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策支持对农产品流通绩效提升的效应及异质性
——基于长三角地区样本

2020-06-23副教授曹慧玲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流通长三角变量

杨 虎 副教授 曹慧玲

(江苏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江苏镇江 212003)

农产品流通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它关系到农业生产、城乡市场对接和社会就业等诸多领域,对“三农”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农产品流通业又是属于政策引导型的行业,政策的落实对农产品流通业的发展非常必要。当前,国家对农产品流通的支持日益加大,政策类型不断多元化,支持领域不断拓展,总体上看政策对农产品流通的利好是较为明显的。那么,在当前质量、效率和动力三大变革导向之下,政策支持对农产品流通绩效提升的效应是否显现?多元化的政策是否有存在异质性效应?鉴于长三角一体化这一国家战略的实施,以及长三角地区经济先行的客观特征,本文选取长三角地区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实地调研和实证的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

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各类政策支持

(一)财政税收支持政策

财政税收支持政策是农产品流通支持政策中最为典型的方面,也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助力稳定和做强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手段。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1]59号),首次提出了各级人民政府要增加财政投入,改造和新建一批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并明确了要做好财政资金引导,促进民间资本支持农产品流通发展。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在农业现代化建设,其从财政扶持和税收优惠等方面优先保障“三农”发展。2019年,国家出台了《关于推动农商互联完善农产品供应链的通知》(财办建[2019]69号)支持农产品流通发展,并明确了对确定支持的省(区、市),每个省(区、市)支持2亿元,资金分两年安排。在长三角区域地方政策扶持方面,浙江省2017年出台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浙财农[2017]124号),其明确了预算安排与资金分配,并提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主要扶持方向包括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和电子商务等。

(二)金融支持政策

金融政策也是支持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政策渠道。《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扶持农产品流通,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并发挥好地方各类涉农担保机构功能,进而解决农村融资担保能力不足的瓶颈。2016年,《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1号)提出要鼓励和引导金融资本更多投入农村,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三农”领域重点项目和工程。2019年,《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2号)指出要引导县域金融机构吸收更多的存款用于本地,支持小微企业通过融资优惠来促进发展,并要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上市融资。这里所提到的企业,当然也包含了农产品流通企业。在长三角区域,浙江省于2013年出台了《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3]3号),其明确的将鲜活农产品流通主体培育和鲜活农产品产销衔接等作为主要任务,并提出要加强对农产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和农户的信贷支持。

(三)市场经营扶持政策

在市场经营扶持政策方面,其主要围绕产地市场、经营主体服务。产地市场作为农产品产业化的起始点,直接对接了农产品生产供给者,通过政策的扶持,可以有效解决农产品的买难卖难问题,这也是许多政策关注的一大重点。2013年,《关于加强农产品流通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商办建函[832]号)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骨干企业和项目的示范、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快完善农产品流通和农村市场体系。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2019年出台的《关于支持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通知》(农办计财[2019]44号),明确了对涉农的仓储、加工、运输管理等活动进行扶持。从长三角地区来看,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在农产品冷链物流领域先行开展区域统一标准试点,这对于农产品流通市场经营体系的完善也将起到促进作用。

(四)基础设施扶持政策

农产品流通离不开农村基础设施的支撑,因此国家十分重视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政策扶持。《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了要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的“绿色通道”政策,从而保证了鲜活农产品运输网络的通达性。2014年,《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发[2014]1号)指出了加快推进农村流通设施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提升工程。《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完善流通骨干网络,加强重要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完善跨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围绕流通信息化建设,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支持农产品营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其指出要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促进农产品进城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这对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予以更大的支持。

(五)创新创业扶持政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农产品流通的高质量发展也离不开创新创业的驱动。2012年,商务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鲜活农产品流通创新的指导意见》(商建发〔2012〕432),提出通过交易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积极推动技术、项目和要素向创新企业、市场和示范区集聚,全面推动鲜活农产品流通创新,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中办发[2017]56号),其第一点任务就是要健全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其中就明确了创新短链流通模式,加快技术创新,推进产地市场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加工企业、电商平台的对接,促进产销高效对接。

