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锦16块(兴)水驱储量动用程度

2020-06-27刘鹤

石油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剩余油

摘要:锦16块兴隆台油层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已进入开发后期,部分区块采出程度较高、含水较高,难以进一步提升开发效果,在锦16块兴隆台油层油藏地质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认识基础上,提出将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相结合的一种开发方式,在尽量不动用目的层的前提下,继续进行了目的层以下的“二三采油”挖潜,改善近井地带地层堵塞问题,通过动静联动的方式重新总结归纳剩余油分布规律,通过改善近年新井生效果改善水驱储量动用程度,进一步提高了断块开发水平。

关键词:水驱;剩余油;动用程度;二三结合;

一、油藏基本情况

锦16块构造上位于辽河裂谷盆地西斜坡南部,欢喜岭油田中部,南临鸳鸯沟向斜,东隔鲕滩与欢26块相望,为一北东向长条状南倾分布的断鼻状构造。1993年锦16块兴隆台油层整体上报探明原油地质储量3796×104t,含油面积5.5km2,有效厚度39.9m。其中锦采部分原油地质储量2523×104t,含油面积3.92km2,有效厚度39.2m,是我厂最大的稀油区块,占我厂稀油产量的73.5%。

二、水驱储量动用程度低原因分析

1、2017年新井产量低

统计锦16块近年新井,2015-2017年新井平均单井日产油明显低于2014年,严重影响了锦16块水驱储量的动用程度。以2014年“二三结合”采油新井效果最好的情况作为对比基值,对比锦16块近年新井初期日产油,2017年新井平均单井日产油明显低,是影響整体新井平均单井日产油较低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锦16块兴隆台油层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的主要原因。

2、剩余油分布零散

区块目前含水较高、采出程度较高,由于区块处于开发后期,大部分区域水驱波及面积较大,区块内剩余油分布及其零散,呈零星分布。但是部分位于构造高部位及注采系统不完善区域还有部分相对剩余油相对富集区域。而南块部分高部位井网并不完善,因此由于剩余油分布零散导致的注采系统不完善、及注水波及小等,是影响区块储量动用程度的主要原因。

3、地层堵塞

钻井液泥浆比重大会导致近井地带油层堵塞,由于2017年新井位置处于锦16块分采区的西部,西部大部分发育10米以下薄层以及中厚油层,泥浆比重大会导致射孔后地层附近出液困难,2017年新井钻井液泥浆比重的确较大。

4、储层发育差

经调查锦16块平面上储层发育情况,由东向西逐渐变差。锦16块共发育三套油层组,油层由东向西逐渐变薄,南部低部位兴Ⅲ组以下小层仅构造高部位局部发育,至西部锦22块兴Ⅲ油层组大多油井未钻遇。分采区主体部位储层孔隙度较大、渗透率高发育较好,分采区西部油层发育情况变差,至西部合采区进一步变差。

三、针对性对策实施

1、对射孔技术加以改进来解决近井地带堵塞

针对由于钻井液泥浆比重大导致的新井不出液问题,我们首先采用挤水、酸化措施进行处理,同时也采用加密补孔等措施进行处理,并采用猛龙超深穿透、射流喷孔技术辅以强力射孔。

2、通过动静结合确定剩余油分布规律

通过加强动态监测、钻井取心、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剩余油进行了重新认识。从岩心综合图上可以看出,含油级别较高的层位主要是位于Ⅱ5、Ⅱ7、Ⅲ1、Ⅲ3的顶部,与C/O、地化录井解释基本一致,这些层位电性特征为,高电阻或高时差,岩性主要为细砂岩或含砾粗砂岩,孔渗均处于中等水平。

平面上通过建立骨架剖面,利用取心井确定的含油性与电性关系,结合测井二次解释结果,由点及线、由线及面,从而确定平面上各小层剩余油分布状况。

3、建立分区射孔模式

此外随着开发的深入,纵向剩余油高度分散,以往厚度较大的射孔方式已经不符合现阶段开发的需要,由于厚层内水洗不均匀,存在多个韵律和多个沉积单元,为此开展了射孔方式研究。由于锦16块分采区西部储层物性相对较差、出砂严重,井区油层厚度较东部薄,在依据东部射孔模版的基础上,加大射孔厚度及层数。

2017年新井在应用了新的射孔模式,并且加大射孔层数之后,生产情况明显好转,同时通过加大射孔厚度及层数,对区块的水驱阶段储量动用程度也有极大的提高。

四、效果检查及制定巩固措施

1、锦16块2017年所布新井日产油由58.32t/d上升至了84.96t/d,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提升了1.9%。

2、在不动用二元驱目的层的前提下继续进行目的层以下的“二三结合”采油挖潜,并且继续对锦16块进行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

3、由于锦16块层间吸水不均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及孔隙度渗透率变化不均,中厚、厚油层受注水波及千差万别。顺沉积相方向注水井减少注水量,逆沉积相方向注水井增加注水量。优势通道方向减少注水量,非优势通道方向增加注水量,改善水驱波及体积。

参考文献:

[1]张新征,张烈辉,熊钰,孙为全,李玉林;高含水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年03期

[2]宫长路;吴晓慧;孙铁;杜文娟;;措施调整后开发指标预测的一种新方法[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年04期

[3]田晓东;邵宪志;王天智;张继风;;油田开发指标结构分析方法[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7年03期

[4]雷占祥;陈月明;徐耀东;;应用模糊层次评判法进行油藏调剖适宜度综合评价[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7年03期

[5]刘义坤;毕永斌;隋新光;;高含水后期油田开发指标预测[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年01期

[6]王怒涛;罗兴旺;张艳梅;赵军;;注水开发效果评价中单因素评价向量的确定新方法[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年01期

[7]石成方;王凤兰;肖伟;方艳君;刘端奇;郭玮琪;张继风;;油田水驱开发系统结构分析[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年01期

[8]刘小鸿;缪飞飞;崔大勇;耿娜;邱婷;;水驱油田理论含水上升率预测新方法及其应用[J];断块油气田;2013年06期

作者简介:

刘鹤(1986-),女,工程师,2011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专业,现在中油辽河油田公司锦州采油厂地质研究所从事开发地质工作。

猜你喜欢

剩余油
锦607块蒸汽吞吐后期剩余油及挖潜配套技术研究
加强水淹状况分析,评价剩余油分布状况
井—地电位成像技术在剩余油分布研究中的应用
卫22块注采调整及挖潜研究
一种基于SOM网络预测剩余油分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