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特色小镇产业选择及其经济效应探讨

2020-06-23王文燕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特色产业小镇特色

王文燕

(山西旅游职业学院 山西太原 030031)

由于传统城乡二元体系的存在,我国农村地区各项基础设施滞后,虽然部分地区有着独特的自然条件、地理优势、文化积淀,但是无法融入到市场化的竞争中。因此,需要政府部门进行引导与组织。在特色产业小镇政策推动下,各级政府为特色小镇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也促进了特色小镇的经济社会发展。然而由于我国各地文化、经济以及自然资源差异较大,不同地区特色小镇发展也存在明显差异,特色产业差别较大。甚至一些小镇打着特色发展的旗号,盲目发展房地产,并未根据当地产业发展基础来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从而抑制了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在当前国内特色小镇如火如荼开展的背景下,本次研究聚焦于我国特色小镇的产业选择及其经济价值,对丰富我国特色小镇理论研究,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文献综述

特色小镇概念于2016年被提出,学术界对特色小镇的研究逐步开展。但目前的研究大多以定性研究为主,旨在丰富我国特色小镇理论研究。一些学者认为特色小镇的发展重点在于发展特色产业,如李硕扬、刘群红(2018)指出特色小镇的发展是对现有我国城市体系的有益延伸,在特色小镇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应该加强产业融合,以产业发展带动城市化进程。席丽莎等(2018)在研究特色小镇发展动力的过程中发现,对于文化创意小镇而言,应该坚持文化源头治理与保护,保留原有文化底蕴传承是特色小镇应该坚持的目标。李冬梅等(2018)以种群生态学为理论基础,探讨农业特色小镇形成的机理,并就农业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此外,一些学者也开始尝试进行定量分析,深化了我国特色小镇的理论基础。例如方叶林等(2019)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方法研究了我国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及其产业特征。宋宏、顾海蔚(2019)借助实证模型检验了影响我国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的因素,他们指出为了促进特色农业小镇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张亚明等(2019)检验了特色小镇IFIC核心竞争力,并基于我国各地特色小镇实践,提出了相关建议。

在如何发展特色小镇的学术讨论中,王业强等(2019)认为特色小镇的发展应该坚持生态文明发展理念,以绿色发展推动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郝华勇(2018)认为湖北省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城镇体系并不完善,县域经济发展较为薄弱,小城镇发展缺乏特色。因此可以借鉴浙江模式,夯实小城镇发展特色,培育湖北省特色小城镇。万树等(2018)在总结我国特色小镇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夯实特色小镇资金支持是特色小镇发展的关键,因此需要积极开拓融资渠道,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特色小镇产业发展。以上学者分别从发展理念、目标趋向以及资金支持等角度对特色小镇的发展进行阐述,但是大多是定性的经验研究,说服力较弱,且不具有普适性,缺乏对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定量研究设计。

表1 小镇特色产业评价指标与权重

综合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由于我国特色小镇实践时间较短,国内的相关研究较少,受限于数据与样本,大部分研究以定性分析为主,主要是基于我国乡村振兴以及城乡结合的视角阐述发展特色小镇的意义、路径等,定量分析较少,特色小镇如何影响小镇产业发展、促进小镇可持续发展还无法量化。事实上,有效的社会调研可以获取特色小镇的经济社会数据,对量化特色小镇政策的经济价值具有基础性作用。基于此,本文以社会调研数据为基础,借助DID模型,实证检验特色小镇的经济效应及其产业选择价值,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这也是本文的创新所在。

特色小镇产业遴选体系构建与分析

(一)指标构建

特色小镇的发展,首先是要做好产业选择工作。目前在我国特色小镇申报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一些小城镇在申报过程中为了提高入选率,并未选择本地特色产业,产生了恶性竞争,极大浪费了各类资源。在特色小镇评选后,一些区域也并未以发展特色产业为核心,因此需要合理评估特色小镇特色产业发展。如何科学合理评估小镇特色产业,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基于调研数据,构建小镇特色产业评价体系,结合我国各地小镇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评价。这一评价体系不仅能够为识别小镇特色产业提供支撑,也可以衡量小镇特色产业的发展。

在评价模型的选择上,为了更好反映主导产业的发展,本文基于GE模型选择9个指标对小镇主导产业的吸引力与竞争力进行分析评价。其中吸引力评价指标包括特色产品与服务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市场垄断程度、企业进入市场难易程度以及政策优惠力度。行业竞争力指标选择了研发实力、市场营销力度、产业知名度以及境外企业投资数量共四个指标,各指标及其权重赋值具体见表1所示。

表2 特色小镇产业选择及匹配程度

表3 电商小镇成立的经济及产业价值

除产业知名度指标权重为20外,其余指标权重均为10,以调研数据对各小镇实际指标进行打分,打分的范围在0-10之间,对各个指标的最终得分加总得到小镇特色产业评价值。本次调研我国国家级特色小镇17个、省级特色小镇25个,以及非特色小镇87个,总样本为129个,研究的周期为2015-2018年。