数据采集与模型构建

(一)变量及数据

关于农产品流通的政策支持方面,目前统计局以及相关数据库都没有详实的数据支撑。对此,笔者通过走访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部分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当地的一批从事农产品流通的企业,主要采取问卷和结构式访谈结合的方法获取数据。经统计,本次调研共收回样本502份,实际有效样本479份,有效率为95.42%。主要的变量以及数据选取方式如下:

1.农产品流通绩效变量。从农产品流通经营主体的单位劳动人员流通经营规模来表征该主体的农产品流通发展绩效,记变量为y。在问卷中设置了“年农产品交易总额”这一问项,具体由受访者填写交易额数据,单位为万元;后面也涉及劳动者的问项,两者之比便为发展绩效的表征。

2.政策扶持变量。结合前面的政策分类,在实际调研时也主要围绕五个方面收集样本数据,其分别为:第一,财政税收支持政策。主要设置两个问项,即“是否获得无偿财政资金支持”和“是否获得税收减免支持”,对应两个变量x11、x12。具体由受访者自行选择“是”或“否”。在赋值上,若选择“是”,则取值为1,若选“否”,则取值为0;第二,金融支持政策。主要设置两个问项,第一是“是否获得涉农贷款支持”,对应变量x21,若选择“是”,则取值为1,若选“否”,则取值为0。第二是“年平均获得贷款金额”,对应变量x22,具体由受访者填写信贷额数据,单位为万元;第三,市场经营扶持政策。主要设置两个问项,即“是否获得市场拓展方面的政策支持”和“是否开设网络销售业务”,对应两个变量x31、x32。若选择“是”,则取值为1,若选“否”,则取值为0;第四,基础设施扶持政策。主要设置两个问项,即“是否有冷链物流仓储设施支撑”和“是否得到信息平台的服务支持”,对应两个变量x41、x42。若选择“是”,则取值为1,若选“否”,则取值为0;第五,创新创业扶持政策。本文也设置了两个问项,第一是“是否享受到创业政策支持”,对应变量x51,若选择“是”,则取值为1,若选“否”,则取值为0。第二是“涉农创新创业补贴”,对应变量x52,具体填写补贴额度,单位为万元。

3.其他基本信息变量。其他基本信息变量主要反映了农产品流通企业主体的相关情况,包括要素供给、企业性质和经营年限等。其中,要素供给包含企业劳动力数量、固定资产投资两个指标,分别对应变量x6、x7。企业性质主要反映受访企业是属于法人企业或是合伙企业,用变量x8表示,若为法人企业,则赋值为1,若为合伙企业,则赋值为0。经营年限变量x9,数值由受访者自行填写。

通过对479份有效样本数据进行整理,得到描述性统计情况,如表1所示。

(二)计量模型

基于以上变量和数据,本文构建多虚拟变量的截面回归模型,具体模型如下:

上式中的所有变量在前面均已论及,其下标i表示第i个样本横截面,a0表示常数项,x1- a14为变量对应的系数,ε为模型的随机误差项。在具体回归估计操作中,本文采用两步法,首先对政策支持的10个变量进行回归,然后纳入代表其他基本信息的4个变量再次回归,以观察这些变量纳入后的系数变化情况。

模型检验结果与分析

基于479个样本截面数据,通过式(1)进行加权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估计,以减少异方差,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

回归结果二是在一的基础上纳入了x6-x9四个控制变量,可以看到,x6-x9四个变量的系数都是最显著的,但同时关于政策扶持的10个变量在显著性上没有发生明显改变,这一方面说明了4个控制变量引入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政策扶持的10个变量在数据采集上是科学的。因此,为了更加精确地进行分析,笔者选择回归结果二的系数结果展开讨论。

财政税收扶持政策。第一,变量x11的系数为0.188,并且系数在5%的水平显著。回顾变量数据选取可知,农产品流通企业是否获得政府的财政资金支持,对于其发展绩效具有重要意义。即如果能够得到政府财政资金支持,那么就能显著地助力农产品流通企

业的规模提升;第二,变量x12的系数为0.409,且系数在1%的水平显著。由此可见,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也是影响农产品流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即如果得到税收优惠政策扶持,那么能有效地激发农产品流通企业经营发展的积极性。通过这两个结果可以判断,政府财税政策的扶持对长三角地区流通企业的发展总体上是有效的。

