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采风的东方行者

2020-06-28申耀厅诗人艺术评论家

云南画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技法新西兰山水

申耀厅(诗人、艺术评论家)

对于自然风物、人文历史的迷恋,杨松葛好像是与生俱来的!

杨松葛的家乡在滇东北,一个古老的江畔小城,它的名字叫绥江。这里的地理位置很特别,地处乌蒙山脉的边缘地带,是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抬升的结合部,奔腾的金沙江就从这个古朴的小城镇边绕城而过。

少年懵懂的杨松葛,常常独自坐在江边,凝望着咆哮而去的江水,幻想着大江远方的神秘。面对着被江水拍打的岩石,和岩石之上裸露着身体的纤夫们,为了宣泄他对这种人文情怀的情有独钟,他突然萌发了一种想法,希望用绘画的方法来记录这种司空见惯的场景。

儿时的生活单纯且清贫,对绘画的喜爱让他拿起了做数学作业的钢笔和本子,开始临摹各种连环画,《红楼梦》《三国演义》《岳飞传》《杨家将》被他选择性地临摹了数遍。到后来他慢慢地喜欢上了一些现代题材的白描作品,《鸡毛信》《红色娘子军》等又成为杨松葛最为珍爱的临摹范本。对连环画的临摹无意中锻炼了少年杨松葛的绘画基本功,也奠定了他未来从事绘画事业、塑造物象扎实的造型功夫。

1987年春天,20岁的杨松葛终于勇敢地背起行囊,顺着纤夫们艰难的水道,离开了他的家乡,去外面的世界寻找人生的第一份诗意和远方。这一走就是整整30年,他再也没有停下过自己的脚步,这也造就了他传奇的行者经历。

乡愁是一种思念的痛!1999年,当杨松葛游遍了中国不少的名山大川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为了创作一个红军长征的主题系列,他回到了云南。采风途中的他突然顿悟,原来他梦寐以求的诗和远方,其实就在他脚下,这就是他的故乡云南。从那时起,杨松葛开始无数次地到怒江、游红河、来大理、去丽江、上迪庆、下版纳。他深深地爱上了云南,在饱览了这片土地的神奇之后,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惬意和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

这一走又是10年,这是他采风积累素材的10年,富有多样性的云南和雄秀的自然山川、人文历史不停地启发着他创作的激情和灵感。然而,行走中的他慢慢发现,传统的中国画技法已经无法满足他对云南自然山水的表达了。于是杨松葛开始思索,是否可以寻找一种新的表现技法为他所用呢?

云南是一个地理多变、风情多样的地方。仅一个香格里拉的雪山、草原、藏式民居寺庙就整整折腾了他好几年。在采风和创作交替前行的日子里,杨松葛揣摩着各种适合表现云南山水的笔墨语言。这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又耗用了他整整10年,这10年是他在行走中探索思考新技法的10年。

多年的行走,杨松葛逐渐梳理出了一些表现云南山水技法的方法,他把这些技法归纳为云南山水创作的三大步骤:情景写生、意象造景、八面出锋。或许是杨松葛气质性情所致,或许是他经历太多,已阅了不少人世沧桑,杨松葛淡如春兰,与世无争,心如止水,包容大气,平静谦和。

2014年,受文化部、中国新西兰大使馆、新中友好协会和新西兰政府的邀请,杨松葛一人前往新西兰创作了一批新西兰题材的中国画作品,在两国文化交流中得到了西方艺术界的一致好评。他的绘画风格,正如他在新西兰创作的这批作品一样质朴、平易、和谐、安详,写实中有那么一点仙风道骨的味道,潇洒新颖且富深厚文化内涵。

我和同行的艺术家们始终认为,杨松葛是一个艺品高尚的人,是一个追求艺术纯粹的人,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艺术家,是一个值得我们与之为友且富有旺盛创作生命力的人……

愿更多的人喜欢杨松葛和他笔下的云南山水!

2020年春夏之际于嘉州

猜你喜欢

技法新西兰山水
新西兰兔
《山水间》
赵雷:忘我于山水之间
手绘技法表现
山水朋友
新西兰央行宣布降息 拉开发达市场宽松序幕
作品一
新西兰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发达国家”吗?
新西兰地震震出上万只超级大鲍鱼
秀秀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