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叙事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终末期患者的心理干预作用

2020-06-23胡丹红马萍项飞王密芳张春梅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终末期恐惧疗法

胡丹红,马萍,项飞,王密芳,张春梅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 呼吸内科,浙江 温州 32502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由于气道、肺实质损伤导致气流持续受限的一种慢性进展型疾病[1]。患者病情发展末期常出现如症状加重、心肺功能不全合并症,且每一次急性加重都可能危及患者生命,进一步加剧死亡恐惧[2-3]。COPD患者焦虑障碍的发生率高达13%~51%[4]。

叙事疗法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心理干预方法之一[5]。研究证明叙事疗法是一种切实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5-6],但是鲜见叙事疗法干预COPD终末期患者相关研究。本研究对COPD终末期患者进行叙事疗法干预,旨在降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缓解患者对死亡的恐惧,改善生活质量。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收治的COPD终末期患者112例。入选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制定的COPD诊断指南[7];排除伴有肿瘤,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中重度贫血,无法脱氧等,病情较严重,无法配合以及对肺康复治疗不配合。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分组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予叙事疗法心理干预,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故事的倾听和吸收,帮助患者实现生活、疾病故事的意义重构,从中发现护理要点,继而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包括外化、解构和改写三个步骤。1周1次,1次30 min,持续1个月;1月后,改2周1次,持续2个月;若患者出院则予上门访视,频次同前。对照组则予常规的心理护理和出院随访。

1.3 问卷调查评估

1.3.1 一般情况调查: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职业、病程、每年急性发作次数、用药情况、社会支持系统等一般信息。

1.3.2 抑郁及焦虑程度评估: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6],评分表的填写过程、发放及讲解各评量表均由专人负责,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完全由患者自评完成。

1.3.3 情绪状态评估:采用简明心境量表(profile of mood states,POMS)[8],包括6个分量表:紧张- 焦虑、抑郁-沮丧、愤怒-敌意、疲劳-迟钝、慌乱-迷惑、精力-活动力。分5个等级,每个等级0~4分。

1.3.4 老年人死亡恐惧状况评估:采用老年人死亡恐惧量表,共25个题目,包括身体疾病恐惧、虚无未知恐惧、影响他人恐惧和人际关系恐惧4个维度[9]。各维度的Cronbach’s α信度为0.77~0.87,可供我国老年人死亡恐惧的研究和实际应用。

1.3.5 生活质量测定:采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10],它包括角色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恶心、呕吐、疼痛等症状,间接反映患者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 ±s表示,不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干预前后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 观察组56例,2例患者干预结束后1个月失访,共54例患者完成本研究。对照组56例,3例患者因病情变化分别于干预第2周、第4周退出,1例患者因个人原因于第3周退出,共52例患者完成本研究。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干预前后2组SDS和SAS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SDS和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终末期患者入院时肺功能处于轻、中度气流受限;干预后,观察组SDS和SAS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叙事疗法可明显改善患者情绪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干预前后POMS评分比较 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只改善了患者慌乱-迷惑(P <0.05)。而观察组患者叙事疗法后,抑郁-沮丧、紧张-焦虑、愤怒-敌意和慌乱-迷惑都有明显改善(P<0.05)。见表3。

2.4 干预前后2组患者死亡态度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死亡态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死亡恐惧、逃离接受评分低于对照组,自然接受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死亡逃避、趋近接受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干预前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与干预前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总体健康状况、情绪功能和社会功能较干预前有改善(P<0.05),躯体功能、角色功能和认知功能评分等方面无明显改善(P <0.05),疼痛、失眠和食欲丧失和呼吸困难有改善(P<0.05),恶心、呕吐、经济困难、疲倦和便秘、腹泻无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后仅失眠和食欲丧失有改善(P<0.05)。见表5。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例(%)]

3 讨论

我国COPD患者已经超约1亿人,成为仅次于高血压、糖尿病的中国第三大常见慢性病[1]。全国每年COPD死亡人数约百万,致残人数500~1 000万[1]。 COPD病情发展末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社会、精神活动,导致焦虑抑郁障碍,且每一次急性加重都可能危及患者生命,进一步加剧死亡恐惧。长期的精神损害、沉重的心理负担相应加重焦虑抑郁障碍。焦虑抑郁障碍导致COPD患者综合健康评分减低,体力活动受限,情感障碍,社会活动能力减退,精神异常[10-11]。叙事疗法是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不断丰富、巩固美好的生活叙事,从而促进其现实态度、行为的改变。

叙事疗法有助于减轻COPD终末期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水平。国内外研究表明,叙事疗法能够缓解包括COPD、晚期肿瘤、心力衰竭等患者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改善疾病的治疗效果[12-13]。本研究显示COPD终末期患者入院时,其焦虑和抑郁水平均处于轻、中度水平,与既往报道相似[14]。在叙事疗法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DS和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叙事疗法干预能有效缓解COPD终末期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叙事疗法可有效改善COPD终末期患者对死亡的态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1—2020)》中指出,要加强安宁疗护能力建设,提高包括COPD终末期等多种慢性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多项研究证实,积极的护理干预能改善慢性疾病患者的心境,帮助患者改善对死亡的态度,提高生存质量[15]。本研究表明,叙事疗法干预后1个月,患者死亡恐惧态度明显改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升高,患者自然接受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叙事疗法能够帮助患者减轻对死亡的恐惧,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从而改善生存质量。

表2 干预前后2组SDS和SAS评分比较(±s)

表3 不同方式干预后2组POMS评分比较(±s)

表4 干预前后2组患者死亡态度评分比较(±s)

表5 叙事疗法前后生活质量评分(EORTC QLQ-C30)变化(±s)

猜你喜欢

终末期恐惧疗法
类风湿关节炎髋关节终末期受累髋臼内陷临床特征和相关因素分析
透析及非透析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管钙化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探讨心理干预在终末期肿瘤患者康复中的临床作用
腹膜透析在有腹部手术史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被贫穷生活支配的恐惧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恐惧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表达恐惧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