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嘉庚与道南学堂

2020-06-27董立功

寻根 2020年3期
关键词:陈嘉庚学堂新加坡

董立功

陈嘉庚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他集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等诸多身份于一身。学界一般认为,陈嘉庚捐资兴学始于1894年他在故乡集美创办“惕斋学塾”。不过严格来讲,“惕斋学塾”只是一所教授四书五经的旧式私塾,而非新式学校。事实上,陈嘉庚捐资兴办新式学校,始于他1907年对道南学堂的捐资。

道南学堂,全称为道南两等小学堂,是新加坡福建会馆创立的第一所学校。学堂之所以名为“道南”,陈嘉庚在《新加坡华校历史沿革》一文中说得很清楚:“至于道南之名,则陈宝琛南来招集铁路资款时所取。”陈宝琛为福建闽县人,当时兼任福建高等学堂监督,由他来为学堂命名再合适不过了。陈宝琛之所以将福建会馆创办的第一所学校命名为“道南”,则要追溯至宋代大儒程颢对弟子杨时所说的“吾道南矣”一语:

(杨)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程颢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和理论将因杨时而传向南方了。陈宝琛借用程颢与弟子杨时的典故将学校命名为“道南学堂”,显然有祝愿中华文化在南洋发扬光大之意。

之所以在学堂前冠以“两等”二字,则缘于清政府1903年颁布的《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之规定:“初等小学堂之教科与高等小学堂之教科并置于一所者,名为两等小学堂。”

道南学堂发起于光绪三十二年十一月初八,即1906年12月23日。1906年12月17日,新加坡华文报纸《叻报》上刊登了一则题为《闽商要议》的新闻,新闻中谈及闽商于光绪三十二年十一月初一在天福宫召开特别会议,会议有三项议程。其中第一项就是“福帮蒙小两等学堂应否倡设改良事宜”。由于议程较多,众闽商遂决定“本月初八午再行集众决议”。

1906年12月26日,闽帮在《叻报》上刊登了《天福宫大会决议布告》。由这则布告可知,十一月初八,闽帮已就设立蒙小两等学堂一事达成共识。不过,此时学堂尚无正式名称。

道南学堂之名最早出现于1907年4月16日的《叻报》上。当天的《叻报》刊登了陈宝琛所写的《道南学堂序》。序文的落款为光绪三十三年二月三日,即1907年3月17日。这一天是陈宝琛为学堂命名的时间。

在发出倡议整整一年后,道南学堂1907年11月1日在《叻报》刊登的一则广告显示,道南学堂启读(即开学)的时间为十月初三,即1907年11月8日。

道南学堂最初租新加坡大马路闽侨陈金锺之住宅暹罗宫为校舍。为了解决经费问题,道南学堂向学生收取学费和膳费两种费用,学费每月一元,膳费每月一元五角。尽管如此,学堂经费仍然入不敷出。闽帮经过开会决定,办学经费不足部分,由天福宫公款支补,并向闽侨募。

道南学堂创办的1906年,也是陈嘉庚经营橡胶业的开始。当年夏天,陈嘉庚受陈齐贤、林文庆启发,开始在福山园菠萝株间套种橡胶。这一年,虽然陈嘉庚的冰糖厂因同业竞争激烈停业,但由于菠萝业和橡胶业未受影响,陈嘉庚当年共获利三万余元。

1906年时,陈嘉庚在新加坡华侨中已小有名气。不过,当时他的财力显然无法和闽帮首领李清渊、吴寿珍、林和坂等人相提并论。所以,光绪三十二年十一月初八闽帮第二次开会倡议设立道南学堂时,共有80名绅商签号出席,但陈嘉庚并不在其中。

直到光绪三十三年三月初三,即1907年4月15日,道南学堂发起人增至110位时,陈嘉庚的“谦益号”米店才第一次名列其中。道南学堂第一次获得捐款36500元叻币。陈嘉庚以“谦益号”的名义给道南学堂捐款1000元叻币。

