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视域下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2020-06-23郭玉莉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安徽省毕业生大学生

郭玉莉

(安徽新华学院 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88)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从2001年的114万到2018年的821万,根据教育部的统计,2019年,我国将出现834万应届大学毕业生。全国高校毕业生逐年递增,应届毕业生的竞争压力自然加剧。与此同时,就业市场却出现显著回落,2018年10月份开始,CIER指数已经连续十几个月降低(CIER指数=市场招聘需求人数/市场求职申请人数)[1]。应届毕业生的增多对我国的就业压力造成更严峻的挑战,创业也就成为广大应届毕业生的一个重要选择。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推广与引导,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与激情正被逐渐点燃。

笔者研究采用的资料主要来自于以下三个公开出版的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公布的《2019年就业指导蓝皮书》、麦可思研究院编著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安徽省教育厅公布的2015—2018年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报告。本文中出现的所有数据均为此三份公开报告数据整理或借鉴而来。

一、创业基本情况

(一)大学生创业基本情况

1.创业人数统计(自主创业比例)

图1 应届大学生创业人数统计

从发布的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可以看出,我国2017届大学生的创业比例与前几年基本持平。而在其中我国高职学生的创业人数比例显然要(3.8%)高于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从2014届到2017届的整体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创业人数比例相对平稳,没有太大起伏。在2017年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当年度有本专科毕业生735万之多,按照这一人数统计,2017届大学生中创业人数将超过21万。

2.创业资金来源

统计近几年大学生创业资金来源,高校大学生创业75%左右的资金来自于父母和亲朋好友支持(或借贷),或是创业团队自身积蓄,极少数的创业者(团队)选择使用或灵活使用政府资助和商业风险投资费用。

3.创业风险分类

通过大学生就业报告的数据,可以明显看到当前大学生创业的主要风险集中在三个方面:即缺乏充足有效的创业资金、对企业或创业项目缺乏相应的管理能力、针对创业项目的市场推广能力欠缺。这几个方面占据全国大学生创业风险的八成左右。

图2 创业资金来源

图3 创业风险分类

(二)安徽省大学生创业情况

近几年来,安徽省以较高力度支持学校创建众创空间和创业孵化基地等,积极开展校企校地合作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同时连续多年举办全省大学生各种规格和层次的创业大赛,促进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2]。

通过分析比较2015年至2018年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报告,可以看到2015 年自主创业毕业生1 375 人,占毕业生总数的 0.45%;2016 年高校加大投入,启动2 900多万元用于支撑省内大学生进行相应的创业。①安徽省教育厅.2015年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报告。2016年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创业共计1 111 人,其他学生(大一至大三或者大四尚未毕业学生)创业 2 135 人,创业人数占据总人数的0.34%;②安徽省教育厅.2016年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报告。2017 年,一如既往举办各种类型的创业大赛,以此锻炼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2017年,高等院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1 108 人,其他学生(大一至大三或者大四尚未毕业学生)创业1 956 人;③安徽省教育厅.2017年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报告。在2018年高等院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和比例都有所回落,共计830人参与创业,占比为0.23%。④安徽省教育厅.2018年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报告。

图4 安徽省大学生创业人数及比例

二、大学生创业问题

(一)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情况

在大学生创业问题和创业教育方面,我国学者都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分析,概况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关于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形式、技术措施和其他方式的探索。分析得出建设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例如,创业课程、创业研究和论坛、创业类型的竞赛及创业联盟等方式;有的学者则认为“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夯实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教育方法和形式[3]。

二是我国创业教育的总结。学者系统分析了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经过,无论是创业比赛还是课堂授课,从注重教师的培养到教学双方的同步推进、由单一渠道到多模式融合[4],运用调查问卷等各种方式对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进行调查总结,提出六大方面的对策建议[5]。

三是国(境)外的创新创业教育对我国创业教育的示范作用和借鉴意义。关于国外的创业教育主要集中在三个国家:美国、日本和印度。学者通过分析美国百森商学院,挖掘其创业课程设置和变革以研究创业教育,同时对斯坦福大学的产学研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创业发展提出借鉴的发展建议[6],而张帆通过细化美国大学创业教育的分析为我国创业教育献言献策[7]。

四是对影响创业的因素分析,例如,创业政策、创业师资及其他影响因子。改进大学生创业政策包括四大类创业政策的改变,它们是相互关联而彼此成为密切联系的整体[8];同时,学者通过综合以往的各种理论模型,运用实证研究,挖掘促使大学生创业的各种影响因素[9],在此基础上提出保障创业教育有效开展,创业活动有序推行的各项措施[10]。

五是针对不同的学科或层级的创业教育。无论是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工科院校还是兼顾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采取分层次创业教育模式[11],强化高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提高[12],打造完善课程体系,从而在高职院校中则推行整合资源,成立创业学院,打造多平台[13]。

(二)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

1.创业类型单一

根据2018年大学生就业报告可以看出,2017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创业比例最高的区域是长三角。而高职高专的学生则集中在中原区域经济体。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创业领域多为培训教育类,高职高专多为零售商业类。整体而言,大学生创业的领域都相对狭窄,创业类型比较单一,以第三产业服务业为创业主要领域。

