制尚不完善,难以形成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大发展的繁荣局面。

2.1.3 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主体资源问题

高校在参与军民融合项目中存在科研资源不足问题,严重影响了科研创新成果产出效率,主要表现在信息资源、实验设施设备资源、知识产权资源、科研人才资源4个方面。通过走访参与军民融合科研项目的各大高校发现:由于国防科研项目保密要求高,高校在进行军民融合科研项目时不得不“闭门造车”,对外交流与沟通较少,信息资源不足严重影响了合作研发效率;军民融合科研创新项目对实验设备的要求较高,但是,有些实验室并不具备必需的高精密实验设备与仪器,有些测试环节需要去外单位付费借用,有些实验需要军方特殊的试验基地,实验设施设备资源共享程度不变,降低了科研创新效率;国防知识产权是衡量资源分配的重要标尺,在宏观层面影响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管理机制建构,在微观层面影响创新主体积极性。公平公正的科研项目评价方法、知识产权归属规则和成果奖励激励机制才是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发展的“加速器”[12]。此外,军民融合项目对科研人员的政治素质、意志品质和科研素质要求较高,但是,有不少优秀的国防相关专业大学生在金融学和计算机专业高薪酬的吸引下放弃了本专业,研发团队后备力量储备与培养问题亟待解决,急需培养一批热爱国防、基础扎实、大胆创新的军工科研人才,高素质军民融合科研人才资源不足问题如果得不到重视与解决,势必影响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持续发展。

2.2 自变量——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主要影响因素

在分析专家访谈和实地调研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讨论,确定选取以下6个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国家战略、军民融合科研创新激励政策、军产学研协同服务体系、军民融合科研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军民融合科研基础设施、军民融合科研人才支撑。国内学者在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成果也为本研究提供了参考与借鉴,如陈海鹏、熊雪朋[13]认为,高校科研评价制度中的激励机制、科研成果管理和军民融合人才培养问题影响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的深度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王晓锋[14]指出,高校对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认识与贯彻、高校军民融合顶层统筹统管体制、高校军民融合落地配套政策法规等是影响我国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的主要因素;荣逸菲[15]认为高校军民融合教育资源、基础设施的配置和建设是影响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邵妍[16]提出,制约我国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高校科研评价体制、军民信息共享、科研成果产权归属、协同创新支持服务体系等。梳理影响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的关键因素,归纳为3个方面: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宏观环境、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制度保障、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资源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影响因素自变量等级层次分析框架

2.3 数据收集与统计

在调研过程中,共发放265份纸质版与电子版调查问卷,现场回收与后期邮件回收问卷共计230份,去除填写不全与填写雷同等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215份。将问卷信息录入整理为能通过Stata软件处理的数据类型,统计分析得到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到,因变量中y2的平均分值最高,意指该问题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同,即大多数专家学者与科研人员认为现阶段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发展问题集中在协同创新机制方面。自变量中x6和x2的平均分值较高,分别处于第一位和第二位,说明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这两个因素是影响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

3 Ordered Logit模型

本研究将调查问卷设计成“李克特五级量表”形式,对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打分,其评定分值均为1-5的有序离散变量(“5”表示非常认同, “1”表示非常不认同),使用Ordered Logit回归模型对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影响因素进行分析。xi是自变量,yi是因变量,其取值可能受到一个或多个xi的影响,Ordered Logit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y*=Xβ+ε,ε∣X~Logit(0,1)

(1)

表1 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因变量与自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2 Ordered Logit预测模型中变量的含义

令ωi(i=1,2,3,4,5)为Cutoff Point(临界值或阈值),y 值则由y*与Cutoff Point的比较关系得出。

(2)

基于上述,可以计算出给定自变量x时应变量y的每一个响应概率,如下所示:

(3)