1907年5月2日,道南学堂在《叻报》上刊登了一则广告,介绍了4月20日闽帮在天福宫投票选举道南学堂总理和协理一事。此次选举共选出道南学堂总理12名,协理48名,陈嘉庚仅为48名协理之一。这个选举结果说明,道南学堂创办初期,陈嘉庚的话语权并不大。

总理和协理的主要职责是“劝捐办事”。学堂一旦成立,需另选举“校中职事人员”。1907年5月7日,道南学堂在《叻报》刊登了一则广告,介绍了三月二十四日闽帮在天福宫选举道南学堂专员一事,选举产生了督办学堂事务人员24名,陈嘉庚名列其中。

1907年4月16日、17日、19日,闽帮连续在《叻报》刊登了《福建倡设道南学堂广告》,继续号召闽帮侨商积极捐款。连续刊登广告果然收到了效果,道南学堂很快收到了第二批捐款,1907年4月23日的《叻报》刊登了《道南学堂第二次乐捐芳名》。第二批捐款商号共计55家,捐款金额从300元至600元不等,55家商号共捐款22300元叻币。连同第一次捐款36500元叻币,总共捐款58800元叻币。

1907年11月8日,道南学堂正式开课,当时已有学生九十名,教师十二名,这是新加坡第一所以华语授课的学校。道南学堂初期招收的学生全部为闽籍;早年聘请的教师,除朱资生为广西籍外,其余均为闽籍,显示学堂带有强烈的地域色彩。

从1907年11月8日启读到1908年1月,道南学堂的学生已增至近百名。原有的教员已不能满足日常教学需求。所以1908年1月2日、14日,道南学堂连续在《叻报》上刊登《访聘教员》的广告。由于所收学生多为闽南籍,所以道南学堂对教员的第一要求就是“操漳泉土音”,第二要求则是“不染烟瘾”。

1909年,道南学堂总理和协理总数由60名减为40名。其中第一届总理为吴寿珍,副总理为张善庆。其余38名为协理,陈嘉庚仍为协理之一。1910年,张善庆被选为道南学堂第二届总理,周润享被选为副总理,陈嘉庚则继续担任协理。

与旧式私塾不同,道南学堂遵照清政府1903年颁布的《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的规定,设置了新的课程,采用了新的课本。道南学堂开设的课程,包括国语、算术、图画、唱歌、体操等,可见其已非国内的旧式私塾,所以深受侨商子弟欢迎。

新加坡的中华总商会成立后,总理和副总理由闽帮和粤帮轮流担任。换言之,如果正總理由闽帮人士担任,则副总理一定由粤帮人士担任。除此之外,闽帮和粤帮各推举协理、议员若干名。1910年,闽帮的张善庆出任中华总商会第五届总理,而粤帮的廖正兴出任副总理。这一年,陈嘉庚第一次当选闽帮议员。

1910年,适逢橡胶涨价,陈嘉庚于是将福山园转手卖给英国人,得三十二万元。随即在柔佛买地两处,一在笨珍港,一在老谢港。通过以小易大,陈嘉庚橡胶园的规模扩大了。

1910年春,随着道南学堂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原有校舍已无法满足办学需求。从印尼移居新加坡的闽籍华侨实业家黄仲涵遂在亚美尼亚街购地赠予道南学堂,作为新校址。然而建造新校舍要花费三万余元,资金仍有缺口。陈嘉庚以身作则,带头捐款。道南学堂1910年10月29日在《叻报》上刊登的一则《劝捐建校广告》显示,陈嘉庚此次又向道南学堂捐款2000元叻币。此次募捐共筹得四五万元叻币。1912年3月,位于亚美尼亚街的新校舍落成,道南学堂随即从新加坡大马路的暹罗宫迁入新校址,并正式更名为道南学堂(Tao Nan School)。

1911年,粤帮的廖正兴出任中华总商会第六届正总理,闽帮的张善庆则出任副总理。这一年,陈嘉庚第一次当选闽帮协理,第一次被选为道南学堂总理。

1911年陈嘉庚接任道南学堂总理之时,正值道南学堂迁址重建之际。陈嘉庚第一次担任道南学堂总理的时间并不长,1913年即辞去总理一职。陈嘉庚去职后,周润享继任道南学堂总理,并聘林鼎华为道南学堂校长。不过,林鼎华在半年之后也辞职。1914年春,薛中华继任道南学堂总理。道南学堂监学王会仪干脆废除了校长制,独揽道南学堂大权。

