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冷链物流管理中的问题及应用策略研究

2020-06-27王琪梁妍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阿文) 2020年4期
关键词:物流管理互联网+互联网

王琪 梁妍

摘要:物流管理贯穿于冷链系统的生产和运营过程,有效疏通管理,控制温度、降低成本、信息技术创新与监管到位是冷链物流管理的核心和难点。本文通过阐述我国“互联网+”冷链物流现状,分析“互联网+”冷链物流管理存在问题,针对性提出“互联网+”冷链物流管理对策。

关键词:冷链物流商品;物流管理;“互联网+”冷链物流管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方式的多样化、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加强,物流企业逐渐向规模化方向发展,推动了冷链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和壮大。但是冷链物流依然是物流行业中的“烫手山芋”,对于物流企业的技术储备、管理能力、通道建设能力与快速运输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只有那些實力雄厚的物流公司才有能力开展冷链物流业务。冷链物流作为垂直细分行业,其控温能力、信息管理能力、冷鲜货物管理能力、成本控制能力一直是该行业的核心问题[1]。可以说冷链物流业务是对物流企业综合管理能力的一大考验。“互联网+”与冷链物流管理相结合,能够很好地解决冷链物流行业的核心问题。云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使物流企业的冷链物流管理能力产生质的提升,使冷链物流成为未来物流行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一项业务。

1 “互联网+”冷链物流的概念

冷链物流是指将货物以冷藏、保鲜的方式进行采购、运输与配送。例如蔬菜、水果、其他农产品、肉、蛋、水产品、速冻食品、特殊药品等,与传统物流的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冷链物流所运输的货物对运输温度、运输时间非常敏感,一旦超出规定的温度与时间,货物就会变质,因此冷链物流具有高成本、管理困难、货物损失率高的特点,需要物流企业具有很强的温控技术与管理能力。

2 我国“互联网+”冷链物流存在问题与难点

2.1 政府重视不够

“互联网+”冷链物流属于新兴事物,还没有引起政府的重视,国家对冷链物流建设的投入很少,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主要靠物流企业自身的资金支撑,导致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缺乏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资金,创新动力不足,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还比较低,远程控制技术、自动识别技术等先进技术还没有进入实际应用阶段,硬件建设水平较低[2]。

2.2 供应商与采购商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信息漏洞

供应商与采购商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信息漏洞是导致冷链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发达国家,拥有功能完善的农业互联网系统,已经实现了冷链物流信息网络共享,在产业链的上下游之间建立了信息的快速通道,供应商与采购商可以互通有无,共同发展。我国冷链物流管理中,供应商与采购商之间的信息通道还没有建立起来,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传递以传统方式为主,互联网信息共享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采购商的信息获取过分依赖于物流公司的协调,货物追踪手段也以电话、邮件等为主,获取的信息不够详细。并且供应商难以获取采购商的商品需求信息,存在信息漏洞[3]。

2.3 配送效率低,控制协调难度大

在冷链物流中的信息化手段运用较少,物流管理以人管为主,容易受到人的主观因素影响,在冷链物流中产生更多隐患,也使得配送过程复杂化,造成监管困难,拉高了管理成本。配送线路不合理也造成成本的升高,现阶段,冷链物流的货物配送方式以商品混装为主,货物有多个配送地点,对温度、时间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增加了商品变质损坏的风险。

2.4 温控监管难

我国冷链物流中的温度监管困难,管理存在漏洞,发现问题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导致货物损坏,增加了物流成本。温度监控是冷链物流中的重要环节,在采购、运输与配送的过程中都需要严格保障货品的储藏温度达标,否则冷链物流就难以进行下去。发达国家在冷链物流中普遍采用先进的三段式冷藏运输车,这种运输车具有自动测温、实时温度监控、温控系统独立供电、GPS定位等功能,物流公司和采购商能够随时通过互联网调取温度监控信息,实现远程跟踪,确保货物能够在规定温度下储存。而我国受制于冷链物流的规模限制,单车运输成本较高,物流公司无力引进更加先进的三段式冷藏运输车,导致温度监控困难。

