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鲁山县方言程度、时间类合音词

2020-06-22孙瑞隆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鲁山官话声母

孙瑞隆

(西南科技大学 文学与艺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

“合音”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融合为一个音节的音变现象”,包括普通话中“不要”合音为“嫑biáo”、“不用”合音为“甭béng”等,也包括儿化韵、子变韵、D变韵、小称音变[1]115-124。鲁山县位于河南省中西部,是平顶山市下辖县,北连石龙区、宝丰县、汝州市,东临平顶山市区、叶县,南临南阳市,西临洛阳市。鲁山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在《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划归“郑曹片”[2],《河南省志·方言志》中划归“郑汴片”[3]3,贺巍《中原官话分区(稿)》[4]中划归“南鲁片”。鲁山方言中的合音现象十分丰富,包括数量词、方位词、否定副词、程度副词、疑问词、动词、程度副词、时间词、儿化音等多个类别,本文限于篇幅,仅分析其中的程度副词、时间词类合音现象,描述其语音、语用特征。

一、平顶山地区合音词研究现状

1995年《河南省志·方言志》“语音章”第三节“音变”条目下有关于“合音”的介绍,并收录20余个合音词,指出合音是“口语中由双音节词合读为单音节词的特殊语音现象”[3]97-98。

李静《平顶山方言语流音变的调查》[5]认为合音是语流音变的一个表现形式,“说话速度较快,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就会合并为一个音节”,并总结出合音的六种构式。

段纳《平顶山方言合成方位词语音、语法特点》[6]认为“合成方位词和方位短语在语流中会出现合音现象”,指出其主要特点是取前字的声母,取后字的韵母或韵母变体,声调取前字的声调,比较有规律,而“方言中其他类型的合音词表现则没有如此整齐”。

陈松亚《郏县方言中的合音词》[7]分郏县合音词为名词、动词、方位词、代词、数量词、时间词、连词六大类,并对所举合音词的读音、用法进行了简释。

孙红举《中原官话合音现象研究》[8](以下简称“孙文”)对中原官话28个方言点中的合音现象进行了专项调查,考察合音现象的共性特征和规律,探究其生成机制。“孙文”所调查方言点涉及平顶山的鲁山县和郏县,收录鲁山县合音词90余个,郏县合音词70余个。该文“合音词及合音成分认定的个案”部分,对一些特殊合音词的合音成分及合音过程进行了共时研究。其《论汉语合音现象的研究》[1]115-124综论合音的类型和范围,合音与词汇、语法、语用的关系,合音词及合音成分的界定,合音研究的价值几部分,列举了一些鲁山方言合音词。

张院利《汝州方言若干程度副词例析》[9]提到有学者认为“阵”“恁”是由“这么”“那么”合音而成,两词与指代词“这”“那”有关,作程度副词,其文对“以‘阵’‘恁’作为同音替代词”未给明态度。

综上,平顶山地区方言合音词现有研究只涉及鲁山县、郏县两个点及市区方言。孙红举对鲁山方言合音词进行了收集,但未阐述语用;专题研究有方位合成词的合音现象研究和合音词的分类探究,现有研究还不全面、不深入,有进一步探究的必要。

二、鲁山县合音词类释

本文合音词为笔者方言所有,未标明出处的例句是笔者方言中的用法。本文所言“合音词”指就语法功能上讲的合音而成的单音节本身;“合音式”指两个(或多个)单音字合成后的音节形式;“合音字”指合音形式的标音字;“合音成分”指合音式在合音前的构成成分。合音成分在方言中如可分读,则将分读时的实际读音、调值注于音节后;如不可分读,则只在“=”后标注合读音,标注调值用“调值数码法”(1)鲁山方言有四个调类:阴平24,阳平42,上声44,去声31。见《鲁山县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794页。《河南省志·方言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页)认为“郑汴片”有四个调类:阴平24,阳平42,上声55,去声31。李静指出平顶山话四个调类:阴平35,阳平342,上声55,去声41。见李静:《平顶山方言音系》,载《天中学刊》,1998年第6期。。

