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印艺术的本土情结与国际视野

2020-06-27谢应云

大观 2020年1期

谢应云

摘 要:水印版画近年在国内外的学术展览活动中受到瞩目并取得优异的成绩,这种局面是版画人对本土艺术的认同与回归。水印版画是中国版画对世界版画艺术的一个贡献,作为我国古代印刷术孕育的奇葩,其固有的中国艺术情结和在全球艺术中的格局必然是值得深思的。

关键词:水印艺术;本土情结;水印版画;木刻艺术

一、木刻水印承载的情结

水印版画的故乡是中国,它的艺术性从萌发到蓬勃发展,都是每个时代历史的推动和自适应的过程。从佛教经文传播的需要开始,雕刻经文,附琢佛像印于纸上便于信徒理解经文教义。而之后,伴随封建社会市民经济繁荣,书籍配图艺术愈发兴盛,从说文解字到逸乐消遣无书不图。由于我国制墨多为水性墨的缘故,中国乃至受中国影响的周边邻国的印制图像基本都为水印刻版图像,这种单刀刻线的技艺,画面阴线、阳线结合的图式从古至清,直至新兴木刻运动的到来才被改变。

古籍中的图像艺术承载的是中国传统版画的精华,我国的书籍插图取刀代笔,虽可以极致接近于白描绘画,终不如毛笔蘸墨挥洒自如。直至明代江浙地区胡正言的饾版拱花套印的《十竹斋笺谱》《十竹斋画谱》等书籍画册出现,才使得中国的传统木刻艺术逐渐脱离了图文解说的功能。明代雕版艺术雕工之华丽,套版之精巧,用色之讲究可谓是冠绝全书,光芒万丈。而同期民间年画以桃花坞地区为代表以深入民俗的方式,与普通百姓交集在一起,年画艺术传至日本,影响了日本浮世绘的艺术形式。当然,必须要指出的是,中国传统的书籍插图或是笺谱中的套色木刻,从未以独立的姿态面对观众,或依附经文典籍,成教化助人倫,或衍生于山水、花鸟绘画中,成为艺术爱好者描摹的入门图册。

我国的传统木刻水印艺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人民生活习惯的改变逐渐退出了生活必需品的范畴,在政府的扶持下,仅存的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艰难维持着,而在继承与活化传统木版水印,比如笺谱、画谱等最精华的木版水印上,只有艺术院校和部分机构如荣宝斋、紫竹斋等有所传承,在与民众的互动和推广上,诚意和行动力都有所欠缺。

二、水印木刻的现状

木刻水印到水印木刻创作,是传承与创新的分水岭。在水印木刻创作的划代这个问题上仍然有商榷之处,中国木刻水印艺术近百年来也曾短暂消沉。总的来说,水印木刻在现今的创作题材上,多为小情小景,或是与生活相关的物品、用具,还有一些花鸟动植物等等,与时代的发展紧密度不高,也缺少介入当代艺术的勇气,仿古情结浓厚,多数水印木刻工作者仍在纠结于纸张、技法、晕染效果等等技术领域的细枝末节中。在中国版画艺术高歌猛进的时候,面对其他版种和其他画种的崛起,以及人民艺术审美的提高和多元选择,传统木刻水印艺术如何向当代的水印木刻创作转型,是摆在从艺者面前难以逾越的难题!

这其中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如荣宝斋、紫竹斋等传统机构并没有针对艺术爱好者的进修培训,民间艺人的手艺得不到后生的珍惜,难以传承,而一些水印木刻创作好手过于爱惜羽毛,对一些印画的技巧秘而不宣,以至于水印木刻艺术处于有高山却缺少群峰环绕,有让人过目不忘的佳作而行业却整体平庸的尴尬境地,也没有吸引艺术家们更广泛的兴趣与参与。而在艺术的推广交流方面,虽然国际上的艺术家和观众对水印木刻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参与水印创作并教授相关知识的艺术家却很少。

三、视野中的思考

我们首先眺望邻国日本,浮世绘艺术影响印象派、新艺术运动及欧洲的平面艺术等。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艺术进程中的东方艺术,日本艺术的比重相当大,国人谈及浮世绘,多指它受中国桃花坞年画的影响,却鲜有反思其为何走向世界。如今的浮世绘在日本仍有多个工坊在进行传承的木刻教学和体验,游客也可以上手体验一回浮世绘的制作及印刷过程,花上不多的费用,就能把复刻的艺术名画带回家,成为大众喜爱的收藏品。