2.5 管理人才缺乏

我国主导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是物流公司,人才培养以 “老带新”的方式为主,还未建成系统的“互联网+”冷链物流专业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导致我国冷链物流专业人才非常短缺,冷链物流的从业人员对相关专业知识也是“一知半解”和“摸着石头过河”,冷链物流行业受制于专业管理人才的匮乏,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4]。

3 解决“互联网+”冷链物流管理问题、难点的对策

3.1 政府应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应该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支撑,加大对“互联网+”冷链物流的资金投入,可以采取贴息、贷款、等形式支持冷链物流公司进行物流车辆的更新、冷库的建设以及管理人才的培养等,使企业进一步减轻负担,提高行业发展的整体活力[5]。

3.2 建立全国性的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尽快建立起冷链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供货商、采购商与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方便市场供求、库储、运输、交易等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发布,提高冷链物流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缩减人、财、物成本。

3.3 提升互联网技术,降低运输高成本

推进互联网技术在“互联网+”冷链物流中的应用和普及,让互联网技术中的实时追踪、自动识别技术、产业链管理、智能运输等技术推动冷链物流的技术变革,堵住冷链物流中现存的信息漏洞,降低冷链物流运营成本。

3.4 利用互联网实现协调优化配送

利用互联网的数据共享优势实现货物的协调配送,变 “一车多达”为“专车专送”,优化货物运输路线,减少因堵车、绕路等因素造成的时间成本,通过互联网实时监控车辆、温度等信息,增强对在途货物的管理能力,变“解决问题”为“预防问题”。

3.5 利用互联网实现综合性、全过程监管

“互联网+”冷链物流管理能够实现冷链物流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与智能化。在供货商方面,可以为货物设置条形码保存货物的相关信息,如产地、到达地、储存温度、储存时间等,通过预冷环节扫码将货物信息录入互联网冷链物流管理平台,货物进入運输环节后,只需在装车时扫二维码就能够知道货物的相关信息并按照货物的储存要求自动调节车厢环境,还能够自动上传车辆信息至互联网冷链物流管理平台,货物到达后,收货方也能够方便地通过二维码了解货物的信息与运输信息,判定货物的运输是否达标,并采取最适合的储藏方式,实现冷链物流的全过程监管[6]。

3.6 加大企业和高校冷链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

培养“互联网+” 冷链物流管理人不能光靠企业自身,还要与高校合作共同培养掌握新兴物流信息技术与物流系统优化决策能力的高端管理人才,在高校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在企业进行实践训练,使冷链物流管理人才真正具备海外物流、跨境物流、国际贸易的相关管理能力,了解海外市场法律,熟知仓储管理模式,使我国冷链物流管理能够与国际接轨,打造专业化、国际化的高端冷链物流管理人才队伍,为我国的冷链物流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4 小结

随着我国经济额度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方式更加多样化。对冷链物流的需求日渐增加,但是我国“互联网+”冷链物流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管理上还存在很多问题,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无法保障冷链商品的运输质量。“互联网+”冷链物流管理通过互联网管理和信息技术创新,能够很地的解决冷链物流行业存在的问题。云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运用,能够实现冷链物流各个环节的实时监管,使物流企业的冷链物流管理能力产生质的提升,提高行业整体水平,降低管理成本,让供货方、采购商、物流公司与消费者共同受益。

参考文献:

[1]陈镜羽,黄辉.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现状与发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6):179-183.

[2]陶毅.“互联网+”情境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J].创新科技,2016(6):46-47.

[3]王青燕.国外冷链物流的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时代经贸,2016(21):51-53.

[4]王永钊.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服务优化研究[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5(1):49-51.

[5]谢俊,齐亚菲.“微时代”下移动电子商务存在问题及其治理[J].商业经济研究,2015(21):83-84.

[6]向敏,袁嘉彬,于洁.电子商务环境下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18):166-183.

猜你喜欢

物流管理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基于电子商务理念下的物流管理优化新策略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GIS云服务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