校长的频繁更换,极大地影响了道南学堂的正常运转。鉴于此,1917年,陈嘉庚第二次担任道南学堂總理后,在授权熊尚父主持校政时,特地与其订约三年。熊尚父是道南学堂聘请的第一位非闽籍校长,这反映了陈嘉庚早已突破了帮派和地域的门户之见。

1919年起,在陈嘉庚的倡导下,道南学堂逐步废除了方言教学,实行普通话教学,这在华校中还是较早的。1921年,在陈嘉庚胞弟陈敬贤担任道南学堂总理时,学校又聘请了六位非闽籍教师,这些教师来自河北、江苏、湖南、湖北和广东等省。

厦门大学杨国桢教授在《陈嘉庚与厦门大学》一文中指出,陈嘉庚“跻身新加坡华侨社会上层”的标志就是他1911年被选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第六届委员会协理及道南学堂第三届总理。在此之后,陈嘉庚于1912年、1917年至1919年、1922年至1929年先后担任道南学堂总理,前后达12年之久。

陈嘉庚担任道南学堂总理期间,为道南学堂做出了三大贡献:

第一,积极发动捐款。道南学堂创立后,陈嘉庚积极给该校捐款。1907年,陈嘉庚曾捐款1000元叻币给该校。1911年,陈嘉庚又捐款2000元叻币。道南学堂新校舍于1911年动工,1912年3月完工。据统计,从1911年至1929年,陈嘉庚累计给道南学堂捐款达10000元叻币。

第二,破除地域观念。起初,南洋华侨按方言与籍贯划分为闽帮、粤帮、潮帮、琼帮、客帮、三江帮等,各帮都设有自己的学校,各自分立,很少合作。道南学堂设立初期,只招收闽籍学生,教师也大多为闽籍。陈嘉庚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号召华侨摒弃地域之见。陈嘉庚担任总理后,不仅道南学堂中闽籍教师人数逐年下降,而且学校中粤籍学生一度达到60%。

第三,规范校务管理。陈嘉庚担任道南学堂总理后,规定学校董事每日轮流到校视事;选聘校长,必须“品学兼优”,而且要有管理学校的经验;选聘教师,既要有真才实学,又能“为人师表”。为了能聘到优秀教师,陈嘉庚专门致函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请其代为物色优秀的国文教师到道南学堂任教。

在陈嘉庚和其他华侨领袖的支持和管理下,道南学堂资金充足,学风良好,学生人数日渐增多,办学成绩日益显著。1929年,道南学堂在校学生数已达258人。1935年,增至300人。截至1936年,道南学堂累计培养的学生数已超过2000人。1937年,新加坡华校曾组织了一次会考,其中道南学堂报名参加考试者18人,及格者16人,及格率达89%。

1906年道南学堂创办之时,陈嘉庚仅有三十二岁。1911年,陈嘉庚被选为道南学堂总理时也只有三十七岁。不过,陈嘉庚此时在商业上开始独立经营实业,且事业发展顺利,为其捐资兴学积累了雄厚的资金。从1911年开始,陈嘉庚在新加坡的捐资兴学活动进入活跃期。除道南学堂之外,1912年创办的爱同学校,1912年创办的崇福女校,1918年创办的南洋女校,陈嘉庚都是创办人之一。

参与道南学堂的创办和日常管理,对于陈嘉庚后来回国兴办教育事业是一个重要的前期“演练”。正是在担任道南学堂的协理、总理职务期间,陈嘉庚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道南学堂办学过程中出现的诸如校长、教师频繁离职问题,使得陈嘉庚格外注重校长的人选和教师的待遇问题。这为其日后在家乡创办集美学校、厦门大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

猜你喜欢

陈嘉庚学堂新加坡
陈嘉庚选采办
陈嘉庚一诺
陈嘉庚选采办
新加坡
爱国华侨陈嘉庚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
宝宝国学堂
球赛来了——原载新加坡《联合早报》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