(一)程度副词类合音词

关于“恁”字。《说文解字》:“恁:下赉也。从心任声。”段注:“未闻。按《后汉书》班固《典引》曰:‘亦宜勤恁旅力。’李贤注引《说文》‘恁,念也’。当用以订正。《广雅》曰:‘恁:思也。’《广韵》《玉篇》亦曰,念也。”[19]《龙龛手镜》:“恁:音壬。信也。又音荏。念也。”[14]64《类篇》:“恁:如林切。《博雅》:‘思也。’又尼心切。弱也,信也。又忍甚切。”[15]387可见“恁”音有rèn、rén、nín,方言nen41音于古字典辞书无证,直到宋时辞书无“那么”义项。查检CCL语料库发现,宋元以前“恁”多与“么”连作“恁么”,也间有“恁的”“恁地”,话本中“恁”已有“那么、那样”的意思。如《醒世恒言》:“那后生也慌了,便道∶‘我恁的晦气! ’”;《碾玉观音话本》:“当时殿前太尉是阳和王,见了这词,好伤感∶‘原来刘两府直恁孤寒!’”。明代字书录入“恁”的“那么”义。《字汇》:“又女禁切。音赁,如此也。”[16]362《正字通》:“又俗言‘如此’也。”[20]我们认为“恁”可以作为“那么”合音的标音字。

“阵”字,《汉语大字典》有“军队行列”“阵法”“阵地、战场”“量词。一定时间段(一阵)”四个义项[11]4442,无“这么”义。不适宜为tn41标音。

“真”字,《唐韵》“侧邻切”,《集韵》《韵会》《正韵》“之人切”[12]761。《集韵》:“真:之人切。《说文》:‘仙人变形而登天也。’一曰实也。”[21]《字汇》:“之人切。音珍。伪之反也;实也;淳也;精也;正也。又真人;正人也。”[16]56可知“真”只有一音tn55,无去声。《汉语大字典》[11]126-127“真”下亦无“这么”的义项。可见“真”不与“tn41”混同。现代普通话“你人真好”“她真漂亮”“他跑得真快”的“真”都是“真正是、确实是”的意思,与古字典中的“实”义对应,《汉语大字典》“真”[11]126-127字下无对应(或相关)义项,应予添加。

(二)时间词类合音词

沈明认为,在晋语、晋南和关中、鲁西南一带中原官话,山东的冀鲁官话里,“今日”读为“今马=[*ma/m](个)”,是中古“今”的[m]尾,在双音节化之时后移为下一音节的声母加上元音为“马=[*ma/ m]”;读为“今们=[*mn](个)”是由于鼻音声母[m]影响变为“们=[*mn]”,“马”“们”声母重新分配生成无实意的音节,由此可见北方话深摄字“今”收[m]尾的残迹。“昨日”读为“夜你=个”或“晏来”,“白日”读为“白晏”,可看到“日”读[n]的残迹(5)沈明在第三届汉语方言中青年国际高端论坛上宣读了《从“今日”“昨日”的说法看北方话里残存的古音》,载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今日语言学”微信公众平台,2019年4月25日。。何亮[23]认为“夜×”与“今+词缀”“明+词缀”“今天”“明天”分布的地区大部分重叠,集中在山西的晋语,河南、陕西、河北的中原官话、冀鲁官话及东北的东北官话。

1.前儿=tshir52

tshir52意为“前天”。“前”的韵母脱落,与后缀“儿”拼合而成。使用时后可加词缀“个”,时间副词,在句中作状语,可在主语前后。如:tshir52学校放假了;我tshir52个进了趟城。“前”的舌面声母h在鲁山方言里变成了tsh,是尖团音的遗留。鲁山方言分尖团音。《鲁山县志》[22]指出,在与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时,舌面音声母大部分被鲁山方言读为舌尖音声母。“想”发音为“siɑ”,“贱”发音为“tsɑn”,皆属此类。舌面音声母、h、与舌尖音声母ts、tsh、s在方言发音中呈对应互换关系。

检CCL语料库得“前儿”古代文献中有用例,《七侠五义》:“连前儿个,我吃了你两三个乌涂的了。”《侠女奇缘》:“我本是前儿和张爷告下假来,要回三河去。”“前天”的前一天叫“大前儿”,《孽海花》:“家主大前儿衙门回来,忽得了病,三日连烧不退,医生说是伤寒重症,这会儿里头正乱着哩。”

2.夜儿= iεr41

又《汉语大词典》“夜日”词条:“前一日。《吕氏春秋·慎小》:‘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日置表于南门之外。’许维遹《集释》引吴闿生曰:‘夜日谓前一日,犹次日为旦日也。此盖古语,它书少见。’”[24]357按有随文释义之嫌,《慎小》后文有“夜日又复立表,又令于邑中如前”,若依前解释为“前一日又再次立表”则太迂。又《管子》:“寒暑调,日夜分,分之后,夜日益短,昼日益长。”“昼日益短,而夜日益长,利以作室,不利以作堂。”“夜日”“昼日”对文,“夜日”为“夜晚”明矣。两例中“夜日”都为“夜晚、晚上”义。汤传扬也指出此例意为“当夜”[26]。何亮用《吕氏春秋·慎小》例证“夜日”在先秦文献中表“前一天”[23],误。

