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启发心智 引导作文

2020-06-23王正文

读与写·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习作课文作文

王正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9-0113-01

“想说爱你,是件不容易的事。”这是当前许多中学生对作文的真实感受。对他们来说,作文如同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当前,中学生的写作呈现出这种尴尬局面,实在令我们这些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感到汗颜。事实上,许多老师在作文教学上发了大气力,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传统的作文教学重技巧、轻感悟;重理论,轻实践;重讲述,轻引导;重内容,轻语言。学生作文呈现出一种新的八股形式,鹦鹉学舌,面目可憎。具体来说,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缺乏形象思维,行文平淡乏味;理性认识肤浅,分析蜻蜓点水;感情体验不真,叙述虚情假意。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作文生活化、个性化、人文性、思想性。所以作文教学要打破传统的课堂讲授,加强引导,让学生从狭隘的象牙塔中走出来,广泛地寻找写作素材和写作的感受,把作文当作一种抒发自己真性灵的载体,从而避免空洞说教、走马观花、无病呻吟的毛病。

1.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传统的作文教学形而上学,与生活脱节,致使学生对生活感受不深,没有强烈的爱憎,体验不到鲜活的生活场景,写作时,只是东拼西凑,缺乏生活气息。所以指导学生作文时,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学生写作才会有自己的好恶,才能做到挥斥方遒、激扬文字。如,以“脸”为话题作文,我先要同学去观察生活中五种类型的脸,并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把这几张脸的神态概括出来,然后再选定一个角度写出自己的感受。学生很有兴趣,也做非常好。如皱纹满面、饱经沧桑的脸(艰辛);目空一切、颐指气使的脸(气盛);低眉顺眼、巴结逢迎的脸(谄媚);柔和慈祥、笑容可掬的脸(恭和);目光坚定、神情毅然的脸(坚强)。学生从中感受到了一张张脸背后的故事、性格乃至心灵,写作时才有事可叙,有情可抒。如果能从生活中发掘出写作的源泉,就会发现作文其实是随时都可以做的事情。

2.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生作文因积累不够,语文素养不深,作文存在着内容贫乏、语言枯燥等问题。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积累之功也非一朝一夕之事。

首先,从生活中摘取一些典型的、鲜活的事例,让学生从中有所感受,有所領悟,有所收益,写作才不至于是纸上谈兵,言之无物。如,我曾向学生推介过“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感人事迹及颁奖词。许多同学对此感受颇深,并有意识地摘抄、运用这些材料。如,“失去了太阳,还有星星;失去了鲜花,还有小草;失去了财富,还有健康;失去了生命,还有永恒的精神。一个人的勇敢不是因为失去而勇敢地选择死,而是因为失去而勇敢地选择活。只要你信心不倒,什么事都不能打倒你,只要你脊梁不弯,你就能扛起一座山。”(末尾引用了“2005年十大感动人物”之一洪战辉的话。——学生习作《勇敢地面对推动》片断)

其次是在课文教学中要加以启发、提点。“教材无非是例子”。活学活用,我们学习课文的最高要求。如,“不是苦苦哀求,而是从容道别;不是随风飘零,流露弱者的无奈,而是迎风飞舞,彰显强者的精神;不是死亡,而是新生。”(句子形式是仿照课文《巴尔扎克葬词》中的“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学生习作《由一片叶子所想到的》片断)

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许多学生作文或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或是人云亦云,没有主见。因此作文教学必须加强思维训练,帮助学生横向拓展,多角度去分析,纵向开掘,透过现象去看本质。以话题“脸”作文,大部分学生只是写到父母脸上的沧桑,读起来千人一面,千部一腔,毫无新意。为此,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①脸与心对比:脸部装扮、整容,心灵却很肮脏——心灵美才是真的美;②脸的胖与瘦:有人为了显示富态,不惜打脸充胖子——可悲可叹的虚荣心;③不同场合的变脸:得意时春风满面;失意时灰头灰脸;在金钱面前,笑逐颜开;在亲情面前,冷若冰霜——你的真心在哪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心智,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应该是当前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范例:

泰戈尔诗云:“我不愿乞求心灵上的创伤消失,但愿我能战胜它。”面对失去,你能否坦然微笑,珍惜拥有?面对失败,你能否重整旗鼓,从头再来?当面对挫折,你能否乐观向上,充满活力?苏东坡诗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命运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我们的人生就像那江河,有一泻千里的奔放,也有九曲回肠的曲折。所以请别再为落花流红而伤感;别再为“英雄生不逢时”而嗟道;别再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学生习作片断《坦然面对失去》)

作者引用泰戈尔和苏轼的诗,揭示了“得”与“失”的辩证关系,表现出作者对人生的深沉思索。思想深刻,无可辩驳。

文无定法,但教要有方。作文教学重在有的放矢,加强引导。这样,学能知困惑,教能知不足,教学才能相长。

猜你喜欢

习作课文作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习作展示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