金融支持政策。变量x21的系数为0.193,并且系数在5%的水平显著,这验证了涉农贷款支持对农产品流通企业的经营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就是说,是否获得涉农贷款支持,是长三角地区农产品流通业发展绩效提升的重要因素。变量x22的系数为-0.120,但检验结果不显著,这说明了样本对于信贷支持规模促进农产品流通绩效的观点并不支持。综合这两个结果可以得出,虽然有金融政策的支持是有利于提升农产品流通绩效的,但是金融扶持规模的大小并不能作为提升绩效的决定因素。由此可以认为,对于金融支持政策,支持规模对于提升农产品流通绩效或许并不是关键的,其重要的可能在于支持的方式。

市场经营扶持政策。市场经营扶持政策两个变量也是一个显著一个非显著。其中,是否获得市场拓展方面的政策支持并不构成农产品流通企业绩效提升的重要因素,而是否开设网络销售业务则是提升其发展绩效的重要因素。可见,在制定和完善扶持农产品流通企业市场经营方面的政策时,应注重与时俱进,特别是要用好互联网的驱动作用,这能够鼓励和支持农产品流通商拓展网上业务。

基础设施扶持政策。基础设施扶持政策的两个变量系数都为正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由此可见,基础设施相关扶持政策是推动农产品流通企业绩效提升的关键因素。在长三角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领先,农村道路和物流配送点等设施较为完善,这对农产品流通商的业务开展提供了便利。2017年度长三角一体化大会确定了将推动农产品市场一体化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其提出了要加快构建互联互通的流通骨干网络,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从回归结果来看,长三角地区基础设施相关政策的扶持对当地农产品流通的发展总体上是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下,应更加注重区域农产品市场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推动区域之间农产品流通横向贯通,城乡之间农产品流通纵向畅通。

表1 描述性统计情况表

表2 回归结果一栏

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创新创业扶持政策涉及的两个变量系数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说明在样本范围,创新创业政策支持并没有显著地对农产品流通绩效提升带来促进作用。事实上,根据描述性统计可以看出,创新创业扶持政策的两个变量数据的均值都是大于零的,这说明样本中享受创新创业政策的主体是存在的,而这里的影响效应不明显,笔者推断是因为当前政策在支持农产品流通创新活动方面不够具体化和针对性,对农村创新创业的宣传仍不够到位,从而导致政策的实际实施效果仍不够明显。

结论与启示

本文分类梳理了我国农产品流通的扶持政策,并选取了长三角作为调研区域,采集了其区域范围内的479家农产品流通主体作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政策扶持对农产品流通绩效的影响。分类来看,目前的政策扶持主要集中在财政税收政策、金融政策、市场经营扶持政策、基础设施政策和创新创业政策等方面。从样本实证来看,财政税收政策和基础设施扶持政策对长三角地区479家样本农产品流通绩效的正向促进作用总体上是显著的;金融扶持政策对农产品流通绩效的促进作用也是存在的,但是信贷支持规模并没有显著地带动农产品流通绩效提升;市场经营扶持政策的支持效果主要体现在对网络销售业务方面。此外,创新创业政策对农产品流通绩效的支持作用却并不显著。

根据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要提高金融政策对农产品流通扶持的有效度。对此,政府要因地制宜、因业制宜、因企制宜,加大金融信贷对农产品流通商的扶持,政策扶持要注重行之有效,特别是要结合长三角一体化“三联三互三统一”工程,并要积极防范农产品流通领域的金融风险;第二,要提高市场经营扶持政策的精准度。政府要进一步把握农产品市场方向,深入研究农产品流通市场经营主体普遍面临的市场经营困境和发展瓶颈,从而对症下药,各个击破,进而为农产品流通商的稳定经营和市场拓展释放红利;第三,要提高创新创业政策的切入度。一方面政府要切实根据当前农产品流通业务和活动,加大对技术、营销等创新的政策支持,提高对返乡创业农民的政策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政府要进一步深入农村加大政策宣传普及,激发农村居民的创新创业热情。

猜你喜欢

流通长三角变量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瞭望
SL(3,3n)和SU(3,3n)的第一Cartan不变量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