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对住院患者心理疏导的应用分析

2020-06-24徐慧凤

关键词:心内科依从性常规

徐慧凤,温 颖

(赤峰松山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5)

心内科疾病已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中包括高血压、心肌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不齐等,临床不仅要进行科学治疗,还要对患者实施全面护理以提升治疗效果。本文探讨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对住院患者心理疏导的应用价值,现将调查结果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9年1月~2019年12我院心内科进行治疗的124例患者按收入顺序分为两组,前62例设置为参照组,后62例设置为研究组。参照组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53~74岁,平均(65.75±5.03)岁;研究组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52~76岁,平均(65.82±5.87)岁。两组以上数据中差异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结果数据。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疏导

(1)在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介绍医院环境、主治医师以及护理人员,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2)在入院时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制定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方案;

(3)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其中包括发病机制、治疗过程以及可能发生的不良情况等,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了解程度,进而提升治疗依从性;

(4)实时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及时疏导患者不良情绪。

1.3 评价指标

对患者护理前后焦虑(SAS)、抑郁(SDS)评分、90项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对比;对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行对比,将其分为依从、基本依从以及不依从三个层次。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s)、(n,%)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前者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后者采用x2检验进行构成比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对比( ±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对比( ±s)

注:相比治疗前,^P<0.05;相比参照组,*P<0.05。

因素 研究组(62) 参照组(62)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SAS 56.48±7.51 32.72±4.76^*55.83±7.85 47.42±3.78^SDS 52.64±6.86 31.85±4.42^*53.04±6.7638.55±3.86^

由表1可知,经过护理,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均有明显下降,其中研究组患者评分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患者依从性对比

研究组62例患者中,依从34例,基本依从26例,不依从2例,总依从率为96.77%;参照组中,依从22例,基本依从29例,不依从11例,总依从率为82.26%,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心内科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群,该科室疾病多为慢性病,治疗周期长且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一旦发病致残率、致死率高,因此患者较易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患者治疗和康复造成不利影响[1]。常规护理干预无法做到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实时关注,而以患者为中心是心理疏导最主要理念,针对患者心理动态进行心理评估、医院环境介绍、健康知识教育以及不良情绪疏导,通过心理干预提升患者治疗护理依从性,鼓励其保持良好心态面对治疗,提升治疗有效率[2]。在本次调查研究中,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研究组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对比分析两组护理前后焦虑、 抑郁评分以及患者治疗依从性。结果显示,经过护理,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均有明显下降,其中研究组患者评分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依从率为96.77%,高于参照组的8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相较于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对心内科住院患者实施心理疏导效果更佳,可在临床进行较大范围借鉴。

猜你喜欢

心内科依从性常规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开展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应用
常规之外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中药药学服务对患者依从性的干预作用研究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