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抗疫精神激励前行

2020-06-29蔡渭滨

政工学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强军斗争抗疫

蔡渭滨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习主席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伟大中华民族与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既是物质力量的较量,更是精神力量的比拼。中华民族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展现出的伟大精神令世人瞩目,为激励广大官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推进强军兴军的伟大事业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一、在抗疫斗争中弘扬伟大民族精神

伟大斗争离不开伟大精神支撑。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伟大民族精神熠熠生辉,激励引领中国人民奋勇拼搏、顽强斗争,在中华大地上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荡气回肠的抗疫壮歌。

充分彰显了伟大创造精神。创造精神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习主席在深刻阐述中国人民的伟大民族精神时,第一个提到的就是创造精神。中华文明之所以在世界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断绝,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浴火重生、屡创辉煌,莫不与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紧密相关。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统筹谋划,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组织各方力量驰援湖北、支援武汉。在这场与病毒赛跑的生死较量中,中国速度、中国创造不断上演。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拔地而起,方舱医院紧急改建启用,各地新冠肺炎定点医院迅速新建改造完成,疫苗全部临床前研究工作短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伟大创造精神在抗疫中展现强大威力,引领中国人民克服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充分彰显了伟大奋斗精神。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一幕幕最美逆行、一个个奋战身影,再一次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当疫情蔓延,习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号召,凝聚起英勇抗疫的磅礴力量。随着抗击疫情进入攻坚期、胶着期,斗争一线的勇士们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再接再厉、不屈不挠,顽强奋进、善作善成。面对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严峻形势,全国人民继续保持清醒头脑和谨慎态度,咬紧牙关、坚持到底,扛得住、守得牢,不获全胜决不松劲、决不收兵。疫情防控取得的每一次胜利,无不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牺牲奉献精神,无不诠释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无不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执着精神和强大定力。

充分彰显了伟大团结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中就存在着万众一心的特质和禀赋。从苦难中强大起来的中华民族深刻认识到,只要14 亿中国人民始终发扬伟大团结精神,就一定能够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习主席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全国一盘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较短时间内遏制住了疫情蔓延扩散势头,初步稳定局势、扭转局面。19 省区市对口支援湖北,来自军地的医疗队、白衣战士主动请战,紧急驰援武汉,各行各业争分夺秒携手保障供应,全民抗疫、团结抗疫的生动故事一幕接一幕上演。伟大团结精神把中华儿女的心汇成最大同心圆,把中国人民的力集成最大向心力,推动抗疫斗争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充分彰显了伟大梦想精神。梦想是力量之源。有梦想才有希望,有梦想才有未来。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中国人民相信,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中华民族复兴的梦想不是乌托邦,更不是一场灾难能够阻止的。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习主席多次主持召开会议,强调要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强调要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各级党委和政府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措施,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面对疫情,中国人民愈挫愈勇,信念更加坚定,定力更加强大,坚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梦想必定会实现。

二、抗疫斗争赋予伟大民族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伟大斗争孕育伟大精神。战争是物质的较量更是精神的对决。中华民族战胜每一次灾难、化解每一次风险,都离不开民族精神的支撑,也必会在民族精神的谱系上再添新枝。

生命第一、人民至上。生命重于泰山,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一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严峻斗争。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强调“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要求“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部署“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求助制度”,号召“用心用情为群众服务”。从清底摸排,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到精准救治重症患者,上至108 岁老人,下至出生仅30 个小时的婴儿,不放弃一名患者,不放弃任何希望。这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集中体现,大力彰显了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

不畏艰险、坚韧不拔。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列宁说过:“为了克敌制胜,无论如何要保持精神上的优势。”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这些年来我们经历了特大洪水、非典疫情、汶川特大地震等大灾大难,今年又鏖战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疫情,不论什么时候,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和挑战,中国人民总能擦亮精神利刃,保持精神优势,坚持百折不挠、舍生忘死、一往无前,夺取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严峻斗争中,中国人民彰显了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全国各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援鄂的广大医务工作者、解放军指战员、志愿者闻令而动,不怕牺牲,越是艰险越向前,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大爱深情。在这场斗争中,中国人民凝聚了众志成城、风雨无阻的磅礴力量。面对危难,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挺在一线,医务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解放军指战员勇挑重担、敢打硬仗,志愿者不惧风雨、坚守一线,广大群众齐心协力、踊跃参与,展现了令人震撼的行动能力和精神力量。

勇于担当、无私奉献。有多大担当就有多大作为。回望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民族复兴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是靠一个个铁肩膀担起来、顶上去的。面对汹涌而来的疫情,习主席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扛起责任、经受考验,在这场大考中磨砺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有方。在这场抗疫中,不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民警辅警,不论是社区工作者、下沉干部还是志愿者,各条战线各个岗位的人们,都坚持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用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决心和以身许国、无私奉献的行动诠释着担当,书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乐章,筑起了阻击病毒的铜墙铁壁。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敢于斗争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我们的政治优势。马克思曾说,对幸福的理解是“斗争”,对不幸的理解是“屈服”。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奋斗史,从大禹治水到汤武革命,从历次农民起义到辛亥革命,从14 年抗战到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面对疫情,党中央一声号令,全国广大医务工作者坚决当好疫情防控的先锋队、突击队,勇当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捍卫者守护者。从“疫情防控正处于胶着对垒状态”,到“疫情蔓延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再到“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不断巩固和拓展”,这是一个国家面对灾厄时的不屈身姿,这是一个民族历经风雨时的坚强步履,彰显了经风历雨时勇往直前的行动、面对困难时无所畏惧的信念。

