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场与时间的较量
——农业种质资源亟待抢救性保护

2020-06-24

发明与创新 2020年21期
关键词:资源库种质品种

图/东方IC

农作物的基因秘密,藏在种子中。一度丢失香味的江永香稻在找到了保存在种质资源库的“祖先”后通过提纯复壮,又恢复了香味。

立下功劳的湖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5月8日在湖南省农科院内举行了揭牌仪式。

种质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和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此次揭牌的湖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建成的“湖南省种质库”,近年来经过换址新建和改扩建,建成了湖南省第一个综合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利用的服务性公益平台,主要包括水稻、辣椒、油料、瓜类等种质资源。据悉,该库可保存种质资源15万份,目前已经收集保存全球59个国家(地区)和我国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3万多份,已经建成全世界最大的辣椒种质资源库。

我国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正迎来历史性时刻。2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不过,很多人对农业种质资源还感到陌生。农业种质资源到底有何作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现状如何,症结在哪里,又需要如何发力?

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种质是指生物体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它往往存在于特定品种之中。如古老的地方品种、新培育的推广品种、重要的遗传材料以及野生近缘植物,都属于种质资源的范围。

种质资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五谷杂粮、肉蛋鱼、果菜茶、水产品……我们餐桌上的每一道美味、每一杯香茗都与种质资源息息相关。

不说别的,光“吃鸡”每个人都能说出四五种:乌鸡炖汤,汤水鲜甜,肉质鲜嫩;清蒸杏花鸡,蒸汁拌饭,鲜美无比;白切清远鸡,鸡皮脆爽不油腻,肉质弹性十足;三黄鸡肉质最是细嫩,营养丰富,是做豉油鸡的最佳食材……

至今为止,我国列入收集保护的畜禽地方品种有560多个、水产种质资源近2万种。这些各具特色的地方品种成就了风味各异的中华美食和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

神秘而珍贵的种质资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新华社 金立旺 摄)

这些珍贵的资源往往蕴藏于一粒小小的种子之中。不要小看它,一个品种也许就是一个地方的支柱产业。野生黑枸杞、老虎姜、布甲野生茶、野生黄芪……这些市场上走俏的原生态珍稀佳品正是家乡常见的“野果”,越来越多的贫困山区将这些“土特产”作为地方的支柱产业,虽然地处偏僻、资源匮乏,但这些珍稀的种质资源便是他们生活的物质保障,也是大自然最珍贵的馈赠。

神秘而珍贵的种质资源只与我们日常的一餐一饭相关吗?当然不是!它不只关乎国民百姓的小日子,也是国际谈判桌上的重要筹码,更影响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话语权。

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稻雄性不育系选育出杂交水稻,产量不断突破,中国人从此端牢了自己的饭碗。不但如此,凭借这一成果,我国杂交水稻育种水平跃居世界前列,如今杂交水稻更是走出国门,造福了全世界。

如今,我国粮食单产较1949年净增4.6倍,畜禽、水产品产量长期居世界首位,主要得益于品种的持续更新换代,而突破性品种成功培育与推广,无不来源于优异种质资源的挖掘利用。

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水稻和小麦矮秆基因的发现与利用推动了第一次“绿色革命”,在这场“绿色革命”的浪潮中,作物的抗病性、抗倒伏能力以及产量大大提升。

你以为种质资源只关乎农业那些事儿?不,生态环境、污水治理,种质资源也能出份力。

前几年,专家曾从国家麻类中期库筛选出黄麻环境型专用种质,与长沙锦农、索尼凯美高电子合作,初步开展重金属污水吸附剂的研发,公司原料增收6000元每吨,为治理南方重金属污染土地开辟了绿色新途径。

纵观古今中外,种质资源不光关系着国家的命运,也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不仅为农业生产、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还为生态保护、科技创新、乡村振兴、产业扶贫等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创造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不可估量。

多数种质资源尚未被开发利用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种质资源无疑是宝贵的战略资源。我国地大物博,种质资源十分丰富。我国长期保存作物资源超过51万份、畜禽地方品种560多个、水产种质资源近2万种、微生物资源23万多份,位居世界前列。

然而,近些年随着城镇化发展、新品种推广及水土污染等原因,我国种质资源现状不容乐观。

在湖北、湖南、广西、重庆、江苏、广东等6省区市的375个县,主要粮食作物地方品种的数目1956年为11 590个,2014年仅剩3271个。

消失的不会重生,某种基因一旦从地球上灭绝,就难以再创造出来,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刻不容缓,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较量。

2015年,国家启动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新收集资源5.2万多份。逐步建立了长期库、中期库、保种场、保护区、基因库相配套,国家级和省级相衔接的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国家作物种质库新库建设全面启动。

通过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发掘创制,培育推广了一大批突破性新品种,我国农作物自主品种占95%以上,畜禽核心种源自给率超过70%,水产、农业微生物产品均以自主品种、自主资源为主。天津小站稻、浙江金华猪等一批古老地方品种在推进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打造特色品牌、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通过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与利用,支撑产生国家科技类奖项超过12项,每年新增经济效益200多亿元。

“我国虽然是种质资源大国,但还不是种质资源强国,近年来,我国农业种质资源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加强保护与利用的紧迫性越来越强烈。”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指出。

有专家表示,当前我国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面临的困难有四点。一是资源消失风险加剧。自然生态下的农业种质资源种类与数量显著减少,交通便利地区作物野生近缘植物消失速度加快,一些畜禽地方品种、近海和流域野生水生生物资源数量呈下降趋势,亟需抢救性保护。二是开发利用不充分。通过表型与基因型精准鉴定、应用于育种创新的农业种质资源不到10%,大多数资源尚未被开发利用,已开发的也多停留在初级阶段,资源优势还没有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三是保护体系与配套政策不完善。国家统筹、分级负责的保护体系尚未建立,资源保护成本持续增加,保护主体动力不足。四是种质资源保护科技人员待遇低、职称晋升难,流失严重,队伍不稳。

让更多农民、社会组织参与资源保护工作

农业种质资源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主体多,需要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和支持。让更多的农民、社会组织都参与资源保护工作很有必要。

鼓励公众参与。在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过程中,同步开展相关传统知识调查、搜集、整理与保护,鼓励企业、社会组织承担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任务,鼓励支持个人、社会组织、企业等登记其保存的农业种质资源,对国家资源库(场、区、圃)没有收集保存的资源,颁发鉴定证书,形成资源保护的良好氛围。同时,加快建立农业种质资源保护表彰奖励机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激发参与资源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完善市场机制。加快国家农业种质资源共享利用交易平台建设,支持创新种质上市公开交易、作价到企业投资入股,支持种畜竞争性拍卖等活动,完善资源登记、交流共享、产业化开发有机衔接的利益联结机制和市场化运行机制,实现以用促保,增加参与资源保护和利用的获得感。

挖掘资源文化。围绕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探索公众参与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新模式。鼓励具有典型民族传统文化特征的农业种质资源,依法申请商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实现农业种质资源在持续利用中得到更好保护。(本刊综合)

依托种质资源库,珍贵稀有的江永香稻已经实现了品质产量“双丰收”(图/红网)

猜你喜欢

资源库种质品种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云上黑山羊品种介绍
健身气功开放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
贵州●石斛种质资源库
品种选育彩版
亚麻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
基于共享资源库的混合式教学考核模式研究
高中历史信息化教育资源库应用探索
红锥种质早期生长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