2.创业能力不足

通过创业风险分析及创业资金来源研究,大学生创业缺乏资金的筹集和良好运用,多数创业者以单个家庭财力为背景和支撑,没有很好地运用社会资金和政府有效资源。同时报告数据指出,当前的大学生创业普遍缺乏市场推广能力和企业管理经验,这与高校大学生群体的自身经历有关,但也与其没有很好进行创业设计有很大关联性。对外部资源利用率低(或无利用)、缺乏创业规划是当前大学生创业必须提升的两大能力。

(三)安徽省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

安徽省大学生创业问题既有全国大学生创业者普遍存在的,同时又兼具安徽省自己的弊端。

首先,是安徽省大学生创业人数无论是比例还是具体人数都在逐年降低。通过近几年的数据分析得出,安徽省大学生创业从2015年到2018年,创业学生减少近1/3,总人数占比降低一半。

其次,是高比例参赛,低数字创业。随着安徽省近几年大力推广各种类型的创新创业比赛,参赛人数从数千到2018年的突破10万人,参与人数呈几何倍数增长。但与高参赛人数相伴随的却是创业人数的逐年流失。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非常多的创业项目没有落地或进入实践环节过于短暂。无论是在校大学生的创业理念(项目)还是毕业生的创业项目都需要将其落地。

三、大学生创业对策设计

(一)打造创业教育闭环体系,完善创业失败教育

当前的创业教育多数为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能力塑造和创业实践推广三大模块。但却没有将创业教育打造成一个闭环的体系,在创业教育中丢失了创业失败教育。在通常意义的创业教育中,只是告诉学生或学员怎么创业成功,却遗落了万一创业失败应该怎么办?而这个万一占比非常之大。

在创业过程中该如何合理的规避商业风险和法律漏洞?创业项目进展受阻该何去何从?股市等虚拟市场有止损设置,在创业项目中呢?多人合伙创业该如何进行破产清算?如果创业项目损失惨重,在创业失败时怎样与合伙人股东交流沟通,达成一致意见?

创业失败教育就如同系在身上的安全绳索,无论上山还是下海都是保证安全的依仗。

(二)强化创业规划,多层高效的创业规划教育引导

通过数据比对发现,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有接近半数的创业者在三年后仍在继续创业,这一比例已经持续多年未变,所以对高校学生的创业辅导与帮持,入学是起点,但毕业绝对不是终点,需要强化规划意识,多层高效的进行创业引导。对于刚入学的学生通过他人创业事迹唤醒其创业意识,通过多种活动使其意识到创业亦是一种就业渠道,建立意识导向;针对大二学生以模拟大赛、创业协会活动等形式拓展学生视野,开拓其视野,逐步打造其创业能力;在较高年级中通过专业知识技能、可迁移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三个方面提升创业能力,最后通过实习实践教育环节或创业孵化基地等将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和创业项目相融合。

(三)大数据挖掘,积极开拓大数据和调研反馈

通过参考毕业生自主创业数据,对在校生进行相应的创业规划和生涯指导。积极挖掘毕业生这一庞大的数据群体,进一步提升就业指导水平和服务水平。因此,需要明确高校强化精准服务是对学校毕业生的职责所在。高校教师需要加强就业指导能力建设,重点培养一批了解市场、明了社会、透彻岗位、执行力强的就业师资队伍。与此同时加强对就业困难学生帮扶,不管授之以渔还是授之以鱼,采取多种举措保障学生创业机会。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就业工作管理,建立动态就业监测和有效反馈机制,做好市场与高校有效交流的平台作用[14]。

(四)转变教育思维,树立“终身”创业服务理念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高等院校都建立了专门的创业指导中心,并且开设了创业类型的课程,但这与创业者的需求还相差太远。无论是创业指导中心还是创业课程的普及率有待加强。在高校中从事创业教育的较多教师没有创业经验或创业指导经验,无论是创业教育的管理者还是创业教育一线工作人员的技能素养都无法与外部市场的发展相提并论,更谈不上紧跟社会和市场发展趋势。虽然从国外引入了各种创业课程,但与真正创业者的需求差之甚远。

市场经济的发展瞬息万变,社会进程也在加快,较多的创业指导教师没有进行及时和必要的知识更新,他们进行的创业目标设定、产品市场细分、产品营销方式等各个方面都与“学生的时代”产生错位,所以,不可避免的就是很多学生开始质疑教师的知识落伍,教师的理念脱离实际。而创业指导教师也开始质疑学生的创业思路错误百出、眼高手低、没有完善的创业计划,做事只限于空想等。这些抱怨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双方的创业思维路径存在分歧。导致此种分歧的出现既有学生自身因素影响,更应该反思高校的创业教育是否合适?是否过于重视即时创业结果的呈现,而没有树立良好的创业服务理念,以“后勤部长”的身份出现。创业教育需要远离浮躁,回归教育本身,推动大学生创业从学会思考开始,用创业思维的钥匙去解开创新创业的锁。

猜你喜欢

安徽省毕业生大学生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最“叛逆”的毕业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