(二)特色小镇产业选择

此次调研共涉及42个特色小镇,按产业类型划分将特色小镇分为农业依托型小镇、制造业依托型小镇、金融业依托型小镇、信息技术业依托型小镇、商贸物流业小镇以及健康产业类小镇,各类小镇数量具体见表2所示。可以发现在所有小镇中农业依托型小镇数量最多,其次为制造业依托型,二者共计25个,占总数量接近60%,这说明当前我国特色小镇仍然是以涉农及制造业为主。基于小镇特色产业评价指标,对各个指标进行打分加总得到小镇特色产业评估值,对某一小镇数年评估值进行平均值运算,得到小镇特色产业评估最终结果,将该结果分为四个等级:非常匹配[90,100)、匹配[80,90)、比较匹配[60,80)、不匹配(0,60),可以发现对所有42个小镇特色产业评估后,仍然有7座小镇特色产业不匹配,这说明特色小镇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偏离其发展基础,未能坚持小镇特色产业发展,并未深耕原有特色产业,导致特色产业发展效率低下。

特色小镇经济效应实证分析

(一)研究方案设计

特色小镇的经济效应首先体现在特色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产业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直接体现在特色产业评价得分值的提高,其次间接体现在小镇经济实力的增加,因此本文建立DID模型,实证检验特色小镇设立的经济价值。

双重差分模型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在定量评价公共政策或者项目实施的效果上,双重差分模型可以通过比较实验组(受到政策影响)和控制组(未受到政策影响)在政策实施前后差异的变化来控制二者的系统性差异,从而能够评估出政策实施的效果。因此本次研究以2016年特色小镇是否成立作为自然实验,检验特色小镇成立的经济价值。双重差分模型如式1所示。

其中yit为本文的被解释变量,即小镇的特色产品评分以及小镇的人均GDP;i表示地区,t表示时间;Treatregioni是地区虚拟变量(特色小镇=1,非特色小镇=0);Policyt为时间虚拟变量,2016年以前为0,2016年以后为1;Xi为其它控制变量,在控制变量的选择上,本文以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GDP的滞后项、道路基础设施完备程度以及与市中心的距离作为控制变量。此外,本文进一步控制了个体固定效应ηi和年份固定效应δt。模型主要的待估参数为两个交互项的系数β,如果特色小镇有利于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那么交互项的系数应当为正,反之则为负。

(二)实证结果

本文首先估计了特色小镇成立对小镇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由于特色小镇的成立在各地区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特征,由此提供了一个“准自然实验”,来估计特色小镇成立对地区经济增长以及特色产业发展的净效应。具体结果见表3所示。在表3的第1、2列中未加入其他控制变量,第3以及第4列加入了其他控制变量。可以发现,无论是否加入控制变量,特色小镇的成立对区域经济的增长总为正,这说明特色小镇的成立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进一步的,本文检验了特色小镇的成立对当地特色产业的影响,结果见表3所示。可以发现,无论是否加入控制变量,特色小镇发展均能提高特色产业得分,但仅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这说明我国当前特色小镇发展能够显著提高GDP,但是对特色产业的发展支撑力度不强,这与我国特色小镇建设的初衷相违背。

结论与政策建议

特色小镇是对我国现有城市化进程的有益突破,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本次研究以社会调研数据为基础,检验我国特色小镇的产业选择,并基于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其经济价值。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特色小镇种类繁多,但大多数是以农业及制造业型为主,在特色小镇成立以后,部分小镇特色产业并未形成核心竞争力。特色小镇的成立能够显著提高小镇的经济实力,对特色产业虽有贡献,但贡献并不明显。在我国城市化发展面临拐点之际,本次研究所带来的政策启示如下:

挖掘小镇特色产业,升级重点产业。特色小镇的前提是选择合适的产业进行培育发展。无论是选择在传统产业基础上进行转型升级,还是聚焦于新兴产业的发展,都要将发展特色产业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中心任务,加强特色产业创新发展的资源配置平台建设。特色小镇可以依托本地资源获得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因此特色小镇需要大力培育和发展重点产业,在行业发展的某一环节中提供特色服务,而不应该盲目追求完整的产业集群。

丰富融资渠道,化解融资瓶颈。作为集生态、生活与生产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其发展动能在于产业与金融资源的双向驱动。金融资源的匮乏长期以来一直是制约我国农村地区以及小城镇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在建设特色小镇的过程中,要创新融资方式,为小镇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动能。例如,PPP模式能够有效整合政府资源与社会资本,全面提升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以及运营的效应,改善公共服务水平,对于特色小镇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因此在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引入社会资本,推动金融、社会资本投向特色小镇,实现投资的有效性以及公共资本的效益最大化。

深化特色小镇品牌战略,提升市场知名度。特色小镇经济价值的实现,在于小镇产品以及服务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当前我国一些经营成功的小镇,如“陶瓷小镇”“皮革小镇”“核桃小镇”“葡萄酒小镇”等,依托当地特有的资源优势及产业特色,在各自行业里逐步树立了品牌标杆。因此,各地特色小镇需要进一步结合本地优势,深化特色小镇品牌建设,深度包装特色小镇特色产业。

猜你喜欢

特色产业小镇特色
安安静静小镇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CK小镇”的美好
特色种植促增收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中医的特色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