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拼凑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述评

2020-06-27向玥颖

大经贸 2020年4期
关键词:竞争优势合法性

【摘 要】 本文对资源拼凑与竞争优势的研究进行了回顾,系统梳理了资源拼凑与竞争优势的概念内涵、特征、表现以及两者间的关系,探寻资源拼凑对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以及可能存在的中介因素,从资源拼凑的视角提供一个研究企业竞争优势的分析框架。

【关键词】 资源拼凑 竞争优势 合法性 机会识别

竞争优势作为战略研究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学者对其构成和来源进行了大量研究。在以Porter为代表的行业组织学派中,把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归纳为企业在市场中的定位[1];在以Barney为代表的资源基础观中,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竞争优势的来源[2]。在两个传统学派的基础上,Peng对战略理论进行重新分类,形成了行业基础观、资源基础观和制度基础观[3]。Barney提出VRIN性质的资源能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VRIN即符合以下四个标准的资源,即有价值的(valuable)、稀缺的(rare)、难以模仿的(inimitable)和不可替代的(non-substitutable)资源[2]。异质性资源对于企业固然重要,但对于面临资源约束且核心能力不足的企業而言,想要获取VRIN资源构建核心能力可谓难上加难,因此“拼凑”成为一种理想的选择,即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来创造价值和构建能力。2005年,Baker和Nelson将资源拼凑(resource bricolage)概念引入创业研究领域[4],资源拼凑也顺承了Penrose的理念,强调对既有资源进行组合来创造企业增长[5],而不是一味追求最优资源、异质性资源。通过对现有资源的拼凑,开发出新价值,快速响应转瞬即逝的市场机会,实际上提升了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机会识别能力等核心能力。

在制度基础观视角下,企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需要在保持效率的同时争取合法性[6]。尽管学者们从多种视角解释了竞争优势的形成,而对资源拼凑与竞争优势的关系,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更多地讨论了如何实施合法性战略[7],如何应对制度压力[8]。一些学者试图对制度视角下竞争优势的来源进行解释,提出了一些概念,如制度资本(institutional capital)和制度优势(institutional advantage)等[9],用来描述制度视角下竞争优势的来源[10]。但是,不同学者在使用竞争优势这一概念时,由于对概念的界定不一致,导致对资源拼凑与竞争优势的关系在解释上的差异。同时,以往文献强调资源拼凑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但对于拼凑与竞争优势的内在机制的讨论较少。为此,本文首先介绍了资源拼凑和竞争优势的概念及内涵,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资源拼凑与竞争优势间的作用关系,提出资源拼凑与竞争优势关系的综合分析框架。

一、概念及内涵

1.资源拼凑

2005年 ,Baker和Nelson把拼凑引入创业领域,提出“创业拼凑”的概念,资源拼凑非常强调重新审视手头资源的价值与功能,可以看作是创造性的再造行为和不断学习的过程,是新创企业在认识资源、使用资源、重组资源等方面的创新行为[11, 12],有助于资源禀赋不高的新创企业生存和成长[4]。该理论主要涉及三个核心要素:现有资源(resources at hand)、资源将就(making do)以及资源重构(combination of resources for new purposes)。“现有资源”主要包括个人独特的策略思想和技能以及新创企业以低成本获得的它认为有价值而其他人认为没价值的资源。“资源将就”是指在创业过程中不犹豫不决、不观望等待,针对问题和机会及时主动地采取实际行动;“资源重构”是指根据实际需要重新组织利用资源,通过不同的方式,服务于新的目的[4]。祝振铎和李新春等认为从“如何发展最优资源”到“如何最优地使用现有资源”的拼凑行为是克服新生劣势的新思路,摆脱了对资源拥有者和特定资源的依赖,获得“无中生有”、“就地取材”的资源支持[13]。资源拼凑的“即兴”与“相对满意”,有助于新创企业通过资源组合丰富企业能力,甚至开拓出新的组织能力,放弃“最优”准则而快速行动,避免资源困境,挖掘现有资源的潜在价值以突破资源约束[12]。

2.竞争优势

1985年,Porter的《竞争优势》一书出版,使得竞争优势逐渐成为战略管理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张敬伟和王迎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出关于竞争优势的三种观点:绩效优势、价值优势和能力优势。其中,绩效优势的观点把竞争优势等同于超额的财务绩效;价值优势的观点认为竞争优势是不同企业创造的价值或向顾客传递价值的差异;能力优势的观点则重点关注了企业创造超额财务绩效的资源或能力[14]。本文采用价值优势的观点,把竞争优势定义为:顾客所感知到的特定企业提供的比其他竞争对手更高的价值,具体表现为特定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提供相同的价值物,或者以相同的成本提供更多的价值物,或者二者的结合。当企业能够向客户提供价值更高,或者价格更低的产品或服务等价值物,从而使企业能到更多吸引客户,获得市场认可并取得超越竞争对手的利润,这便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体现[15]。

二、资源拼凑对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

资源拼凑已被证明与企业竞争优势、创新绩效等有积极作用和直接关系[16, 17]。企业家凭借独特的视野,充分把握市场机遇,对现有资源进行开放式、创新性的整合,从而提升竞争优势。我们可以看到,拼凑提供了支持企业获得核心能力的资源,但资源是如何被企业成功吸收利用并转化为优势的,其间的机制尚不清楚。在解释这一问题上,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资源和拼凑方式的差异上,本文思考:除了资源本身的异质性外,还有一些怎样的因素在拼凑到竞争优势这一过程中起到了传导作用。本文认为,新生事物普遍面临合法性缺乏问题,以及由不同的资源环境感知驱动的机会识别,可以很好的解释资源拼凑和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