如今,日本的本土艺术家进行浮世绘的创作几乎是停滞了,而浮世绘它仍然作为文化遗产被大家熟悉和喜欢,被不断翻刻成为文化载体和旅游纪念品,这也给我们很多启发。首先是它的制作考究,从构思、刻版、配色、印刷到选纸,都有着严格的程序,而在图像上,它从日本绘画中来又几乎独立于日本画之外,最为明显的是色彩的平面性与渐变色的运用,等于在印制过程中做了减法,省去了晕染及水分控制的难题,再加上对角线卡位对版,印制的质量也就有了把控的可能。而日本当代版画家的水印木刻创作,虽然在造型上与浮世绘的样式已经相去甚远,但在色彩的运用上,我们常常能看到有着精准渐变色形式,仍然有着浮世绘的影子。

四、水印艺术的技术性完善与思维拓展

水印版画它能否如其他版种一般,通过自身技术的改进及艺术家的推广成为国际上广泛参与及通用的版种,也是值得水印艺术推动者思考的命题。

水印木刻因为以水性颜料为承印媒介的原因,既可表现木刻的造型及刀味,也可通过印的时候颜色及水分控制,反复调整及层层晕染,在宣纸及松软的版画纸上印出润泽的水感及多变的肌理(图1)。绮丽的效果丰富了水印木刻的语言,也无形中增加了水印木刻的门槛,使得在入门阶段,会让初学者感觉不好掌握。在工具的使用上,水印木刻只是简单的笔刷、印台、木刻板等就可以操作,具有很好的便利性,而缺点就是在印制大型的创作时,在其他版种都可以借助机器设备进行辅助印制的环境下,水印木刻在印制时仍然是手工磨印的现状实在使人疲累。如果有一款适用于印制水印木刻的小型便携式设备来缓解人手印画的疲劳,必然是广大水印艺术家的福音。

水印木刻在颜料的使用上可选择的较多,如水彩、水粉、国画颜色、墨色及矿物质颜料。如果有一种颜料是专门为了水印版画设计,解决干湿色差及饱和度的问题,其实是有利于水印艺术的推广的。

现阶段适用的水印版画的纸大致有3种,一种是传统的宣纸,一种为进口的适合水印的细纹版画纸,还有一种为工业过滤纸。总的来说,用宣纸的艺术家最多,而用进口版画纸和日本和纸的艺术家逐渐增加,用工业过滤纸的艺术家在减少。国内也有宣纸厂会生产些适合水印创作的夹宣,但夹宣容易起层的问题一直存在,而宣纸发黄起斑的问题也一直没解决,再有就是品质的不确定性,对颜料的承载力有限,而国外也不方便买到宣纸。进口版画纸相对容易掌握,干湿变化略为平和,品质比较稳定,推广的便利性较好,缺点就是纸厚不透,在对版和摸版的时候容易抓瞎,不好“饾”。艺术家一般根据作品的需求选择纸张,其中也有过一些水印木刻是应该用宣纸还是用进口纸的争议。笔者想到了中国的油印木刻版画,在中国的艺术家在油印木刻作品中多用宣纸,用木蘑菇或滚珠马连磨印,在国外多用较厚的版画纸,机器压印,两者相互承认,互为欣赏……

在中国的版画艺术家对水印版画有着特殊的情怀。对于仅存的版画传承,众多艺术家或从传统出发,或从当代切入,却都无一例外地强调传统文化的基因,体现中国文人精神,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对于我们的影响深入骨髓。而作为一种版画艺,水印版画它能否如其他版种一般,通过自身技术的改进及艺术家的推广成为国际上广泛参与及通用的版种,也是值得水印艺术开拓者思考的。我们可以看到,在铜版、石版、丝网版从欧洲大陆走向世界,其靠的不是“洋气”的“欧洲×国艺术”的身份,而是它们与时代同步的创新精神以及海量的精彩作品,众多艺术大师的参与创作,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中国的水印木刻艺术走向世界,是拿着中华文明的名片,让异国人以猎奇的心态围观,还是以一种版画语言、版画方式、版画创造的方式进入世界版画艺术的大家庭,融汇东西,以开放的姿态进入全球视野当中,为不同文明的观众所欣赏?这是水印版画艺术的推广者应该思考的。

水印版画艺术从中国发端,影响邻国日本,又从日本影响了欧美艺术的走向,之后欧美艺术反向影响亚洲艺术。今日,中国的水印版画艺术开始吸引众人的目光,这是国人对本土文化的审视和认知,以及自信与自强,也是全球文化对东方艺术的追求与向往。中国的水印版画艺术如何继承东方审美,展现中华文明的神韵,又如何走向世界,为不同国籍、不同文化的友人喜爱和推广,融会贯通,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