其中,i=2,3,4;φ(·)为分布函数。

该模型中的估计系数只能反映自变量(影响因素)对因变量影响程度的比较关系,而自变量(影响因素)对因变量影响程度的数值大小不能被反映出来。另外,估计系数的符号也只能反映该变量对第一选择支和最末选择支的影响方向,而该变量对中间选择支的影响方向并不能被反映出来。因此,只有通过估计各个自变量(影响因素)的边际影响(其它自变量保持不变,某个自变量变动1单位对因变量的边际影响),才能估计出各自变量(影响因素)对因变量的实际影响大小和影响方向,由式(3)得:

(4)

其中,i=2,3,4;k=1,2,3,4,5。

4 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使用计量分析软件Stata 15对整理好的问卷数据进行分析,首先根据式(2)计算参数估计结果,输出结果见表3;然后,根据表3中参数估计值,计算得到如表4、表5、表6所示的各自变量(影响因素)在均值处对因变量(y1、y2、y3)认同程度的边际影响。

表3 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影响因素分析

注:“ -” 表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变化方向相反,不含“-”表示变化方向相同,Cut表示临界值;*、**、***分别表示显著性检验水平为10%、5%、1%,没有“*”表示影响不显著;样本总数Obs.为215,括号内数据为标准误差。下同

4.1 参数估计结果分析

分析表3可以发现,因素x1对各个因变量都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并且显著性检验水平在10%以上,在统计学上有意义,即x1对因变量y1、y2、y3均有重要影响,说明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直接影响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宏观环境。

同理,x3对于y1的潜变量系数估计值为0.315,且在10%水平上显著,对于y2的潜变量系数估计值为0.378,且在5%水平上显著,即军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是否健全与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宏观管理问题有着较强的正相关性,并且深刻影响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协同创新机制。

另外,x4对于y2、y3的潜变量系数估计值分别为0.618和0.667,且均在1%水平上显著,x4对y2、y3有显著正向影响,即军民融合科研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与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协同创新机制问题、创新主体资源问题有紧密的正相关关系。

4.2 各因素对因变量的边际影响分析

在表4中,影响因素x1对y1的取值有显著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影响因素x1对y1取值为2(不认同)的边际影响为-0.020,对y1取值为3(一般认同)的边际影响为-0.043,对y1取值为5(非常认同)的边际影响为0.054,并且这些参数均在5%水平上显著。影响因素x1对y1取值1(非常不认同)和2(不认同)的边际影响均为负值,即在均值处对x1的认同程度每增加1,非常不认同或不认同y1的概率下降0.2%、2%。相反,影响因素x1对y1取值5(非常认同)的边际影响为正值,即对x1的认同程度每增加1,非常认同y1的概率会相应增加5.4%。影响因素x1与y1之间显著相关。

同理也会发现,x3对y1的取值有显著影响。影响因素x3对y1取值为2(不认同)的边际影响为-0.023,对y1取值为3(一般认同)的边际影响为-0.051,对y1取值为5(非常认同)的边际影响为0.064,并且这些参数均在10%水平上显著。影响因素x3对y1取值1(非常不认同)和2(不认同)的边际影响均为负值,即在均值处对x3的认同程度每增加1,非常不认同或不认同y1的概率下降0.2%、2.3%。相反,影响因素x3对y1取值5(非常认同)的边际影响为正值,即对x3的认同程度每增加1,非常认同y1的概率会相应增加6.4%。

可以看出,影响因素x1、x3与y1之间是显著相关的。其它自变量对y1取值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不能说明对y1(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宏观管理问题)有显著影响。

表5显示,x3、x4对y2有显著影响。影响因素x3、x4对y2取值为2(不认同)的边际影响为-0.019、-0.031,分别在5%和1%水平上显著,即在均值处对x3、x4的认同程度每增加1,不认同y2的概率会相应下降1.9%、3.1%。相反地,影响因素x3、x4对y2取值为5(非常认同)的边际影响分别为0.088、0.143,均为正值,即在均值处对x3、x4的认同程度每增加1,非常认同y2的概率会相应增加8.8%、14.3%,其它自变量对y2取值在统计上不显著。可以看出,x3、x4和y2之间显著相关。