1.资源拼凑通过提升企业合法性进而影响竞争优势

拼凑是创造性过程,涉及的创新由于鲜被大众熟知,天生带有合法性缺陷,往往面临着难以被公众接受和认可的窘境[4, 18]。而拼凑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拼凑成果能否为社会所接受[19],因此,突破现有观念准则的束缚至关重要。为了使拼凑而成的新事物看起来是公众熟悉的、与社会相契合的,拼凑者或将其与传统关联起来,或借用其他制度的意义来解释,这些特征可以用合法性来概括,Suchman把合法性划分为规制合法性、规范合法性和认知合法性[7]。企业为了在具有不同制度的市场上避免制度压力,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必须获得合法性。为了避免制度压力对企业效率的负面影响,Dacin、Oliver和Roy提出了5个合法性的需求,包括市场合法性、关系合法性、社会合法性、投资合法性和联盟合法性[20]。而拼凑可以看作是意义建构和合法性建构的过程,是通过提高企业的合法性来影响竞争优势。可以说,合法性很好地解释了资源基础观无法回答的问题:在资源约束条件下,为什么对同质资源进行拼凑的企业可以创造出异质价值?这正是因为合法性评价对象的不同,造成了企业拼凑效果的差异。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命题。

命题1:企业的资源拼凑行为通过组织合法性的中介作用,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2.资源拼凑通过促进机会识别进而影响竞争优势

首先,拼湊者拥有异质心理模型,使它们能够识别当前资源的用途或创建新服务的方式。不同的企业拥有的资源禀赋不同,而企业拥有更多的资源就意味着可以获得更广泛的机会[21]。通过拼凑,他们可以产生非理论的、基于经验的知识,并生成适合于时间和地点的新的“服务”[4]。企业家可以看到并利用经验知识带来的更广泛的可能性;也就是说,经验知识为识别新的机会提供了一个更大的机会集[22]。

其次,主观感知可以影响所识别的机会的独特性,以及企业抓住获利机会的速度。资源拼凑往往具有不可判定性、试错性和局部涌现性的特点,因此它常常现有资源中生成新的主观的、隐性的、难以模仿的知识[23]和异质性的服务。有时,新的创新安排带有拼凑者的身份,这使得外人很难获得。因此,路径依赖和难以模仿的知识可以让企业对环境有独特的感知,并形成与企业独特的资源禀赋和拼凑努力密切相关的异质性机会[24]。资源拼凑作为一系列独特的活动,影响着企业家的认知结构,使他们在不同的领域中识别机会,获得更深层次的专业知识。拼凑可能会产生主观知识,这些主观知识最终会构建企业家特有的认知框架和识别模式,以识别新的机会[25]。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命题。

命题2:企业的资源拼凑行为通过机会识别能力的中介作用,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三、总结

本文回顾了资源拼凑与竞争优势的相关研究,在梳理资源拼凑与竞争优势的概念内涵以及两者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探寻资源拼凑对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从企业普遍面临的合法性需求和机会识别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合法性和机会识别可能在资源拼凑对竞争优势的作用中存在中介影响。未来研究可以继续从这些角度入手,并可以结合竞争优势的动态变化,探究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需要适配怎样的合法性和机会识别策略,以及如何实现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 Porter M. E. Competitive Strategy - Techniques for Analys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1980,(2):86-87

[2] Barney J.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 Journal of Management, 1991,17(1):99-120

[3] Peng M. W. Towards an Institution-Based View of Business Strategy[J].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2,19(2):251-267

[4] Baker T., Nelson R. E. Creating Something from Nothing: Resource Construction through Entrepreneurial Bricolage[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005,50(3):329-366

[5] Penrose E. T. 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M]. Oxford University : Oxford, 1959

[6] Martinez R. J., Dacin M. T. Efficiency Motives and Normative Forces: Combining Transactions Costs and Institutional Logic[J]. Journal of Management, 1999,25(1):75-96

[7] Suchman M. C. Managing Legitimacy: Strategic and Institutional Approache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5,20(3):571-610

[8] Oliver C. Strategic Responses to Institutional Processe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1,16(1):145-179

[9] Bresser R. K. F., Millonig K. Institutional Capit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Light of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in Organization Theory[J]. Schmalenbach Business Review, 2003,4(3):220-241

[10] Martin X. Institutional Advantage[J]. Global Strategy Journal, 2014,4(1):55-69

[11] 易朝辉, 罗志辉, 兰勇. 创业拼凑、创业能力与家庭农场创业绩效关系研究[J]. 农业技术经济, 2018,(10):86-96

[12] 于晓宇, 陈颖颖, 蔺楠, et al. 冗余资源、创业拼凑和企业绩效[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19(4):52-62

[13] 祝振铎, 李新春. 新创企业成长战略:资源拼凑的研究综述与展望[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6,38(11):71-82

[14] 张敬伟, 王迎军. 竞争优势及其演化研究现状评介与未来展望[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0,32(3):1-10

[15] 董保宝, 李全喜. 竞争优势研究脉络梳理与整合研究框架构建——基于资源与能力视角[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3,35(3):2-11

[16] Davidsson P., Steffens P., Fitzsimmons J. Growing Profitable or Growing from Profits: Putting the Horse in Front of the Cart?[J]. Academy of Management Proceedings, 2009,24(4):1-46

[17] Senyard J. M., Davidsson P., Steffens P. R. Waving or Drowning? Managing Resource Constraints in Entrepreneurial Firm with Bricolage as a Response to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J]. Frontiers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2009

作者簡介:向玥颖(1995—),女,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新创企业成长

猜你喜欢

竞争优势合法性
组织合法性的个体判断机制
Westward Movement
合法性危机:百年新诗的挑战与应战
中西快餐在中国的竞争优势
执政合法性视阈下的全面从严治党
浅谈汽车养护品生产的合法性
建筑工程垫资承包合法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