3.后儿=xour41

鲁山方言时间词系统里,每月几日用“几号”,不用“日”,只每月的初一用“×月一日”,读为“×月i24”,可证i24是“一日”的合音。“星期日”“日子”中的“日”读如普通话41。“哪(一)日”读为na44i41,意为“哪一天”,方言中也说“哪一天”。“第二日”读为ti41i24,急语读为tii41,意为“某一时间点的第二天”,读的时候会发现已经没有“二”音的痕迹了,但明显不会是“第一日”。

“一日”还有“平时”的意思,用于询问持久或频繁的行为或状态,后常加语气词“喽”,如:你i24喽都咋去上班?(询问交通工具);我i24喽都不吃清tau44(即“早”)饭,《汉语大词典》无此义项,可增添;与《汉语大词典》所收“每日里”“每日间”“每日价”意思相近[29]。《汉语大词典》“一日”下有“犹昨日”义项:“《后汉书·独行传·李充》:同坐汝南张孟举往让充曰:‘一日闻足下与邓将军说士未究。’李贤注:‘一日,犹昨日也。’又《李固传》:‘一日朝会,见诸侍中并皆年少,无一宿儒大人可顾问者,诚可叹息。’惠栋补注:‘一日,犹昨日也。’”[30]

“几日”鲁山方言意为“哪一日”,时间副词,作状语,多用于询问事情发生的具体某天,一般是将来要发生的。如:初i41上班(农历月初的几天);今儿初i44啊?;你i44出门(意为“嫁人”)?

6.清儿= tshir44早晚=tsau42uan42=tsuan342多晚儿= tur33

6.1清儿= tshir44

tshir44鲁山方言意为“早上,上午”,一般指上午八点之前,也可扩大为指称不晚于十一点左右的上午。方言常说“今儿清儿”,音ir44tshir44,意为“今天早上”。如:ir44tshir44几点hiai(“起来”的合音)了?方言也说“清早起”,义同,读为“tshi44tau41hiai44”。表示时间很早,可说“大清早起”。鲁山方言“中午”说“晌午头”或“晌午”,一般指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三点之间。“r44间”“半r44间”,也指中午。下午是“后半晌”,音xo41man43thr44。晚上是x41x44或x44。

6.2早晚=tsau42uan42=tsuan342

吕叔湘[31]指出“早晚”有询问过去、未来的疑问用法;“多早晚”可用于询问未来时间、习惯性动作;“早晚”“多早晚”可用于意在否定的反诘句中;“早晚”“多早晚”可虚指时间;任指时间只用“多早晚”且只见于连锁句式(即句中前后连用)。

tsuan342鲁山方言可作无定时间代词,意指将来的任意某个时候,如:你tsuan342来,tsuan342发车(意为“你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发车”);你tsuan342吃,tsuan342来(拿);事儿tsuan342办都行。

tsau42uan42方言中有“有一天一定会”的用法,如:你tsau42uan42得吃亏;他(干坏事)tsau42uan42得进监狱。《汉语大词典》“早晚”下有“④或早或迟”[32]义项,与此同。在方言中另可作偏义复词,有“(时间)晚”的意义,如批评小孩回家太晚说“你都不t41(即“知”)tsau42uan42”,必须是分说形式。

结语

鲁山方言合音词研究对丰富平顶山地区方言研究材料,实践方言学相关理论,探究语音的历史演变有重要作用。方言合音词研究中,存在合音过渡状态的合音词较易辨别,但更多的是合音成分本字难明,这需要结合音韵学知识,并与同方言区、其他方言区的言语现实进行比照,进而审慎得出结论。

孙红举与笔者同县,但是描写的许多合音不甚相同,在些甚至从未听闻。这或许一方面是所谓“十里不同音”,确实存在地域差异;另一方面是中年一代与青年一代方言(音)继承量的差异。笔者田野调查发现,即使是农村地区的青年一代继承到的方言词汇、表达也很有限,将共同语词汇、句式与本方言语音、表达式对应的能力正在退化。方言作为个人的身份名片,对标识地域、凝聚共识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衷心希望方言使用者能够“鬓毛衰”而乡音不改。

(本文承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闫克老师审阅、指正,谨此致谢)

猜你喜欢

鲁山官话声母
声母韵母
上古汉语*kl-、*kr-类声母的舌齿音演变
声母顺口溜
声母歌
露天放电影 收获快乐多
鲁山:鲁中绿巅
浅析尧文化在平顶山境内的流传关于鲁山“尧文化”的探析
征集官话易祛除官话难
俗话说,官话说
官僚不除,官话难已