尊重科学、崇尚法治。战胜疾病最有力的武器是科学防治,最有力的保证是依法防控。面对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科学研判,精准指导,及时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为战胜疫情提供科学有力指导。疫情防控中,从武汉暂时关闭离汉通道、构筑联防联控防线、延长春节假期、安排错峰复工复产和学校开学,到研究病毒来源、甄别病原体、研制核酸检测试剂、新冠疫苗,从下发《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到有力惩治失职渎职、有效阻击“信息疫情”,充分彰显了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显著效能,充分展现了出色的领导能力、应对能力、组织动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充分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精神的严格坚守、对法治精神的推崇敬畏,这些都将成为中华民族奋起前行新的驱动力、加速器。

同心协力、命运与共。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在迈入21 世纪第三个十年之际,共同面临的又一场大考。习主席在G20 峰会上强调,“当前,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强大合力,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国际社会合作,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及时向国际社会发布疫情信息,第一时间分享病毒研究成果,同世界卫生组织保持密切沟通,同有关国家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体现了开放合作的大国担当,展现命运与共的人道情怀。中国行动闪耀着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光芒,生动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厚内涵和时代价值,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三、用抗疫精神凝聚强军兴军的磅礴力量

伟大精神催生伟大胜利。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也是我军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2020 年目标任务之年,各方面任务繁重。广大官兵要大力弘扬抗疫精神,不惧风雨、勇挑重担,奋勇搏击、奋发有为,让青春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中绽放绚丽之花。

听党指挥、坚定信念。党的领导是夺取疫情防控斗争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抗疫精神发扬光大的关键所在。坚持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入把握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的战略总部署、总要求,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筑牢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理论根基。坚持擦亮政治慧眼,增强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和政治免疫力,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含糊,抵制错误政治观点不畏缩,有效净化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隐患、化解政治风险,把政治导向立起来、政治历练抓起来、政治规矩严起来,始终保持坚强的政治定力。坚持浓厚文化空气,注重发挥传统文化根脉作用、革命文化血脉作用、先进文化主脉作用,大力建设与现代军事发展相一致、与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相符合的先进军事文化,巩固好文化阵地,建设好精神家园,培育官兵国家认同感、民族归属感、文化价值自信感,为锻造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雄师劲旅提供丰厚的文化沃土。

牢记宗旨、不辱使命。“必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习主席在疫情防控中反复强调,全军要牢记宗旨、勇挑重担,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贡献。这无不体现我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特质。把宗旨意识树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的事、起作用的事,切实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真正把群众当成亲人,真正把群众事当成自己事,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服务本领练强,坚持在应对重大风险挑战中锤炼胆魄,在克服重大困难阻力中磨砺意志,在解决重大矛盾问题中增长才干,注重思想淬炼、强化政治历练、坚持实践锻炼,到改革前沿去、到斗争一线去、到矛盾和问题最集中的地方去,敢接“烫手的山芋”,勤当“热锅上的蚂蚁”,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把责任担当立实,牢记职能使命,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违反政治纪律、危害政治安全的行为敢于斗争到底,切实做到关键时刻一声令下,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勇挑重担、不怕牺牲。敢打硬仗始终是我军的本色作风。无论任务多么艰巨、情况多么复杂,英雄的人民军队总能用忠诚、无畏和担当创造奇迹、写就辉煌。敢于较真,遇强更强、愈挫愈勇,无论在任何时候、什么条件下,都要始终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于旗帜鲜明,敢于较真碰硬,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不在挑战面前退缩,不做无原则的妥协和退让。勇于攻坚,遇到挫折撑得住,关键时刻顶得住,扛得重活、打得硬仗、经得磨难,沉着冷静、客观理性地应对重大挑战,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当好破坚冰、攻堡垒、拔城池的中流砥柱。甘于奉献,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不怕牺牲,哪里最危险就战斗在哪里,哪里最需要就冲锋到哪里,把爱国之情、强军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强军兴军的伟大奋斗之中。

军民团结、形成合力。军民同心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有力武器,也是我军长期以来的特有优势。军地齐心、合力抗疫,进一步密切了军民关系、强化了双拥观念、坚实了融合基础。切实凝聚意志力量,军地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拓宽战略视野,牢固树立军地一盘棋思想,破除自成体系、自我封闭的陈旧观念,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最大限度地画好军地同心圆。切实推进深度融合,准确把握军民融合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基础建设军民一体、国防军工军民结合、科技创新军民协同、关键领域军民共建、人力资源军民共用、社会服务军民共享、公共安全军民统筹、对外合作军民互补,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切实营造良好环境,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优化市场环境,引导经济社会领域更好服务国防建设,促进国防建设成果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努力为实现富国强军作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强军斗争抗疫
我的科技强军梦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强军战歌
盛大国庆阅兵见证改革强军新时代
领导干部要勇于斗争
强迫症患者的孤独斗争
革命者的斗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