分析表6可以看出,影响因素x1、x4对y3的取值有显著影响。显而易见,x1作为大政策背景时对y3也有影响,影响因素x1对y3取值为5(非常认同)的边际影响为0.064,且在1%水平上显著,即在均值处对x1的认同程度每增加1单位,非常认同y3的概率会相应增加6.4%;影响因素x4对y3取值1(非常不认同)和2(不认同)的边际影响分别为-0.009、-0.045,且分别在10%、1%水平上显著,即在均值处对x4的认同程度每增加1单位,非常不认同和不认同y3的概率会相应下降0.9%和4.5%。反之,影响因素x4对y3取值5(非常认同)的边际影响为0.132,且在1%水平上显著,即在均值处对x4的认同程度每增加1单位,非常认同y3的概率会相应增加13.2%,其它自变量对y3取值在统计上不显著。可以得出,影响因素x1、x4与y3有紧密关系。

表5 各因素对y2认同程度的边际影响

表6 各因素对y3认同程度的边际影响

5 结论与建议

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是助力我国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我国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的重要发力点,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动力,研究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影响因素是构建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体系的基础。本研究基于专家座谈和实地调研资料,通过问卷调查方法收集数据,并使用Ordered Logit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结论如下:①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协同创新机制问题是影响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的关键问题,其中,军民融合科研人才支撑和军民融合科研创新激励政策是重要影响因素,这与专家座谈、实地调研结果一致;②总的来说,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对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影响因素均有显著影响,这也充分证明了政策的导向性与引领性,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直接影响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的宏观环境;③从各影响因素对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问题的认同程度来看,军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完善与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宏观管理问题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并且深刻影响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协同创新机制。军民融合科研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是科研人员比较关注的问题,科研成果知识产权归属与分配机制的科学公正程度与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协同创新管理机制完善程度紧密相关,间接影响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主体的资源分配问题。

根据实证分析结果,结合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完善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协同创新机制。高校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重要基地,在军民融合科研创新中具有独特的科研优势,一直以来都是前沿技术发明与创造的先行者。高校中致力于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与潜力,在科研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关键性与前沿性科学技术需求。但是,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涉及各部门,需要完善的协同创新机制进行项目管理、信息管理、设施设备管理、科研成果管理。因此,应建立专门推动高等院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发展的协同管理机构,中央层面应充分发挥战略管理主动性,组织专家学者做好前沿科技预测规划,厘清我国现阶段国防科技发展的重心与核心,对重点科研领域进行战略设计,促进多部门协同创新,以缓和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发展进程中出现在高校、科研院所和军队各个主体参与方之间的项目管理、信息共享、保密制度、资源分配和利益归属等问题。

(2)培养与挖掘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资源。任何创新都离不开人才支撑,军民融合科研创新也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高校应充分利用其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为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培养高素质人才。区别于一般人才,在知识培养方面,既要进行武器装备基础知识教育,又要进行国防科技前沿知识教育,注重军事政治理论教育;在能力培养方面,应注重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跨学科协同创新能力,以应对未来作战形式变化,为突破颠覆性技术创新储备人才[17]。另一方面,高等院校尤其是双一流大学和国防特色高校,应当在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中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智力资源优势,使高校自身发展与国防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组建起以院士和教授等科研领军人才为核心、世界一流学科为依托的军民融合科研创新团队,长期进行关系国家安全的基础研究工作,成为前沿技术突破的重要力量;创建国防特色学科群,形成多学科协同发展格局,优化国防科技创新人才军民联合培养模式,为军民融合科研创新发展做好人才培养与储备工作。

(3)完善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成果知识产权管理模式。与以往传统的国防科技创新相比,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的参与主体更加多元,现有国防科研成果知识产权模式已无法适应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需求,急需将单一产权模式转变为多元产权模式,将高校军民融合科研成果知识产权视为一种具有高附加值的财产权,在脱密安全的基础上,使创造者拥有部分使用权、转化权和收益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知识产权资源合理分配,提高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外,可以建立专门的高校军民融合科研成果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专门负责高校军民融合科研成果知识产权管理、价值评估和转化应用。

猜你喜欢

军民协同因素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四大因素致牛肉价小幅回落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军民融合 新引擎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